浅谈初中历史教学中的阅读式教学法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dn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方式”,一个人要学会学习并且能够终身学习,首要的和基本条件就是要学会阅读。阅读理解能力是学生学习能力中最基本的能力。因此,中学各科教学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但以往的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教师讲授、轻学生体验的现象,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被忽视。为此,新课程提出了“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历史学习目标。阅读教学法,恰好顺应历史课程改革的要求,值得我们初中历史教师去探索、思考、实践。
  1 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历史记载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它是由无数的历史现象、历史事实组成的,是历史的客观存在。历史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认识、记忆这些客观规律,而教科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阅读课文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基本途径。因此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对于学生至关重要,教师要教给他们以阅读的步骤和方法。首先,粗读全篇课文,以了解该课的梗概;第二步,精读课文,根据课文提示及老师所提问题在重点之处做记号;第三步,编写提纲细目,以掌握内容结构和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最后思考回答问题,以巩固阅读所得。这样学生通过粗读——精读——编写提纲——解疑,就能系统地阅读课文,掌握课文要点和历史发展的线索。
  “学而不思则罔”,当然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而思考解疑是学生阅读过程中最关键的环节。在操作过程中,或在学生阅读教材前提出几个问题,或在学生阅读后提出问题,或交替使用这两种方法。
  2 营造民主氛围,发展学生求异思维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这是因为“疑为思之始”,有疑才会有思考,才会有探究,才会有钻研,才会有对真理追求孜孜不倦的意志和毅力。阅读教学法就是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要求学生阅读后能解答老师设计的问题,更要求学生直接参与问题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当然这绝非轻而易举的事情,因为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教师的“授业”、“解惑”。在阅读教学实践之初,绝大多数学生不善于质疑,或只是将书中提示的问题重复一遍。我没有批评学生,而是积极地鼓励和引导,对于提出好问题的学生立即表扬。此时,教师应该放下“居高临下”的架子,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观点和看法,创造出民主平等的活跃气氛。渐渐地,学生自我思考,自我认识的能力逐步提高,质疑的数量越来越多,质量越来越高。如在学习日本的明治维新时,学生提出:“中国和日本同样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同样进行了资产阶级改革,为什么中国戊戌变法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却成功了?”在讲欧洲封建制度时,有的学生提出:“为什么欧洲进入封建社会比中国晚了近一千年,但却比中国先发生资产阶级革命?”可见学生开始发现教材隐含的知识点,开始透过现象看本质了。
  3 专题辩论,为学生创造主动发展的机会
  给学生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让他们在活动中得到发展,从而发挥其历史学习的潜能。学生课堂上的质疑并不全在课堂上解决,个别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思考,搜集资料,下节课由学生双方展开辩论。在热烈、和谐的氛围中,双方畅所欲言,学生的独特见解不断涌现。虽然教师成了“无话可说的旁观者”,但教学效果却是教师滔滔不绝的讲解不能比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被充分地激发了。
  教师怎样带着历史学科走向学生?教师又如何带领学生走向历史学科?这是令历史老师常常需要深思的话题。我们往往做得更多的是前者,即怎样把历史课讲得生动诱人,从而使历史学科之“雨露”滋润渗透到学生的心田;而对于后者,即如何充分重视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带领与组织他们积极地去吸取丰厚的历史知识,却有些疏忽了。而“阅读教学法”则大大改善了这种情况——改变了传统的师生授受关系,加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一堂阅读课,学生积极得动手、动嘴、动耳、动脑,思维量大大增加,学生必须在课上高度集中注意力,积极思考,这对于他们智力、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大有益处。
  4 “阅读教学法”实施中的特点
  教师把知识识“奉送”给学生,就犹如给他们“吃嚼过的馍”,来的容易,但食之无味,不宜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去阅读,在阅读中思考,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独立见解,才真正让学生读有所思,读有所获。可以看到"阅读教学法"具有如下特点:
  第一、教师能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讲课,学生能够带着问题听课,这就避免了面面俱到、无的放失的"注入式"教学,切实提高了讲课效率。
  第二、大大增加了学生阅读、思考和练习的时间,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供了条件和机会。
  第三、较为充分地体现了“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教学基本原则,体现了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性原则和和谐性原则,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总之,阅读教学法是在学生阅读的基础上,通过设置问题(或学生质疑)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而引发学生思维、主动学习和钻研。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在师生对问题的相互探讨中逐步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尤其是历史思维能力。而让学生用日渐增进的思维能力去探求无限的知识与智慧,不正是送给学生一把终身学习的金钥匙吗?实践证明,阅读教学法确实是历史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良好手段。
其他文献
面对新课改,处于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应首当其冲,积极行动起来,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力求为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新人才贡献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那么,在这一过程中,做为一名历史教师更要顺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学会经营自己。  1 教师要有良好语言的表达能力  对历史教师来说,语言的表达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历史教师对主要历史事件要叙述得鲜明、生动、形象,这都有赖于历史教师的口头表达能力。有的历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生需要自由活动的时间,就像健康需要空气一样。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有情感的健全的人,他们需要学习,需要发展,需要机会和空间,作为教师,理应为学生的成长创设一个施展才能的大舞台,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尝试做一些必要的转变,以便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积极地进取,体验学习的快乐,感受成功的喜悦。  1 教师与学生角色的转变  新课程不断的促进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拥有者转向教学活动的
期刊
审美教育即美感教育,是人类自我教育的方式之一。  新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音乐教育是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优美健康的音乐是审美主体获得美感的重要源泉。”  小学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不是让学生认识一两条音乐艺术规律,也不是学会一两种音乐技能,而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喜爱,提高音乐文化素养及审美能力,也是一种与美的感动相结合的教育,是渗透于人的心灵的情感教育,造就全面发展的新一代新人。
期刊
【摘 要】 利用现实中的感性认识,以抽象理论具体化,趣例应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等方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提高数学教学质量。  【关键词】 问题情境 感性认识 认知冲突 趣味认知 自主探究 建模 推理 论证     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入,要在教学中真正的做到学生愿意主动的学习知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数学问题情景的创设自然变得更加尤为重要。  1 利用现实生
期刊
在进一步理解、转变和树立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我积极探索了具有本校特色的、科学的、全新的教学方式方法“四学法”。即“导学、自学、共学、检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使课堂教学变得思路清晰,目标明确,时间性强,有效率,并能充分体现教师的导向作用。在历史课堂上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提高,增强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学会自行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情感体验,学会主动参与实践的本领,使学生学会学习,为
期刊
倾听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修养。如何倾听别人的意见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技能,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学生在课堂上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课和同学发言,才能积极有效地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才能开发智力、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可见,倾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  但是在数学课上,我们却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大家积极举手,踊跃发言,但当老师提问一位同学回答时,有的同学就像与自己无关一样,或讲悄悄话,或发
期刊
有人曾说:如果孩子天生就是优生,那教育还有什么功能?又谈什么基础的素质教育呢?是否能有效地转化“差生”,是学校实现素质教育重要的环节。数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谨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发展,中学阶段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相当一部分“差生”,严重影响了数学教育质量的提高。下面就如何转化“差生”,大面积提高数学教育质量。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来了,在教学过程中,每届都碰到了一定数量的数学学习上
期刊
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英语水平是迫在眉睫的事。农村中学生英语底子薄,电化教学手段不先进,部分地区的小学没有开设英语课,而且有的教师还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产生厌学情绪。现在把我在农村几年的教学做法介绍如下: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新教材与旧教材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变,增加了许多新鲜的、贴近学生生活的话题与内容。教师应充分利用
期刊
【摘 要】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朗读是对语言文字由外而内的吸收,语感则是对语言文字吸收内化的感受。语感能力是语文能力的核心,而朗读训练是语感培养的重要手段,它对语感培养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和加强在朗读训练和语感训练前的字词教学训练,理解句子意思训练和字词教学训练,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是《新课标》的要求,更是语文教学的需要。  【关键词】 字词教学 理解句子 咬
期刊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