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花木兰一直是一位受到人们爱戴和敬仰的女性,她具有忠孝和英勇的良好品德,受到人们的歌颂。《木兰从军》被改编成电影、电视、歌曲以及动画作品。歌曲《木兰从军》是作词人刘麟对我国的古诗词《木兰诗》进行详细研读之后改编的,王志信根据歌词进行了旋律创作,由我国女高音歌唱家宋祖英演唱。《木兰从军》是一首叙事性较强的民族音乐,歌颂了木兰的良好品质,是演唱会的常用曲目,歌曲的情感可以用忧愁、豪放、英勇来形容。《木兰从军》这首歌曲将木兰的事迹唱了出来,其中有豫剧的唱腔,也有民俗的声乐唱法,通过音乐塑造木兰的性格和特点,可以使人们全面了解木兰。
《木兰从军》曾经广为流行,荡气回肠的演唱效果让人们内心为之一振,目前该首歌曲仍然是艺术学院民族声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从歌曲演唱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歌曲中包含的情感,研究演唱技巧,对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欣赏。
一、《木兰从军》概述
(一)歌曲的由来
《木兰从军》由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诗》改编而来,是我国著名的叙事歌曲。《木兰诗》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中的必学诗词,主要描写的是我国女英雄花木兰代替父亲行军打仗的故事。木兰本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由于外敌的侵犯,国家不得不在民间征兵,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名单上,这就是《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的由来。木兰没有长兄,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上战场,于是代替父亲去参军,这便是《木兰诗》的由来,也是歌曲《木兰从军》重点演唱的内容。
刘麟将《木兰诗》中难以理解的诗句替换成容易理解和演唱的语句,方便人们理解的同时也让歌手更好地进行演唱。歌曲延续了《木兰诗》的五言体结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文化;歌曲段落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转变的时候因为有着不同的情感理解,所以有着不同的风格、节奏。此外,在演唱技巧上,《木兰从军》借用了多种民族唱腔,民族特色较为明显。
(二)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就是通过演唱的方式将故事叙述出来,一般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叙事歌曲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叙述性,通常会选择故事诗词进行改编。在歌词的编写中,作词人通常会采用分节的形式进行编写,用词更加口语化。在语句方面,我国的古诗词通常具有一定的深意,所以比较拗口、难以理解,作词人在改编的过程中,要注重口语化的表达,让听众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叙事歌曲主要以叙述为主,演唱者多采用第三人称进行演唱,少数的叙事歌曲会用第一人称来演唱,一般用第一人称演唱是为了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连接。在作曲的过程中,作曲家通常会借鉴民族唱法,将各个地区的演唱技巧和演唱方式进行结合,以此来构成歌曲的音乐元素。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和形式,叙事歌曲可分为两类:一是民歌风格的叙事歌曲;二是说唱风格或朗诵性质的歌曲。我国优秀的叙事歌曲有《蓝花花》《王大妈要和平》《一壶水》《木兰从军》《魔王》等。
(三)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特点
首先,叙事歌曲的曲调要丰富,语言要具有特色和表现能力,歌曲的演唱如同讲故事一样。叙事歌曲就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事件,将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详细讲述。《木兰从军》讲述了当木兰知道自己的父亲即将上战场后,内心十分焦虑和不安,夜不能寐,经过思考决定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上战场,以及战争的经过,最后凯旋,恢复女儿身。这个完整的故事都是通过音乐进行讲述。
其次,因为叙事歌曲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叙事歌曲的层次感较强,感情也较为丰富,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旋律传达不同的感情。演唱《木兰从军》这首歌时,演唱者要加入不同的情感,并随着曲调的变化将情感表达出来:刚知道年迈的父亲要参军时的忧愁、焦虑;决定替父从军后的英勇、豪迈;战争的残酷;恢复女儿身后的娇羞。
再次,要想通过歌曲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节奏的快慢和缓急的变化是不能缺少的,同时要根据感情的变化改变节奏与韵律。歌曲《木兰从军》中的变化就较为强烈,在节奏上,作曲者王志信煞费苦心,整首歌曲前期的演唱是70~82小节的慢节奏慢板,然后随着情绪的递进,80~120小节为中节奏中板。在木兰的准备阶段,为了能够体现木兰的奔波和害怕被父亲追上的焦急,节奏也从中板转变为138~144小节的快板。战争的波澜壮阔让节奏不断加快,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节奏又恢复成中板、慢板,这样丰富的节奏变化让歌曲富有生命力。此外,《木兰从军》这首叙事歌曲中有许多民俗唱腔和民俗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木兰从军》的演唱技巧分析
木兰的姓氏和祖籍有多种说法,但是根据调查了解,木兰的故事源于河南地区,而河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演唱方式是豫剧。豫劇的流行地区分布较广,有较为豪迈和花哨的演唱方式,是我国地方戏中发展最为良好的剧种之一。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带有鲜明的豫剧风格,运用了豫剧的演唱方法。
(一)拖腔演唱
在戏曲、曲艺中,拖腔演唱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绪。歌曲中,拖腔的演唱方式就是将尾音拖长。《木兰从军》的戏曲的风格较为浓厚,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木兰内心的情感变化,大部分歌词都是采用拖腔来进行演唱。比如,在歌曲开头,“催我爹爹出征去”中的“去”就运用了拖腔的方式,将木兰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唱“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时,为了能够表现木兰的娇羞和女儿家的姿态,同样用了拖腔的演唱方式,将“郎”字拖长音,这都是豫剧中拖腔的演唱技巧。《木兰从军》中有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拖腔唱法,这样的演唱方式不仅能增加人物的特色,还有利于情绪表达。在演唱拖腔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注重唱法的连贯和换气的技巧,做到一气呵成。如果遇到特殊的人物情绪,演唱者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停顿,但是要保持声断气不断的原则。
(二)枣核腔演唱
枣核腔即橄榄腔,这是一种前调极轻,逐渐加重最后又递减的唱法,在旋律线条上一般有着明显的高低起伏变化,其主要的作用是烘托氛围。在枣核腔的演唱中,要时刻注重气息的连贯和音量的控制,凸显“弱-强-弱”的演唱特点。《木兰从军》中,“跨战马,替父从军”的“军”字就是用的枣核腔唱法,把木兰的决心以及当时的环境氛围展现给听众。
三、《木兰从军》叙事歌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一)《木兰从军》中对木兰忧愁的体现
《木兰从军》和《木兰诗》的开端都是“唧唧复唧唧”。叙事歌曲《木兰从军》从“唧唧复唧唧”到“催我爹爹出征去”都是故事的开端,节奏较为缓慢,通过缓慢的前奏及“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边关军情急”“催我爹爹出征去”等歌词将听众引入到故事中:一个寂静的夜晚,有一个少女因为家中的老父亲要上战场而愁眉不展。在演唱“催我爹爹出征去”一句时,要用拖腔的唱法,更好地体现木兰内心的忧愁。
木兰没有长兄,父亲年迈、身体衰老,木兰不愿让自己的父亲上战场,内心无比忧愁,可以用心乱如麻来形容。因此在演唱“难坏了姑娘花木兰”一句时,演唱者的语调要无比焦虑,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语调的变化,使听众脑海中形成焦急的木兰形象,让听众的心情随着歌曲的节奏而变化。
(二)《木兰从军》中对木兰英勇、豪迈的展现
《木兰从军》演唱到中段时,因为所描绘的场景发生了转变,歌曲节奏不断加快,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勇敢随着音符的变动展现在听众脑海中。此外,《木兰从军》的重点在战场上,所以在歌曲中段的演唱中,节奏逐渐加快,唱法也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中段的演唱将木兰刚刚从军时的焦急、杀敌时的英勇以及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作为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目前民族声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演唱会首选的曲目,不同的时代对《木兰从军》歌曲的价值和理解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由来、唱法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和听众对《木兰从军》有别样的理解和体验。
(唐山师范玉田分校)
《木兰从军》曾经广为流行,荡气回肠的演唱效果让人们内心为之一振,目前该首歌曲仍然是艺术学院民族声乐的重点教学内容。本文主要从歌曲演唱方面进行研究,分析歌曲中包含的情感,研究演唱技巧,对歌曲塑造的人物形象进行欣赏。
一、《木兰从军》概述
(一)歌曲的由来
《木兰从军》由南北朝时期的民歌《木兰诗》改编而来,是我国著名的叙事歌曲。《木兰诗》是目前我国中小学教材中的必学诗词,主要描写的是我国女英雄花木兰代替父亲行军打仗的故事。木兰本是一个普通的民间女子,从小练习骑马、射箭。由于外敌的侵犯,国家不得不在民间征兵,木兰的父亲也在征兵名单上,这就是《木兰诗》中“可汗大点兵”的由来。木兰没有长兄,不忍心让年迈的父亲上战场,于是代替父亲去参军,这便是《木兰诗》的由来,也是歌曲《木兰从军》重点演唱的内容。
刘麟将《木兰诗》中难以理解的诗句替换成容易理解和演唱的语句,方便人们理解的同时也让歌手更好地进行演唱。歌曲延续了《木兰诗》的五言体结构,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更好地体现了我国传统民间文化;歌曲段落之间的联系较为紧密,转变的时候因为有着不同的情感理解,所以有着不同的风格、节奏。此外,在演唱技巧上,《木兰从军》借用了多种民族唱腔,民族特色较为明显。
(二)叙事歌曲
叙事歌曲就是通过演唱的方式将故事叙述出来,一般用来反映社会现象。叙事歌曲的歌词具有较强的历史性和叙述性,通常会选择故事诗词进行改编。在歌词的编写中,作词人通常会采用分节的形式进行编写,用词更加口语化。在语句方面,我国的古诗词通常具有一定的深意,所以比较拗口、难以理解,作词人在改编的过程中,要注重口语化的表达,让听众有一个良好的体验。
叙事歌曲主要以叙述为主,演唱者多采用第三人称进行演唱,少数的叙事歌曲会用第一人称来演唱,一般用第一人称演唱是为了将人物之间的关系进行连接。在作曲的过程中,作曲家通常会借鉴民族唱法,将各个地区的演唱技巧和演唱方式进行结合,以此来构成歌曲的音乐元素。根据音乐的不同风格和形式,叙事歌曲可分为两类:一是民歌风格的叙事歌曲;二是说唱风格或朗诵性质的歌曲。我国优秀的叙事歌曲有《蓝花花》《王大妈要和平》《一壶水》《木兰从军》《魔王》等。
(三)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特点
首先,叙事歌曲的曲调要丰富,语言要具有特色和表现能力,歌曲的演唱如同讲故事一样。叙事歌曲就是讲述一个故事或者一个事件,将起因、经过和结果进行详细讲述。《木兰从军》讲述了当木兰知道自己的父亲即将上战场后,内心十分焦虑和不安,夜不能寐,经过思考决定女扮男装代替父亲上战场,以及战争的经过,最后凯旋,恢复女儿身。这个完整的故事都是通过音乐进行讲述。
其次,因为叙事歌曲讲述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叙事歌曲的层次感较强,感情也较为丰富,在不同的阶段,通过不同的旋律传达不同的感情。演唱《木兰从军》这首歌时,演唱者要加入不同的情感,并随着曲调的变化将情感表达出来:刚知道年迈的父亲要参军时的忧愁、焦虑;决定替父从军后的英勇、豪迈;战争的残酷;恢复女儿身后的娇羞。
再次,要想通过歌曲表达不同的情感和情绪,节奏的快慢和缓急的变化是不能缺少的,同时要根据感情的变化改变节奏与韵律。歌曲《木兰从军》中的变化就较为强烈,在节奏上,作曲者王志信煞费苦心,整首歌曲前期的演唱是70~82小节的慢节奏慢板,然后随着情绪的递进,80~120小节为中节奏中板。在木兰的准备阶段,为了能够体现木兰的奔波和害怕被父亲追上的焦急,节奏也从中板转变为138~144小节的快板。战争的波澜壮阔让节奏不断加快,但随着战争的结束,节奏又恢复成中板、慢板,这样丰富的节奏变化让歌曲富有生命力。此外,《木兰从军》这首叙事歌曲中有许多民俗唱腔和民俗艺术表现方式,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二、《木兰从军》的演唱技巧分析
木兰的姓氏和祖籍有多种说法,但是根据调查了解,木兰的故事源于河南地区,而河南地区最具代表性的演唱方式是豫剧。豫劇的流行地区分布较广,有较为豪迈和花哨的演唱方式,是我国地方戏中发展最为良好的剧种之一。叙事歌曲《木兰从军》带有鲜明的豫剧风格,运用了豫剧的演唱方法。
(一)拖腔演唱
在戏曲、曲艺中,拖腔演唱可以表现人物内心的变化和情绪。歌曲中,拖腔的演唱方式就是将尾音拖长。《木兰从军》的戏曲的风格较为浓厚,为了能够更好地展现木兰内心的情感变化,大部分歌词都是采用拖腔来进行演唱。比如,在歌曲开头,“催我爹爹出征去”中的“去”就运用了拖腔的方式,将木兰内心的忧愁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演唱“不知木兰是女郎”一句时,为了能够表现木兰的娇羞和女儿家的姿态,同样用了拖腔的演唱方式,将“郎”字拖长音,这都是豫剧中拖腔的演唱技巧。《木兰从军》中有很多地方都运用了拖腔唱法,这样的演唱方式不仅能增加人物的特色,还有利于情绪表达。在演唱拖腔的过程中,演唱者要注重唱法的连贯和换气的技巧,做到一气呵成。如果遇到特殊的人物情绪,演唱者也可以适当地进行停顿,但是要保持声断气不断的原则。
(二)枣核腔演唱
枣核腔即橄榄腔,这是一种前调极轻,逐渐加重最后又递减的唱法,在旋律线条上一般有着明显的高低起伏变化,其主要的作用是烘托氛围。在枣核腔的演唱中,要时刻注重气息的连贯和音量的控制,凸显“弱-强-弱”的演唱特点。《木兰从军》中,“跨战马,替父从军”的“军”字就是用的枣核腔唱法,把木兰的决心以及当时的环境氛围展现给听众。
三、《木兰从军》叙事歌曲中对人物形象的描绘
(一)《木兰从军》中对木兰忧愁的体现
《木兰从军》和《木兰诗》的开端都是“唧唧复唧唧”。叙事歌曲《木兰从军》从“唧唧复唧唧”到“催我爹爹出征去”都是故事的开端,节奏较为缓慢,通过缓慢的前奏及“倚窗望明月”“仰天长叹息”“边关军情急”“催我爹爹出征去”等歌词将听众引入到故事中:一个寂静的夜晚,有一个少女因为家中的老父亲要上战场而愁眉不展。在演唱“催我爹爹出征去”一句时,要用拖腔的唱法,更好地体现木兰内心的忧愁。
木兰没有长兄,父亲年迈、身体衰老,木兰不愿让自己的父亲上战场,内心无比忧愁,可以用心乱如麻来形容。因此在演唱“难坏了姑娘花木兰”一句时,演唱者的语调要无比焦虑,通过节奏的变化和语调的变化,使听众脑海中形成焦急的木兰形象,让听众的心情随着歌曲的节奏而变化。
(二)《木兰从军》中对木兰英勇、豪迈的展现
《木兰从军》演唱到中段时,因为所描绘的场景发生了转变,歌曲节奏不断加快,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勇敢随着音符的变动展现在听众脑海中。此外,《木兰从军》的重点在战场上,所以在歌曲中段的演唱中,节奏逐渐加快,唱法也与之前有很大的不同。中段的演唱将木兰刚刚从军时的焦急、杀敌时的英勇以及豪迈展现得淋漓尽致。
四、结语
作为叙事歌曲,《木兰从军》是目前民族声乐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也是演唱会首选的曲目,不同的时代对《木兰从军》歌曲的价值和理解都有所不同。本文主要从叙事歌曲《木兰从军》的由来、唱法以及人物形象刻画等方面进行讨论,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和听众对《木兰从军》有别样的理解和体验。
(唐山师范玉田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