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叶广芩小说《采桑子》中的家族情结与叙事结构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gya9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广芩是陕西籍满族女作家,祖姓叶赫那拉。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到九十年代以后所发表的家族系列长篇小说引起了读者与学界的关注,其代表作主要有《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全家福》《青木川》等。长篇小说《采桑子》以家族叙事为主,通过描写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展现出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既写出曾经风光繁荣的家族逐渐败落,又隐现了贵族子弟在面对时代的浪潮时复杂的内心与艰难沉重的步伐,成为其家族小说的重要代表作。
  一、围绕“家”与“族”的叙事内容
  叶广芩小说的题材选用往往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折射出时代大背景,以小见大。原姓爱新觉罗的家族改姓为金后,他们从天潢贵胄变成了普通人,身份转变的落差使整个金家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曾经象征荣耀的身份在特殊时期成了催命符,使他们如浮萍一样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变迁,进而折射出一个国家在面对时代变化的反应.本故事从金家小格格金舜铭的视角在讲述金家十四个子女的故事时将满族人的命运变迁浓缩进这九个故事中。金家子女面对时代变化的不同选择也是当时整个满族乃至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有的人固守一隅,有人走出圈子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有人利欲熏心放弃了坚守多年的原则。作者利用闹剧折射出人性的冷漠残忍,三兄弟因为一句谎言为求自保而相互陷害,顺福只因没吃到春饼就和金家公事公办将人性的冷漠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闹剧成了萧墙之祸,金家也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叶广芩笔下鲜活丰满的人物都具有典型性,她通过塑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迷失自我的人和数十年坚守的人进行对比,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观照和对家族文化的复杂情感注入其中。金舜錤是一个受利益引诱放弃原则的人,有着极好的教养,举手投足间显露出旗人礼数又鄙视商人是“我”对舜錤的印象,但在我知道他们父子为了谋取更高利益而骗人时,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崩塌了。与舜錤一母同胞的舜铨则是一个数十年坚守在传统文化中的大儒,在看见大嫂拿出钱说是补偿这些年家中为大哥吃的苦时,舜铨说:“十三个兄弟姐妹,虽山水相阻,幽明相隔,但亲情永存,血脉永连,这情谊绝不是两万块钱所连结的!”大哥以金钱轻薄仁悌之义的卑劣行径更显得舜铨重义轻利。“我”钦佩他淡泊的士大夫形象,赞赏他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融入自己的人格中,并坚持数十年的精神操守。
  叶广芩将满族文化作为小说创作的素材,给文本增添了浓厚的满族色彩,另一方面透过现代文明发展伴随的弊病来突显满族文化中的精髓,从中体现出作者对自己满族身份的认可和民族自豪感。小说中写了请安时府里的活物都要请安并且请安的姿势、音量和顺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居住多年,其礼仪文化影响深远,正如赵园说的:“北京人的多礼,缘于满族,旗人文化。”满族人将繁琐的礼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其人际交往中的本能表现和良好教养的体现。在称呼上满族通常将女性的称呼男性化用以表示对女性的重视,这也是文中为何家中小辈会叫“我”姑爸爸的原因。
  二、深切浓厚的家族情结
  叶赫那拉给了叶广芩高贵的出身却也是她诸多坎坷经历的源头,在历经千帆后,再次归来的她回望自己的家族时产生了一种由赞赏和批判家族文化两种矛盾观点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骨子里的血脉亲情不断勾起叶广芩对家族的牵挂与爱恋,即使她曾因这个家族被押上台批斗,被送去陕西农场养猪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多年的漂泊使她更加牵挂自己的家族,因而她以自己的家族为原型构建了《采桑子》,小说里许多故事情节都是真人真事。《谁翻乐府凄凉曲》中金家人热热闹闹唱戏的场景曾经在叶家同样上演着,小说里有着类似父女般感情的舜铨与舜铭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叶广芩与她的三哥,如今热闹不在,斯人已逝,只能用这种方式进行怀念。正是因为作者怀着对家族的爱恋创作时才会信手拈来,让读者感受到其对家族深厚的情感。
  作者用笔描绘了一幅满族的生活画卷,优秀的家族文化在其中崭露锋芒,她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其赞赏与认同。清朝覆灭后贵族家庭留给八旗子弟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主要表现在高尚的贵族气节和贵族风范。正如作者自己说的:“我觉得所谓贵族意识不是吃得好,穿得好,不是高人一等,而是精神层次的自尊和守成。”精神上的富足使八旗子弟无论身处何种恶劣环境中也能有着不卑不亢的贵族气节。在《不知何事萦怀抱》里四格格表现出“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精神是作者所赞赏与认同的。而“贫贱不能移”则发生在舜铨身上,他即使身患绝症需要大笔医药费也不答应为想借“爱新觉罗”暴富的福根题字,叶广芩钦佩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
  腐朽没落的家族文化成了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催化剂,叶广芩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批判和对文化弊端的沉重反思。她通过描写金家几位格格的婚姻来揭露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残害和压迫,大格格遵循父母意愿嫁给不喜欢的人,最终被丈夫抛弃,在贫困交加中死去;二格格自由恋爱嫁给为金家所不耻的商人,被家族唾弃至死也没得到原谅。“铁杆庄稼”特权使贵族子弟过着富足的生活,却也滋生出许多颓废度日不思进取之辈。老姐夫和金家老五,一个沉湎修道终日醉酒,一个扮乞丐、逛妓院抽大烟,作为男性却不能挑起家中重担。一个大家族的败落常起源于兄弟相残,在金家亲人之间没有温情只有冷漠。
  三、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
  叶广芩小说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表现在看似零散实则巧妙地用纳兰词串联起整个故事,京剧与小说形成的互文和以叙述者视角串联起整个家族故事,反映了家族几十年的沉浮变迁。这样的结构特点在于伴随着阅读的推进,故事的脉络更加清晰,小说的艺术性和整体性得到了完美整合。
  小说以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为序,将九个独立讲述金家某一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串联成整个金家几十年的沉浮变迁。整部小说由九个中篇串联而成,分别是:《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曲罢一声长叹》。叙述并未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而是巧妙地根据每句词的顺序依次推进,而每个故事也与其章节名相呼应,每句词中的意象也贯穿于故事中。《瘦尽灯花又一宵》讲述“我”去王府中陪着两位守着烛火夜夜枯坐的老太太过年的故事,成箱的精美蜡烛和古板的舅太太是封建落后的象征。用纳兰词做章节名暗示看似独立分散的故事在结构上本为一体,最后的“曲罢一声长叹”是对整个金家几十年如戏曲般曲终人散境遇的哀叹与惋惜。这样安排突破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传统,使小说结构更加自由灵活,具有作家自己的个性,使其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独具特色。
  叶广芩将京剧故事纳入小说情节中,利用京剧与小说情节的互文性进行情节的隐喻,这一巧妙设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进行文本接受。在《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写了金家人唱戏时用舜镈唱的《钓金龟》来隐喻之后三兄弟在文革中相互陷害最终导致舜镈在家中自尽的故事。另一方面是通过二者之间的互文来映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以营造一种戏剧化的氛围。在《风也萧萧》中,用京剧《金钱豹》里修炼多年的金钱豹偶遇美娇娘派黄鼠狼去说亲的故事来映射三兄弟、黄四咪和顺福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读者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来回穿梭,产生一种错觉,也给她的小说增添了张力。
  作者巧妙地以“我”为叙述者将小说中零碎独立的事件背后的特殊意义表达出来,使“我”在叙述中不自觉地将其牢牢黏合,通篇叙述完后无形中早已将整个家族串联在一起。“我”是家族故事的经历者、见证者和叙述者,这三重身份使“我”在向读者传达故事和安排情节时起了支撑作用,并且通过“我”无所不知的叙述,将九个独立的故事有效黏合起来,构建出整个金家的故事。在“我”的叙述中读者认识了金家十四个各具特色的子女,知晓了金家是怎样从一个钟鸣鼎食的大家族败落的,了解到有关满族的礼仪和习俗文化。全知视角的采用使“我”在叙述时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大格格唱戏和二格格与沈瑞方私奔以及王連长找偏方给老姐夫治病,这些事情都是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出来的,使情节之间相互连贯,家族故事也更加饱满。
  综上所述,叶广芩选择以一家之事来折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沧桑变迁,其塑造的典型人物和对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是她将回望旧事和现代反思融合的产物。本文基于叙事内容进而探讨了作者深沉的家族情结,其体现在赞赏家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和对其中糟粕部分的深刻批判,从而传达出对家族的热爱与认同。独特的叙事结构体现在采用纳兰词做小说名和章节名、以第一人称叙事串联整篇、利用对京剧的喜爱使情节戏剧化三个方面,这使小说结构灵活可单独成篇,挣脱传统形式束缚,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其深厚内涵的同时又避免寡淡和徒有其表。
其他文献
这一学期的学习生活接近尾声.苏格拉底说:“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度过”,所以在学期期末写下学习中的成长思考以及小小心得.rn柏拉图说:“人的灵魂包括理性、激情和欲望,教育
期刊
张爱玲小说多写家庭、婚恋、爱情,大多数女性形象塑造得色彩浓郁。现今学术界出现的“张爱玲热”现象,最普遍的就是对于其笔下女性形象、畸形心理和“无爱”世界的研究,相比之下,男性形象关注较少。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因其冷漠、自私、虚伪的特质,一贯被认为是造成女性悲剧的主要原因,却很少有人对男性形象自身的悲剧性加以分析与研究,实则张爱玲笔下的男性受到社会、原生家庭以及自身的影响,具有浓厚的悲剧意味。这些男性形
期刊
张洁的小说《一生太长了》通过书写一只狼的个体经验和内心思索,体现了作家晚年关于人生的思考.本文从女性思考、生命思考、死亡思考三个角度入手分析,并引用作家的散文作品
期刊
空间叙述是《城堡》和《围城》共同的写作手法:事不关己、尔虞我诈的社会空间显现出现代人被悬置、被压迫的命运;麻木不仁、缺乏沟通的精神空间导致个体一度被排挤在生存边缘,所有人都是孤独的存在。主人公的空间困境不仅是客观世界的外在反映,更是作家对现代人生存困境的探索反思。本文以《城堡》和《围城》为分析对象,通过对文本空间符号的解读,探讨其指向的生存困境,从而探寻超越的可能。  《城堡》是卡夫卡的遗作,讲述
期刊
《人生》是出悲剧。这悲剧是个人追求和社会环境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这悲剧也是现代观念和传统观念的冲突造成的。这悲剧同时又是贫穷和富裕、有权和无权之间的鸿沟造成的。高加林是个悲剧人物,值得同情,令人惋惜。  一、故事和主要人物关系  小说《人生》的作者是当代著名作家路遥。小说获1981—1982年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小说描写改革开放初期,陕北高原高家村,农民高加林高中毕业后,当民办教师三年后被同
期刊
从我国当代文坛的结构来看,莫言一直是翘楚,作为诺贝尔文学获奖者,他的作品中并没有过于华丽的语言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是散发着一种浓郁的乡土气息,里面都是他耕过田的汗渍,散发着高粱酒香气的农村小屋。莫言的笔更像是一个魔法棒,将高密北都乡的农村变成一个具有浓郁墨香的文学王国,在这个王国中他可以自由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升华,为我们讲述着一个又一个真实又虚幻的故事。  一、莫言——一
期刊
副词是词性的一种,一般用以修饰动词、形容词,以表示时间、范围、频率、语气等。吕叔湘曾把副词分为时间副词、程度副词、判断副词、否定副词等。张谊生从语义功能和句法功能的角度将副词分为评注性副词、限制性副词和描摹性副词。李泉又将副词分为七类,即范围、程度、时间、否定、语气、关联、方式。虽然长期以来专家学者们对副词的分类认识不一致,但总得说来,都被限定在了“时间、范围、语气、情态”等方面。显而易见,专家学
期刊
新感觉派强调作者直观或主观的感受,不太注重对客观性事物的描绘,力求将主观的感受和理解映射到客体当中,以创造一种属于作者个性化的新感觉。作为新感觉派代表作家之一的施蛰存融和了中西方文化,杂糅并融的创作风格被众多文学研究者从社会、历史等不同角度进行了阐释。尤其是他在小说创作中对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受容、小说形式与技巧上的探索等相关著述非常多。施蛰存十分重视文学创作的创新性,他的小说不论结构、情节、还
期刊
沈从文是我国文学史上非常有特色的一位作家,他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尤其是反映湘西文化风俗精神的小说作品,如《边城》《长河》等,这些小说情节相对简单,其中蕴含丰富的湘
期刊
自从小说理论诞生以后,小说的观察角度成了学术界的流行术语,视角成了学术界的一个关注焦点。申丹指出:“‘视角’或‘叙述视角’指叙述时观察故事的角度。”视角问题在以往曹文轩小说研究中,可以说是不太受人注意的,但它在曹文轩艺术中是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了解曹文轩小说的视角形式的变化,有助于我们把握曹文轩小说创作艺术的变化发展,使我们更能深刻领会曹文轩创作艺术上不成熟到成熟这一艺术变迁轨迹。  一、第一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