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叶广芩是陕西籍满族女作家,祖姓叶赫那拉。八十年代初开始文学创作,到九十年代以后所发表的家族系列长篇小说引起了读者与学界的关注,其代表作主要有《谁翻乐府凄凉曲》《黄连厚朴》《全家福》《青木川》等。长篇小说《采桑子》以家族叙事为主,通过描写一个钟鸣鼎食的贵族家庭的兴衰,展现出辛亥革命后的风云变幻,既写出曾经风光繁荣的家族逐渐败落,又隐现了贵族子弟在面对时代的浪潮时复杂的内心与艰难沉重的步伐,成为其家族小说的重要代表作。
一、围绕“家”与“族”的叙事内容
叶广芩小说的题材选用往往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折射出时代大背景,以小见大。原姓爱新觉罗的家族改姓为金后,他们从天潢贵胄变成了普通人,身份转变的落差使整个金家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曾经象征荣耀的身份在特殊时期成了催命符,使他们如浮萍一样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变迁,进而折射出一个国家在面对时代变化的反应.本故事从金家小格格金舜铭的视角在讲述金家十四个子女的故事时将满族人的命运变迁浓缩进这九个故事中。金家子女面对时代变化的不同选择也是当时整个满族乃至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有的人固守一隅,有人走出圈子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有人利欲熏心放弃了坚守多年的原则。作者利用闹剧折射出人性的冷漠残忍,三兄弟因为一句谎言为求自保而相互陷害,顺福只因没吃到春饼就和金家公事公办将人性的冷漠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闹剧成了萧墙之祸,金家也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叶广芩笔下鲜活丰满的人物都具有典型性,她通过塑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迷失自我的人和数十年坚守的人进行对比,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观照和对家族文化的复杂情感注入其中。金舜錤是一个受利益引诱放弃原则的人,有着极好的教养,举手投足间显露出旗人礼数又鄙视商人是“我”对舜錤的印象,但在我知道他们父子为了谋取更高利益而骗人时,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崩塌了。与舜錤一母同胞的舜铨则是一个数十年坚守在传统文化中的大儒,在看见大嫂拿出钱说是补偿这些年家中为大哥吃的苦时,舜铨说:“十三个兄弟姐妹,虽山水相阻,幽明相隔,但亲情永存,血脉永连,这情谊绝不是两万块钱所连结的!”大哥以金钱轻薄仁悌之义的卑劣行径更显得舜铨重义轻利。“我”钦佩他淡泊的士大夫形象,赞赏他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融入自己的人格中,并坚持数十年的精神操守。
叶广芩将满族文化作为小说创作的素材,给文本增添了浓厚的满族色彩,另一方面透过现代文明发展伴随的弊病来突显满族文化中的精髓,从中体现出作者对自己满族身份的认可和民族自豪感。小说中写了请安时府里的活物都要请安并且请安的姿势、音量和顺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居住多年,其礼仪文化影响深远,正如赵园说的:“北京人的多礼,缘于满族,旗人文化。”满族人将繁琐的礼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其人际交往中的本能表现和良好教养的体现。在称呼上满族通常将女性的称呼男性化用以表示对女性的重视,这也是文中为何家中小辈会叫“我”姑爸爸的原因。
二、深切浓厚的家族情结
叶赫那拉给了叶广芩高贵的出身却也是她诸多坎坷经历的源头,在历经千帆后,再次归来的她回望自己的家族时产生了一种由赞赏和批判家族文化两种矛盾观点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骨子里的血脉亲情不断勾起叶广芩对家族的牵挂与爱恋,即使她曾因这个家族被押上台批斗,被送去陕西农场养猪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多年的漂泊使她更加牵挂自己的家族,因而她以自己的家族为原型构建了《采桑子》,小说里许多故事情节都是真人真事。《谁翻乐府凄凉曲》中金家人热热闹闹唱戏的场景曾经在叶家同样上演着,小说里有着类似父女般感情的舜铨与舜铭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叶广芩与她的三哥,如今热闹不在,斯人已逝,只能用这种方式进行怀念。正是因为作者怀着对家族的爱恋创作时才会信手拈来,让读者感受到其对家族深厚的情感。
作者用笔描绘了一幅满族的生活画卷,优秀的家族文化在其中崭露锋芒,她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其赞赏与认同。清朝覆灭后贵族家庭留给八旗子弟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主要表现在高尚的贵族气节和贵族风范。正如作者自己说的:“我觉得所谓贵族意识不是吃得好,穿得好,不是高人一等,而是精神层次的自尊和守成。”精神上的富足使八旗子弟无论身处何种恶劣环境中也能有着不卑不亢的贵族气节。在《不知何事萦怀抱》里四格格表现出“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精神是作者所赞赏与认同的。而“贫贱不能移”则发生在舜铨身上,他即使身患绝症需要大笔医药费也不答应为想借“爱新觉罗”暴富的福根题字,叶广芩钦佩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
腐朽没落的家族文化成了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催化剂,叶广芩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批判和对文化弊端的沉重反思。她通过描写金家几位格格的婚姻来揭露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残害和压迫,大格格遵循父母意愿嫁给不喜欢的人,最终被丈夫抛弃,在贫困交加中死去;二格格自由恋爱嫁给为金家所不耻的商人,被家族唾弃至死也没得到原谅。“铁杆庄稼”特权使贵族子弟过着富足的生活,却也滋生出许多颓废度日不思进取之辈。老姐夫和金家老五,一个沉湎修道终日醉酒,一个扮乞丐、逛妓院抽大烟,作为男性却不能挑起家中重担。一个大家族的败落常起源于兄弟相残,在金家亲人之间没有温情只有冷漠。
三、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
叶广芩小说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表现在看似零散实则巧妙地用纳兰词串联起整个故事,京剧与小说形成的互文和以叙述者视角串联起整个家族故事,反映了家族几十年的沉浮变迁。这样的结构特点在于伴随着阅读的推进,故事的脉络更加清晰,小说的艺术性和整体性得到了完美整合。
小说以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为序,将九个独立讲述金家某一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串联成整个金家几十年的沉浮变迁。整部小说由九个中篇串联而成,分别是:《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曲罢一声长叹》。叙述并未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而是巧妙地根据每句词的顺序依次推进,而每个故事也与其章节名相呼应,每句词中的意象也贯穿于故事中。《瘦尽灯花又一宵》讲述“我”去王府中陪着两位守着烛火夜夜枯坐的老太太过年的故事,成箱的精美蜡烛和古板的舅太太是封建落后的象征。用纳兰词做章节名暗示看似独立分散的故事在结构上本为一体,最后的“曲罢一声长叹”是对整个金家几十年如戏曲般曲终人散境遇的哀叹与惋惜。这样安排突破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传统,使小说结构更加自由灵活,具有作家自己的个性,使其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独具特色。
叶广芩将京剧故事纳入小说情节中,利用京剧与小说情节的互文性进行情节的隐喻,这一巧妙设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进行文本接受。在《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写了金家人唱戏时用舜镈唱的《钓金龟》来隐喻之后三兄弟在文革中相互陷害最终导致舜镈在家中自尽的故事。另一方面是通过二者之间的互文来映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以营造一种戏剧化的氛围。在《风也萧萧》中,用京剧《金钱豹》里修炼多年的金钱豹偶遇美娇娘派黄鼠狼去说亲的故事来映射三兄弟、黄四咪和顺福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读者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来回穿梭,产生一种错觉,也给她的小说增添了张力。
作者巧妙地以“我”为叙述者将小说中零碎独立的事件背后的特殊意义表达出来,使“我”在叙述中不自觉地将其牢牢黏合,通篇叙述完后无形中早已将整个家族串联在一起。“我”是家族故事的经历者、见证者和叙述者,这三重身份使“我”在向读者传达故事和安排情节时起了支撑作用,并且通过“我”无所不知的叙述,将九个独立的故事有效黏合起来,构建出整个金家的故事。在“我”的叙述中读者认识了金家十四个各具特色的子女,知晓了金家是怎样从一个钟鸣鼎食的大家族败落的,了解到有关满族的礼仪和习俗文化。全知视角的采用使“我”在叙述时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大格格唱戏和二格格与沈瑞方私奔以及王連长找偏方给老姐夫治病,这些事情都是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出来的,使情节之间相互连贯,家族故事也更加饱满。
综上所述,叶广芩选择以一家之事来折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沧桑变迁,其塑造的典型人物和对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是她将回望旧事和现代反思融合的产物。本文基于叙事内容进而探讨了作者深沉的家族情结,其体现在赞赏家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和对其中糟粕部分的深刻批判,从而传达出对家族的热爱与认同。独特的叙事结构体现在采用纳兰词做小说名和章节名、以第一人称叙事串联整篇、利用对京剧的喜爱使情节戏剧化三个方面,这使小说结构灵活可单独成篇,挣脱传统形式束缚,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其深厚内涵的同时又避免寡淡和徒有其表。
一、围绕“家”与“族”的叙事内容
叶广芩小说的题材选用往往通过一个家族的命运变迁折射出时代大背景,以小见大。原姓爱新觉罗的家族改姓为金后,他们从天潢贵胄变成了普通人,身份转变的落差使整个金家的命运也随之改变。曾经象征荣耀的身份在特殊时期成了催命符,使他们如浮萍一样随着时代的浪潮沉浮变迁,进而折射出一个国家在面对时代变化的反应.本故事从金家小格格金舜铭的视角在讲述金家十四个子女的故事时将满族人的命运变迁浓缩进这九个故事中。金家子女面对时代变化的不同选择也是当时整个满族乃至整个国家的一个缩影,有的人固守一隅,有人走出圈子顺应时代发展成为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有人利欲熏心放弃了坚守多年的原则。作者利用闹剧折射出人性的冷漠残忍,三兄弟因为一句谎言为求自保而相互陷害,顺福只因没吃到春饼就和金家公事公办将人性的冷漠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场闹剧成了萧墙之祸,金家也为此付出血的代价。
叶广芩笔下鲜活丰满的人物都具有典型性,她通过塑造在物欲横流的世界迷失自我的人和数十年坚守的人进行对比,将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对现实的观照和对家族文化的复杂情感注入其中。金舜錤是一个受利益引诱放弃原则的人,有着极好的教养,举手投足间显露出旗人礼数又鄙视商人是“我”对舜錤的印象,但在我知道他们父子为了谋取更高利益而骗人时,他在“我”心里的形象崩塌了。与舜錤一母同胞的舜铨则是一个数十年坚守在传统文化中的大儒,在看见大嫂拿出钱说是补偿这些年家中为大哥吃的苦时,舜铨说:“十三个兄弟姐妹,虽山水相阻,幽明相隔,但亲情永存,血脉永连,这情谊绝不是两万块钱所连结的!”大哥以金钱轻薄仁悌之义的卑劣行径更显得舜铨重义轻利。“我”钦佩他淡泊的士大夫形象,赞赏他将传统文化中的美好品德融入自己的人格中,并坚持数十年的精神操守。
叶广芩将满族文化作为小说创作的素材,给文本增添了浓厚的满族色彩,另一方面透过现代文明发展伴随的弊病来突显满族文化中的精髓,从中体现出作者对自己满族身份的认可和民族自豪感。小说中写了请安时府里的活物都要请安并且请安的姿势、音量和顺序都是有严格要求的。满族入关后在北京居住多年,其礼仪文化影响深远,正如赵园说的:“北京人的多礼,缘于满族,旗人文化。”满族人将繁琐的礼节融入到日常生活中,也成为其人际交往中的本能表现和良好教养的体现。在称呼上满族通常将女性的称呼男性化用以表示对女性的重视,这也是文中为何家中小辈会叫“我”姑爸爸的原因。
二、深切浓厚的家族情结
叶赫那拉给了叶广芩高贵的出身却也是她诸多坎坷经历的源头,在历经千帆后,再次归来的她回望自己的家族时产生了一种由赞赏和批判家族文化两种矛盾观点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骨子里的血脉亲情不断勾起叶广芩对家族的牵挂与爱恋,即使她曾因这个家族被押上台批斗,被送去陕西农场养猪遭受身心的双重折磨甚至有了轻生的念头。多年的漂泊使她更加牵挂自己的家族,因而她以自己的家族为原型构建了《采桑子》,小说里许多故事情节都是真人真事。《谁翻乐府凄凉曲》中金家人热热闹闹唱戏的场景曾经在叶家同样上演着,小说里有着类似父女般感情的舜铨与舜铭其实就是现实中的叶广芩与她的三哥,如今热闹不在,斯人已逝,只能用这种方式进行怀念。正是因为作者怀着对家族的爱恋创作时才会信手拈来,让读者感受到其对家族深厚的情感。
作者用笔描绘了一幅满族的生活画卷,优秀的家族文化在其中崭露锋芒,她也毫不掩饰地表达对其赞赏与认同。清朝覆灭后贵族家庭留给八旗子弟的是精神上的富足,主要表现在高尚的贵族气节和贵族风范。正如作者自己说的:“我觉得所谓贵族意识不是吃得好,穿得好,不是高人一等,而是精神层次的自尊和守成。”精神上的富足使八旗子弟无论身处何种恶劣环境中也能有着不卑不亢的贵族气节。在《不知何事萦怀抱》里四格格表现出“威武不能屈”的高尚精神是作者所赞赏与认同的。而“贫贱不能移”则发生在舜铨身上,他即使身患绝症需要大笔医药费也不答应为想借“爱新觉罗”暴富的福根题字,叶广芩钦佩这种淡泊名利的精神。
腐朽没落的家族文化成了大家族分崩离析的催化剂,叶广芩对其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批判和对文化弊端的沉重反思。她通过描写金家几位格格的婚姻来揭露封建思想对女性的残害和压迫,大格格遵循父母意愿嫁给不喜欢的人,最终被丈夫抛弃,在贫困交加中死去;二格格自由恋爱嫁给为金家所不耻的商人,被家族唾弃至死也没得到原谅。“铁杆庄稼”特权使贵族子弟过着富足的生活,却也滋生出许多颓废度日不思进取之辈。老姐夫和金家老五,一个沉湎修道终日醉酒,一个扮乞丐、逛妓院抽大烟,作为男性却不能挑起家中重担。一个大家族的败落常起源于兄弟相残,在金家亲人之间没有温情只有冷漠。
三、独树一帜的叙事结构
叶广芩小说叙事结构的独特之处表现在看似零散实则巧妙地用纳兰词串联起整个故事,京剧与小说形成的互文和以叙述者视角串联起整个家族故事,反映了家族几十年的沉浮变迁。这样的结构特点在于伴随着阅读的推进,故事的脉络更加清晰,小说的艺术性和整体性得到了完美整合。
小说以纳兰性德的词《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为序,将九个独立讲述金家某一人物身上发生的故事串联成整个金家几十年的沉浮变迁。整部小说由九个中篇串联而成,分别是:《谁翻乐府凄凉曲》《风也萧萧》《雨也萧萧》《瘦尽灯花又一宵》《不知何事萦怀抱》《醒也无聊》《醉也无聊》《梦也何曾到谢桥》《曲罢一声长叹》。叙述并未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安排,而是巧妙地根据每句词的顺序依次推进,而每个故事也与其章节名相呼应,每句词中的意象也贯穿于故事中。《瘦尽灯花又一宵》讲述“我”去王府中陪着两位守着烛火夜夜枯坐的老太太过年的故事,成箱的精美蜡烛和古板的舅太太是封建落后的象征。用纳兰词做章节名暗示看似独立分散的故事在结构上本为一体,最后的“曲罢一声长叹”是对整个金家几十年如戏曲般曲终人散境遇的哀叹与惋惜。这样安排突破了按照时间顺序安排情节的传统,使小说结构更加自由灵活,具有作家自己的个性,使其在众多文学作品中独具特色。
叶广芩将京剧故事纳入小说情节中,利用京剧与小说情节的互文性进行情节的隐喻,这一巧妙设置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导读者进行文本接受。在《谁翻乐府凄凉曲》中,写了金家人唱戏时用舜镈唱的《钓金龟》来隐喻之后三兄弟在文革中相互陷害最终导致舜镈在家中自尽的故事。另一方面是通过二者之间的互文来映射故事情节和人物关系以营造一种戏剧化的氛围。在《风也萧萧》中,用京剧《金钱豹》里修炼多年的金钱豹偶遇美娇娘派黄鼠狼去说亲的故事来映射三兄弟、黄四咪和顺福之间的关系。这使得读者在真实与虚构之间来回穿梭,产生一种错觉,也给她的小说增添了张力。
作者巧妙地以“我”为叙述者将小说中零碎独立的事件背后的特殊意义表达出来,使“我”在叙述中不自觉地将其牢牢黏合,通篇叙述完后无形中早已将整个家族串联在一起。“我”是家族故事的经历者、见证者和叙述者,这三重身份使“我”在向读者传达故事和安排情节时起了支撑作用,并且通过“我”无所不知的叙述,将九个独立的故事有效黏合起来,构建出整个金家的故事。在“我”的叙述中读者认识了金家十四个各具特色的子女,知晓了金家是怎样从一个钟鸣鼎食的大家族败落的,了解到有关满族的礼仪和习俗文化。全知视角的采用使“我”在叙述时像是一个无所不知的人,大格格唱戏和二格格与沈瑞方私奔以及王連长找偏方给老姐夫治病,这些事情都是在全知视角下叙述出来的,使情节之间相互连贯,家族故事也更加饱满。
综上所述,叶广芩选择以一家之事来折射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沧桑变迁,其塑造的典型人物和对旗人日常生活的描写是她将回望旧事和现代反思融合的产物。本文基于叙事内容进而探讨了作者深沉的家族情结,其体现在赞赏家族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和对其中糟粕部分的深刻批判,从而传达出对家族的热爱与认同。独特的叙事结构体现在采用纳兰词做小说名和章节名、以第一人称叙事串联整篇、利用对京剧的喜爱使情节戏剧化三个方面,这使小说结构灵活可单独成篇,挣脱传统形式束缚,丰厚的文化积淀赋予其深厚内涵的同时又避免寡淡和徒有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