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社会的多元化发展,多种价值观的并存,社会不良风气等都对医学生的道德标准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本文即对当前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以及重要性作相关分析,并提出提升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的相关措施,以提高医务人员的道德素质,促进我国医疗卫生行业健康、科学、跨越发展。
【关键词】教育管理;医学院校;人文教育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可以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来多方面提高医学职业道德,使医学生职业道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当前的多元化社会之中,特别是当前高速网络文化传播的时代,医学生应该学会自主、自为、独立、进取的主体意识,准确和正确的分辨社会上真善丑美,不斷提升自己高尚的医德。因此,多元化的环境之中对医学生个体精神的完善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既可以促进效果,又可以严格约束作用。
(二)面对的挑战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服务的满意程度不够高、服务行为存在瑕疵、服务费用偏高、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较高,医疗卫生机构不完善等都是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的体现。另外在我国现行的众多医学类大学中,很多的大学普遍存在受功利性思想,为了提高就业率,为了提高科研能力,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之下,很多的医学生家长为了眼前的小利益支持孩子从医,他们支持孩子从医的目的就是可以通过医生这个职业来多开药、收红包,这无疑对医学生医德的建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都对医疗行业道德问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生必需将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作一个全方面的提升,使自己成为一名掌握扎实专业基础和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有必要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医学生对患者心理、多元化社会风气,道德伦理底线的分析与鉴别能力。
(二)高等教育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高校的培养计划中也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对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加强学生道德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已经存在着部分家长把孩子的培养认为仅仅是对文化的掌握,对孩子的道德方面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这一切都必需要求高校来进行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当前部分医疗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依旧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之上,在对患者的服务之中对患者不够尊重,出现了违背道德伦理等问题。然而,当前的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医疗技术,还得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从医疗工作者的学生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他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可以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提升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高校教师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因此,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丰富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在工作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开拓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能够发挥教师的表率效果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实现学生医德和知识双方面的提高。
(二)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应该摒除传统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发展能力的标准,参考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医学职业道德。例如医学类高校科研开展一些以医生道德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请一些医学道德模范和专家到学校进行医学道德讲座;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医德方面的电影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让他们从心里明白医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原则。在进行医德宣传的同时高校也应该改善自己重知识而轻道德的课程设置,学校里面大多数的学习时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高校应该对于学生医德培养方开设相应的课程,在合适的时间内还可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医学生的实习阶段也应该成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阶段,按照职业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实习学生。针对于热门的“治理红包”问题,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应该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误诊误治,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等问题予以严格的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可将学生实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工作失误等编进医学类书本,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科书之中,增强育人效果。
(四)构建完善医德教育评估体系
医学类的毕业生很多在毕业之后都从事行医工作,他们直接服务的对象便是患者。对于医德的评估如果只有等到医学生正式进入岗位以后才开始评估的话,那评估的作用对医学生在学生时期医德教育起不到约束和改进的作用。当前的医德评估系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医德评估指标不够科学;2.评估方法较为滞后。针对于医德评估系统的不足,完善的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对于医德评估指标不够科学,除了对学生开展作定期的职业道德理论测试之外,评估指标还应该充分考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所表达出来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心理健康状况。2.对于评估方法较为滞后问题,学生时期正是为学生塑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最佳阶段,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阶段,因此,医德评价体系应该重视对医学生学生时期道德行为的评价。在评价标准确立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道德行为评价,并且将评价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本人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高校管理人员根据医学生存在的不足为其提供对应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慧.高校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0,(32):127
[2]李志芳.辅导员和医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361-363
[3]龙腾.高校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8):553-553
[4]刘晓英,桑美丽.我国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826-827
【关键词】教育管理;医学院校;人文教育
一、医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面临的机遇
高校作为培养高技术人才的重要场所,可以充分借鉴和吸收国外先进教育经验来多方面提高医学职业道德,使医学生职业道德内容更加丰富多彩。在当前的多元化社会之中,特别是当前高速网络文化传播的时代,医学生应该学会自主、自为、独立、进取的主体意识,准确和正确的分辨社会上真善丑美,不斷提升自己高尚的医德。因此,多元化的环境之中对医学生个体精神的完善和主体意识的增强既可以促进效果,又可以严格约束作用。
(二)面对的挑战
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并不完善。服务的满意程度不够高、服务行为存在瑕疵、服务费用偏高、患者对医疗效果期望较高,医疗卫生机构不完善等都是当前我国的医疗服务体系不完善的体现。另外在我国现行的众多医学类大学中,很多的大学普遍存在受功利性思想,为了提高就业率,为了提高科研能力,在对学生的培养上过于偏重专业知识的教育,忽略了对医学生医德教育。在当前“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之下,很多的医学生家长为了眼前的小利益支持孩子从医,他们支持孩子从医的目的就是可以通过医生这个职业来多开药、收红包,这无疑对医学生医德的建立造成了严重的阻碍。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也都对医疗行业道德问题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二、提高医学生职业道德的必要性
(一)现代医学模式发展的需要
医学模式已经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医学生必需将自己的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作一个全方面的提升,使自己成为一名掌握扎实专业基础和具备优秀的道德素质的综合型人才。因此,有必要重视医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提高医学生对患者心理、多元化社会风气,道德伦理底线的分析与鉴别能力。
(二)高等教育的需要
大学阶段是学生养成优秀道德品质的关键阶段,高校的培养计划中也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作为高校对学生的最终培养目标。加强学生道德的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国家建设与发展的需要。而且,当前已经存在着部分家长把孩子的培养认为仅仅是对文化的掌握,对孩子的道德方面往往重视程度不够,因此,这一切都必需要求高校来进行人文道德素质的培养,特别是对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的培养。
(三)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能够缓解医患矛盾
当前部分医疗工作者的服务理念依旧停留在“以医为尊,重病轻人”等水平之上,在对患者的服务之中对患者不够尊重,出现了违背道德伦理等问题。然而,当前的现代医学要求一名合格的医疗工作者不仅具备扎实的医疗技术,还得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质。因此,从医疗工作者的学生阶段就开始注重培养他们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理念,可以端正行业作风、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三、提升高校医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提升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
高校教师在我国高校教育中地位是相当重要的,因此,高校教师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丰富的创新能力才能够担负起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任。“教育者必须先受教育”,因此,高校教师必须在工作之中不断地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职业道德素质,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升自己开拓和创新的能力。通过对教师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的提升能够发挥教师的表率效果提升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人文素质,实现学生医德和知识双方面的提高。
(二)摒弃传统的教育方式,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多元化的社会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因此高校应该摒除传统以成绩来衡量学生发展能力的标准,参考当前多元化的社会环境采取积极有效的应对措施,提高医学职业道德。例如医学类高校科研开展一些以医生道德为主题的课外活动;请一些医学道德模范和专家到学校进行医学道德讲座;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关于医德方面的电影等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社会观,让他们从心里明白医德的重要性,提高他们在面对各种诱惑能够坚持自己的道德底线原则。在进行医德宣传的同时高校也应该改善自己重知识而轻道德的课程设置,学校里面大多数的学习时是在课堂上完成的,因此高校应该对于学生医德培养方开设相应的课程,在合适的时间内还可以开展思想政治理论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等方面的教学内容。在医学生的实习阶段也应该成为医学生职业道德培养的重点阶段,按照职业道德标准来严格要求实习学生。针对于热门的“治理红包”问题,在医学生实习阶段应该对他们进行具有针对性的教育,并且对学生在实习中出现误诊误治,责任心不强,粗心大意等问题予以严格的教育。条件允许的情况之下,可将学生实习中可能存在的各种道德问题,工作失误等编进医学类书本,将职业道德教育渗透到教科书之中,增强育人效果。
(四)构建完善医德教育评估体系
医学类的毕业生很多在毕业之后都从事行医工作,他们直接服务的对象便是患者。对于医德的评估如果只有等到医学生正式进入岗位以后才开始评估的话,那评估的作用对医学生在学生时期医德教育起不到约束和改进的作用。当前的医德评估系统主要存在两个方面的不足:1.医德评估指标不够科学;2.评估方法较为滞后。针对于医德评估系统的不足,完善的方式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1.对于医德评估指标不够科学,除了对学生开展作定期的职业道德理论测试之外,评估指标还应该充分考虑医学生在日常生活言行举止所表达出来道德素质、法律意识和心理健康状况。2.对于评估方法较为滞后问题,学生时期正是为学生塑造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道德素质的最佳阶段,然而这个时期也是最容易受到外界各种不良社会风气影响的阶段,因此,医德评价体系应该重视对医学生学生时期道德行为的评价。在评价标准确立以后,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作相应的道德行为评价,并且将评价的结果通过一定的形式反馈给学生本人和高校教学管理人员,高校管理人员根据医学生存在的不足为其提供对应的改进措施,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
参考文献
[1]唐慧.高校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管理观察,2010,(32):127
[2]李志芳.辅导员和医学生的师生关系与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J].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2,32(3):361-363
[3]龙腾.高校医学生教育管理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9,26(8):553-553
[4]刘晓英,桑美丽.我国医学生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护理研究,2007,21(9):826-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