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宗教是随着氏族公社的产生而出现的,其产生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阶级的分化。对宗教产生的研究有利于更好地把握宗教的本质及作用,进而正确的解决宗教问题。
【关键词】:宗教;本质;作用;政策
一、宗教的产生
宗教是随着氏族公社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人类借助氏族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为一个个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宗教的产生有其社会根源,这时人的体质与思维能力有了进步,集团内部语言有了发展,某些禁忌和规范已经形成。人们以集体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时,一方面逐步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受着自然界的沉重压迫,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无法正确的理解。于是,恐惧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对许多自然现象作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把自然现象神化,原始宗教从而产生。人类因对自然充满无知与恐惧,而将这种恐惧心理寄托于天体、山石、动物、水火等具体的崇拜对象。原始宗教因而带有自发性、全民性及直观性等特点。
宗教的产生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外,社会分工的逐渐复杂化、阶级的出现和分化也是宗教产生的原因。
二、宗教的本质
关于宗教的本质问题历来是宗教学界长期争论、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及宗教本质,就不得不提到马克思对于宗教本质的观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所谓鸦片,是指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麻醉剂,联想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难发现,无产阶级处于资产阶级的无情压迫之下,生活困苦,宗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现世的幸福十分渺茫,因而只能学会用一种方式麻痹自己,使自己对生活的困苦麻木,寄希望于来世的幸福。此时的宗教更多的是给人民以慰藉,不致因痛苦而毁灭,但却没有鼓励人民通过革命推翻那不幸福的根源,因而可以理解为一种“消极抵抗”。
恩格斯有一个关于宗教的著名论断: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从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将宗教的本质归为一种“反映”,宗教是人们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这一论断揭示了宗教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的本质,但是,因其带有鲜明突出的无神论色彩和明显的价值判断,因而也注定难以被多数信仰宗教的信徒所接受。
那么,宗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宗教学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笔者而言,宗教是相对于客观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主观精神世界,它借助于一定的宗教仪式、宗教场所而传承,借助宗教教义和宗教文化进行传播,借助宗教活动、宗教领袖进行渗透,为信徒构建一个幸福的场所或是家园,以此激励信徒按照其宗教的方式生活,最终实现信徒的理想生活,即到达那片“乐土”。关于宗教的本质,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它是一种麻醉剂,也不能简单的将它视为客观世界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宗教常常与政治相联系,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宗教的作用和影响
(一)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宗教是信徒的心理慰藉,是现实中的“乐园”。信徒通过特定的宗教场所和宗教仪式来获得精神世界的某种满足和解脱。宗教是信徒的生活方式,宗教的教义和宗教仪式是信徒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宗教改变了信徒的生活方式,使之按照宗教教义要求的方式去生活。宗教使信徒内心丰满,为其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信徒因为信仰宗教而内心丰满,心存信仰而有所敬畏。因信仰宗教,教徒内心不再空虚,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但宗教对人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宗教也会被人利用迷惑信众,比如歪曲教义,误导信众对某个宗教领袖个人崇拜,或是利用信众进行文化渗透,这在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中尤为明显。另外,由于大众对宗教的知识匮乏,很多时候是难以分清宗教与迷信的区别的,因此对人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二)对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是长期的并且是极具复杂性的,这就决定了对宗教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解是难以全面而客观的。就我国而言,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还会受到国际上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利用宗教来控制民众,让民众把现实的苦难寄托于虚幻的世界,从而不会积极反抗现实。在阶级社会宗教成为剥削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尽管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稳定,但其神秘外衣下的实质是不容忽视的。宗教既可以维护现存秩序,也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社会秩序的工具。16世纪的宗教改革,即是利用宗教进行的现存社会秩序的调整。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仍具有两重性。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处理的不好,将会威胁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宗教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威胁着民众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IS恐怖组织便是伊斯兰教的“变种”,他们利用宗教信仰对信徒的影响而实施恐怖活动,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宗教成为引发社会仇恨和冲突的诱因。
但宗教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统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信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宗教教义的某些内容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宗教团体举办各种公益性事业有益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宗教团体与世界各国宗教界进行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维护世界和平。
四、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具有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宗教的这一性质,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宗教问题,对宗教问题高度重视。
在我国,处理好宗教问题,就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宗教信仰政策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此外,我国宗教政策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我国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我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宗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总之,我们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而浅薄的,宗教问题也是亟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需要我们坚持宗教政策,努力发挥宗教的积极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J].新疆社会经济,1998(4).
[2]方德昭.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1983(4).
[3]南文渊.当代宗教发展的新特点及其社会作用[J].攀登,1989(1).
【关键词】:宗教;本质;作用;政策
一、宗教的产生
宗教是随着氏族公社的产生而出现的,原始人类借助氏族部落逐渐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人类社会形成为一个个比较稳定的血缘集团。宗教的产生有其社会根源,这时人的体质与思维能力有了进步,集团内部语言有了发展,某些禁忌和规范已经形成。人们以集体的力量和简陋的工具与自然界作斗争时,一方面逐步认识到人们的生产活动与某些自然现象的联系;另一方面又受着自然界的沉重压迫,对自然界的各种现象无法正确的理解。于是,恐惧与希望交织在一起,对许多自然现象作出歪曲的颠倒的反映,把自然现象神化,原始宗教从而产生。人类因对自然充满无知与恐惧,而将这种恐惧心理寄托于天体、山石、动物、水火等具体的崇拜对象。原始宗教因而带有自发性、全民性及直观性等特点。
宗教的产生根源在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另外,社会分工的逐渐复杂化、阶级的出现和分化也是宗教产生的原因。
二、宗教的本质
关于宗教的本质问题历来是宗教学界长期争论、众说纷纭的问题。提及宗教本质,就不得不提到马克思对于宗教本质的观点:宗教是人民的鸦片。所谓鸦片,是指宗教是人民的精神麻醉剂,联想到马克思所处的时代不难发现,无产阶级处于资产阶级的无情压迫之下,生活困苦,宗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寄托,现世的幸福十分渺茫,因而只能学会用一种方式麻痹自己,使自己对生活的困苦麻木,寄希望于来世的幸福。此时的宗教更多的是给人民以慰藉,不致因痛苦而毁灭,但却没有鼓励人民通过革命推翻那不幸福的根源,因而可以理解为一种“消极抵抗”。
恩格斯有一个关于宗教的著名论断:一切宗教都不过是支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人们头脑中的反映,在这种反映中人间的力量采取了超人间的力量的形式。从这一论断中,我们可以看到恩格斯将宗教的本质归为一种“反映”,宗教是人们主观意识对客观物质世界的能动反映。这一论断揭示了宗教作为一种独特文化的本质,但是,因其带有鲜明突出的无神论色彩和明显的价值判断,因而也注定难以被多数信仰宗教的信徒所接受。
那么,宗教的本质究竟是什么呢?宗教学界对这一问题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对笔者而言,宗教是相对于客观现实世界而存在的主观精神世界,它借助于一定的宗教仪式、宗教场所而传承,借助宗教教义和宗教文化进行传播,借助宗教活动、宗教领袖进行渗透,为信徒构建一个幸福的场所或是家园,以此激励信徒按照其宗教的方式生活,最终实现信徒的理想生活,即到达那片“乐土”。关于宗教的本质,我们不能简单的认为它是一种麻醉剂,也不能简单的将它视为客观世界的反映,在现实生活中,宗教常常与政治相联系,对世界的发展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
三、宗教的作用和影响
(一)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宗教是信徒的心理慰藉,是现实中的“乐园”。信徒通过特定的宗教场所和宗教仪式来获得精神世界的某种满足和解脱。宗教是信徒的生活方式,宗教的教义和宗教仪式是信徒生活的一部分,也是最重要的一部分,宗教改变了信徒的生活方式,使之按照宗教教义要求的方式去生活。宗教使信徒内心丰满,为其生活提供精神食粮。信徒因为信仰宗教而内心丰满,心存信仰而有所敬畏。因信仰宗教,教徒内心不再空虚,精神世界也变得丰富多彩。但宗教对人的影响并不总是积极的,宗教也会被人利用迷惑信众,比如歪曲教义,误导信众对某个宗教领袖个人崇拜,或是利用信众进行文化渗透,这在不同意识形态国家中尤为明显。另外,由于大众对宗教的知识匮乏,很多时候是难以分清宗教与迷信的区别的,因此对人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二)对社会的影响
宗教对社会的影响是长期的并且是极具复杂性的,这就决定了对宗教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解是难以全面而客观的。就我国而言,我国宗教的社会作用具有双重性,还会受到国际上一些复杂因素的影响。对这一现实,我们必须要保持清醒的认识。
宗教社会作用的两重性在不同社会有不同的表现。在阶级社会,统治阶级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利用宗教来控制民众,让民众把现实的苦难寄托于虚幻的世界,从而不会积极反抗现实。在阶级社会宗教成为剥削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工具,尽管宗教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稳定,但其神秘外衣下的实质是不容忽视的。宗教既可以维护现存秩序,也可以成为推动改革社会秩序的工具。16世纪的宗教改革,即是利用宗教进行的现存社会秩序的调整。
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的社会作用仍具有两重性。宗教问题处理得好,对社会稳定和发展将会产生积极影响;处理的不好,将会威胁社会稳定和人民生活安定,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处理宗教问题的关键在于有效地管理和引导。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威胁着民众的安全和国家的稳定。IS恐怖组织便是伊斯兰教的“变种”,他们利用宗教信仰对信徒的影响而实施恐怖活动,给社会带来诸多不良影响。宗教成为引发社会仇恨和冲突的诱因。
但宗教也给社会带来了很多积极的作用。在社会主义社会,宗教积极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宗教界人士拥护党的领导,拥护祖国统一,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是爱国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信众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建设力量。宗教教义的某些内容对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积极作用;宗教团体举办各种公益性事业有益于服务、社会奉献社会;宗教团体与世界各国宗教界进行交流,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的交流和理解,维护世界和平。
四、如何处理宗教问题
宗教具有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在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还将继续存在和发展下去。宗教的这一性质,要求我们必须认真对待宗教问题,对宗教问题高度重视。
在我国,处理好宗教问题,就要坚持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坚持宗教信仰政策不等于宗教活动可以不受任何约束。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要把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承担遵守宪法和法律的义务。宗教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规定的权利和义务范围内活动,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反对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不得妨碍社会秩序、工作秩序和生活秩序。
此外,我国宗教政策实行政教分离的原则,任何人不得利用宗教干预国家行政、司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公共教育。我国保护一切正常的宗教活動。我国各种宗教不受外国势力的支配,实行独立自主自办原则。这是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中国宗教的一个显著特色。各爱国宗教团体和爱国宗教界人士要自觉地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决抵制境外敌对势力利用宗教进行渗透,挫败其推行"和平演变"的图谋。同时,也要坚决抵制境外宗教团体和个人对中国宗教事务的干涉。此外,还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因势利导、趋利避害,引导宗教为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民族团结、祖国统一服务。
总之,我们对宗教的认识和理解是片面而浅薄的,宗教问题也是亟需认真对待和解决的,需要我们坚持宗教政策,努力发挥宗教的积极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参考文献:
[1]刘仲康.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概述[J].新疆社会经济,1998(4).
[2]方德昭.试论宗教的社会作用[J].云南大学学报,1983(4).
[3]南文渊.当代宗教发展的新特点及其社会作用[J].攀登,19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