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职教终身体育教育的几点建议

来源 :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dehu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提出,明确了教学工作的重心要以人为本,要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发展与提高为目标,作为学校的体育教育工作,必须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要把工作重心放在培养学生参与运动的兴趣,提高运动能力方面去,进而培养他们的终身体育意识。进入2l世纪,现代社会与现代教育正飞速发展,如何适应社会发展和满足人们身体强健和越来越高的精神需求,这已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应该和要承担的责任,终身体育也顺应了终身教育的要求,而体育的意义就在于维系人生的健康,优化人的心理与人格,促进人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关键词]职教体育 终身体育 几点建议
  众所周知,经常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对社会工作的适应较一般人快,积极向上,精神饱满,能较一般缺乏运动的人更快、更有效率地达到预期的目标。而中职学生在完成3年中职学习后即踏进社会这个大熔炉,只有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当今社会立足。学校体育作为中职学生在踏进社会前的重要体育学习平台,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来是传授相关的运动技能,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更是引导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重要课程。
  一、中职体育教育的特点
  中职学生的年龄一般处于15~18岁,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青春期后段,充分的体育锻炼,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在积极参与体育锻炼、运动技能得到不断提升的同时,也是更好地改善由于文化课基础较差而造成的自卑心理,从而获得更强的自信心。而中职学生经过三年职业技能学习后即将踏进社会,良好的体育运动习惯,恰好培养其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与人际交往能力,为日后社会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终身体育的内涵与重要性
  终身体育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体育改革和发展中提出的一个新概念。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1.体育运动能使学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况,迎接每一天社会工作。经常性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人体的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的机能状况,有利于人体的生长发育,提高抗病能力,增强机体的适应能力。
  2.终身体育能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体育锻炼过程作为有意识培养坚强意志品质的过程,逐渐培养自己坚持不懈、百折不挠的优良心理素质,而终身体育的形成则是培养学生长期的坚强品质,久而久之,意志得到不断的坚定,品质得到更好的提升。3.终身体育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及未来生活的需要。体育活动不仅能促进人体健康发展,还能造就积极向上的心态,保持饱满的精神面貌,还可以扩大社交范围。经常的体育锻炼能让我们得到上述满足,以适应社会生活的需要。4.终身体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过体育锻炼,不仅能促进人体的正常生长发育,还有助于调节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增加生活乐趣,形成健全良好的心态,加强社交能力和扩大人际交往面,提升自我社会竞争力,同时在体育过程中也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品德修养。
  三、实现中职学校体育与终身体育有效结合的几点建议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激发人们学习动机的主要内在因素。在中职学校中要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运动习惯和运动兴趣,甚至养成终身体育习惯,首要必须激发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参与意识,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爱好。
  2、教师应因材施教
  体育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努力更新知识,加强与学生课前、课中、课后的交流,通过交流,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及学生反馈信息,并做好相应调整。同时,在教学中应更多地注重体育的生活教育,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体育的内涵。
  3、在教学中全面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学校教育中,应坚持强调学生体质,掌握基本运动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参与运动与表现运动的基本能力和乐趣,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体育的内涵,体育与社会及自身的关系以及体育的本质和价值。与此同时,在进行职业体能训练的同时,也须向学生传授一定的保健知识。
  4、合理设置课程,帮助学生培养自觉体育意识
  大部分中职学生毕业以后就会走上工作岗位,如何在工作间隙安排合理的体育时间、如何选择适合自身身体素质的体育活动、如何进行科学有效的锻炼、如何进行自我保健与保养等等,在中职教育阶段教师应该设置一些相关的理论课程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和方法。同时,针对不同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兴趣爱好,扩大选修课程的范围,例如,开设太极拳、网球、舞蹈等课程,帮助学生在认识到体育锻炼的意义后,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锻炼方法。
  5、充分发挥学校学生社团组织的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学生社团组织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竞赛的杠杆作用,如,学生会、体育运动协会等等,无疑是很好的校园团体,能有效地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发展地参加体育锻炼,强健体魄、陶冶情操,加强学生之间的联系,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相当有利的。
  另外,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继续和延伸。如,经常组织一些班级或系级的比赛,使学生在欣赏或参与比赛时获得乐趣和荣誉感,潜移默化地促使学生由不爱活动到爱活动,由不感兴趣到主动参与,真正体会体育的魅力,从而调动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这样,不仅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还能够活跃学生的业余生活,增强体质,使其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习惯。
  
其他文献
[摘 要]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化学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一些措施加强实验教学,在今后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不断摸索和实施有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方法,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实现教学的理想化状态。  [关键词]化学实验能力培养验证性试验探究能力  化学实验是最直观的教学手段,它模拟人类认识事物的实践过程,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自然规律,因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实验教学是
[摘 要]数学教学要根据本身的特点,着重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信息的表达和能力。观察能力对于学习中各种能力的培养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促进作用。无论是图形的识别、数据之间关系的把握,还是基本规律的发现、综合分析能力的提高都离不开认真、仔细的观察。同时,中的观察并不狭义地指直观的考察,需要眼、脑并用,而且观察的对象也并非都具有直观的形象。因此,观察能力,无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发挥实验教学的作用,激发学生的生物兴趣   在生
语文学科是中学文化基础课程中基础性、工具性、人文性、综合性最强的一门学科,不能否认精华语言材料和语文知识的积累是形成语文能力和其他素质的基础。但仅从课本教材中学生不可能学到一切知识,因此,在教授一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乐于获得课外知识也尤为重要,也就是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使学生在课外自读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最终达到使信息应用自如。  怎样“教”才能达到“不需要教”,让学生会自学呢?关键在于教师。教
[摘 要]教育家卡罗尔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学习的达成度实际用于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的时间。掌握学习任务所需的时间越少,学习的达成度则越高,但是不能单纯理解为数学作业量少,学习时间少,效率就高。要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作业设计应科学合理。教师有准备的选材,针对课程标准的主干内容进行研究,突出知识重点、突出数学思想方法,注重题目典型性、易错性。精心设计这些典型练习、易错题,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可
多年来,一直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工作。本人从所教学生的课堂反应、单元检测、期中、期末的考试及数学竞赛情况看:各学段的学生,如果“计算不过关”,那么及、优率、均分及竞赛成绩就“绝对低”!要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我们一线教师必须“狠抓计算教学,力争使好、中、差学生均能正确计算各类计算题”。在此,本人就谈谈自己平时进行计算教学的一些认识和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
所谓高效课堂,就是通过教师的引领和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思维过程,在单位时间内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促进学生获得高效发展,即有效落实三维目标。那么怎样在短短40分钟内,在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价值观的基础上,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成绩呢?笔者在实践中不断地摸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模式,在理论的指引下通过不断尝试着改革课堂,力图使政治课堂更加的高效。   我们可以将课堂划分为三大模块:预
【摘 要】实行教育体制改革,推行素质教育,无疑给我们的语文教学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技校比中小学有较大的灵活性,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逐步对教学现状进行改革,最终扭转目前不利于人才成长的局面。  【关键词】技校语文改革 探讨  在应试教育体制下,无论小学还是中学的语文教师的教学都很少有创造性,凡是与教科书的知识不一致,就被认为是错误的。因此,所有问题的答案都是唯一的、确定的、不能有所变更的。有
后进生转化问题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当以教育创新的理念认识后进生问题,以教育创新的方法解决后进生问题。  第一,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用正常的心态看待后进生。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有关教育法规,提高思想认识水平,树立教育创新理念,建立平等、和谐、健康、稳定的师生关系。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相互尊重是改善一切人际关系最基本的原则。教师只有树立创新教育理念,科学认识和了解后进学生,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