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效课堂越来越被重视,打造高效、和谐、快乐的课堂,是每位教师的梦想和追求。笔者一直从事数学教学工作,本着“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努力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
一、课前,认真准备
1.精心设计教案
在制定教案前,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处理好教材,尽量做到既兼顾教材又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时,笔者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将例题内容改为旅游城市的天气情况,练习内容则选取小朋友的身高、体温等,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赋予教材新的内涵,更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2.认真制作课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比较普遍。因此,每当课上需要运用课件时,笔者都自己制作。笔者一般先在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的教案对课件进行修改,制作成简单方便的幻灯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上,积极引领
1.优化课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一改过去由复习到新知的传统导入方法,以学生身边的事情为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各班重新分配了卫生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卫生区吧。”教师出示第一块卫生区,问:“这是什么形?你知道长方形的哪些知识?”然后出示第二块卫生区,问:“这是什么形?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当学生回答出“我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导入新课。这样,以学生身边的事件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学生带入探究新知的氛围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2.构建动态课堂
(1)动手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一个解释。”这是学生正确认知的关键,因为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自如。我们应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可供操作的、再现知识的过程付诸实施,组织学生实践。如讲“平形四边形的特性”时,笔者先放手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制成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将其拉成平形四边形,从而探讨出“不稳定”的特性。趁着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笔者又进一步质疑:“将长方形拉成平形四边形之后,周长、面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学生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将长方形拉成平形四边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自然地获取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动口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质疑问难。如《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在学生自学讨论之后,有位学生质疑:“是分数吗?”当时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说:“0.2/5是因为它有分子和分母。”有的学生说:“不是,因为它的分子是小数。”到底是不是呢?笔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结果还是有少数学生认为0.2/5是分数。见此情景,笔者只好加以点拨:“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来分析。”如此一来,学生恍然大悟,马上有人做了正确的解释:“0.2/5不是分数,因为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而0.2/5取的既不是一份也不是几份,所以不是分数。”
(3)动脑思考。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如“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观察“奇妙的色块图”,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课上,学生兴致很高,说出了“红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2、黄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4、红色和黄色合起来是正方形的3/4、蓝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8、绿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16、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等多种不同的答案。当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笔者又进一步质疑:“如果将空白部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齐答:“1/32。”“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有的说:“分子都是1。”有的说:“分母比上一次扩大2倍。”这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计有效练习
课堂练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地,我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开放”的原则,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通过“慧眼识图”“点击生活”两关,使学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第二个层次提高练习,通过两道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第三个层次拓展练习,由奇妙的数轴,把课堂教学引向高潮,既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了极限思想,又沟通了自然数、单位“1”及分数之间的联系,还由真分数拓展到假分數、带分数,使本节知识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上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一、课前,认真准备
1.精心设计教案
在制定教案前,笔者会认真研究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依据教学内容合理地确定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并联系生活实际,合理处理好教材,尽量做到既兼顾教材又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如在教学“折线统计图”这一内容时,笔者创造性地重组教材,将例题内容改为旅游城市的天气情况,练习内容则选取小朋友的身高、体温等,把鲜活的题材引入教学,赋予教材新的内涵,更能增强学习的动力,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感。
2.认真制作课件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已经比较普遍。因此,每当课上需要运用课件时,笔者都自己制作。笔者一般先在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课件,然后根据教材内容和自己的教案对课件进行修改,制作成简单方便的幻灯片,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二、课上,积极引领
1.优化课堂导入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一改过去由复习到新知的传统导入方法,以学生身边的事情为素材,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兴趣盎然地进入新知的学习。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境:“新学期开始了,学校为各班重新分配了卫生区,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五年级一班和二班的卫生区吧。”教师出示第一块卫生区,问:“这是什么形?你知道长方形的哪些知识?”然后出示第二块卫生区,问:“这是什么形?你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你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哪些知识?”当学生回答出“我还想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时,教师就可以顺水推舟导入新课。这样,以学生身边的事件为素材创设问题情境,自然地由旧知过渡到新知,将学生带入探究新知的氛围之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为自主探究奠定了基础。
2.构建动态课堂
(1)动手操作。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教学中应让学生通过实践去证明一个解释或推翻一个解释。”这是学生正确认知的关键,因为许多数学问题只有让学生动手操作才能理解深刻、记忆牢固、运用自如。我们应将自己精心设计的、可供操作的、再现知识的过程付诸实施,组织学生实践。如讲“平形四边形的特性”时,笔者先放手让学生用准备好的硬纸条和图钉制成长方形,然后让学生将其拉成平形四边形,从而探讨出“不稳定”的特性。趁着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笔者又进一步质疑:“将长方形拉成平形四边形之后,周长、面积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于是,学生又开始了进一步的操作,并在操作中发现:将长方形拉成平形四边后,周长不变,面积变小了。这个探索的过程,不仅使学生自然地获取了新知,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动口讨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可能地鼓励学生参加讨论,质疑问难。如《分数的意义》这节课,在学生自学讨论之后,有位学生质疑:“是分数吗?”当时便出现了两种不同的见解。有的学生说:“0.2/5是因为它有分子和分母。”有的学生说:“不是,因为它的分子是小数。”到底是不是呢?笔者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研究讨论,结果还是有少数学生认为0.2/5是分数。见此情景,笔者只好加以点拨:“请同学们根据分数的意义来分析。”如此一来,学生恍然大悟,马上有人做了正确的解释:“0.2/5不是分数,因为分数的意义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而0.2/5取的既不是一份也不是几份,所以不是分数。”
(3)动脑思考。教学中,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启发学生的思维,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如“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笔者设计了这样一道练习题:观察“奇妙的色块图”,用今天所学的知识说一句话。课上,学生兴致很高,说出了“红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2、黄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4、红色和黄色合起来是正方形的3/4、蓝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8、绿色部分是正方形的1/16、把正方形看作单位‘1’”等多种不同的答案。当学生兴趣盎然之时,笔者又进一步质疑:“如果将空白部分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是正方形的几分之几?”学生齐答:“1/32。”“你们是怎样发现的呢?”有的说:“分子都是1。”有的说:“分母比上一次扩大2倍。”这样,不仅使学生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而且极大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3.设计有效练习
课堂练习能够给学生以总结、探索、发展的空间,这样不仅能巩固和发展课堂所获得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一般地,我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单一到开放”的原则,在基础练习的基础上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题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分数的意义”这节课,笔者设计了三个层次的练习题:第一个层次基本练习,通过“慧眼识图”“点击生活”两关,使学生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第二个层次提高练习,通过两道开放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分数的相对性;第三个层次拓展练习,由奇妙的数轴,把课堂教学引向高潮,既展示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形象思维,渗透了极限思想,又沟通了自然数、单位“1”及分数之间的联系,还由真分数拓展到假分數、带分数,使本节知识得以升华。
综上所述,构建和谐高效的数学课堂是课前、课上等因素的有机整合,只有真正实现了和谐高效的课堂教学,才会真正实现“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使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