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出现,它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注重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不能只按照大纲上面所要求的内容进行讲解,而是要求老师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道德渗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39
本文主要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并且从小就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促使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从而能够在思想还未确立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影响,以及渗透。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概都在7-12岁,所以还都是未成年,这个阶段的他们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并且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面对事物不能够理性的去分析。所以,在日常上课时,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其次,语文课是学生了解我国文字和优秀民族文化的直接场所,学生在语文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要求国民道德素养也要不断的提高。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在授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即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德”指的是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育”则需要老师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受过去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老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基本上都会按照课本上所讲的内容讲解。而课本上所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文章,或者是古诗等。对于德育所涵盖的内容不是很多,而老师大部分都会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讲,对于学生来讲,可能只能会一些古诗,或者是一些文章,所以说不利于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其次,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着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以及能否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说要想改变过去传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就必须要强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教育,还要改变学生机械化的听讲方式以及老师机械化的讲解方式,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要想从小就树立学生的正确三观,就必须注重小学语文课堂,利用好45分钟。同时,老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的探索以及对于道德思想学习的求知欲望。
3.1遵循层次分明、道德熏陶、逐渐渗透的原则
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第一,老师要循循善诱,不能过于着急。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所以上课的时候喜欢乱动,并且他们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老师就需要在每次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因为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只有二十来分种,所以老师要及时的把握住课上的前二十分钟,每节课都给学生讲一些德育有关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去把德育思想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
要想青少年从小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老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小学高年级对于德育相对于来讲,是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如果老師再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故事或者讲解最基本的故事,学生会产生厌倦,同时不利于吸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德育发展,需要老师更深层的去讲解,例如:郭明义每年都去医院进行献血,讲解该案例的时候,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可以鼓励学生成年后也可以积极的去献血。还例如:课本文章《狼牙山五壮士》,五位中国士兵为了不被敌人抓住,他们不惧牺牲,义无反顾的跳下了悬崖,老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该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作为学生的你们,该如何像他们学习?这时学生会回答,“我们要像他们学习,热爱祖国,长大后报效祖国,奉献社会”。通过他们的发言,老师可以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将来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德育上的教育。
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如果给他们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故事,学生可能不会明白,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效仿跳崖,所以老师就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给学生讲解,例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过马路时要遵循信号灯。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活,在学校要团结同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从而一点一滴的影响着他们。
3.2充分借助语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本质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上的教育,也不能脱离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不仅有古诗词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及历史故事,所以说老师要对里面的文章和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和了解,从而才能再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更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所表达出来,同时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讲解该文章所表现的情感。例如:《董存瑞》这篇文章时,它里面讲述了董存瑞为了防止敌人通过大桥,从而牺牲自己,手举炸药包,最后把桥给炸了,阻断了敌人的道路。本文主要凸显了“伟大”一词,所以说在学生进行学习时,老师要引导着学生让学生明白伟大,不仅体现在历史,还可以表现在日常。郭明义献血是伟大,扶老人过马路也是伟大。学生所做的一些小事,也可以称之为伟大,所以说要注重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并且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儿,从而鼓励支持学生,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教育。
3.3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还要积极地开展一些活动,例如:爱国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或者是小品以及朗诵比赛都可以,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真正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更能理解和明白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老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奉献社会,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可以主动的去清理社区的小广告,也可以当一天的志愿者,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奉献的快乐,从而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3.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的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授课时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因为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上课讲解的语文内容要和生活相结合,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很好的拉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喜欢语文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来看,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学校和老师要提高认知,语文老师要注重课堂的讲解,学校要多举办一些爱国活动和提现价值观分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更好的推动我国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分渗透。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 (1):249.
[2]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25
关键词:小学语文;德育;道德渗透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1-139
本文主要分析德育教育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渗透所面临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语文教育发展,并且从小就培育学生的思想道德,促使他们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从而能够在思想还未确立的时候,就对他们进行思想上的影响,以及渗透。
1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必要性
首先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大概都在7-12岁,所以还都是未成年,这个阶段的他们对于万事万物都充满了好奇,并且身心发展还尚未成熟,面对事物不能够理性的去分析。所以,在日常上课时,需要老师去引导他们。其次,语文课是学生了解我国文字和优秀民族文化的直接场所,学生在语文课上所学到的知识,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最后,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它要求国民道德素养也要不断的提高。同时,它还要求老师在授课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即提高学生的德育教育。“德”指的是老师要注重学生的品德,“育”则需要老师注重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水平。让学生从小就树立一个正确的三观。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现状
受过去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我国老师在进行教育过程中,基本上都会按照课本上所讲的内容讲解。而课本上所讲的内容大部分都是一些文章,或者是古诗等。对于德育所涵盖的内容不是很多,而老师大部分都会只按照课本上的内容给学生讲,对于学生来讲,可能只能会一些古诗,或者是一些文章,所以说不利于学生德育思想的发展。其次,德育教育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影响着学生在社会上的发展,以及能否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所以说要想改变过去传统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的局面,就必须要强化老师在上课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教育,还要改变学生机械化的听讲方式以及老师机械化的讲解方式,促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3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要想从小就树立学生的正确三观,就必须注重小学语文课堂,利用好45分钟。同时,老师还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进行自我的探索以及对于道德思想学习的求知欲望。
3.1遵循层次分明、道德熏陶、逐渐渗透的原则
对于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第一,老师要循循善诱,不能过于着急。小学生由于年龄尚小,所以上课的时候喜欢乱动,并且他们也无法集中注意力,老师就需要在每次上课的前十来分钟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因为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只有二十来分种,所以老师要及时的把握住课上的前二十分钟,每节课都给学生讲一些德育有关的内容,从而更好的去把德育思想渗透进学生的脑海中。
要想青少年从小树立较强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老师还需要在教学过程进行分层教学。因为小学高年级对于德育相对于来讲,是有一定的认知,所以如果老師再给学生讲一些简单的故事或者讲解最基本的故事,学生会产生厌倦,同时不利于吸引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所以,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德育发展,需要老师更深层的去讲解,例如:郭明义每年都去医院进行献血,讲解该案例的时候,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可以鼓励学生成年后也可以积极的去献血。还例如:课本文章《狼牙山五壮士》,五位中国士兵为了不被敌人抓住,他们不惧牺牲,义无反顾的跳下了悬崖,老师可以提问学生,通过该故事,我们明白了什么?作为学生的你们,该如何像他们学习?这时学生会回答,“我们要像他们学习,热爱祖国,长大后报效祖国,奉献社会”。通过他们的发言,老师可以进行鼓励和支持,同时还要告诉学生将来该如何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德育上的教育。
而对于小学低年级学生,老师如果给他们讲解《狼牙山五壮士》的历史故事,学生可能不会明白,甚至有的学生可能会效仿跳崖,所以老师就要从最基本的知识开始给学生讲解,例如: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在过马路时要遵循信号灯。在日常生活中要学会帮助父母做一些基本的家务活,在学校要团结同学,对小学低年级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渗透,从而一点一滴的影响着他们。
3.2充分借助语文教材,挖掘德育教育本质
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上的教育,也不能脱离语文课本。小学语文课本内容丰富,不仅有古诗词还有一些名人名言及历史故事,所以说老师要对里面的文章和内容进行深刻的解读和了解,从而才能再给学生讲解的过程中,更能把文章所要表达的感情所表达出来,同时才能更好地为学生们讲解该文章所表现的情感。例如:《董存瑞》这篇文章时,它里面讲述了董存瑞为了防止敌人通过大桥,从而牺牲自己,手举炸药包,最后把桥给炸了,阻断了敌人的道路。本文主要凸显了“伟大”一词,所以说在学生进行学习时,老师要引导着学生让学生明白伟大,不仅体现在历史,还可以表现在日常。郭明义献血是伟大,扶老人过马路也是伟大。学生所做的一些小事,也可以称之为伟大,所以说要注重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并且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发表一下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所做的一些有意义的事儿,从而鼓励支持学生,以此来对学生进行德育思想的教育。
3.3组织语文课外活动
老师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所讲解的内容,还要积极地开展一些活动,例如:爱国为主题的话剧表演,或者是小品以及朗诵比赛都可以,从而丰富学生的课外活动,真正的影响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使得学生在活动中更能理解和明白爱国主义情感,同时老师还要积极的鼓励学生奉献社会,为社会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可以主动的去清理社区的小广告,也可以当一天的志愿者,让学生真正的体验到奉献的快乐,从而做到实践与理论的相结合。
3.4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改的提出,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老师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授课时改变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同时,因为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所以需要老师在课前认真备课,上课讲解的语文内容要和生活相结合,使得课堂生动有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可以很好的拉动学生学习的欲望,从而,更喜欢语文课。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从当前来看,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做的还是不到位,学校和老师要提高认知,语文老师要注重课堂的讲解,学校要多举办一些爱国活动和提现价值观分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参加,更好的推动我国德育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分渗透。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 (1):249.
[2]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