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机在给大学生提供方便快捷的网络交流平台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消极的影响,不少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手机,出现上课、吃饭、走路都离不开手机的现象,即手机依赖现象。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危害;原因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网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成了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手机的自身属性就是一种工具,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成了智能手机的奴隶,大学生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群体。智能手机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出现在大学课堂外,课堂内玩手机已屡见不鲜。有的大学生还沉迷于手机游戏,各种五花八门的社交软件不知不觉地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不少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手机,出现上课、吃饭、走路都离不开手机的现象,即手机依赖现象。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手机依赖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的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目前上述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多方面体现,有学生曾因发过多短信导致手指酸软不灵活,因打太久电话导致耳朵嗡嗡作响,因沉迷于手机而影响睡眠甚至头晕头痛。不难看出,过分依赖手机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一)心理危害。过分依赖电话短信和社交软件,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疾病。过度依赖手上网、手机电子书、手机词典等渠道获取信息知识,导致大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大学生丧失自主性,影响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理危害。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辐射会引起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长期依赖手机,心理过分焦虑紧张,导致出现手脚发麻、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症状。
(三)学业危害。对手机过分依赖,电话短信,社交信息不断,使大学生的整块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智能手机的发展早已经使手机成为大学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种各样重要的信息和人际关系都在手机里,各种学习的资料和学习渠道都会经过手机传递,大学生已经不可避免的经常接触手机。再加上手机承载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传递,在重大事件的新闻中,手机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对信息需求足以刺激大学生的时代嗅觉,满足对信息的需求及心理需求,也能降低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的压力。
(二)内部原因
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分析,第一,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会影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是为了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喜欢炫耀自己的物品以满足虚荣心。有时会互相讨论关于自己对信息的一些了解,为避免自己一无所知,手机就会成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一种工具。这也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对于手机创造的某些虚拟的空间而无法自拔。第二,大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他们对手机的依赖。人际关系紧张,或性格孤僻甚至不合群、不自信具有封闭心理的人极易出现手机成瘾的症状。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一,心理账户。人们在记录开支的时候把每筆钱每一秒时间都归入某些抽象的、存在于人们心理的账户, 而由此导致经济行为结果发生变化, 这些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结果的账户, 就是心理账户。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随着某种行为上瘾程度的加深,停止消费所带来的短期损失将会越来越大,但理性人还是会通过突然停止法戒除某种程度极深的行为,用短期的损失换取长期更大的收益。而关闭一个心理账户是很困难的,大学生在手机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之后,往往不会理性的思考,害怕短期的损失,进而形成了手机依赖。第二,时间贴现。时间贴现是指个人对事件的价值量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的心理现象,它是行为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根据行为结果的价值抉择行为,对行为结果价值的认知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很多人避免从事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收益的活动,大脑认为现在能得到的满足感更重要,而玩手机可以给大学带来及时性的娱乐,所以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戒掉手机依赖十分困难。
四、结语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反思,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同时,学校和社会也需重视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师建国.手机依赖征[J].临床精神医学,2009(2):138-139.
[2]庄伟.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和特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3]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4):626-628.
【关键词】:手机依赖;大学生;危害;原因
一、大学生手机依赖的现状
随着智能手机的不断发展,手机上网功能的日益完善,手机成了当代大学生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手机的自身属性就是一种工具,但是越来越多的人却成了智能手机的奴隶,大学生就是其中最主要的群体。智能手机似乎已经成为大学生活的一部分,不仅出现在大学课堂外,课堂内玩手机已屡见不鲜。有的大学生还沉迷于手机游戏,各种五花八门的社交软件不知不觉地占据了他们的生活。不少缺乏自制力的大学生整日沉迷于手机,出现上课、吃饭、走路都离不开手机的现象,即手机依赖现象。
二、大学生手机依赖症的危害
手机依赖症,又称“手机依赖综合症、手机综合症、手机焦虑症、手机瘾”,是指个体因为使用手机行为失控,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明显受损的痴迷状态。手机依赖症表现为对手机过分依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不该用的时候也频繁使用;二是手机过多的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体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包括生理和心理反应。
目前上述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有多方面体现,有学生曾因发过多短信导致手指酸软不灵活,因打太久电话导致耳朵嗡嗡作响,因沉迷于手机而影响睡眠甚至头晕头痛。不难看出,过分依赖手机给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生活带来了严重危害。
(一)心理危害。过分依赖电话短信和社交软件,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弱化,甚至出现社交恐惧症等心理障碍疾病。过度依赖手上网、手机电子书、手机词典等渠道获取信息知识,导致大学生缺乏主动思考和积极探索的精神,使大学生丧失自主性,影响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生理危害。长时间使用手机,手机辐射会引起身体不同部位的不适。长期依赖手机,心理过分焦虑紧张,导致出现手脚发麻、头晕、心悸、出汗等不适症状。
(三)学业危害。对手机过分依赖,电话短信,社交信息不断,使大学生的整块学习时间碎片化,注意力难以集中,学习效率低,学习成绩大幅度下滑。
三、大学生手机依赖的原因分析
(一)外部原因
外部原因主要是智能手机的发展早已经使手机成为大学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各种各样重要的信息和人际关系都在手机里,各种学习的资料和学习渠道都会经过手机传递,大学生已经不可避免的经常接触手机。再加上手机承载信息量大,方便快捷,可以随时随地的对信息进行传递,在重大事件的新闻中,手机可以在第一时间抓住大众对信息需求足以刺激大学生的时代嗅觉,满足对信息的需求及心理需求,也能降低大学生对信息获得的压力。
(二)内部原因
从大学生心理角度分析,第一,大学生的从众心理会影响大学生对手机的依赖。心理学家认为,从众行为是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强安全感的手段,这是为了获得心理平衡的一种手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喜欢炫耀自己的物品以满足虚荣心。有时会互相讨论关于自己对信息的一些了解,为避免自己一无所知,手机就会成为随时随地获得信息的一种工具。这也会促进彼此之间的攀比心理,对于手机创造的某些虚拟的空间而无法自拔。第二,大学生个人的性格特征也会影响他们对手机的依赖。人际关系紧张,或性格孤僻甚至不合群、不自信具有封闭心理的人极易出现手机成瘾的症状。
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第一,心理账户。人们在记录开支的时候把每筆钱每一秒时间都归入某些抽象的、存在于人们心理的账户, 而由此导致经济行为结果发生变化, 这些可能影响人们行为结果的账户, 就是心理账户。行为经济学分析表明,随着某种行为上瘾程度的加深,停止消费所带来的短期损失将会越来越大,但理性人还是会通过突然停止法戒除某种程度极深的行为,用短期的损失换取长期更大的收益。而关闭一个心理账户是很困难的,大学生在手机上投入了过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之后,往往不会理性的思考,害怕短期的损失,进而形成了手机依赖。第二,时间贴现。时间贴现是指个人对事件的价值量估计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的心理现象,它是行为选择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们根据行为结果的价值抉择行为,对行为结果价值的认知会受到时间的影响。很多人避免从事一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获得收益的活动,大脑认为现在能得到的满足感更重要,而玩手机可以给大学带来及时性的娱乐,所以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戒掉手机依赖十分困难。
四、结语
大学生手机依赖现象较为普遍,作为大学生首先应当反思,及时找出解决方法。同时,学校和社会也需重视这一现象,并采取相应措施。
参考文献:
[1]师建国.手机依赖征[J].临床精神医学,2009(2):138-139.
[2]庄伟.高校手机文化的形成因素和特点[J].中国青年研究,2009(2).
[3]洪艳萍,肖小琴.大学生手机依赖状况及其人格特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4):626-6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