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教学在经济学课程中的应用

来源 :中国大学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30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实践中各学科对多媒体教学使用有不同的要求,多媒体教学的应用必须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密切联系。本文分析了近些年来大学生学习行为出现的新变化,根据经济学课程的自身特点与教学内容,对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与使用进行了若干探讨。
  关键词:多媒体教学;经济学;课件;信息化
  
  一、大学生学习行为的变化
  
  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我国的互联网与电脑用户数量每年都保持着高速增长。全社会信息化程度空前提高,多媒体教学迅速发展。在这种环境下,新一代大学生们的学习行为呈现出新的特点:
  首先,多媒体的新鲜感基本消失。大学生们从小在各类信息产品的包围下成长,多媒体对他们已毫无神秘新鲜之感。有的教师,尤其是年龄偏大些的教师仍然一厢情愿地认为学生会像从前那样被课件上的美妙图案与动画吸引,从而将很大精力放在追求装饰与演示效果方面。岂不知学生们早就产生了“多媒体审美疲劳”,他们的多媒体操作能力甚至比教师还强。
  其次,对网络等媒体的依赖性增大,动笔动脑机会减少。虽然达到“网瘾”程度的是少数,但是大学生生活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是通过网络来实现的,如娱乐、交友、资讯、选课、通信等等。多媒体教学的学习与作业方式也密切了学生与网络的关系。许多大学生做作业时,不是先自己思考,而是在第一时间上网搜索相关信息,将它们重新组合修改后就交差,更懒惰的学生则直接下载和粘贴现成的文档。如果多媒体教学演变成教师向学生宣读与分发课件的过程,这种不良习惯必然会延续和恶化。
  第三,发散性、跳跃性、形象性思维相对发达,抽象与逻辑思维能力较弱。由于互联网等信息媒体越来越多的使用超文本阅读方式,以网状形式来构筑和处理信息,从而倾向于一种跳跃式的、综合的非线性思维方式。此种环境的熏陶有利于大学生突破传统线性思维固有的较狭隘、死板的弊端,但抽象与逻辑思维的能力可能会相对薄弱。
  第四,接受信息的能力较强,而鉴别和加工信息的能力相对弱。信息产品与技术升级换代快,网络等媒体提供的信息量大而且随时更新。大学生容易培养出较强的想象力和创新欲望,而不再看重对现成知识的记忆和积累,简言之就是求“新”而不求“深”。这使得他们欠缺深邃的理论思维,鉴别与加工信息的能力相对较差。多媒体教学如不将重点放在对关键问题与难点的分析上,很容易变成只向学生传输理论与知识的工具。
  
  二、经济学课程的基本特点与要求
  
  许多学生觉得经济学比较难,原因在于它具有一些与其他课程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针对性地突出这些特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才能达到基本的教学目标。
  首先,作为经济和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经济学内容非常广泛。经济学教学必须让学生对经济生活的大多数领域和现象都有初步的了解,对经济学的基础理论体系与方法有基本的认识。教材篇幅有限,无法直接提供丰富的配套素材,那么教师就有责任搜集和更新案例和数据辅助教学。假如没有足够的现实生活的素材支持,经济学很容易变成学生眼中枯燥僵化、空洞无用的理论教条。
  其次,经济学课程中用到一定数量的数学模型。我国大学生的数学基本功并不差,理论水平也不低,但受传统教育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将二者结合却让初学者普遍感到吃力a许多擅长定性分析的文科学生一见到数字公式或图形就退避三舍,而有些理工基础较强的学生专注于数学推导,对其现实经济含义却不明就里。
  第三,经济学不但内容丰富,而且有着极强的逻辑性和系统性。如果教学中只注意知识点的介绍而忽视理论体系的内在逻辑,会让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而对经济学的理解出现偏差。以微观经济学为例,大部分教材都把市场失灵与微观经济政策放在最后几章介绍,如果因课时限制或教学大纲中未做要求而不教授这些内容,就会使许多学生认为经济学只是为空中楼阁似的完全竞争市场唱赞歌,从而形成经济学“脱离现实,不切实际”的印象。而且,经济学中反垄断、产权、信息不对称等许多重要的前沿理论与这部分内容密切相关,没有相应的知识铺垫,学生很难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研究。
  第四,抽象思维是经济学中最重要最本质的方法。经济学运用的理论抽象比大多数其他学科都要多,抽象思维能力与记忆、计算或实验等能力一样需要长期的培养和训练。但许多学生要么没有意识到这是一种能力,要么对它重视不够,仍然抱着一种学数学、政治、语文一样的思路去学经济学,不少教师在教学中也没有将这种思维方法做专门的强调。如果学生学过经济学之后,在分析问题时仍然只是就事论事,不能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抽象出本质因素和规律,就表明他们没有很好地掌握经济学的思维与研究方法。
  
  三、多媒体在不同教学内容中的运用
  
  教师们习惯上将经济学教学内容根据其特点分为四大块:基本概念与重要定理的理论描述,数学模型的计算推导,图形表格的演示,案例与资料的展示等。结合前文所述大学生学习行为特点和经济学课程的要求,不同内容的课件在设计与运用中应有不同的要求和规律。
  
   1 基本概念与重要定理的理论描述
  概念和定理的描述使用文字并不多,在课件放映中只占几页篇幅。多媒体课件最引人注目的功能并非演示文字,有些教师觉得面对一段已经写的明明白白的话“咬文嚼字”会让课堂过于枯燥,于是习惯性地将这部分内容一带而过。岂不知这样做忽视了对学生经济学理论思维的训练。因为概念和定理是高度抽象的结果,恰恰需要我们引导学生去做字斟句酌的思考训练。对它们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阐释,尤其是对其来龙去脉进行详细解释,并与其他一些类似的相关概念和原理做对比分析,是训练和培养学生理论思维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许多教材和课件对这方面的关注明显不足,往往在简略给出了文字定义之后就匆匆进入应用及习题环节。如在介绍“需求”概念时,只将其定义为“消费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有能力购买的该商品的数量”,最多再强调一句它是“支付意愿与支付能力的统一”,随即进入需求影响因素的分析。这对学生充分理解经济学中的需求概念是远远不够的,导致有些学生学完课程后仍然将需求误解为“想要的数量”、“能买的数量”或者“交易的数量”等等。教师应该对需求概念中的四个限制条件:一定时期、面向各种可能的价格、愿意购买、能够支付,逐个做详细阐述,并与改变某些条件的情形做进一步的对比分析,让学生从多个角度把握需求的准确概念。
  老师讲授概念和定理时,需要摆脱课件形式的影响,启发学生专心动脑,进行理论思辨。与其他教学内容相比,这种抽象思维的训练过程,是最不需要多媒体辅助的,但决不可因它让多媒体缺少“用武之地”就忽视它。教学内容的重要程度和讲授速度并不决定于课件篇幅的大小,辅之以灵活的手段,如组织课堂讨论或情境体验等,完全可以将抽象的理论课上得有声有色。   
  2 经济学数学模型的计算推导
  多媒体课件在数学模型的计算推导中有“功”有“过”。它节省了教师板书的劳累与时间,增加了表述的准确性。但在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缺少了使用板书时那种按部就班、循序渐进的引导过程。尤其是课件放映速度在实际授课中具有一定随意性,教师与学生的思路很难合拍,经常出现课件放映完毕而学生仍然一头雾水的情形。作为初学者的学生最怕那些懒得充当“领路人”、将课件迅速放完了事的教师。尤其是那些数学功底稍弱的学生会产生“谈数学色变”的惧怕心理,对经济学的兴趣和热情大打折扣。如果学生有惰性,上课不记笔记,课下只看课件拷贝,对课堂内容就更达不到熟悉和理解的效果了。
  教学实践表明,对于数学内容的讲授,课件演示与板书无法相互替代,二者结合的效果最好。书写有助于理解和记忆,这条规律不仅适用于学生也适用于教师,书写板书比单纯放映课件能让教师更好地掌握推导思路与节奏。同时,建议让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记录计算推导过程,将看与听、动脑与动手结合起来,这样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课件是固定的,而听课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学生会提出各式各样无法事先预料和设计的问题。这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反映采取随机应变的对策,如对某些难点和关键步骤重点回放,详细分解,乃至扩展解读。在计算推导中,多媒体课件只起一个参照标准的作用,教师只有通过亲手板书演示,以及面对面的沟通才能引导学生真正理解数学模型的内在逻辑与推理过程。
  
  3 图形与表格的演示
  经济学中有大量的几何图形与表格,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在这方面具有手写板书难以比拟的优势,但目前这种优势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现有课件在这方面的最大不足在于缺少动态演示。大多数课件只是将教材中的图形表格搬到了屏幕上,没有做成动态模型,而经济学中几何图形的动态分析难度很大,静态图形无法准确表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于初学者来说,简单的供求均衡模型采用静态图形还不妨碍理解,但短期与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之间关系的图形就比较费解。难度最大的是完全竞争厂商长期均衡的调整过程的图形,其中大小纵横曲线十几条,让学生看的眼花缭乱,让教师解释起来颇费口舌,其实若用FLAsH等工具做成动态图形,只需要四五条曲线就够了,一目了然,简明易懂。
  表格的演示也存在类似的不足,如以乘数、加速数模型说明经济周期波动的表格,表内数据很多,可无法直观形象地描绘出变量变化的周期性。制作课件时,可以借助EXCEL工具或者系统动力学软件,将模型中参数变化对波动特征的影响更显著地表现出来。
  此外,课件中图形与表格演示的放映速度也不宜太快,界面尽量简约柔和,背景、线条、色彩等不宜装饰得过于绚丽,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冲淡教学主题。
  
  4 案例与资料的展示
   生动的案例与背景材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种媒体也提供了丰富的课外案例与资料来源,但这决不意味着给学生展示的信息越多越好,而是必须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控制和调整。
  首先,从数量上要控制。有的教师将大量课外资料塞进课件,走马灯似地播放,期望引起共鸣,但学生的反映却比较冷淡。因为如前所述,大学生们面临的己不再是信息缺乏而是“信息泛滥”的环境,他们每天都要看多个课堂的数百页课件,而网络、手机、电视上的信息比起课件来更加丰富多彩。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必须控制案例与资料的展示数量,以保持学生的关注度和兴奋度,一般1个课时中不宜超过2个案例。
  其次,对案例与资料要进行筛选和加工。平庸的没有参考价值的不要用,过于冗长和原始、未经过教师注解的也不适合用。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付出相当的劳动,在课堂上做好引导、启发和总结工作。如果案例没有典型意义,缺少加工和指导,它们就和在普通媒体上的信息没有本质区别,学生们会产生“不如直接上网看电视”的不满心理。如有的教师在介绍经济周期时,课件中加入了很多大萧条时期的新闻照片和报道,甚至播放音频视频,有些像历史课。这种做法虽说不是全无必要,但此类资料更适合作为补充资料让学生在课外学习。
  再次,案例与资料的利用形式应该多样化。有的适合课堂讨论,有的适合课下阅读,有的适合以作业形式反馈。信息量大的复杂案例,可以用多节课甚至整个学期来学习,内容少的案例则可以较快结束。有的可以由教师提供文档,有的则可以组织学生参与搜集和建设。总之,具体情况视资料特点与教学要求而定,不一而足。
  信息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它不仅改变了教学的物质条件与手段,也让大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教师教学方式发生了变化。多媒体教学需要根据变化及时调整,如果仍然奉行和沿用多年前的理念与方式,就无法适应当前教育和科研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
  在经济学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在形象性、精确性上较传统教学方式优势明显,但在使用中必须避免出现信息过多过滥、重点不突出、理论体系不明晰、师生交流反馈少等现象,同时它也无法替代经济学思维方法的训练。
其他文献
摘要:地方高师院校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为此,地方高师院校要更新办学理念,调整办学目标定位,深化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改革,拓展和优化地方高师院校的功能,提升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才能实现学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地方高师院校;转型;教师教育    地方高师院校作为我国教师教育体系的主体,是地方教育师资培养的中坚力量。随着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及基础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
期刊
摘要:“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和“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工程”要求大学英语教学“以外语教学理论为指导,以英语语言知识与应用技能、跨文化交际和学习策略为主要内容”,集多种教学模式和教学手段为一体。38门“大学英语”国家级精品课程的实证研究表明,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教学呈理论建构“信息化”、教学理念“自主化”、教学模式“网络化”、教学方法“多元化”、网络外语学习平台“立体化”的特点。  关键词:教学模式;精品
期刊
摘要:职业技术师范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独特类型,是我国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在分析职业技术师范本科院校特色的基础上,从语言文字课程结构模式、语言文字课程教学模式、语言文字素质拓展模式和教师语言文字培训模式等四个方面,探索了职业技术师范本科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建设的一些做法,为相关院校语言文字工作的开展,有效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操作方法。  关键词:职
期刊
摘要: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困惑,剖析比较德国应用科学大学教育模式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构思、设计、实施、运行”的工程教育理念,提出了卓越‘‘现场电气工程师”培养目标与要求,确立了现场电气工程师的知识、能力与素质大纲,构建了现场电气工程师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方案,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首批试点工作创造实施基础。  关键词:现场电气工程师;卓越工程师教育培
期刊
为深入贯彻落实全国、浙江省教育工作会议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切实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浙江省高等教育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落实以下基本工作思路和关键举措。  一、结合国家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强化提高本科教育质量中心工作  1. 强化高校科学分类、合理定位及协调发展  以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为引領,以学
期刊
摘要:当前,大学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课程存在知识型/技能型教学与未来计算能力需求之间的鸿沟,致使计算机教育存在危机。本文分析了这一危机产生的原因,提出应对危机跨越鸿沟的办法应是开展计算思维基础教育,分析了计算学科中的思维特别是可实现思维与知识、能力之间的关系,提出计算思维与计算能力的培养宜采取“l+X”模式,界定了作为“1”的“大学计算机”课程中计算思维的特征,据此对“大学计算机”课程进行了面向计算
期刊
摘要: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我校通过制订完善、合理的教学质量标准,健全与加强教学质量标准执行信息反馈与教学质量日常监控的制度,建立教学质量标准执行信息处理与教学质量调控机制,构建了一个较完善的、闭环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在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标准;反馈;调控    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要建立并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期刊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自治区高等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质量工程”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取得了重大成就,为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一、主要措施及成效  一是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办学规模不断扩大。随着自治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自治区对高等教育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步增强,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逐年加大,自治区高
期刊
摘要:大学独立英语语法课一直被认为是众多课程中的“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纵然语法对语言学习的必要性毋庸置疑,但其一贯以来的“无趣”、“无用”、“难教难学”印象令众多教师和学生望而生畏。本文倡导并实践了“教学回归生活”理念指导下的英语语法教学的改革,从价值取向、教学方法、师生关系和评价方式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反思与探索。多年实践证明,这样的改革颇有成效,“回归生活”不仅可“优化”对语法和语言的“认
期刊
摘要:教学团队建设作为“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一项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子工程,自实施以来在高校中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阐释了教学团队的内涵和意义,在总结本校做法的基础上,提倡从团队自身和教学管理两个方面入手,将教学团队计划打造成为本科教学改革中的具有实践效应和示范作用的亮点工程。  关键词:教学团队;教学改革;质量工程    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作为教育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