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习作教学中,教师总是一味关注习作新授课,总以为新授课决定一切。殊不知,写作文于学生而言是一种全新的创造过程,即便教师的讲授再精彩、再全面,学生仍旧是处于摸索尝试的模仿阶段,写出来的作文总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在当下的习作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习作的讲评,才能真正针对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问题对症下药,提升习作教学的效益。
一、评讲策略:底线与灵动维度下的交融共生
1.基本策略:习作讲评共同承担的底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对于教学针对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习作讲评课已经逐渐地走进了家常课堂之中。
(1)按年级评讲。小学六年,是学生快速发展与提升的阶段,不同的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结构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据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在习作教学方面,在认知主体和语言表达的标准上都有着严格和相应的设置。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烂熟于心,不能擅自降低要求,更不能提升要求。
(2)按内容评讲。阅读教学现在越发重视文体的特征,相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评讲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文体的特征进行。叙事类习作,重点关注记叙六要素的呈现与表述语言,尤其关注在事件推进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表达以及人物个性的刻画;写人类习作则要将关注的要点聚焦在人物外貌描写是否千篇一律、刻板化一,人物语言描写是否符合人物鲜明的个性,动作描写是否能够与人物的心理相符合等方面进行引导点评;写景类习作则重点评讲谋篇布局的顺序是否鲜明而合理,着重考量学生在写景过程中是否将所看、所听以及自身的所想有机融入习作中。
(3)按层次评讲。学生本身个性与能力的差异注定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不同策略的点评。优秀习作,要提炼出其优势所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榜样作用;中等和存在问题的习作,要在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再指出其问题所在,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
2.变通策略:习作讲评个性彰显的灵动
基于以上的基础策略,教师在习作讲评中还要根据各方实际作出灵活处理。首先,联系本班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是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在整体上对班级本次习作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对习作讲评的重点与内容形成有效认知。
现代课堂教学呼唤人文关怀,在习作讲评中彰显人性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表达的意愿,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以统一固定的模式去要求每个学生,势必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无所突破而丧失兴趣,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逾越而信心消失。在每个学生的生命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彰显时,学生的习作与修改才能得到展示与落实。
二、评讲原则:现象与对策维度下的对症下药
1.聚焦性:树立一课一得的意识
俗话说:面面俱到等于不到。习作讲评切记面面俱到。教师应该在习作讲评中树立一课一得的意识,每一篇习作都有其具体的要求,教师可以围绕着每次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内化的过程中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如《身边的小能人》一课就是以主题投稿的形式出现的写人类习作。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应紧扣投稿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审题中强化选材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新颖性。而在具体的习作内容上则重点在事件中对于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为表现人物之“能”上做文章。
2.思想性:树立文道统一的意识
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留下的宝贵财富。文字创作是学生自我价值与生命意识的主观流淌。很多学生习作其实已经鲜明地暴露出不健康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其描写生动,语言诙谐,常常得到教师的好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好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准则,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例如,在写一件趣事时,很多学生写出了变相虐待小狗以及捉弄老人的文章。习作本身写得妙趣横生,教师在点评中大加赞赏,甚至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这无疑给学生留下了“精彩的垃圾”,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思想性的效益。
3.个体性:树立以点带面的意识
在现行的班级制教学模式中,众多学生在统一化的教学流程中难以彰显自我生命的个性,习作教学的点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无法对学生习作一一点评,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形式给原本洋溢着生命个性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禁锢。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典型习作的辐射发散作用,让学生围绕着典型习作展开讨论,必要时创设情境让学生现场仿写,自我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既习得优秀习作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同时也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习作讲评课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讲评的策略,深刻把握讲评的原则,就一定能够为提升习作讲评的效益发挥作用。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什么原则或者策略,都必须依托实际做出适当调整,都必须根据习作内容做出灵活处理,做到心中有数,机动处理。
(责编 刘宇帆)
一、评讲策略:底线与灵动维度下的交融共生
1.基本策略:习作讲评共同承担的底线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教师对于教学针对性要求的不断提升,习作讲评课已经逐渐地走进了家常课堂之中。
(1)按年级评讲。小学六年,是学生快速发展与提升的阶段,不同的年龄,学生的认知特点与心理结构都呈现出不同的样式。据此,《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也对学生不同的年级段提出了不同的要求,尤其在习作教学方面,在认知主体和语言表达的标准上都有着严格和相应的设置。作为语文教师,要对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要求烂熟于心,不能擅自降低要求,更不能提升要求。
(2)按内容评讲。阅读教学现在越发重视文体的特征,相对于习作教学而言,评讲过程中教师应该着力于文体的特征进行。叙事类习作,重点关注记叙六要素的呈现与表述语言,尤其关注在事件推进过程中对于细节的表达以及人物个性的刻画;写人类习作则要将关注的要点聚焦在人物外貌描写是否千篇一律、刻板化一,人物语言描写是否符合人物鲜明的个性,动作描写是否能够与人物的心理相符合等方面进行引导点评;写景类习作则重点评讲谋篇布局的顺序是否鲜明而合理,着重考量学生在写景过程中是否将所看、所听以及自身的所想有机融入习作中。
(3)按层次评讲。学生本身个性与能力的差异注定了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要针对不同层次的人群进行不同策略的点评。优秀习作,要提炼出其优势所在,充分发挥其应有的榜样作用;中等和存在问题的习作,要在肯定其优点的基础上,再指出其问题所在,让学生能够有的放矢地进行修改。
2.变通策略:习作讲评个性彰显的灵动
基于以上的基础策略,教师在习作讲评中还要根据各方实际作出灵活处理。首先,联系本班学生习作的实际情况是要遵循的首要原则。教师在批改过程中,要在整体上对班级本次习作情况进行了解和分析,这样才能对习作讲评的重点与内容形成有效认知。
现代课堂教学呼唤人文关怀,在习作讲评中彰显人性就是要尊重学生个体表达的意愿,承认学生客观存在的个体差异。无视学生之间的差异而以统一固定的模式去要求每个学生,势必会造成能力强的学生无所突破而丧失兴趣,能力较弱的学生无法逾越而信心消失。在每个学生的生命个性特征得到充分彰显时,学生的习作与修改才能得到展示与落实。
二、评讲原则:现象与对策维度下的对症下药
1.聚焦性:树立一课一得的意识
俗话说:面面俱到等于不到。习作讲评切记面面俱到。教师应该在习作讲评中树立一课一得的意识,每一篇习作都有其具体的要求,教师可以围绕着每次的习作要求引导学生在自我发现、自我悦纳、自我内化的过程中实现习作能力的提升。
如《身边的小能人》一课就是以主题投稿的形式出现的写人类习作。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就应紧扣投稿的方式,引导学生在审题中强化选材的时代性、地域性和新颖性。而在具体的习作内容上则重点在事件中对于人物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为表现人物之“能”上做文章。
2.思想性:树立文道统一的意识
文以载道是我国语文教学传统留下的宝贵财富。文字创作是学生自我价值与生命意识的主观流淌。很多学生习作其实已经鲜明地暴露出不健康的价值取向,但由于其描写生动,语言诙谐,常常得到教师的好评。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好生活中形成的道德准则,提升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例如,在写一件趣事时,很多学生写出了变相虐待小狗以及捉弄老人的文章。习作本身写得妙趣横生,教师在点评中大加赞赏,甚至作为范文在全班朗读。这无疑给学生留下了“精彩的垃圾”,严重制约了语文教学思想性的效益。
3.个体性:树立以点带面的意识
在现行的班级制教学模式中,众多学生在统一化的教学流程中难以彰显自我生命的个性,习作教学的点评由于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也无法对学生习作一一点评,只能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习作来引导学生探讨。这种形式给原本洋溢着生命个性的学生带来了一定的禁锢。所以,教师一定要注重典型习作的辐射发散作用,让学生围绕着典型习作展开讨论,必要时创设情境让学生现场仿写,自我修改。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既习得优秀习作的写作技巧与方法,同时也能发挥自身的创造性。
综上所述,习作讲评课如果能够灵活运用讲评的策略,深刻把握讲评的原则,就一定能够为提升习作讲评的效益发挥作用。但这里必须指出的是,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无论什么原则或者策略,都必须依托实际做出适当调整,都必须根据习作内容做出灵活处理,做到心中有数,机动处理。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