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通常它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我认为对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词、句
为了使学生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概念叙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对关健的字、词和句应进行精心讲解,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其关健的字词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纯净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元素的种类多少和“纯净物”这三个字。因为同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如氧气),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同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化合物(如水),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元素的种类,而忽略了“纯净物”这三个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整地掌握“单质”和“化合物”这两个概念。
二、注意对概念的剖析、加深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进行精心讲解,认真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不仅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因此教师在过程中,必须从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进行精心讲解,即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溶剂的量为100g”、“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讲解完这一概念后,由学生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1:在200C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2:在200C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3: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4:在200C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这样学生通过对这四道题的判断,就基本上能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
三、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讲解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教师从正反两方面对概念进行精心讲解,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我在讲了“氧化物”这一概念时,先完整地描述氧化物这一概念,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着讲述氧化物的三要素:“二种元素”、“其中一种氧元素”、必须是“化合物”,然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吗?为什么?”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是氧化物,为什么?请举例说明。3: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这一句话对吗?为什么?由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即:氧化物的“三要素”来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学生对氧化物这一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概念。
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學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每一个概念中反映该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关健的字、词、句,进行深入的剖析,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
一、注意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词、句
为了使学生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概念叙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对关健的字、词和句应进行精心讲解,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其关健的字词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纯净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元素的种类多少和“纯净物”这三个字。因为同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如氧气),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同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化合物(如水),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元素的种类,而忽略了“纯净物”这三个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整地掌握“单质”和“化合物”这两个概念。
二、注意对概念的剖析、加深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进行精心讲解,认真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不仅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因此教师在过程中,必须从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进行精心讲解,即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溶剂的量为100g”、“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讲解完这一概念后,由学生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1:在200C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2:在200C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3: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4:在200C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这样学生通过对这四道题的判断,就基本上能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
三、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讲解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教师从正反两方面对概念进行精心讲解,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我在讲了“氧化物”这一概念时,先完整地描述氧化物这一概念,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着讲述氧化物的三要素:“二种元素”、“其中一种氧元素”、必须是“化合物”,然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吗?为什么?”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是氧化物,为什么?请举例说明。3: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这一句话对吗?为什么?由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即:氧化物的“三要素”来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学生对氧化物这一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概念。
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學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每一个概念中反映该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关健的字、词、句,进行深入的剖析,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