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来源 :教育学·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iany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概念是人们在长期的实践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并用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通常它包括定义、原理、反应规律等。其中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每一个注释都有其特定的意义,以保证概念的完整性和科学性。对化学概念的掌握和理解是学生学习化学必须的基础知识,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好化学概念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前提和基础。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基本概念几乎每节都有,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清概念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本人长期从事初中化学的教学,我认为对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注意讲清概念中关键的字、词、句
  为了使学生准确领会概念的含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注意对概念叙述时用词的严密性和准确性,对关健的字、词和句应进行精心讲解,同时还要及时纠正某些学生的用词不当及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做有利于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习惯。
  例如,在讲“单质”与“化合物”这两个概念时,其关健的字词是“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纯净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元素的种类多少和“纯净物”这三个字。因为同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单质(如氧气),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金刚石和石墨的混合物);不同种元素既可以组成化合物(如水),也可以组成混合物(如氢气和氧气的混合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元素的种类,而忽略了“纯净物”这三个字。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单质”或“化合物”首先应是一种纯净物,即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然后再根据它们组成元素种类的多少来判断其是“单质”或者是“化合物”,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完整地掌握“单质”和“化合物”这两个概念。
  二、注意对概念的剖析、加深和理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一些含义比较深刻,内容又比较复杂的概念要进行精心讲解,认真剖析,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如初中化学教材中“溶解度”概念是初中化学的一大难点,学生很难准确掌握这一概念,这个概念不仅句子比较长,而且涉及的知识也较多,因此教师在过程中,必须从组成溶解度的四句话剖析开来,进行精心讲解,即溶解度的四要素:“一定温度”、“溶剂的量为100g”、“达到饱和状态”、“溶解溶质的克数”。这四个限制性句式构成了溶解度的定义,缺一不可。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我讲解完这一概念后,由学生判断下例说法是否正确:1:在200C时,50克水中溶解18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18克。2:在200C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3: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4:在200C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那么,200C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克。这样学生通过对这四道题的判断,就基本上能掌握溶解度这一概念。
  三、注意从正反两方面讲解概念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有些概念,教师从正反两方面对概念进行精心讲解,可以使学生准确地掌握概念,并能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不致混淆。
  例如我在讲了“氧化物”这一概念时,先完整地描述氧化物这一概念,即:“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之后,接着讲述氧化物的三要素:“二种元素”、“其中一种氧元素”、必须是“化合物”,然后,提出如下几个问题:1:“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那么含氧元素的化合物是否一定就是氧化物吗?为什么?”2: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物质是否一定是氧化物,为什么?请举例说明。3:由氧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这一句话对吗?为什么?由学生讨论,教师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反复推敲,引导学生学会抓住概念中关键的词句即:氧化物的“三要素”来分析,从正反两方面加深学生对氧化物这一概念的理解,避免概念的模糊不清,使学生准确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一概念。
  总之,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學中,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抓住每一个概念中反映该概念的本质属性的关健的字、词、句,进行深入的剖析,把概念讲清楚,讲透彻。
其他文献
摘 要:数学是一门相对较为抽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一门学科,是初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数学对于学生的逻辑思维的养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是从初中数学的应用题教学入手,在分析当前数学应用题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提高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建议,以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数学 应用题教学 有效性措施  一、前言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与推进,初中数学题干由原来晦涩
期刊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当前,大部分学生对习作无兴趣,不愿练习,是作文教学中一大障碍。主要问题是学生无兴趣,因此,要帮助学生找到写作的源泉,提高兴趣,是我们作文教学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学生习作兴趣?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走进生活,积累素材,激发兴趣  叶圣陶曾有个生动的比喻:“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不歇。”可见,
期刊
初中美术教育,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内涵和修养,使人懂得怎么在生活中去发现美、寻找美,认识和创造美。从而陶冶情操、修身养性、热爱生活,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教学中,美术的作用并非真正地体现出来。受传统教育和思想的束缚,大部分学生往往不够重视。以为美术是三类课,升学又不计分,学不学无所谓。美术扮演着“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角色。因此,美术课上往往是教师无
期刊
摘 要:著名的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儿童视游戏为生活,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情境性体育游戏是幼儿在有情境的环境创设下开展的运动性游戏。因此在体育活动中我们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创设情境引导幼儿在愉悦的环境中进行锻炼。  关键词:情境游戏 小班幼儿 体育活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开展以多种有趣的体育活动,特别是户外的、大自然的活动,培养
期刊
现在高中学生喜欢张扬自己的个性,写作文时也不例外,想写出佳作获取高分,可是由于技巧的问题,会适得其反地写出四不像的文章。虽然平时注意引导学生写文章要注意文体特征,但有的学生还是会出现写着写着就“渐行渐远”的现象,尤其是喜欢写散文的同学,真可谓“形散了,神更散了”,写出的文章,不着边际,不知所云。在高中阶段我们学过一些有诗情画意的散文,如《荷塘月色》,《听听那冷雨》,文中创造的意境,如薄薄的轻纱,淡
期刊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版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二十五章《概率初步》25.3用频率估计概率课后习题如下:投针实验:(1)在一个水平面上画一组间距为d=4cm的平行线,将一根长度为l=3cm的针任意投掷在这个平面上。针可能与某一直线相交,也可能与任一直线不想交。根据记录在下表中的投针实验,估计针与任一直线相交的概率。  (2)在投针试验中,如果间距d=4cm,针长l=3cm时,针与任一直线相交的概率为
期刊
摘 要:小学的音乐教育教学,必须结合儿童的不同年龄段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生理和心理特点来分析、理解。并且要掌握好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力目标和音乐中的情感目标。这样才能更好地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快乐,在兴趣中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  关键词:歌舞课 兴趣 低年级  低年级的音乐课堂教学,主要是建立在学生的兴趣爱好的基础上,通过老师教学的方法与手段的运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更好地培养兴趣,提高学
期刊
生活是探索的、智慧的源泉,生活中处处涉及到数学知识、数学问题。由此可见,小学数学的教学应该让数学走进生活,将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手段进行解决,这样就会使得数学课堂教学变得更加生动、具体,使得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亲近感,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尽量设计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这样不仅能够拉近数学与小学生的距离,更能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下面,笔者结合多年的小学数学
期刊
摘 要:本文以高中音乐鉴赏的教学现状为出发点,以音乐鉴赏活动中对音响感知的训练、情感体验的挖掘、想象力的音乐教育理论为指导,综合运用自主、合作学习理论,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高中生自身修养和综合能力,使学生的发展适合21世纪教育的综合要求。  关键词:自主合作 音乐鉴赏 高中  自主合作学习是“新课改”下基于教育自身的特点和规律的教学模式,其理论以认知心理学、人本主
期刊
随着科学教育改革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探究教学越来越广泛地深受广大教师的重视,因此,如何构建行之有效的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供广大高中生物学教师在实施新课程中参考,无疑是当前高中生物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且紧迫的课题。  所谓探究性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学过程是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