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初中阶段一门必修的艺术课程,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途径,是以培养学生的智慧和才能为目的。它对学生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农村学校的美术教育教学,由于受到学校条件、学生经验、地域的限制,学生在美术表现能力方面,与城里的孩子有着较大的差距。针对农村特点,充分利用当地的美术资源,开展有特色的美术教育模式,将有助于提升农村中学美术教学的活力,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美术活动中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增强学生对大自然,人类社会的热爱。笔者在农村从事美术教育教学工作,下面浅谈自己的所见所感:
一、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
1.从课程导入方法来讲,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让学生在唱歌之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打破下午疲惫的课堂,在歌声中回忆物象,情境中引向主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对范画,或者是对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道渠成。还可以巧设悬念来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达成的好效果出乎意料,无法言语的。
2.教师示范指导力求通俗易懂。所谓言教不如身教,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方法。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可以做技法动作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练习就容易多了。如在线条造型课程中,力求围绕线条流畅肯定,构图完美,造型正确三方面引导,学生也积极参与,效果会更好些。
3.教师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食物作为教具。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艰难为容易。
二、开放课堂,满足学生的需求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田野风光、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各种民族服饰、形态各异的农家房舍,花草树木等各具特色,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嗅到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这时带领学生背上画夹,手拿画笔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生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生趣盎然,领路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在特色化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选材中欣赏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
三、感受乡俗文化,陶冶个性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例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杀鸡宰羊,走乡邻,访亲友。具有农家特色的过新年,彝族火把节,端午节等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庆贺方式。延续数百年的婚丧嫁娶习俗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乡俗文化。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是一件好事。不但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四、展开第二课堂,用好身边的素材
师生出课堂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搞泥塑,贴画教学塑造图象,利用身边的家禽羽毛,各种秸秆搞手工制作,采集各种形状的树叶,花草放在书本里压平,阴干备用,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指导学生画草图,选用合适的树叶和花草,剪修后粘贴成画。同取各种布、豆、植物的种子、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中可以变成漂亮的美术作品。培养了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拓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把他人眼里的废物,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废物为宝物,变腐朽为神奇。
五、突破教材条款,革新不合理的考核办法
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地对原有的教材添加和删减。添一些学生愿意学的,教师所擅长的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同时,删减农村孩子不愿意学习的,与学生相隔甚远,很难想象,很难实现的教材节次。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
革新不合理的考核办法。在讲桌上随便摆放几个石膏几何体,让全体学生都画规定物,凭着“像与不像”胡乱地给学生打个分数,作为美术教师的考核结果,这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为,画一个正方体石膏,评卷的老师给画得像“正方体”的学生给60分以上,只给画“正方形”的学生一位数的分数,这是错误的。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画的物象不同。再说,如果单凭学生的绘画成绩来考核教师,试想,教师将会怎样上课,学生的兴趣将怎样培养,请记住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学生不是成年人。一切学习都得符合其心理特点。因此美术这门学科在农村中小学的考试制度要切实改革,教师考核办法更需要切实改革。
收稿日期:2012—05—07
一、美术教学课堂应该是快乐的课堂
1.从课程导入方法来讲,可以说是千变万化的。可以让学生在唱歌之中,导入新课,这样可以打破下午疲惫的课堂,在歌声中回忆物象,情境中引向主题,激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可以对范画,或者是对临摹对象进行欣赏、评价,使学生充分感知作品的构图、造型,产生美的向往,激发强烈的作画欲望,在此基础上,导入新课,水道渠成。还可以巧设悬念来导入新课,而兴趣被激发所达成的好效果出乎意料,无法言语的。
2.教师示范指导力求通俗易懂。所谓言教不如身教,美术课的示范是指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理解描绘对象,掌握作业要领的重要方法。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可以做技法动作示范,一边让学生在自备纸上学着画,这样学生练习就容易多了。如在线条造型课程中,力求围绕线条流畅肯定,构图完美,造型正确三方面引导,学生也积极参与,效果会更好些。
3.教师使用贴近学生生活的食物作为教具。能使绘画内容变笼统为具体,变抽象为形象,变模糊为清晰,变艰难为容易。
二、开放课堂,满足学生的需求
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农村的田野风光、蓝天白云、山川河流、奇峰秀岭、各种民族服饰、形态各异的农家房舍,花草树木等各具特色,是学生写生极好的题材资源。教师要努力引导他们走向自然,融入社会,让学生嗅到生活的清新,看出生活的美丽,品尝生活的快乐,这时带领学生背上画夹,手拿画笔用自己的真情实感描绘生活,一幅幅美丽的画卷便在学生的手下诞生了。这样的活动不但使学生生趣盎然,领路了大自然的美,激发了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同时,也锻炼了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
在特色化美术教育教学的探索中,我们应积极引导学生观察自己身边的事物,用我们的眼睛去发现美,在熟悉的家乡寻美,在选材中欣赏美,用我们的双手去创造美。
三、感受乡俗文化,陶冶个性
千百年的农家文化,农家风情,有其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艺术生命力。例如: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杀鸡宰羊,走乡邻,访亲友。具有农家特色的过新年,彝族火把节,端午节等节日。不同的节日,有着不同的庆贺方式。延续数百年的婚丧嫁娶习俗中充满了各种各样的乡俗文化。学生生活在这样具有地方特色的环境中是一件好事。不但陶冶了个性和情操,增加了对家乡的热爱,同时对美术的创作增添了不少素材。
四、展开第二课堂,用好身边的素材
师生出课堂之外,还可以让学生搞泥塑,贴画教学塑造图象,利用身边的家禽羽毛,各种秸秆搞手工制作,采集各种形状的树叶,花草放在书本里压平,阴干备用,让学生备好剪刀,胶水等工具,然后指导学生画草图,选用合适的树叶和花草,剪修后粘贴成画。同取各种布、豆、植物的种子、石子、瓷砖、易拉罐,旧报纸等都是绝好的美术创作资源,在学生中可以变成漂亮的美术作品。培养了学生审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开拓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现实生活中,把他人眼里的废物,经过巧妙的构思,精心的制作,变废物为宝物,变腐朽为神奇。
五、突破教材条款,革新不合理的考核办法
新课程标准“美术课程与学生经验的联系”、“给予教师更大的教学空间”、“教师不但成为课程实施的执行者,教师更要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特色化美术教学顺应教改的需要,努力开发农村当地美术课程资源,大胆地对原有的教材添加和删减。添一些学生愿意学的,教师所擅长的或有特殊兴趣的内容,引导学生把美术学习与生活经验、周围环境相联系,表现生活,赞美生活,运用生活。即充分挖掘当地人文、地理、自然资源。同时,删减农村孩子不愿意学习的,与学生相隔甚远,很难想象,很难实现的教材节次。让美术课真正成为具有生活情趣和地方特色的美术课程。
革新不合理的考核办法。在讲桌上随便摆放几个石膏几何体,让全体学生都画规定物,凭着“像与不像”胡乱地给学生打个分数,作为美术教师的考核结果,这是不合理的。具体表现为,画一个正方体石膏,评卷的老师给画得像“正方体”的学生给60分以上,只给画“正方形”的学生一位数的分数,这是错误的。因为观察的角度不同,所画的物象不同。再说,如果单凭学生的绘画成绩来考核教师,试想,教师将会怎样上课,学生的兴趣将怎样培养,请记住九年义务教育范围的学生不是成年人。一切学习都得符合其心理特点。因此美术这门学科在农村中小学的考试制度要切实改革,教师考核办法更需要切实改革。
收稿日期:2012—0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