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20世纪90年代末期,校本课程进入我国。由此,我国的许多中小学开展了校本课程改革,并产生了积极的效果。在取得成果的同时,也有许多不足,尤其是在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本文试从农村学校的视角来分析校本课程开发所面临的问题及其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一)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支持
目前,普遍的农村中小学不太重视构建校园新文化的氛围。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为了挤入“上流社会”,拼命地追求升学率,“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根本无心、无暇、无力顾及校本课程开发;甚至有些学校形成了一种片面的课程价值观,即认为课程就是为升学考试服务的,并以此为价值尺度评价、取舍课程。有的老师也反映:“别说什么新开发的校本课程,就是那些课表上所列的体育、音乐、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课,我们都视为多余,教师之间甚至不计课时报酬相互争占这些课的时间。”有的甚至“把校本课程开发堂而皇之地变成对考试科目的拓宽与加深。”这些现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成为空谈。
(二)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层面的支持
由于在地域上,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处于偏远地带,信息闭塞,资料匮乏,致使校本课程的信息不度农村学校,再加上这些学校的教育经费往往严重不足,且有时不到位,难以聘请课程专家来指导。所以,难免对校本课程开发知之不多,甚至会产生误解。有的认为通过参观、观摩别校的几节校本课程公开课,就能窥获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真义。甚至可以模仿、照搬别校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也出现了简单的相互模仿的倾向。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而忽略了校本课程开发“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还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教师自编教材,忽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合作性和开放性。
(三)教师缺乏课程论知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农村小学校教师在课程论知识及课程开发能力方面明显表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方面,在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关于课程的知识在教育学中只有一小部分。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的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开发者是专家学者的权责,学校及广大的教师只是国家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职责就是依照计划好的课程方案加以忠实地呈现,极少参与课程开发活动。长久以来,教师形成了一种惰性,也习惯了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课程意识逐渐淡漠,课程开发能力也无发展。
(四)教师缺乏专业引领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资料。二是教师极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除个别骨干参加过省、市组织的有关培训外,绝大部分教师最多仅参加过县级培训,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学术上的封闭状态。三是学校教研活动缺乏带头人。由于师资的逆向流动,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严重流失,因而教研活动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引领。
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民主管理体制,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校内外人员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方、社區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二)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瓶颈,如果评价方式得不到改善,校本课程也将难以进行下去。校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权,这就决定了校本课程评价是内部评价,并且评价方式是多元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调动能够调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评价,只要保证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只是学业成绩的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造成了障碍,但这是体制问题,一时并不能改变。所以有效评价方式的建立,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灵活考虑现有的政策,做到“带着镣铐跳舞”,尽量实现多元评价。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的进行。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实施的基本原理,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培训可以借助高校的专家,也可以由本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二者各有优势,专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而教师的经验来自实践,操作性更强。
(四)建立有效的课程领导机制
课程领导鼓励教师的参与,重视领导者的智慧、思考和专业判断,激发领导者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潜能。课程领导不是一个人的个人领导,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调。建立有效的课程领导机制,意味着学校领导不再是实施权力的主体,而是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协调者,他们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领导通过和教师的不断沟通、交流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建立有效的课程领导机制,关键是要转换学校领导和教师固有的观念,即领导是发布命令的人,教师的任务是执行命令。综上所述,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的学校、教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认识它、接近它。同时要树立这样一种心态,“有条件要改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改革”,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
总之,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这些不足和缺陷,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师;校本课程开发
一、农村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的问题
(一)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文化支持
目前,普遍的农村中小学不太重视构建校园新文化的氛围。大多数的农村中小学为了挤入“上流社会”,拼命地追求升学率,“三天一大考,两天一小考”,根本无心、无暇、无力顾及校本课程开发;甚至有些学校形成了一种片面的课程价值观,即认为课程就是为升学考试服务的,并以此为价值尺度评价、取舍课程。有的老师也反映:“别说什么新开发的校本课程,就是那些课表上所列的体育、音乐、美术、社会实践活动课,我们都视为多余,教师之间甚至不计课时报酬相互争占这些课的时间。”有的甚至“把校本课程开发堂而皇之地变成对考试科目的拓宽与加深。”这些现象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初衷是背道而驰的,校本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不同需求,给学生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也成为空谈。
(二)缺乏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技术层面的支持
由于在地域上,大部分农村中小学处于偏远地带,信息闭塞,资料匮乏,致使校本课程的信息不度农村学校,再加上这些学校的教育经费往往严重不足,且有时不到位,难以聘请课程专家来指导。所以,难免对校本课程开发知之不多,甚至会产生误解。有的认为通过参观、观摩别校的几节校本课程公开课,就能窥获校本课程开发的全部真义。甚至可以模仿、照搬别校的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也出现了简单的相互模仿的倾向。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开设活动课、选修课,而忽略了校本课程开发“以校为本”、“以人为本”的课程理念。还有的把校本课程开发等同于教师自编教材,忽视了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性、合作性和开放性。
(三)教师缺乏课程论知识和课程开发能力
农村小学校教师在课程论知识及课程开发能力方面明显表现为“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一方面,在我国师范院校的课程设置中,关于课程的知识在教育学中只有一小部分。另一方面,我国长期以来实行中央集权的单一的课程管理体制,课程开发者是专家学者的权责,学校及广大的教师只是国家课程计划的被动执行者,职责就是依照计划好的课程方案加以忠实地呈现,极少参与课程开发活动。长久以来,教师形成了一种惰性,也习惯了执行指令性的课程计划,课程意识逐渐淡漠,课程开发能力也无发展。
(四)教师缺乏专业引领
从学校内部来看,一是缺乏必要的理论学习资料。二是教师极少有机会外出学习交流。除个别骨干参加过省、市组织的有关培训外,绝大部分教师最多仅参加过县级培训,他们基本上处于一种学术上的封闭状态。三是学校教研活动缺乏带头人。由于师资的逆向流动,农村学校优秀教师、骨干教师严重流失,因而教研活动缺乏高水平的骨干教师引领。
二、解决校本课程开发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建立民主管理体制,确保校本课程开发的顺利进行
学校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建立有利于调动教师积极性和主动性的管理机制。同时,建立校内外人员共同参与的校本课程开发机构,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地方、社區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二)建立有效的校本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的瓶颈,如果评价方式得不到改善,校本课程也将难以进行下去。校本课程强调学生自主权,这就决定了校本课程评价是内部评价,并且评价方式是多元的。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手段,调动能够调动的资源,对学生进行评价,只要保证评价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不只是学业成绩的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也是评价的重要方面。以考试为主的评价方式,对校本课程的开发造成了障碍,但这是体制问题,一时并不能改变。所以有效评价方式的建立,需要学校自身的努力,灵活考虑现有的政策,做到“带着镣铐跳舞”,尽量实现多元评价。
(三)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开发校本课程的能力
教师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对校本课程的理解程度直接影响着校本课程的进行。通过培训,让教师掌握课程的基本理论,明确课程的目标、内容及实施的基本原理,为教师进行校本课程开发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要对教师进行专业知识的培训,扩大教师的知识面,调整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师培训可以借助高校的专家,也可以由本校有经验的教师进行。二者各有优势,专家可以为教师提供更多的理论,而教师的经验来自实践,操作性更强。
(四)建立有效的课程领导机制
课程领导鼓励教师的参与,重视领导者的智慧、思考和专业判断,激发领导者发挥他们的创意和潜能。课程领导不是一个人的个人领导,它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和协调。建立有效的课程领导机制,意味着学校领导不再是实施权力的主体,而是教师之间以及教师和领导之间的协调者,他们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校领导通过和教师的不断沟通、交流使教师的专业能力得到不断的提高。建立有效的课程领导机制,关键是要转换学校领导和教师固有的观念,即领导是发布命令的人,教师的任务是执行命令。综上所述,面对校本课程开发,我们的学校、教师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去认识它、接近它。同时要树立这样一种心态,“有条件要改革,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改革”,才是校本课程开发的前提条件。
总之,农村中小学的校本课程开发,目前还存在着一些严重问题。这些不足和缺陷,已严重影响了农村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发展,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