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的教育形式之一。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根据幼儿发展需求和主题教育目标创设立体化育人环境,即充分利用各类教育资源,有效运用集体、分组和个别相结合的活动形式,组织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合作交往、探索发现的学习、生活和游戏活动。而建构区域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区域之一。建构游戏是幼儿通过操作各种建构材料,运用思维、想象和动手操作,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它融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于一体。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的感知经验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更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轮流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的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建构区域活动,怎么样让幼儿在建构区域中有自主和创新的智慧。
一、幼儿园提供宽敞的空间
幼儿园建构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建构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个空间,最好选择至少两面开放和保留、展示作品的宽敞空间,空间具有动态性,能随时调整。地面有铺设物,能减震、除噪、保暖,形成区域划分界限,大小建构区域相邻,方便幼儿取拿。另外,有与幼儿年龄、建构主题對应的环境布置。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科学的儿童观,从幼儿的角度需求创设和调整环境。
二、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合作投放各种基本材料
教师的任务是在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这就要求建构区域游戏中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能够创设出尽可能丰富的环境,这也意味着在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和布置上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一味地让老师更换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就会加大老师们的工作量,如果让家长参与当中,这样就会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比如让家长收集一些各种月饼盒子、硬纸板类、纸杯、卫生纸筒、卡纸、木棍、瓶盖等等低结构材料,让家长也参与活动中来。因为低结构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的丰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材料包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的形式,复合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能够让孩子搭建出更丰富的作品。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为幼儿建构打好基础。
四、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帮助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中走向自主学习,把握在建构区域活动中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提供基于幼儿个性的多元化支持策略。教师必须做到两点:
(一)帮助幼儿有目的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活动之前向幼儿介绍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形成活动目的,在区域活动过程中,针对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活动状态。
(二)引导发挥同伴群体的作用
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性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资源。共同去创造、共同探索等活动都会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促进认知发展。教师需要提供诱发幼儿合作活动的机会,并在幼儿的合作中指导他们学习合作的方法。
五、打破游戏区域的界限
每个区域不是孤立的职业,只有材料投放合适区域间可以发生互动,且内容往往更加精彩丰富。提供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我们不能把一种材料固定玩法或者固定位置。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减轻老师们的工作量,幼儿园可以打破游戏区域界限,让各个区域活动更活。区域的交往大大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与社会性活动经验,提高了有效教学与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把材料按类别在公共区域呈现在幼儿需要时自己去选择材料,这样更有挑战性,也符合幼儿自主使用材料的需求。
六、活动善评、激发下次活动主题的产生
发掘幼儿游戏的闪光点,展示区域活动的成果,不仅仅能让幼儿体验区域的成果,还能为游戏延伸打下伏笔,帮助幼儿迁移经验,从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幼儿下一次开展建构区域游戏活动提供行为和情感的支撑。在评价的阶段中,教师可以采用激励的语言来引导孩子的讨论,这种语言最能引发孩子们的互动,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幼儿之间相互的辩驳。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当中尽情的发挥,最大程度地开发各种潜力。所以我们教育者要坚持《纲要》里面的教育指导,为幼儿创设各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合作、自主完善。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
一、幼儿园提供宽敞的空间
幼儿园建构区域游戏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更好地发挥建构区域游戏活动的价值,幼儿园要充分利用各个空间,最好选择至少两面开放和保留、展示作品的宽敞空间,空间具有动态性,能随时调整。地面有铺设物,能减震、除噪、保暖,形成区域划分界限,大小建构区域相邻,方便幼儿取拿。另外,有与幼儿年龄、建构主题對应的环境布置。我们在环境创设的过程中一定要具备科学的儿童观,从幼儿的角度需求创设和调整环境。
二、教师、幼儿和家长共同合作投放各种基本材料
教师的任务是在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设想,并鼓励幼儿发挥自主性创造性,向自己挑战,这就要求建构区域游戏中有尽可能多的材料能够创设出尽可能丰富的环境,这也意味着在区域游戏活动材料的投放和布置上需要花费较多的精力。一味地让老师更换游戏材料和游戏内容,就会加大老师们的工作量,如果让家长参与当中,这样就会减少老师的工作量。比如让家长收集一些各种月饼盒子、硬纸板类、纸杯、卫生纸筒、卡纸、木棍、瓶盖等等低结构材料,让家长也参与活动中来。因为低结构材料对幼儿自主游戏的丰富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设计材料包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的形式,复合了以幼儿为主体的理念,丰富的低结构材料能够让孩子搭建出更丰富的作品。
三、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
想象虽然是新形象的形成过程,然而这种新形象的产生也是在过去已有的记忆表象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也就是说,想象的内容是否新颖,想象发展的水平如何,取决于原有的记忆表象是否丰富,而原有表象丰富与否又取决于感性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多少。因此,知识和经验的积累,就是幼儿想象力发展的基础。在实际工作中,要指导孩子去感知客观世界,使其置身于大自然中,多让他们去看,去听,去模仿,去观察,通过参观、旅游等活动开阔幼儿的视野,积累感性知识,丰富生活经验,增加表象内容,为幼儿的想象增加素材,为幼儿建构打好基础。
四、发挥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
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教师帮助幼儿在建构区域活动中走向自主学习,把握在建构区域活动中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的特点,提供基于幼儿个性的多元化支持策略。教师必须做到两点:
(一)帮助幼儿有目的的活动
教师可以在活动之前向幼儿介绍新材料,提出问题引导幼儿形成活动目的,在区域活动过程中,针对游离于活动之外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帮助他们尽快进入活动状态。
(二)引导发挥同伴群体的作用
区域活动中的同伴交往是幼儿学习性学习和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幼儿认知发展的重要资源。共同去创造、共同探索等活动都会让幼儿之间相互交流,分享经验,促进认知发展。教师需要提供诱发幼儿合作活动的机会,并在幼儿的合作中指导他们学习合作的方法。
五、打破游戏区域的界限
每个区域不是孤立的职业,只有材料投放合适区域间可以发生互动,且内容往往更加精彩丰富。提供给孩子适度的空间,可以更好地激发他们的想象,我们不能把一种材料固定玩法或者固定位置。为更大限度地发挥区域游戏的教育价值,同时减轻老师们的工作量,幼儿园可以打破游戏区域界限,让各个区域活动更活。区域的交往大大丰富了幼儿的认知与社会性活动经验,提高了有效教学与资源的利用率,也促进了教师间的互动与合作。把材料按类别在公共区域呈现在幼儿需要时自己去选择材料,这样更有挑战性,也符合幼儿自主使用材料的需求。
六、活动善评、激发下次活动主题的产生
发掘幼儿游戏的闪光点,展示区域活动的成果,不仅仅能让幼儿体验区域的成果,还能为游戏延伸打下伏笔,帮助幼儿迁移经验,从而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为幼儿下一次开展建构区域游戏活动提供行为和情感的支撑。在评价的阶段中,教师可以采用激励的语言来引导孩子的讨论,这种语言最能引发孩子们的互动,让持有不同观点的幼儿之间相互的辩驳。
孩子是游戏的主体,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幼儿在游戏当中尽情的发挥,最大程度地开发各种潜力。所以我们教育者要坚持《纲要》里面的教育指导,为幼儿创设各种宽松、自由的环境,让幼儿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主合作、自主完善。形成积极的学习兴趣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实现个性化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