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圣山的和谐发展之路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ytytytytytytytytyt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向世界的庐山
  
  2009年10月13日,以“友谊、合作、发展”为主题的首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在庐山召开,与会的12座世界名山代表和嘉宾围绕保护和发展世界名山主题进行探讨,会后共同签署、发表了《首届中国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庐山宣言》,一致同意在名山保护、旅游发展、科学普及等方面加强合作与交流。会议还发起成立了一个非政府、非营利、联谊型的“世界名山协会”,协会总部的永久所在地设在庐山。世界名山大会将每年举办一次,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交流活动,为世界各地名山相互交流与合作搭建一个持久的平台。
  庐山之所以能够成功举办“世界名山大会”,大概可以从13年前它作为中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故事中得到答案。当时,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当时给出的评价是:“庐山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庐山的历史遗迹以其独特的方式,融会在具有突出价值的自然美之中,形成了具有极高美学价值、与中华民族精神和文化生活紧密相连的文化景观。”
  庐山风景名胜区管理局党委书记郑翔认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认定,从人类文明起源与发展的视角,对庐山在中华文明发祥、中华民族精神和中华文化生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做出了一个具有世界意义的评价;从世界的层面,它含有对人类文明多元化发展的认同;从中国的层面,它揭示了庐山遗产资源的珍贵性、多样性,以及对人类文明的贡献;从美学和科学的层面,它强调了庐山遗产资源“自然与文化紧密结合、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世界文化景观”的本质特征。这个评价是从人类文明的起源、生成和发展的视角,从历史的视角对庐山的文化价值作了一个定性。
  庐山入选“世界文化景观”走向世界的具体依据,人们完全可以在庐山上获得实实在在的切身感受。记者在庐山地质博物馆了解到,庐山是一座独特的地垒式断块山,是中国第四纪冰川遗迹的发源地,是大自然鬼斧神工的作品;同时,庐山更是一座千古文化名山,六千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是人类最早的家园之一。庐山现保存着极为丰富的审美价值极高的古代、近代文化遗存,有远古文化遗迹20余处,中古文化遗迹600余处,景点474处。
  进入文明社会以后,庐山除了作为本地原住民休养生息的居所外,还成为了历代名人先贤滋养心性的登临之地。中国历代曾先后有1500多位名人先后登上庐山,并写下14000多首(篇)诗词歌赋。庐山现存摩崖石刻900余处,碑刻300多块。汉代太史公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陶渊明在庐山开中国田园诗先风;谢灵运的庐山诗为中国山水诗之鼻祖。庐山山麓的东林寺,为晋代以来南佛教净土宗祖庭。唐代诗仙李白一首“飞流直下三干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千古绝唱,至今让全世界华人魂梦萦绕。宋代大文学家苏东坡一首“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名诗,其哲学韵味至今让人回味无穷。在中国的名山文化遗存之中,能够像庐山能够像庐山这样数量和质量的还不多见。庐山正在对中国历代名入描写庐山的诗词歌赋进行整理,准备今年出版六卷本的《庐山历代诗词全集》。
  教育圣地也可以说是庐山当之无愧的称号,庐山白鹿洞书院创建于公元940年,列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首,宋代教育家朱熹在这里提出的教育思想和教规,成为中国古代教育的准则,在世界教育史上也具有重要地位。据白鹿洞书院管理处高峰称,现在白鹿洞讲学活动已重新恢复,去年邀请了中国文化研究所的刘梦溪等先生在此开坛授课,今年还准备邀请名家接续这一干古文脉、,另外,庐山上的美国牯岭学校在民国期间曾是一流的西方学校,是庐山教育史上不可抹去的一部分,虽然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成为历史,但关于它的故事却成了很多人的回忆和传说。
  庐山上关于历史、政治人物的风云际会及其引发和孕育的许多重大事件,更增添了庐山的神秘色彩与传奇性。据传,秦至清代有30多位皇帝参与了庐山的文化创造和发展;到了上世纪三十年代,庐山成为国民党政府的“夏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共中央在庐山召开了三次会议,对现代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佛教、道教、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能够在庐山并存,并一直和谐地发展着,可以说是庐山最宫包容性的一面,也是庐山走向世界的重要资本。在古代,庐山无疑是中国佛教、道教在南方的中心,公元4世纪东晋高僧慧远在东林寺开创净土宗,是佛教中国化和社会化的开端;公元5世纪南朝道士陆修静在简寂观开创了中国道教的南天师派,他成为中国古代道家的集大成者。到了近代,西方人进驻庐山,庐山又有了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等宗教。
  
  和谐庐山
  
  与其他名山文化相比,郑翔从庐山的特殊性出发总结出了庐山文化的十大和谐。
  “山水和谐”,从大范围来看,庐山这座山和长江、鄱阳湖相得益彰,形成湖光山色江影。在山上有瀑布十余处、有河流三条、有湖泊八处。山上有这么多的水,山下也有这么多的水,这在天下名山中绝无仅有。
  “天地和谐”,像白居易所说的“匡庐奇秀甲天下山”。庐山是冰川地质的世界地质公园,有丰富的植物体系。另外,在不同的季节庐山会呈现不同的形态。春天有淅沥的春雨,夏天有飘逸的云雾,秋天有晶莹的露珠,冬天有纷飞的大雪。
  “古今和谐”,庐山成名从司马迁《史记》到现在两千多年,两千多年的文化留给我们的是现在可以看到的一万多首诗,上百幅名画和众多影响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形成了庐山从古到今从未间断的文化,全国唯一的“世界文化景观”。
  “中西和谐”,庐山不仅有中国的历史遗产,还有作为西方文化遗存的几百栋西式别墅和教堂。这点不同于我国其他名胜景区有中无西的情况,这一点也可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国共和谐”,庐山曾经是国民党政府的“夏都”,那个历史阶段的许多重大国事决策都是在庐山作出的,更有许多重要人物在庐山逗留、居住。国共和谐的结果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解放后中共中央的三次庐山会议,更是让人记忆犹新。
  “六教和谐”,除儒释道以外,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都有明确的进入庐山的历史记载。六大宗教集中在庐山,和平共处,和谐发展,是庐山独有的。
  “婚恋和谐”,《庐山恋》作为时代转折点上的一部电影,在中国电影史上地位较高,但它只是反映了发生在庐山的恋情的一部分,真实发生在庐山的恋情更是不计其数。《庐山恋》的放映创造了电影史上的一个吉尼斯世界纪录,也使庐山成为婚恋和谐的品牌。
  “景居和谐”,庐山的风景和居住环境是结合在一起的。有的风景区是有景无居,只能看风景,没有宜居的条件。人们白天进去,晚上还得出来,住在外面。而我们庐山是有景有居的,庐山人就住在风景之中。   “师生和谐”,白鹿洞书院有朱熹这样的一代名师,还产生了几十位进士和三位状元,他们对中国文化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假如只有朱熹这名师,没有那一大批有成就的弟子,白鹿洞书院恐怕很难成为“天下书院之首”。
  “主客和谐”。主要是指山上居民与游客的和谐,比如说旅游旺季当地居民让路于游客,为游客建立了一整套完备的服务体系。
  
  庐山文化遗产的“新生”
  
  面对庐山这一“世界文化景观”,庐山管理局在庐山的开发与保护方面花了很多心思,郑翔说:“作为世界遗产地的保护者和管理者,我们不仅要保护和发掘前人留下来的文化遗产,而且还要为后人创造、积累新的文化遗产。我们研究历史重要的不是要再现历史事实本身,不是简单的还原历史,而是要发掘历史事件的当代意义。”他觉得“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便不能成功地走向未来。庐山文化遗产中蕴藏大量的历史事件和文化现象,在经过沉淀之后,很值得我们去用新理念、新视角去再认识,赋予其新的生命力。
  郑翔认为庐山保护与开发首先应从文化着手,他们将历代名人给庐山留下的诗词进行了文化包装与开发,在上山的路边用石刻、路牌等方式将诗词呈现给游人,并且还准备编辑出版六卷本《庐山历代诗词全集》以备研究。借助文化资源的优势,庐山管理局还借鉴了美国“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的成功经验,在10月12日与中国作家协会共同举办了“中国庐山国际作家写作营”。活动不但推动了海内外作家交流,促进了中华文化传播,还丰富了庐山文化内涵,提升了庐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庐山管理局计划今后每年都将邀请国内外知名作家在庐山小住、采风、创作,所写作品将结集出版,将这一活动常态化。
  其次,庐山图书馆在天下名山中也是非常独特的,这里的藏书有43万多册,珍本、孤本、善本很多,仅明版书这里就有600多册。毛泽东曾三次到庐山,先后住了100多天,在庐山图书馆借阅了200余本书籍,大多留有眉批。现在庐山管理局已经将它们集中起来,作为“伟大的读书者”展览在庐山博物馆展出,这不仅是对来山游客一个很好的教育,也是对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促进,更是对庐山特有文化很好的发掘和利用。
  再次,庐山博物馆现有二级以上文物6000多件,这在天下名山中是不多见的,并且这些藏品还在不断增加中。2005年发现了景德镇几位著名陶瓷艺术家为国庆十周年献礼创作的《庐山风光》陶瓷屏风,工艺精湛,构图精美,于是庐山管理局收集来,现已作为庐山博物馆的重要收藏陈列展出。
  另外,庐山别墅是庐山世界文化景观中的精品资源。庐山管理局在注重保护的基础上,加大了对别墅的开发利用,赋予其新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他们在《庐山别墅的保护规划与管理规定》中规定:凡别墅维修改造必须经过严格申批方能实施;别墅维修改造必须保留原真性和原有风格。“老别墅的故事”景区就是按此原则改造的成功典范。庐山管理局还加大了对庐山文物的保护与管理,投巨资对白鹿洞、美庐别墅、庐山会议旧址等国保单位进行维修保护。庐山可持续发展战略规划
  为使庐山的开发与保护走向和谐可持续发展道路,庐山管理局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一下一上战略”发展规划,“一下”,就是部分居民下迁,行政机关主体下迁,学校下迁,南北山园门下迁;“一上”,是为庐山旅游增资扩股整体上市,巩固庐山全省旅游业龙头的地位,成为重要的接待基地和重大活动的承办基地,成为生态文明的窗口。通过下迁,庐山可以实现三个置换,第一个置换是居住在核心景区和饮用水源周边山体上的居民置换;第二个置换是居住在几百栋别墅里的机关和居民置换;第三个置换是庐山长期无业居民要转换,把旅游的资源让给游客。
  郑翔称2007年庐山管理局与中国国旅集团签署的投资合作意向可以算作“一下一上战略”的开端。根据这一合作,庐山管理局将成立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共同组成股份公司上市,目前上市进程正在稳步推进,希望共同努力整合庐山旅游区内的相关资源,使庐山“休闲度假胜地,国际会议中心”的品牌叫响国际。
其他文献
边界和核心    《总体规划》首先要对庐山风景区的基本范围进行划定,当边界基本确定下来以后,规划组才能真正开始讨论风景区内如何保护如何发展的问题。  边界确定了,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护好庐山的景观资源,首先要搞清楚庐山景观资源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评价。  庐山风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分两大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纳入评价的自然景观共111处,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类,如五老峰、秀峰、
期刊
峰俊崖险    庐山有99座山峰,峰峰皆景,相互媲美,共同组成了一幅气象万千,雄浑壮美的自然图景。  汉阳峰为庐山最高峰,海拔1474米,据说在风清月朗之夜,在峰上隐约可见湖北汉阳的灯火,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峰上观察过茫茫水势。汉阳峰顶立有一块粗壮的方石柱,上面刻有一副绝妙的对联:“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口。”  五老峰为庐山群峰中最为壮观者,五峰相
期刊
2010年全国“两会”3月3日开幕,“建材下乡”、“低碳经济”和房价政策等家居行业近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随着两会的开幕备受关注,那么这次两会上,家居行业所关注的这两个问题,能否得到进一步的解答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建材下乡”——细则或明确    在“家电下乡”的浪潮之后,“建材下乡”随之而来,对于整个建材行业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之前“建材下乡“已经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随着两会的召开,
期刊
上篇:古代庐山别墅    1921年出版的阿尔伯特·斯通的《庐山牯岭史话》中指出:“早在外国人到这座神圣的群山落脚牯岭之前,丰富的神话传说、悠久的人文历史,已经让庐山名声显赫。”由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许多古代文人的营造实践,以及庐山山民的民居建设活动,庐山古代别墅及其园林已取得了辉煌艺术成就,是别墅和文人园林的杰出范例。这些别墅同自然、生活、诗歌融合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绝唱。这些丰富
期刊
1928年4月7日,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第一次登上庐山,别墅林立、风情万种的牯岭山城令i明适大为惊奇。胡适在欧美留学多年,剥西方的建筑及风土人情颇为了解,没想到在千古文化名山居然看到了这么多典雅、熟悉的西方建筑,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深感到庐山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世外桃源”,而是中西文化交汇、风土人情开放、文明进步的乐土,胡适在考察庐山的文稿中提出“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其中之
期刊
沿着庐山长冲河东路行走,可以清晰地看到斜上山坡的这 片别墅区规划得是多么的有章有法,与沿河的道路成直角的小径几乎等距离地向山上延升。一律的石板路面,路两边一律有低低的墙垣,墙垣下一律流着潺潺的溪水,在这个被称作“中央别墅区”的地方坐落着所很不惹眼的石彻别墅,曾是赛珍珠一家夏季避暑的场所  赛珍珠的童年正是在镇江长大。,在那里,她家有一幢宽敞的平房,房子是白色的,有着可供乘凉的拱廊,她的父亲赛兆祥不
期刊
“三大建筑”是国民党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先后兴建的三座公共建筑:庐山大礼堂、传习学舍、图书馆,70多年过去了,三大建筑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它们在向世人展现其独特风韵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风云变幻的不同侧面。    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原名庐山大礼堂,始建于1935年,据《庐山续志稿》记载,此为国民堂中央党部委托“华中公司”工程师高观四设计建造,耗资20万元。1937年6月24
期刊
1990年6月14日上午,庐山中九路404号别墅前徐徐驶来几部大客车。车门一开,一群白发苍苍的美国老人欢呼着走下车门,聚集在别墅门前又叫又跳,手舞足蹈,他们一起唱道:“在那古老而又神秘东方,有一个美丽的庐山,那里有我们可爱的家,还有我们可爱的学堂。”  这群老人几十年前曾在这所著名的前“美国学校”内读过书,他们仅是美国“中国牯岭美国学校同学会”中的一部分,同学会能联络上的校友有六七百名。这批重返庐
期刊
只要用。去感受,就会发现庐山的每一部分都是有生命的,并且相互之间充满了神秘、幽深、凝重的张力。这种生命间的张力使欣赏庐山的人仿佛在品味一曲曼妙悠远的音乐,音乐奏响的不仅是自然的美,更是历史的沧桑。  ——夏梅生    记忆中的庐山    中华民居:听说自你的父辈那一代就在庐山生活了,他们对庐山怀有一种怎样的情感?  夏梅生:我的父辈们在孩提时为了躲避战祸举家来到了冬冷夏凉的避暑胜地庐山,一住就是近
期刊
人类环境存在着万物共生的自然法则,大自然中的万物拥有自我调适的生态机制,人类社会的生态系统循环处于长期稳定的动态平衡状态之中。人类自身只有与地球环境和谐共生才能得以生存与延续。  民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和自然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由于地理环境、气候、材料与构造技术与方法的不同,以及经济、风俗、伦理、礼仪、思维和兴趣爱好等多种因素的差异,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民居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