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民国三大建筑

来源 :中华民居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zhonghai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三大建筑”是国民党政府于20世纪30年代先后兴建的三座公共建筑:庐山大礼堂、传习学舍、图书馆,70多年过去了,三大建筑也有了各自不同的命运,它们在向世人展现其独特风韵的同时,也见证了中国现代史上风云变幻的不同侧面。
  
  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议旧址原名庐山大礼堂,始建于1935年,据《庐山续志稿》记载,此为国民堂中央党部委托“华中公司”工程师高观四设计建造,耗资20万元。1937年6月24日,“中央社”电称:庐山大礼堂,“为宫殿式,复琉璃瓦,内分二层,下作膳厅,上为礼堂,可容数千百人,并可放映电影”。整个建筑坐北朝南,傍临长冲河,宛如河畔巨石。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为庐山人民剧场,1959年至1961年,中共中央在此召开过三次重要会议,因此又称“庐山会议旧址”。
  庐山会址建筑上的最大特色是中西合璧,整个建筑呈“丁”字形,宽30.9米,长39.7米,占地面积830余平方米。门面有中国宫殿的风格,主体结构、装饰却是西方建筑精神,它还是一栋纵向对称的精品。
  走近庐山会址,抬起头来就能看到“庐山人民剧场”几个大字。门首的民族风格醒目地表现在蓝色的琉璃瓦的披檐及檐下它的一楼中间的三个圆拱形大门上,门两旁均有八角形的窗子。二楼墙体采用五扇大型钢窗,窗户之间有园石柱,石柱上端有石斗,两侧稍稍突出的墙体各有两扇又窄又长的钢窗,这又是西方建筑的符号。整个主立面中西建筑艺术糅合得十分协调,显得干净利落,气势堂皇。
  门庭部分为三层,中间是前庭,两侧是宽阔的楼梯;主体部分上下两层。底层原设计为餐厅,可同时容纳1500人就餐。现在一分为三:中间是中间是放映厅,有关部门将三次庐山会议的录像剪摄汇编成《庐山烟云》纪录片,在放映厅里滚动播放;右侧是庐山会议展览厅,展出历次庐山会议的一些重要照片和文字资料。左侧是参观出口处,陈列有关庐山会议的图书和纪念品供展销。第二层是会场。会场并不大,大约有二、三百个座位,分为三列,左右两列每排7个座位,中间一列每排14个座位,中共中央的三次会议均在此召开,1980年代以后辟为庐山会议纪念馆,保留1970年时的会场布置。1996年,庐山会议旧址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庐山传习学舍
  
  庐山传习学舍和图书馆均坐西朝东。传习学舍的风格主调是西式的,但又糅进了民族风格。主立面是庄重的纪念碑式,立面大抵为长方形,高出屋面的部分为“女儿墙”,中间有三层阶台,两翼展开,镶有“庐山大厦”四宇。二楼中部挑出阳台,栏杆的圆形望柱饰以祥云,栏杆与栏板之间饰以花与美人肩形花瓶(台阶两侧及水池的栏杆均为此种式样)。主立面的基座高1.65米,中部收束,其造型意象似取自中国佛教建筑的“须弥座”。
  1937年7月5目的《江西民国日报》的《炎夏时的庐山》说:“传习学舍,乃国民党中央党建造的,耗资约50万元。”虽然传习学舍比原庐山图书馆晚两年建成,但它选址在三大建筑分布的南端,是这三大建筑的政治灵魂。所以在建筑上有意将它的主体抬升在更高的坡上。这样,就需要用垂直的台阶,与原庐山图书馆前延伸过来的林荫大道交汇。在这交汇点上,第一层台阶的平台中心建的观鱼池以及池中心的灯柱,便起了与图书馆这种似乎是“软”性的建筑的亲切的联系作用。
  传习学舍前的四层长而宽的台阶,以及门首为纪念碑式,主旨在于来此受训的国民党政军要员产生一种向上、自尊、自信和受宠若惊的心理。在第三层台阶的平台下,设计巧妙地把它作为供洗澡用的“热水包”的放置之处。从坡南侧锅炉传送过来的蒸气,在这平台下的三个德国造的铁铸的“热水包”里将水冲热,再送到大厦的各个洗澡问晨。这样设计,十分隐蔽,既不需要另建房屋,又无碍于观瞻。下雪时,由于这层钢筋水泥平台下的“热水包”散发的热气,此平台上的积雪化的最快。
  当时学舍名层均系普通传统房间,既高又大,为国民党军官训练团的中下级军官住所,正面额上原有蒋介石题写的“庐山传习学舍”四个大宇。1946年传习学舍改名“庐山大厦”,解放后为适应旅游业的需要和发展,对其内部结构全面进行改造,现已装修成标准客房的旅游宾馆。
  
  庐山图书馆
  
  庐山图书馆于1935年落成,位于会址和大厦中间,属于中国传统建筑风格,为蒋介石和宋美龄的藏书阁。而它最负盛名之处在于:1937年7月17臼上午,蒋介石在它前面的高台上发布了《抗战宣言》,“战端一开,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从此拉开了全民族抗战的序幕。
  在正式宣战之前,7月16目上午,由蒋介石、汪精卫等国民党要人和竺可祯、张伯苓等各界名流参加的“庐山谈话会”在庐山图书馆会议室举行。他们在看惯了西式别墅的名流对庐山图书馆大加赞赏,认为在以本民族建筑特色为主的楼房内讨论本民族的大事十分恰当,各党派、各民主团体在此达成了一致抗日的方针大略。
  记者来到庐山时,图书馆正在进行维修,古树青松下,这幢具有中式风格的两层大楼,屋瓦显得有些破败,东侧小广场上正在建一个新的纪念性石碑。站在小广场上,环顾庐山大厦、图书馆,庐山会议旧址这三大建筑,会感到它们组合得很有秩序:大厦因山就势,对图书馆、礼堂及环抱的广场,起支配的地位,三种不同风格的建筑,各司其能。大厦强调的是雄伟,图书馆突出的是民族传统,而礼堂侧重中西合壁。它们高低、位置、朝向同宽阔的广场、流经的长冲河、两岸的山林,形成了自然和历史的完美结合。
  1939年4月18日,日军从小天池方向攻入牯牛岭市街,美丽庐山陷入敌手。抗战胜利后,蒋介石重返庐山,庐山重新成为国民党政府的禁苑。1948年8月9日,蒋介石最后一次来到庐山,此时正是国民党统治处于全面崩溃的前夕,蒋介石在庐山枕不安眠,美国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和行政院长孙科跟到庐山商量对策。匡庐的清凉宁静遮挡不了蒋介石的烦躁不安,10天后他匆匆赶回南京,从此再也没有回来。
其他文献
祖国医学视四季之中的春天为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脏也是木性,因而春气通肝,春季易使肝旺。而肝脏在人体内是主理疏泄与藏血。故春天正是养肝时。  著名医典《黄帝内经》说:“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自然界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因此,春季养生宜顺应阳气自然升发舒畅的特点,以养肝为要务。在中医理论中,肝开窍于目,若肝血不足,则易两目干涩,视物昏花。所以杏林箴言说:“春令进补有诀窍,养肝
期刊
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家为扩大内需,配合新农村城镇化建设,相继出台了“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等政策。2009年底而受金融危机和房地产市场巨大波动的双重影响下,家居建材企业下乡的民间呼声一度高涨,部分企业甚至为了配合渠道下沉,开拓三、四级市场,展开了“下乡”的企业行为。  随着两会召开的即将闭幕,此前备受媒体关注,并已写进中央一号文件的“建材下乡”政策或将有望正式推出。从中国林产工业协
期刊
胃  男人们喜欢抽烟喝酒,在餐桌上狼吞虎咽或经常暴饮暴食,因此,男人胃病的发病率比女人平均高出6.2倍。     前列腺  据有关研究,50岁以上的男人有60%患有前列腺疾病。预防该病,一要避免长期压迫前列腺,二要节制性事,三是少吃辛辣食物。    心脏  男人工作较女人更紧张,所要承受的压力比女人更大,因此男人患心肌梗塞而入院治疗的比例是女人的7-10倍。因此,要预防心脏疾患,除了戒烟和节制饮酒
期刊
厨房装修的费用在整个装修工程中占很大比重,所以,人们对厨房的装修风格和流行趋势充满了期待,那么,今年的厨房装修 会有哪些改进呢?    后极简主义大行其道  盛极一时的极简主义具有强烈的排他性、直线和机械特性,让人感觉到后工业时代的冰冷。欧洲的设计师们在质疑极简风格的同时,带有情绪的极简走向“后极简”时代。  现代生活更需要一种适应现代人追求简约,而不失细节的审美诉求,又追溯着传统文化的渊源和人文
期刊
边界和核心    《总体规划》首先要对庐山风景区的基本范围进行划定,当边界基本确定下来以后,规划组才能真正开始讨论风景区内如何保护如何发展的问题。  边界确定了,规划的核心问题是如何保护好庐山的景观资源,首先要搞清楚庐山景观资源的现状和特点,进行科学分类评价。  庐山风景区内的景观资源分两大类: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其中,纳入评价的自然景观共111处,包括天景、地景、水景、生景四类,如五老峰、秀峰、
期刊
峰俊崖险    庐山有99座山峰,峰峰皆景,相互媲美,共同组成了一幅气象万千,雄浑壮美的自然图景。  汉阳峰为庐山最高峰,海拔1474米,据说在风清月朗之夜,在峰上隐约可见湖北汉阳的灯火,相传大禹治水时曾在峰上观察过茫茫水势。汉阳峰顶立有一块粗壮的方石柱,上面刻有一副绝妙的对联:“峰从何处飞来,历历汉阳正是断魂迷楚雨;我欲乘风归去,茫茫禹迹可能留命待桑口。”  五老峰为庐山群峰中最为壮观者,五峰相
期刊
2010年全国“两会”3月3日开幕,“建材下乡”、“低碳经济”和房价政策等家居行业近期关心的热点问题,也随着两会的开幕备受关注,那么这次两会上,家居行业所关注的这两个问题,能否得到进一步的解答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建材下乡”——细则或明确    在“家电下乡”的浪潮之后,“建材下乡”随之而来,对于整个建材行业而言,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之前“建材下乡“已经被写入了中央一号文件,随着两会的召开,
期刊
上篇:古代庐山别墅    1921年出版的阿尔伯特·斯通的《庐山牯岭史话》中指出:“早在外国人到这座神圣的群山落脚牯岭之前,丰富的神话传说、悠久的人文历史,已经让庐山名声显赫。”由王羲之、陶渊明、李白、白居易等许多古代文人的营造实践,以及庐山山民的民居建设活动,庐山古代别墅及其园林已取得了辉煌艺术成就,是别墅和文人园林的杰出范例。这些别墅同自然、生活、诗歌融合在一起,构成了那个时代的绝唱。这些丰富
期刊
1928年4月7日,现代著名学者胡适第一次登上庐山,别墅林立、风情万种的牯岭山城令i明适大为惊奇。胡适在欧美留学多年,剥西方的建筑及风土人情颇为了解,没想到在千古文化名山居然看到了这么多典雅、熟悉的西方建筑,他的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深深感到庐山已不仅是中国传统文化意义上的“世外桃源”,而是中西文化交汇、风土人情开放、文明进步的乐土,胡适在考察庐山的文稿中提出“庐山有三处史迹代表三大趋势”,其中之
期刊
沿着庐山长冲河东路行走,可以清晰地看到斜上山坡的这 片别墅区规划得是多么的有章有法,与沿河的道路成直角的小径几乎等距离地向山上延升。一律的石板路面,路两边一律有低低的墙垣,墙垣下一律流着潺潺的溪水,在这个被称作“中央别墅区”的地方坐落着所很不惹眼的石彻别墅,曾是赛珍珠一家夏季避暑的场所  赛珍珠的童年正是在镇江长大。,在那里,她家有一幢宽敞的平房,房子是白色的,有着可供乘凉的拱廊,她的父亲赛兆祥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