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沿着庐山长冲河东路行走,可以清晰地看到斜上山坡的这 片别墅区规划得是多么的有章有法,与沿河的道路成直角的小径几乎等距离地向山上延升。一律的石板路面,路两边一律有低低的墙垣,墙垣下一律流着潺潺的溪水,在这个被称作“中央别墅区”的地方坐落着所很不惹眼的石彻别墅,曾是赛珍珠一家夏季避暑的场所
赛珍珠的童年正是在镇江长大。,在那里,她家有一幢宽敞的平房,房子是白色的,有着可供乘凉的拱廊,她的父亲赛兆祥不愿意在租界里与他的同族以及富人住在一起,他坚持要同穷人共同生活,因此,赛珍珠是在中国人圈子里长大的。她常常和朋友到金山寺去玩,那时的金山寺不知是否是座岛屿,总之它被人们叫“金岛”。
镇江像长江沿岸其他城市一样,每到夏天,便成火炉流行病也在这个季节里格外猖狂。尤其是“热病”和疟疾,令洋人们谈之色变。于是,当李德立叫卖庐山这片清凉土地时,传教士赛兆祥便于1897年1月14日,买下了当时称为86A的一块地,面积有1727平方米,他几乎是第一批购地者之。他在这号土地上,盖了一栋小小的别墅,以供妻女在暑季前来度假,同许多人家的别墅相比,赛兆祥这幢显得小了一点,它的建筑面积只有140平米,仅一层楼,这幢一层楼的石头别墅,有着敞开式的外走廊和传统欧式的老虎窗,淡雅朴素而富于实用。
一到夏季,赛兆祥的一家便米这幢别墅避暑“每年六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插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牛古岭的时候了。”“距我家不远处,有一眼山泉。泉水从山顶上流出,晶莹透彻 这里的生水可以饮用,简直成了我们的高级饮料。”赛珍珠曾经这样记忆她的童年。儿时的赛珍珠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早上攀上她家屋后的山岭,采摘回来一大把鲜花,从不间断,她喜欢采摘紫萁和百合,但有一种黄色的百合她却从不采摘,因为这种百合的花期只有一天,她心疼它生命的短暂。
在庐山居住的期间,仿佛是离开了中围人的世界和他们的同族人住在了一起,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传教士们举行礼拜会和讨论会,商人和他们的妻子们则举行桥牌会和舞会他们又是郊游,又是野餐,每周都有一次专为娱乐而举行的集会,网球比赛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至于茶会、聚餐以及经常性的互访,更使得山上的生活充满乐趣。教会还要开办神圣的音乐会,赛珍珠的母亲曾经在《弥赛亚》等神剧中参加过演唱。
当赛珍珠成为一个青年人时,她便不再将这避暑的两个月用来聚会或是打网球,她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去登山游览,她觉得中国诸多的避暑胜地,没有一个堪与牯岭媲美。在赛珍珠眼里,庐山不仅仅是个避暑的地方,而更是一个救生站。用李德立的话说“千万人的生命,因着牯岭得以保全,并非过言”。身患疾病的人们,不用回他的本土休养,只要来庐山住下,便能康复。因此山上有许多的医院和疗养所,许多人都在这里休养生息。
赛珍珠在她18岁的时候回到美国读大学,四年之后,因为母亲生病,她重新返回中国,那已是1914年了。六月初的一天,22岁的赛珍珠把病中的母亲送到庐山休养,自此,她在山上整整住了一年。这一年里,世界大战打得正凶,但居住在山上的赛珍珠却仿佛与世隔绝。在山上,她每天都要读汉语书,然后久久地在树林里散步,那叫候,她就已经拿定了主意,她要当一个作家。
正是在赛珍珠的母亲疗养期间,她们把旧房子拆了,盖了一座稍稍大一点的房子赛珍珠的母亲希颦这新房子可以用来给赛珍珠和她的妹妹结婿生孩子时用。冬天的时候,避暑的人们都走了,赛珍珠和她的母亲搬进了低处的山谷里,那里容易搞到食物和煤,同时,医生为赛珍珠的母亲看病也方便一些。她们住进了一家瑞士人的房子,在那里,赛珍珠度过了她人生中最孤寂的一个冬天。
第二年的夏天,赛珍珠和她的妹妹如同以往那样来到庐山避暑。八月的一个下午,她突然内心冲动不止,万千的字句都涌上心头,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她心里的字都写出来。于是郑重其事地向所有人宣布:“就从今天起,我要开始写作了。我终于要动笔了。”
她果真就开始动笔了。在这间石砌的朴质无华的别墅里,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写作。她写作的时间是中午,所有人都在午休,她却穿着蓝色的绸袍,端坐在一台小小的打字机前,一个宇一个字地打下了她最初的作品。在庐山,即使是中午,从山谷里吹过来的风也仍然是那么的清凉。山上的树惊人的浓绿,在凉风的轻抚下,自由自在地在窗前摆动。赛珍珠写下的是一篇随笔,名为《也说中国》,写完后,她把它寄给了《大西洋月刊》,她觉得初学写作的人都会先往这儿投稿。一连几天,她都为自己的文章而感到兴奋。这篇文章果然就在那份月刊上发表了。这是1922年,这一年的赛珍珠满30岁。她发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从此她带着庐山午间的凉风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赛珍珠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尽守神职并且格外热心的传教士。他总是抱着拯救人们灵魂的愿望为上帝四处奔走。他对传教工作专注到了几乎置妻子儿女于不顾。他常常长途旅行外出布道,他走到某一个城镇或乡下,坐在茶馆里等有几个人聚到一起,便开始他的讲话。或者是走到某一个地方,租一间朝街的房子,弄几条长凳,搭起座小小的教堂,然后布道。当有了几个皈依者之后,他就交予他们打理,然后自己又奔向另一个地方。
赛珍珠将他父亲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奋斗的天使》。并且她还将她十几年前写下的关于母亲的回忆录找了出来,取名为《流亡者》。这两本书都在1936年出版。正是因为这样的两本书,使得她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认为赛珍珠是因为《大地》一作获奖,其实并非如此。
父母双双逝世后的赛珍珠姐妹,很快将她们在庐山的别墅卖掉。1934年,赛珍珠回到了美国,从此她在自己的国家里定居下来。这一年,她已43岁,她的祖国对于她来说,远比中国陌生。
这幢别墅卖给了一个中国人,后来它又经过怎样的转卖,已经弄不清楚了。现在这座房子隶属于庐山管理局。
1986年,赛兆祥的孙子戴维应聘到上海外语学院任教。11月,他到庐山来寻找他祖父的房子。他在4岁时,站在这幢别墅的台阶上照过一张相,8岁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来过。岁月流逝,他已经完全记不清那幢房子的面貌。直到他突然间看到了东坡驳坎处一条石缝,才猛然把他童年的记忆唤醒。他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曾经住过的别墅。8岁那年,他和姐姐在这里玩耍,发现了驳坎石缝里有一个蜂窝。他捡了根棍子,捅了捅蜂窝,被蜂子大叮了一场,半面脸都肿了起来,从此不敢忘记这条石缝。看着自家的老房子,他欢声地叫着:上帝为我作证,我家住的是这栋房子!
然而,他却没有找到他祖父的墓地。
直到1991年4月6日,庐山上的作家罗时叙先生,在距赛兆祥的别墅约100米处发现了赛兆祥的墓碑。这块墓碑被嵌在了243和241号别墅西侧的石板道上。它长一米,宽78厘米。上面写着:
永在爱的怀念中
阿布索伦·赛登斯特里克
1852年8月13日生于美国弗吉里亚州的荣克沃特
1931年8月31日逝世于中国江西的庐山牯岭
赛珍珠于1974年去世c她死在美国葬在美国。她永远只能与她死在中国葬在中国的父母隔海相望。
赛珍珠的童年正是在镇江长大。,在那里,她家有一幢宽敞的平房,房子是白色的,有着可供乘凉的拱廊,她的父亲赛兆祥不愿意在租界里与他的同族以及富人住在一起,他坚持要同穷人共同生活,因此,赛珍珠是在中国人圈子里长大的。她常常和朋友到金山寺去玩,那时的金山寺不知是否是座岛屿,总之它被人们叫“金岛”。
镇江像长江沿岸其他城市一样,每到夏天,便成火炉流行病也在这个季节里格外猖狂。尤其是“热病”和疟疾,令洋人们谈之色变。于是,当李德立叫卖庐山这片清凉土地时,传教士赛兆祥便于1897年1月14日,买下了当时称为86A的一块地,面积有1727平方米,他几乎是第一批购地者之。他在这号土地上,盖了一栋小小的别墅,以供妻女在暑季前来度假,同许多人家的别墅相比,赛兆祥这幢显得小了一点,它的建筑面积只有140平米,仅一层楼,这幢一层楼的石头别墅,有着敞开式的外走廊和传统欧式的老虎窗,淡雅朴素而富于实用。
一到夏季,赛兆祥的一家便米这幢别墅避暑“每年六月,当秧苗从旱地秧田移插到水田的时候,也就是去牛古岭的时候了。”“距我家不远处,有一眼山泉。泉水从山顶上流出,晶莹透彻 这里的生水可以饮用,简直成了我们的高级饮料。”赛珍珠曾经这样记忆她的童年。儿时的赛珍珠每天的任务,就是在早上攀上她家屋后的山岭,采摘回来一大把鲜花,从不间断,她喜欢采摘紫萁和百合,但有一种黄色的百合她却从不采摘,因为这种百合的花期只有一天,她心疼它生命的短暂。
在庐山居住的期间,仿佛是离开了中围人的世界和他们的同族人住在了一起,于是他们按照自己的方式生活,,传教士们举行礼拜会和讨论会,商人和他们的妻子们则举行桥牌会和舞会他们又是郊游,又是野餐,每周都有一次专为娱乐而举行的集会,网球比赛也是必不可少的节目。至于茶会、聚餐以及经常性的互访,更使得山上的生活充满乐趣。教会还要开办神圣的音乐会,赛珍珠的母亲曾经在《弥赛亚》等神剧中参加过演唱。
当赛珍珠成为一个青年人时,她便不再将这避暑的两个月用来聚会或是打网球,她将大量的时间都用去登山游览,她觉得中国诸多的避暑胜地,没有一个堪与牯岭媲美。在赛珍珠眼里,庐山不仅仅是个避暑的地方,而更是一个救生站。用李德立的话说“千万人的生命,因着牯岭得以保全,并非过言”。身患疾病的人们,不用回他的本土休养,只要来庐山住下,便能康复。因此山上有许多的医院和疗养所,许多人都在这里休养生息。
赛珍珠在她18岁的时候回到美国读大学,四年之后,因为母亲生病,她重新返回中国,那已是1914年了。六月初的一天,22岁的赛珍珠把病中的母亲送到庐山休养,自此,她在山上整整住了一年。这一年里,世界大战打得正凶,但居住在山上的赛珍珠却仿佛与世隔绝。在山上,她每天都要读汉语书,然后久久地在树林里散步,那叫候,她就已经拿定了主意,她要当一个作家。
正是在赛珍珠的母亲疗养期间,她们把旧房子拆了,盖了一座稍稍大一点的房子赛珍珠的母亲希颦这新房子可以用来给赛珍珠和她的妹妹结婿生孩子时用。冬天的时候,避暑的人们都走了,赛珍珠和她的母亲搬进了低处的山谷里,那里容易搞到食物和煤,同时,医生为赛珍珠的母亲看病也方便一些。她们住进了一家瑞士人的房子,在那里,赛珍珠度过了她人生中最孤寂的一个冬天。
第二年的夏天,赛珍珠和她的妹妹如同以往那样来到庐山避暑。八月的一个下午,她突然内心冲动不止,万千的字句都涌上心头,她迫不及待地想要把她心里的字都写出来。于是郑重其事地向所有人宣布:“就从今天起,我要开始写作了。我终于要动笔了。”
她果真就开始动笔了。在这间石砌的朴质无华的别墅里,她开始了真正意义的写作。她写作的时间是中午,所有人都在午休,她却穿着蓝色的绸袍,端坐在一台小小的打字机前,一个宇一个字地打下了她最初的作品。在庐山,即使是中午,从山谷里吹过来的风也仍然是那么的清凉。山上的树惊人的浓绿,在凉风的轻抚下,自由自在地在窗前摆动。赛珍珠写下的是一篇随笔,名为《也说中国》,写完后,她把它寄给了《大西洋月刊》,她觉得初学写作的人都会先往这儿投稿。一连几天,她都为自己的文章而感到兴奋。这篇文章果然就在那份月刊上发表了。这是1922年,这一年的赛珍珠满30岁。她发表了她的第一部作品。从此她带着庐山午间的凉风走上了写作的道路。
赛珍珠的父亲是一个极其尽守神职并且格外热心的传教士。他总是抱着拯救人们灵魂的愿望为上帝四处奔走。他对传教工作专注到了几乎置妻子儿女于不顾。他常常长途旅行外出布道,他走到某一个城镇或乡下,坐在茶馆里等有几个人聚到一起,便开始他的讲话。或者是走到某一个地方,租一间朝街的房子,弄几条长凳,搭起座小小的教堂,然后布道。当有了几个皈依者之后,他就交予他们打理,然后自己又奔向另一个地方。
赛珍珠将他父亲的经历写成一本书,这本书的名字叫《奋斗的天使》。并且她还将她十几年前写下的关于母亲的回忆录找了出来,取名为《流亡者》。这两本书都在1936年出版。正是因为这样的两本书,使得她获得了1938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很多人认为赛珍珠是因为《大地》一作获奖,其实并非如此。
父母双双逝世后的赛珍珠姐妹,很快将她们在庐山的别墅卖掉。1934年,赛珍珠回到了美国,从此她在自己的国家里定居下来。这一年,她已43岁,她的祖国对于她来说,远比中国陌生。
这幢别墅卖给了一个中国人,后来它又经过怎样的转卖,已经弄不清楚了。现在这座房子隶属于庐山管理局。
1986年,赛兆祥的孙子戴维应聘到上海外语学院任教。11月,他到庐山来寻找他祖父的房子。他在4岁时,站在这幢别墅的台阶上照过一张相,8岁以后,他就再也没有来过。岁月流逝,他已经完全记不清那幢房子的面貌。直到他突然间看到了东坡驳坎处一条石缝,才猛然把他童年的记忆唤醒。他一下子就认出了自己曾经住过的别墅。8岁那年,他和姐姐在这里玩耍,发现了驳坎石缝里有一个蜂窝。他捡了根棍子,捅了捅蜂窝,被蜂子大叮了一场,半面脸都肿了起来,从此不敢忘记这条石缝。看着自家的老房子,他欢声地叫着:上帝为我作证,我家住的是这栋房子!
然而,他却没有找到他祖父的墓地。
直到1991年4月6日,庐山上的作家罗时叙先生,在距赛兆祥的别墅约100米处发现了赛兆祥的墓碑。这块墓碑被嵌在了243和241号别墅西侧的石板道上。它长一米,宽78厘米。上面写着:
永在爱的怀念中
阿布索伦·赛登斯特里克
1852年8月13日生于美国弗吉里亚州的荣克沃特
1931年8月31日逝世于中国江西的庐山牯岭
赛珍珠于1974年去世c她死在美国葬在美国。她永远只能与她死在中国葬在中国的父母隔海相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