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探析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5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学生社会公德的整体水平在不断提高,但仍有一部分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表现很多方面,分析中学生社会公德行为失范的原因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加强中学生的德育,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
  关键词:中学生  社会公德  教育
  社会公德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行为准则,是维护社会成员之间最基本的社会关系秩序,保证社会和谐稳定的最起码的道德要求。
  一、中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表现
  (1)文明礼貌素养欠缺。部分同学“出口成脏”,在与别人交谈时语言不文明,说话带有脏字,恶语相向,出口辱骂他人,语言粗俗不堪。还有些同学以自我为中心,容不得批评意见,当与别人稍有不和时,轻则恶语相向,重则拳脚相加,不利于校园中人际关系的和谐。
  (2)诚实守信意识缺失。考试作弊,抄袭成风。每次考试前,学校都要多次强调考场纪律,但考试都会出现作弊现象。中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严重,抄袭在许多同学的学习生活中已是常事,无论写什么作业和文章,对同学们来说不外乎就是抄。
  (3)公共秩序观念淡薄。在食堂打饭时,有很多人随意插队。在公交车站,插队的现象也依然存在。车来了人们便一涌而上,拥挤无序。有些同学不遵守交通秩序,在过马路时闯红灯,危及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安全。在寝室,有些同学在午休时和深夜以后大声说话,影响他人休息。
  (4)环境保护意识匮乏。许多中学生不讲卫生,对环境缺乏保护意识。他们不爱护环境,在教室、宿舍等校园内各地以及校园外各地随地吐痰,随手乱扔果皮纸屑等垃圾。在食堂,一些同学吃饭时把饭菜乱洒在桌子上和地上,饭后桌上一片狼藉。学生任意踩踏草坪、随意攀折花木的现象常常发生。
  (5)纪律和法律意识淡化。一些学生缺乏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存在违纪违规行为和违法行为。很多同学不遵守课堂纪律,老师在讲台上讲课,有的同学却在下面吃东西、玩手机、睡觉、说话。有的同学无视校纪校规,拉帮结派、打架斗殴。还有一些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存在盗窃等违法犯罪行为。
  二、大学生社会公德缺失的原因
  (1)社会大环境下一些不利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社会经济发展迅猛,人们的价值取向世俗化功利化,为了自己的利益作出许多破坏社会公德的行为和举动,整个社会还没有形成浓厚的社会公德氛围。受市场经济利益驱动的影响,中学生也变得现实起来,逐渐讲求实际、追求实效、关注物质利益。
  (2)学校公德教育的缺失。学校教育长期以来重视应试教育,轻视素质教育。对中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法制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虽然目前我国中学生守则有关于公共道德的条款,但奖惩措施缺乏可行性,监督力度不够。
  (3)家庭教育不当。家长过分关注孩子的学习成绩,忽略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教育。很多父母自身不遵守社会公德,做出一些不道德的举动,没有给子女树立好榜样,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父母的诸多不良影响,他们自己也会作出许多不良的行为,变得不遵守社会公德。
  (4)中学生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中学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成熟。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辨别是非、真伪的能力不强,看问题、做事情容易受他人的影响,盲目地跟从别人,自控和自律能力较差。而且他们内心并没有真正认可和接受,没有形成自觉的行为,没有把理论付诸实际行动。
  三、加強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的措施
  (1)优化社会道德环境。促进社会公德法制化,增强其强制力和威慑力,规范人们的行为。要充分利用报刊、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大众传媒来宣传社会公德内容和行为。采取奖惩措施有利于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长效机制。
  (2)加大学校社会公德教育的力度。在学校教育中,把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学校要开展形式多样的道德教育活动,升旗仪式、校庆、名师专家的专题讲座,让学生在做中感悟,从做中学会处事,学会做人,使他们成为有道德的人。学校要加强校风、学风、教风、班风的建设,建立明确的奖惩机制。
  (3)加强家庭基础教育。父母应该转变重智育轻德育的思想,在注重子女智育的同时加强子女的道德教育,在智育中渗入社会公德教育,把二者结合起来,实行两手抓,两手不放,促进智育和德育共同发展,使子女成为一个既有文化素养又有道德修养的全面发展的人。同时,父母要加强自身品德修养给子女树立好榜样。
  (4)加强中学生道德修养。中学生要努力学习,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认真学习社会公德规范要求,认识到遵守社会公德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形成社会公德的观念。并且有意识的培养自己多方面的道德情感,树立公共道德情感,发自内心的认可社会公德,自觉践行社会公德,把社会公德的具体要求对应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
  加强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需要社会、学校、家庭和中学生自身团结一致,形成社会公德教育合力。当然,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曲折发展的过程,社会、学校、家庭和中学生自身各个方面要坚持不懈,推动中学生社会公德教育稳步向前发展。
其他文献
小班化教学研究在我市早已扎根发芽,我们午极镇中心学校近两年来一直在小班化的路上摸索着,前进着。新学期我有幸参与了学校的小班化教学研究团队,随着活动的开展,我更深切地体验到小班化教学“尊重每一个、发展每一个、幸福每一个”的教育理念。  小班的组织形式不同于大班,给师生的交流提供了更多时空。传统的课堂教学常以教师、学生的一问一答的方式展开,教师点名,学生回答,教师的主观因素无形中决定学生说的欲望和说的
期刊
新课程标准提出德育为先,知识为主,能力为重的教育理念,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寓德育教育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作为生物教师,应该挖掘教材中优秀的德育素材,伴随着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将其渗透进每个学生的心田。  一、研究学生身心特点,增强德育针对性  德育对青少年的成长和发展起着主导作用。而中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既依赖于它所处的社会生活水平,也有赖
期刊
班级管理是在师生合作的前提下,教师通过适当的班级管理策略,有效地处理班级中的人、事、物等各种事务,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营造支持性的学习情景与健康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以达成教育目标,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过程。而从事班级管理活动的教育工作者均可以成为班级管理者,包括班主任教师,课任教师以及辅导教师等。一、班級管理的研究现状  虽然班级管理的问题,早已受到教师和社会大众广泛的注意,但班级管理的研究一向附属
期刊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作业的设计也在不断改革。英语作业的设计不能再局限于枯燥乏味的抄写、读背,而是将内容丰富、开放、具有挑战性,从而巩固和使用英语。以下就从我实际教学中对小班化英语教学作业的设计感悟:一、作业设计,兴趣放在第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作业就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乐此不疲的享受,所以在设计作业时兴趣要首先考虑。如let’s talk背诵是个必不可少的作业,我就抓住每个孩子爱表现的特
期刊
家庭教育问题自古以来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但被做为一种学科进行研究,在我国也就是近年来的事情。这是时代的发展,人才的需求,国民整体素质提 高所必须涉及的问题。这里与家长们探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目的是要家庭与社会、教育部门共同担负起教育下一代的任务。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里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集体(托幼园所、学校)教育,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
期刊
摘要:信息网络技术进入教室为建立新型的教学方式提供了契机,为教育功能的全方位扩展创造了条件,也对数学课堂教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数学课堂需要改革,而网络化教学则是此是改革的必然趋势之一,如何构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模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學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
期刊
生物课程标准的目标中就包含“关心我国的生物资源状况,对我国生物科学和技术发展状况有一定的认识,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增强振兴中华民族的使命感与责任感”,“热爱自然、珍惜生命,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确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从初中生物教材的编写就给教师在生物课堂上渗透德育提供了不少的素材。  在生物教學中渗透德育绝不是简单的说教,更不只是
期刊
杨九俊先生曾将理想的课堂生成分成三种类型:一是生成是预设的生长、形成;二是生成是预设的丰富、拓展;三是生成是预设的批判、改变。由此可见,课堂上的一切生成都是以预设作为基础的。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常常看见教师为了生成一个预设的问题绞尽脑汁。众所周知,课堂教学中的生成,有的在意外之外,有的在意料之中,后者基于教师充分的预设。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施预设,因势利导使预设顺畅而合乎情理,将生成植入学生
期刊
我们学校是处于城乡结合部的一所寄宿制初级中学,学生在小学的时候离家比较近,走读上学。到了初中有些学生离家较远,寄宿在学校学习。为了帮助更多的家长更好的使自己的孩子能平稳顺利的从小学走读过渡到初中寄宿,我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教学实际以及学生一学期的学习和生活,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在这半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我觉得要引起重视。以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孩子,更好更有目的的进行教育和教学 
期刊
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兴趣,首先应抓住导入课文的环节,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课的开始好比小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第一个音定准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上课也是如此,第一锤就应敲在学生的心灵上,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所以能否在上课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就成为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关键。 “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的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