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化学实验教学,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心理也在发生变化。如何结合化学实验的固有特点和内在规律,在教学中有目的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其心理技能,充分发挥其心理潜能,促进整体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比掌握知识本身更重要。在实验教学中怎样进行心理教育呢?以下通过四个方面作分析探讨。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兴趣
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化学实验最能发挥这一作用。千姿百态的化学物质,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用实验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推导化学原理,揭示规律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在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如在讲可燃物燃烧条件时,实验中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着火,放在热水止方铜片上的红磷未着火,白磷片刻后着火燃烧,把热水倒掉,白磷立即着火燃烧。见到这些现象,学生兴趣大增,通过讨论,便很容易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和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又如在学习第一节化学课时,做“玻棒点火”“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等一系列直观性、趣味性强的实验,学生第一次目睹化学世界的奇妙,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了学习的思维。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实验时遇到了困难实验做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愿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进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热爱化学学科。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们常说学习要有坚强的毅力,这种毅力就是一种意志品质。在实验教学中,第一,要使学生有学好实验的决心。通过对化学实验重要作用的讲解、分析,实验在形成概念、得出原理等演示教学,明确只有重视化学实验,才能掌握好化学知识,下定学好实验的决心。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并让学生做镁、铝、铁、铜等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反应的快慢,剧烈程度的差异,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不同。
第二,要注重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实验技能差的学生无法参与实验,心理上胆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就应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从零开始,从根本上建立起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实验教学的成功,受到实验环境、条件的限制,这和实验者的经验密切关联。演示或学生实验万一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条件,检查装置,重新实验直至成功。如学生在做氧气的性质分组实验时,有几组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成功,观察不到任何现象,部分学生就想放弃这个实验,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关键是分析失败的原因,检查铁丝上的油漆或铁锈是否除干净,收集的氧气是否纯或已扩散,伸入集气瓶中铁丝是否待火柴临近烧完等。学生经过分析、规范操作后,重新实验后,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这几组同学从此以后做分组实验都能严格按操作进行,肯动脑筋,善于总结、分析,实验成功率显著提高。教师应在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中,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另外,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结果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完成等实验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正确引导,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自觉执行。有些实验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学生往往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关键的操作上处理不果断。这就要求教师备好实验课,认真检查实验仪器、材料,亲手做实验,指出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强化实验效果,确保实验顺利完成,让学生感到确有收获。同时还可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讲解居里夫人经过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渣中成功提炼出0.1g氟化镭,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教学中,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要规范,而且要贯穿到整个化学实验的全过程。规范操作的训练,一是要培养学生规范地摆设实验用品,如试管架、常用仪器都应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便于操作又整齐美观。二要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动作,如用滴管滴加试液应将手臂保持水平,滴管垂直放在容器的正上方,做到既便于观察又规范大方。三要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顺序,做到有条不紊。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对学生应具有示范性,实验时充满自信、神态自若。如教师在演示点燃不纯氢气发生爆炸时,不能带着害怕的表情,而是用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美感,成为其学习的榜样。同时应保持实验室的整洁环境。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感到实验室是神圣的,是进行科学实验的殿堂,使他们自然地产生保持这一整洁美观场所的意识。实验前检查他们是否预习。实验过程中检查操作是否规范,药品用量是否适宜,是否将废液倒在指定容器里。实验完毕检查实验桌是否保持整齐、洁净,仪器清洗是否干净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给学生以示范,从自身做起,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加强督促,耐心指导,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让学生在学得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完成实验,这是实验教学中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培养他们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例如:在学习了C1-、SO42-、CO32-的鉴定方法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问题: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1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怎样通过实验来鉴别它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至少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第二天科代表收齐后协助教师进行归类筛选,结果整理出以下四种方案,原理大致是:
方案一: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NaC1溶液和Na2CO3溶液,现象不明显者原样为NaC1溶液。
方案二:用BaC12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无现象者原样为NaC1溶液。
方案三:先用盐酸(或用稀硝酸)鉴别出Na2CO3溶液,再用BaC12溶液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C1溶液。
方案四:先用酚酞试液鉴别出Na2CO3溶液,再用BaC12溶液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C1溶液。
在课堂上,我按照以上四种方案,准备好仪器和药品,先将四种方案一一公布,让学生评选,比较它们的优缺点。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四种方案都可行,说不出哪种方案最佳。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依次指导四名学生登台演示,看到底哪种方巡查操作步骤最少,现象最明显,结论最可靠。实验结果,在现象都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方案一、二最多只需取两次原液,而第三、第四种方案都最少要取两次,最多取五次原液。但方案一由于AgNO3溶液跟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的Ag2SO4微深于水,得出的结论不可靠,虽然操作简单但结论不可靠,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二最为佳。通过此类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既增长了许多知识,又培养了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使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心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验为心理教育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而成功的心理教育,势必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实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心理教育。
一、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激发兴趣
教学中培养学生情感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化学实验最能发挥这一作用。千姿百态的化学物质,实验中产生的各种现象,用实验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问题,推导化学原理,揭示规律等等,都能激发学生在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情绪中学习。
如在讲可燃物燃烧条件时,实验中热水里的白磷没有着火,放在热水止方铜片上的红磷未着火,白磷片刻后着火燃烧,把热水倒掉,白磷立即着火燃烧。见到这些现象,学生兴趣大增,通过讨论,便很容易得出可燃物燃烧的两个条件:和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又如在学习第一节化学课时,做“玻棒点火”“清水变牛奶”“白纸显字”等一系列直观性、趣味性强的实验,学生第一次目睹化学世界的奇妙,极大地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活跃了学习的思维。
化学实验本身是有魅力的,学生都想动手做实验,但是当他们实验时遇到了困难实验做不成功,或是害怕实验的危险,或是担心有毒药品要影响健康时,就不愿做实验,甚至不愿进实验室。因此,在实验教学中,不能使学生停留在对实验的直接兴趣上,更重要的是使学生认识化学实验对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善于把有趣的实验现象和乏味的实验原理结合起来,以促进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的彼此交替,相互转化,使学生热爱化学学科。
二、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人们常说学习要有坚强的毅力,这种毅力就是一种意志品质。在实验教学中,第一,要使学生有学好实验的决心。通过对化学实验重要作用的讲解、分析,实验在形成概念、得出原理等演示教学,明确只有重视化学实验,才能掌握好化学知识,下定学好实验的决心。如金属活动性顺序,就是建立在实验的基础上得出的。并让学生做镁、铝、铁、铜等金属和稀盐酸反应的实验,通过反应的快慢,剧烈程度的差异,总结出金属活动性的强弱不同。
第二,要注重树立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学生个体能力的差异,努力程度的不同,造成实验技能差的学生无法参与实验,心理上胆怯,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习的信心。教师就应对这部分学生加强基本操作的训练,从零开始,从根本上建立起学生完成实验的信心。
第三,要培养学生学习的恒心。实验教学的成功,受到实验环境、条件的限制,这和实验者的经验密切关联。演示或学生实验万一失败了,要认真分析原因,寻找条件,检查装置,重新实验直至成功。如学生在做氧气的性质分组实验时,有几组同学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不成功,观察不到任何现象,部分学生就想放弃这个实验,这时我及时鼓励学生不要灰心。关键是分析失败的原因,检查铁丝上的油漆或铁锈是否除干净,收集的氧气是否纯或已扩散,伸入集气瓶中铁丝是否待火柴临近烧完等。学生经过分析、规范操作后,重新实验后,获得了满意的实验效果。这几组同学从此以后做分组实验都能严格按操作进行,肯动脑筋,善于总结、分析,实验成功率显著提高。教师应在成功与失败的反复中,培养学生的顽强意志。另外,一些实验的基本操作,实验现象的观察,结果的记录,实验报告的完成等实验重要环节,教师要做好示范,正确引导,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过程自觉执行。有些实验难度较大,耗时较多,学生往往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关键的操作上处理不果断。这就要求教师备好实验课,认真检查实验仪器、材料,亲手做实验,指出实验中的关键操作,强化实验效果,确保实验顺利完成,让学生感到确有收获。同时还可讲一些科学家的故事,如讲解居里夫人经过45个月的艰辛,终于从数吨沥青铀渣中成功提炼出0.1g氟化镭,鼓励学生学习科学家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知难而进的探索精神,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起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三、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良好的习惯体现着一个人的素质。教学中,实验基本操作训练要规范,而且要贯穿到整个化学实验的全过程。规范操作的训练,一是要培养学生规范地摆设实验用品,如试管架、常用仪器都应放在适当的位置上,做到既便于操作又整齐美观。二要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动作,如用滴管滴加试液应将手臂保持水平,滴管垂直放在容器的正上方,做到既便于观察又规范大方。三要培养学生规范的实验顺序,做到有条不紊。教师在进行演示实验时,对学生应具有示范性,实验时充满自信、神态自若。如教师在演示点燃不纯氢气发生爆炸时,不能带着害怕的表情,而是用规范、熟练灵巧的操作,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的美感,成为其学习的榜样。同时应保持实验室的整洁环境。给学生以示范,让学生感到实验室是神圣的,是进行科学实验的殿堂,使他们自然地产生保持这一整洁美观场所的意识。实验前检查他们是否预习。实验过程中检查操作是否规范,药品用量是否适宜,是否将废液倒在指定容器里。实验完毕检查实验桌是否保持整齐、洁净,仪器清洗是否干净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演示实验过程给学生以示范,从自身做起,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加强督促,耐心指导,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至关重要。
四、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让学生在学得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技巧的基础上,进行实验方案设计并完成实验,这是实验教学中高层次的教学目标,对培养他们借助实验研究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中,要充分重视这一教学环节。例如:在学习了C1-、SO42-、CO32-的鉴定方法后,给学生布置这样一个问题:有三瓶无色溶液,分别是NaC1溶液,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怎样通过实验来鉴别它们?要求每个实验小组至少设计出一种实验方案,第二天科代表收齐后协助教师进行归类筛选,结果整理出以下四种方案,原理大致是:
方案一:用AgNO3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NaC1溶液和Na2CO3溶液,现象不明显者原样为NaC1溶液。
方案二:用BaC12溶液和稀硝酸根据产生的不同现象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2CO3溶液,无现象者原样为NaC1溶液。
方案三:先用盐酸(或用稀硝酸)鉴别出Na2CO3溶液,再用BaC12溶液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C1溶液。
方案四:先用酚酞试液鉴别出Na2CO3溶液,再用BaC12溶液鉴别出Na2SO4溶液和NaC1溶液。
在课堂上,我按照以上四种方案,准备好仪器和药品,先将四种方案一一公布,让学生评选,比较它们的优缺点。结果大部分学生认为四种方案都可行,说不出哪种方案最佳。在学生争论不休时,我依次指导四名学生登台演示,看到底哪种方巡查操作步骤最少,现象最明显,结论最可靠。实验结果,在现象都比较明显的情况下,方案一、二最多只需取两次原液,而第三、第四种方案都最少要取两次,最多取五次原液。但方案一由于AgNO3溶液跟Na2SO4溶液反应生成的Ag2SO4微深于水,得出的结论不可靠,虽然操作简单但结论不可靠,最后大家一致认为方案二最为佳。通过此类实验方案设计,学生既增长了许多知识,又培养了分析、判断是非的能力,使知识的综合运用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中重视心理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实验为心理教育创设了良好的情境。而成功的心理教育,势必促进实验教学的进行,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因此,实验教学中应充分重视心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