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明确为什么要进行高效课堂改革,转变好教师的思想观念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情商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发展创新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三)高效课堂改革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课时在不断减少、而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因此,从实际而言,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很高的期望,面对现行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面对升学考试成绩的压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让学生考一个理想的高中,将来有一个较好的前途,在教学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上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题海战术”“大水漫灌”式的教学,学生的作业多,学习任务太重,晚上做作业的时间太长,学习压力太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惜牺牲大量的精力,甚至体力而疲于奔命,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苦不堪言,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自主阅读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差,良好的自学习惯没有养成等。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多、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切实减负增效?高效课堂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明确要求,解决高效课堂的标准和目标问题
(一)教师方面
第一,教學目标及内容设定准确、突出,能联系所教学生实际,准确设定三维目标,突出重点。
第二,紧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不说一句 “题外话”,一句空话。
第三,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引导循序渐进。
第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背少析,也就是学生一看都会的,教师不讲解;没经过学生的认真自学的内容,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交流探究的内容,不讲解;没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和障碍点,不解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五,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多样有效,教学活动有创新,学生对活动兴趣高;过程引导有效,放得开,收得拢,师生相长。
(二)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汇报展示等不少于25分钟,当堂训练及评价不少于10分钟,教师引导、点拨等不超过10分钟。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
第三,学生能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或自我探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质量高。
第四,95%以上的学生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当堂训练的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95%以上)。
第五,高效课堂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减负、增效”的课堂。
三、明确怎样实施高效课堂,解决教师对高效课堂几个重建环节的认识和把握
(一)运用教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教学案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和检测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文本。在高效课堂上教学案又被称为“导学案”,或学习的“路线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二)明确目标
让学生明晓当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使学习有了方向和动力。
(三)教师自学指导
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时间、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式、达到的要求等。
(四)小组自主学习
学生独学、对学、合学;教师组间巡回组织、指导点拨、掌握学情。
(五)全班互动展示,质疑问难
一是小组围绕教学案的问题及预设的目标,采用提问小组和小组自主汇报的方式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二是提出小组或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先引导全班学生对小组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全面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六)总结构建
引导学生在教学案上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水系表”或“画知识树(树状图)”进行梳理小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七)当堂反馈
一是当堂训练。让学生当堂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教学案上精心设计目标检测题。
二是当堂评价反馈。教师和小组组长对每个学生所做试题进行评价;对学生所反应出来的共性问题点拨释疑,解决个别学困生的问题。
(八)分层布置作业
一是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精选习题,通过课后作业的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二是课后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实行分层次布置,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
(一)传统课堂教学模式已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
我国教育模式虽然历经了不计其数的变革和更新,成绩斐然,但始终未能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直接目的的教学模式,并形成了教师单向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的局面。这种教育模式过于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创造性思维、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等综合能力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没有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主见得不到表达,实践得不到培养,情商得不到提高,致使学生缺少思想、缺少创见、情商不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远不能适应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
(二)新课程标准对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师课堂教学应改变以教师为中心,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教学模式,变“传授知识”为“发展创新能力”,变“教学生学会”为“教学生会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新课程要求教师不能再把学生看作是消极的知识的“容器”,只能接受知识的客体,应该把学生看作是知识的积极建构者。
(三)高效课堂改革是减负增效的必由之路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课时在不断减少、而教学内容并没有减少。因此,从实际而言,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面对家长和社会对学校很高的期望,面对现行应试教育的评价机制,面对升学考试成绩的压力,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教学成绩,让学生考一个理想的高中,将来有一个较好的前途,在教学上也出现了一定的偏差。如有些教师在教学上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题海战术”“大水漫灌”式的教学,学生的作业多,学习任务太重,晚上做作业的时间太长,学习压力太大。教师为了提高学生成绩,不惜牺牲大量的精力,甚至体力而疲于奔命,过重的学业负担使学生苦不堪言,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够,自主阅读和学习、探究的能力差,良好的自学习惯没有养成等。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并能切实减轻学生作业多、课业负担重、学习压力大,切实减负增效?高效课堂改革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由之路。
二、明确要求,解决高效课堂的标准和目标问题
(一)教师方面
第一,教學目标及内容设定准确、突出,能联系所教学生实际,准确设定三维目标,突出重点。
第二,紧扣教学目标组织教学,不说一句 “题外话”,一句空话。
第三,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提问、引导循序渐进。
第四,“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而不得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先学后教、先试后导、先练后讲、多背少析,也就是学生一看都会的,教师不讲解;没经过学生的认真自学的内容,不讲解;没经过学生充分独立思考、交流探究的内容,不讲解;没发现学生思维的困惑点和障碍点,不解惑。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第五,教师课堂调控能力强,掌握重点、突破难点的方法多样有效,教学活动有创新,学生对活动兴趣高;过程引导有效,放得开,收得拢,师生相长。
(二)学生方面
第一,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和汇报展示等不少于25分钟,当堂训练及评价不少于10分钟,教师引导、点拨等不超过10分钟。
第二,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自主、合作学习人数达到100%。
第三,学生能围绕学习目标积极主动地参与合作探究或自我探究,学习兴趣浓厚,学习质量高。
第四,95%以上的学生能当堂完成学习任务目标(当堂训练的测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占全班人数的95%以上)。
第五,高效课堂确实为学生的学习“减负、增效”的课堂。
三、明确怎样实施高效课堂,解决教师对高效课堂几个重建环节的认识和把握
(一)运用教学案,作为高效课堂的有效载体
教学案是教师根据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和能力精心设计成问题的形式来导学、导练和检测的一种学习方案。它是集教师的教案、学生的学案、分层次的评价练习于一体的教学文本。在高效课堂上教学案又被称为“导学案”,或学习的“路线图”,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教师主导作用的体现。
(二)明确目标
让学生明晓当堂学习的内容和目标,使学习有了方向和动力。
(三)教师自学指导
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时间、自学的内容、自学的方式、达到的要求等。
(四)小组自主学习
学生独学、对学、合学;教师组间巡回组织、指导点拨、掌握学情。
(五)全班互动展示,质疑问难
一是小组围绕教学案的问题及预设的目标,采用提问小组和小组自主汇报的方式展示自主学习成果,教师进行评价;二是提出小组或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先引导全班学生对小组提出的问题讨论解决,在此基础上教师点拨归纳,全面引导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达成目标。
(六)总结构建
引导学生在教学案上对本节课所学到的知识用“水系表”或“画知识树(树状图)”进行梳理小结,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七)当堂反馈
一是当堂训练。让学生当堂像考试一样独立完成教学案上精心设计目标检测题。
二是当堂评价反馈。教师和小组组长对每个学生所做试题进行评价;对学生所反应出来的共性问题点拨释疑,解决个别学困生的问题。
(八)分层布置作业
一是针对本节课学习的目标,精选习题,通过课后作业的训练进一步帮助学生巩固、拓展、提高。
二是课后作业分必做题和选做题,实行分层次布置,体现教学内容的层次,适合思维能力层次不同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