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整合?优化效果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nzhg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领域中越来越多地采用现代教育技术,学校计算机校园网络建设、多媒体课件应用越来越普及。如何合理运用教育新技术,充分发展学习者的潜能,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切实探索。
  一、利用信息技术,做好课前预习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的理念。而课前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主学习的过程。“预习”这一环抓得好,就能使学生养成自觉思考问题的习惯,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一)了解背景,收集资料
  每篇课文的体裁、内容、背景都不相同,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有些是学生从未听闻过、有些是远离学生实际生活、有些是深奥难懂的古诗词等。为此,学生在课前就应该做好充分的预习准备,上网搜集相关信息,提前查阅课外资料,并进行细致整理,提前浏览,初步掌握。待到课上,可借此搜集整理的资料與同学、老师一起交流。这样的学习才会使课堂更加丰富多彩,既锻炼了学生搜集整理知识的能力又培养其动手查找资料的习惯,有利于学生深入地了解课文内容以及作者写作的意图,为学好课文打下基础。
  (二)读通课文,学习字词
  古人所提倡的“书读百遍”在课前预习过程中尤为重要,不容忽视。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了解课文大意,是进行学习的前提条件。在研读时,切不可浅尝辄止,应仔细阅读,深入体味。阅读中遇到的难字生词可查工具书或上网查找。
  (三)提出质疑,上网查询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任何思都是从疑开始的,疑问是获得知识的前提条件,有了疑问,才有进一步深入学习的需要,也才可能获得新知。在预习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疑问,可以记录下来上网查询,不同的问题确定不同的关键词进行搜索,搜索过程中不能一步到位的可以对关键词调整、增补,直至查到所需资料为止。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前准备不仅改进了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预习方法,而且培养了学生获取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通过这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及运用知识的能力水平都有较大提高,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方法。
  二、发挥整合效应,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把语文课与信息技术有机结合,有助于增加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形象性,优化整体教学效果,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并且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和创新的认知。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最好的源动力。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音乐、图片和影像等渲染情境,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限制,引发联想和想象,就可以给学生一个更为广阔、丰富的空间,给语文课注入新的活力。
  (二)降低难度,突破难点
  信息技术所具有的化静为动的特点是其他任何教学设备所没有的。由于信息技术的介入,在阅读教学中改变了逐段讲解的“段段清”,以及以“训练点”为中心忽视语言学习的教学方法。利用信息技术化静为动的特点,为学生的课堂学习排疑解难。如《鸟的天堂》一课,写的是广东省新会县天马公社的一棵大榕树。对于从未见过的孩子来说,是很难想象为什么明明只是一棵树却说成是“鸟的天堂”的。我就借助多媒体的优势,通过多场景、多角度向学生展示 “鸟的天堂”那幽静的环境、榕树的繁茂和姿态的独特以及众鸟纷飞的壮观……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美丽的“鸟的天堂”,使他们看到了从没看到过的景色,一下子明白了为什么说榕树是“鸟的天堂”,从而突破了教学重点。此外,其中还有一个句子——“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也是学生理解的难点,为了让学生获得感知的信息,我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说一说体会,当发现学生理解不够准确时,又及时出示了一段影像,画面清楚地再现了那榕树翠绿的叶子在阳光的照耀下,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在一阵微风的吹拂下,那鲜亮翠绿的叶子一动一动的样子,仿佛在长呀长。看到这,学生茅塞顿开。
  (三)合作学习,共同探讨
  在合作学习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之间彼此协助与交换自我的认知,不断地被鼓励与支持。在合作学习的情境中,原来认知不平衡的参与者通过互动与沟通能更有效地向外扩展认知,而且通过不断地探索与修正,甚至会重组原来存在的不完善的认知架构。因此,我总是鼓励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就提出的问题与他人进行广泛讨论,共同的探讨,开展协作学习。如果学生各自在家里,可在网上通过BBS、网上家园、QQ群、发电子邮件等方式与同学、老师、陌生学习伙伴甚至专家实现对话、交流,从而获得更多的信息与知识。
  三、利用网络资源,促进主题拓展阅读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所谓拓展阅读是指:就语文阅读教学某一阅读素材相关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整理与阅读,从而对该素材描述的事件所处的大背景,或者某个特定的视角形成自己的认识,进而加深课堂阅读素材的理解。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为我们的课外阅读提供了新的途径,网络技术便捷的检索功能,可以让我们进行快速的分类检索和关键词检索,有助于我们高效收集、利用信息。比如,教学《齐天大圣大战二郎神》一课,在学生品读了他们变化多端的打斗,感受到紧张、精彩、神勇、刺激后借机拓展:孙悟空在《西游记》里演绎了一个又一个痛快淋漓,荡气回肠的故事,与二郎神的战斗也不过是小菜一碟。接着又让学生去搜索阅读有关孙悟空的故事,然后在QQ群里交流自己的读后感受。
  课外阅读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生有了阅读的积极性,再加上读书方法得当,阅读能力肯定会大大加强,也会推动课内阅读教学质量的提高。
  在不断地实践探索中,我们看到了利用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优化了整体教学效果。相信,只要善加利用,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综合能力。
其他文献
现在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听到并且谈到一个话题,那就是要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什么是语文素养?语文素养就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思想情感、语言积累、语感、思维品质、品德修养、审美情趣、个性品格、学习方向、学习习惯的有机整合。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归根结底无非就是做好三件事:写好字,读好书、作好文。由此可见读好书在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多引导孩子读好书。  《新
期刊
孩子们心田上萌动着的一颗诗心,需要我们老师的辛勤培养。借着广东省小学生诗歌节的东风,在三年多的诗歌教学时间中,我在如何培养孩子的诗心方面作了积极的探索。  一、走进课堂,播下诗意的种子  (一)课堂营造诗意  语文是富有感染力的学科,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老师先做一个有诗意的老师。诗意的语文课,如同高山流水,明月清风,让学生渐入佳境,兴趣盎然。在语文教学中,我注意用人格的力量,丰富的情感,优美的语言驾
期刊
工作坊教学模式是本世纪60年代以来盛行于欧美的教学模式。作为一种与传统知识传授教教学模式的修正,它以职业需求和职业能力为本位,提倡“做中学”,强调通过工作坊式的训练方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协作、专业等职业成功所需要的能力。目前,此种教学模式被广泛引入到大学课堂来培养学生未来职业能力,并成为时下高等教育界最重要的教学创新方式之一。其表现在师范教育中,就是在大学课堂场景下,模拟真实场景下
期刊
美育,即审美教育。第一次明确提出美育概念并赋予其意义的是德国著名诗人席勒,他在1793年发表的美学著作《审美教育书简》里首次提出了“审美教育”的概念,并对一系列相关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解释,为美学领域的美育学科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一、李泽厚美育思想  长期以来李泽厚先生在的美育理论方面卓有建树,首先表现为他把哲学、美学以及心理学上的言语接入到美育理论的领域中,主要体现为教化、时间、新感性这三个关键词
期刊
初中化学在由“知识传递型”课堂教学向“知识建构型”的有效课堂教学转型中,突破传统的课型分类方法,代之以师生活动主体及教学内容为依据创建新课型,更有利于教师转变教学方式,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笔者创建了四种新课型,分别为:以学生自学、研讨为主的自主学习课(包括新课和复习课),以实验、教师讲解释疑为主的学习引导课,以学生合作为主的实验探究课,以学生讲评为主的练习课和试卷评析课。  笔者创建的四种新课型,凸
期刊
数学练习在整个数学教学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补充和完善。作为一种载体,数学练习的讲解、反馈要着重把握学生的思维方式、解题技巧、学习策略、创新意识等的培养和发掘。因此,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的情况,学生的思想方法、思维方式和解题技巧等都需要通过做的练习,反馈给教师,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或调整教学方式提供重要的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做的练习如何批改,批改的
期刊
阅读是人重要的活动之一,它能使人积累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让人的身心愉悦。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阅读教学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要把阅读活动变为学生自我探究、自我体验的活动,使学生在富于个性的阅读活动中发展阅读能力,强化阅读体验,感悟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那么,怎么引导学生个性化的阅读呢?  一、学生的自主性是个性化阅读的关键  第一,让学生自主选择阅读
期刊
实验教学是科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科学课堂教学效益的重要环节。而当前,科学实验教学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学校及教师对实验教学的质量重视不够,在口头上重视,行动上却轻视;有些教师真心想让学生动手操作,却因课前准备不充分或实验时组织能力不够,导致教学效果欠佳。凡此种种,确实阻碍了实验课教学质量的提升。下面结合笔者的一些教学实践谈谈一些看法。  一、注意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学生
期刊
一、人文素质教育的含义  人文素质是指由知识、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多种因素综合而成的一个人的内在品质,表现为一个人的人格、气质、修养等。人文素质教育就是将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多种形式传授给受教育者,并配合环境熏陶,使其通过自身的内化和发展,逐步形成一种稳定的内在品质和价值取向的教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主要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处理好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如何使学生的理性、
期刊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凡是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有效地实现预期的教学结果的教学活动都称为“有效教学”。有效教学的过程体现在教师有效“组织”、有效“指导”及有效“激励”,促进学生有效地发展。那教学的有效策略有哪些呢?结合我的学习和教学实践让学生实现数学有效学习三要素。  一、指导学生自主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