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气候因素:细化因子,阐释原理,强化气候特征形成的综合分析能力
细化气候因子包括如下。
(一)太阳辐射
气候形成的根本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二是促使大气运动和水运动,产生降水差异。
(二)大气环流
主要包括:一是三圈环流;二是季风环流。
(三)下垫面
主要包括:一是海陆位置;二是洋流;三是地形;四是植被;五是局部水域、冰雪覆盖等。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实质是下垫面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四)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途径:一是释放废热;二是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如释放C02的含量的增加;三是改变局部下垫面,如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变局部气候。
如何运用气候形成因子,阐释原理,强化气候形成的综合分析能力呢?
例题说明。
例1:读下面两图和表1,回答问题。
表1:Q、R两地资料对比图
冬季宁夏Q地区比法国R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试分析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时常会用一地气候类型解释该地气温(或降水)形成原因,如因为Q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所以冬季寒冷,因为R地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所以冬季温和。显然这种阐释气温(或降水)的成因不合理,因为气候类型就是根据一地多年气温、降水平均状况统计出来的总体状态而确定的。分析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形成,正确的思路是要从气候形成因素逐一思考。首先是太阳辐射,冬季气温Q地区比R地区明显偏低,但是地理纬度Q地区却比R地区低,显然两地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并非是两地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少造成;其次是大气环流,Q地区冬季深受来自亚洲高压的冬季风影响,气候寒冷,R地区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再次是下垫面状况,两地海陆位置不同,Q地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R地区地处西部沿海,同时沿岸暖流增温加湿效果明显。〖参考答案〗宁夏Q地区位于大陆内部,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故气温较低;法国R地区地处西部沿海,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增温明显,故气温偏高。
归纳、概括阐释气候成因的基本思路:
二、气候要素:获取信息,描述特征,强化气候要素图像的解读能力和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描述能力
(一)一地气候要素数据统计图
利用气温、降水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统计图,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成因。
例4:图5为甲、乙、丙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图判断三地所属气候类型。
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甲图容易分析出为温带季风气候。乙、丙两图从气温上判断,分别为温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或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从降水量总体形式上看,又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到底是何气候类型呢?关注三地图像坐标刻度的变化,对乙、丙两地降水总量统计:乙地年降水量不足200mm,终年降水稀少,丙地年降水量大约是700mm—900mm之间,终年湿润。最终判定: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学生要善于打破头脑中的各种气候类型图像的思维定式,根据试题所给的图文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解读一地气候要素数据统计图信息,要点有三:一是判断气候所在的南北半球,二是识别图像坐标刻度,三是分清图像坐标含义。
(二)区域气候要素等值线图
判读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等值线自身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和等值线所表达的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点的描述。
1.等值线自身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例6:读图7,说出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A区域一月等温线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等值线自身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内容包括:走向、疏密、数值递变规律。走向——反映影响气候要素的因素(描述走向,分析原因),疏密——反映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大小(对比疏密,分析原因),数值递变规律——反映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发展趋势(描述分布规律,分析原因)。造成区域间气候要素等值线空间分布异同点的原因,则主要是气候形成因子所致。 〖参考答案〗相同点:走向——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原因是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数值递变规律——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原因是距海渐远,暖流和西风带影响减弱,北美大陆A区域地势渐高。不同点:疏密——欧洲大陆稀疏,北美大陆西北沿海密集,原因是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北沿海地形以高大山地为主且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2.等值线所表达的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点的描述
例7:读图7,说出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A区域一月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等值线所表达的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点的描述,内容包括:数值范围(定量)、空间变化趋势(定性),有时还要指出极值区域所在。 〖参考答案〗欧洲大陆位于10℃——﹣20℃度之间 ,北美大陆西部位于0℃——﹣20℃之间,气温都从沿海向内陆方向逐渐降低。原因是距海渐远,暖流和西风带影响减弱,北美大陆A区域地势渐高。
三、气候差异:明晰要点,对比分析,强化区域间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能力
区域比较是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最常用的学科方法之一。通过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对比,总结归纳各地区气候的相对优势并分析原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发展经济生产。
气候特征差异表现在不同气候类型之间,如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也可表现在同一种气候类型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欧洲东部和中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日本的西北日本海沿岸和东南太平洋沿岸等等。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气温和降水的对比性描述方法: 降水——全年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变化大小;气温——全年气温的总体高低,夏季最高月气温(>20度为高温,<20度为凉爽 ),冬季最低月气温(>0度为温和,<0度为寒冷),年较差大小。分析气候特征差异产生原因,则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诸多因素中,选择分析要点。
四、气候能源:优势区域,说明原理,强化气候能源开发的自然区位因素分析能力
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风能等,其中光照(太阳能)、风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常规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气候能源的开发逐渐被世界重视。
(一)影响光照资源(太阳能资源)的因素
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因素:一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光线穿过的大气里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量越少;同时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热就越多。所以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强度正相关。二是海拔高度。海拔高度高,陆地上空的空气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丰富。三是天气阴晴 晴天多,少云雨,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丰富。四是白昼长短 如果是不同地点、同一季节或者是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对比太阳能资源,还要考虑白昼长短,它影响着日照时间。
(二)影响风力资源的因素
影响风力资源的因素:一是风力,影响着能量的大小。二是风频,影响着能量的稳定。三是地势,影响着地表对风的阻力,因此地势平坦地区,风速减弱的慢,利于开发。
必须明确的是,气候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除自然因素外,还与区域经济、技术、能源需求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五、气候评价:兼顾优劣,综合评析,强化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价能力
所谓气候评价是对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等)和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有利或不利的评价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全面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综合影响是运用地理学科区位因素理论阐释人地关系的重要内容。
例如:评价我国各大自然地理分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见图12)
综观全文,气候专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和学科思维能力,利于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体现着地理学科有价值的核心知识。
细化气候因子包括如下。
(一)太阳辐射
气候形成的根本因素。主要体现在:一是不同纬度地区获得的热量差异,从而形成不同的温度带;二是促使大气运动和水运动,产生降水差异。
(二)大气环流
主要包括:一是三圈环流;二是季风环流。
(三)下垫面
主要包括:一是海陆位置;二是洋流;三是地形;四是植被;五是局部水域、冰雪覆盖等。下垫面对气候的影响实质是下垫面热量和水分的差异,因为下垫面是近地面大气最主要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四)人类活动
对气候的影响途径:一是释放废热;二是影响大气的组成成分,如释放C02的含量的增加;三是改变局部下垫面,如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变局部气候。
如何运用气候形成因子,阐释原理,强化气候形成的综合分析能力呢?
例题说明。
例1:读下面两图和表1,回答问题。
表1:Q、R两地资料对比图
冬季宁夏Q地区比法国R地区气温明显偏低,试分析原因。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们时常会用一地气候类型解释该地气温(或降水)形成原因,如因为Q地区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所以冬季寒冷,因为R地区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所以冬季温和。显然这种阐释气温(或降水)的成因不合理,因为气候类型就是根据一地多年气温、降水平均状况统计出来的总体状态而确定的。分析两地冬季气温差异的形成,正确的思路是要从气候形成因素逐一思考。首先是太阳辐射,冬季气温Q地区比R地区明显偏低,但是地理纬度Q地区却比R地区低,显然两地气温差异形成的原因并非是两地直接获得的太阳辐射量多少造成;其次是大气环流,Q地区冬季深受来自亚洲高压的冬季风影响,气候寒冷,R地区终年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带控制,气候温和;再次是下垫面状况,两地海陆位置不同,Q地区地处中国西北内陆,R地区地处西部沿海,同时沿岸暖流增温加湿效果明显。〖参考答案〗宁夏Q地区位于大陆内部,且受冬季风影响大,故气温较低;法国R地区地处西部沿海,受西风带和暖流影响,增温明显,故气温偏高。
归纳、概括阐释气候成因的基本思路:
二、气候要素:获取信息,描述特征,强化气候要素图像的解读能力和气候要素空间分布的描述能力
(一)一地气候要素数据统计图
利用气温、降水在一段时间内的数据统计图,归纳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分析气候成因。
例4:图5为甲、乙、丙三地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据图判断三地所属气候类型。
根据以温定带、以水定型的方法,甲图容易分析出为温带季风气候。乙、丙两图从气温上判断,分别为温带气候类型、亚热带气候类型或温带海洋性气候,但是从降水量总体形式上看,又与热带雨林气候相似,到底是何气候类型呢?关注三地图像坐标刻度的变化,对乙、丙两地降水总量统计:乙地年降水量不足200mm,终年降水稀少,丙地年降水量大约是700mm—900mm之间,终年湿润。最终判定:乙是温带大陆性气候,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
学生要善于打破头脑中的各种气候类型图像的思维定式,根据试题所给的图文资料做出正确的判断。正确解读一地气候要素数据统计图信息,要点有三:一是判断气候所在的南北半球,二是识别图像坐标刻度,三是分清图像坐标含义。
(二)区域气候要素等值线图
判读内容可以分为两大类:等值线自身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和等值线所表达的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点的描述。
1.等值线自身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
例6:读图7,说出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A区域一月等温线分布的异同点,并分析原因。
等值线自身空间分布特点的描述,内容包括:走向、疏密、数值递变规律。走向——反映影响气候要素的因素(描述走向,分析原因),疏密——反映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差异大小(对比疏密,分析原因),数值递变规律——反映气候要素在空间分布上的发展趋势(描述分布规律,分析原因)。造成区域间气候要素等值线空间分布异同点的原因,则主要是气候形成因子所致。 〖参考答案〗相同点:走向——呈西北—东南方向延伸,原因是西风带和暖流的影响;数值递变规律——由沿海向内陆递减,原因是距海渐远,暖流和西风带影响减弱,北美大陆A区域地势渐高。不同点:疏密——欧洲大陆稀疏,北美大陆西北沿海密集,原因是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北美大陆西北沿海地形以高大山地为主且走向与海岸线平行。
2.等值线所表达的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点的描述
例7:读图7,说出欧洲大陆和北美大陆A区域一月气温的空间分布规律,并分析原因。
等值线所表达的气候要素空间变化特点的描述,内容包括:数值范围(定量)、空间变化趋势(定性),有时还要指出极值区域所在。 〖参考答案〗欧洲大陆位于10℃——﹣20℃度之间 ,北美大陆西部位于0℃——﹣20℃之间,气温都从沿海向内陆方向逐渐降低。原因是距海渐远,暖流和西风带影响减弱,北美大陆A区域地势渐高。
三、气候差异:明晰要点,对比分析,强化区域间气候特征差异的比较能力
区域比较是获取和应用地理知识最常用的学科方法之一。通过不同区域气候差异对比,总结归纳各地区气候的相对优势并分析原因,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和因时制宜发展经济生产。
气候特征差异表现在不同气候类型之间,如热带草原气候与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也可表现在同一种气候类型内部不同地区之间的差异,如温带大陆性气候区的欧洲东部和中亚、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的日本的西北日本海沿岸和东南太平洋沿岸等等。气候特征的差异主要表现为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气温和降水的对比性描述方法: 降水——全年降水总量多少,季节变化大小;气温——全年气温的总体高低,夏季最高月气温(>20度为高温,<20度为凉爽 ),冬季最低月气温(>0度为温和,<0度为寒冷),年较差大小。分析气候特征差异产生原因,则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境、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从太阳辐射、大气环流、下垫面等诸多因素中,选择分析要点。
四、气候能源:优势区域,说明原理,强化气候能源开发的自然区位因素分析能力
气候资源主要包括光照、热量、降水、风能等,其中光照(太阳能)、风能是清洁、可再生的新能源。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常规能源日益紧张的今天,气候能源的开发逐渐被世界重视。
(一)影响光照资源(太阳能资源)的因素
影响太阳能资源的因素:一是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越大,太阳光线穿过的大气里程越短,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量越少;同时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的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就越小,单位面积上得到的光热就越多。所以太阳高度角与太阳辐射强度正相关。二是海拔高度。海拔高度高,陆地上空的空气稀薄,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丰富。三是天气阴晴 晴天多,少云雨,被大气削弱的太阳辐射量少,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丰富。四是白昼长短 如果是不同地点、同一季节或者是同一地点、不同季节对比太阳能资源,还要考虑白昼长短,它影响着日照时间。
(二)影响风力资源的因素
影响风力资源的因素:一是风力,影响着能量的大小。二是风频,影响着能量的稳定。三是地势,影响着地表对风的阻力,因此地势平坦地区,风速减弱的慢,利于开发。
必须明确的是,气候能源开发的区位条件,除自然因素外,还与区域经济、技术、能源需求市场等社会经济条件密切相关。
五、气候评价:兼顾优劣,综合评析,强化气候对农业生产影响的评价能力
所谓气候评价是对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等)和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寒潮、台风等)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作出有利或不利的评价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全面分析气候条件对农业生产的综合影响是运用地理学科区位因素理论阐释人地关系的重要内容。
例如:评价我国各大自然地理分区农业生产的气候条件(见图12)
综观全文,气候专题教学内容的设计,利于培养学生的学科思维品质和学科思维能力,利于增进学生对地理环境的理解力和适应能力,体现着地理学科有价值的核心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