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课堂讨论的重要性

来源 :中国教育发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f285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点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通过争论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求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竞相迸射。没有求异创新的思维能力,是很难奏效的。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组织课堂争论,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有着重要作用。
  1.创设和谐气氛,营造争论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只有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达的空间,他们才能尽情地“自由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需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发展的基础,更是培育创新精神不可缺的氛围。教学中只有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使师生双方以对话。包容,平等的关系相处,积极主动配合,达到和谐,融洽一致,学生才感到心情舒畅。求知欲旺盛,思维也就非常活跃,流畅,学生才能敢想,敢问,敢说,学生群体才能产生跃跃欲试的热烈气氛,“群体共生效应”才有可能产生。学生的创新欲望就被激活,创新的见解就会不断涌现出来。
  在操作上我认为教师力求做到:
  ①态度亲切。学生往往把教师的亲切当作一种奖赏和鼓励,从中感到温暖和甜蜜,这就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让學生在认知满足的同时获得情感的满足。
  ②师生平等,充分相信每个学生都有创造的才能。教师就是一名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不仅教师可问学生,学生也可以问教师。教师以平等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要善待学习困难的学生。要爱护而不排斥,帮助而不指责,说服而不压服,启发而不包办。
  ③民主评价学生。教师组织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在此过程中给予适当点拨,启迪,并以真诚的语言,亲切的语调,温和的表情,宽容的态度来调控评价过程,使学生从中受到鼓舞。
  ④敢于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增强学生主动参与的自信心,给学生以成功的体验,促使他们以愉快,高涨的情绪参与课堂学习活动。
  2.鼓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争论”的起点,有了“疑”而又能独立思考,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才有了“敢于争论”的思想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置疑要提倡,鼓励,使学生逐步提出跟教师不同的想法,教师在为《麻雀》一课作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老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母爱的伟大。”话音刚落,一位男生举手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母的还是公的。”老师听后笑着说:“你读得很认真,看来老师概括不太准确,那么怎样说才确切呢?”学生的思维又一次激活了,经过争论,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这样保护学生的独特见解,也激励了学生敢于“争论”的精神。又如在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学生提出:“小女孩冻死在街头,为什么说她脸上挂着微笑?”像这样的疑问应该说都颇有分量,表明学生动了脑筋,创造力有了发展。
  3.创设“生疑”情况,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争论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是由多种能力构成的,可以说是反映了一种整体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堂上的争论,有其特殊的意义,即争论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过程,目的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因此。教师在争论活动中提高学生的争论能力,也就是在引导学生学习语文,进行语文能力,思维能力的训练。
  要使学生善于争论,首先要教给他们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的能力,即“生疑”能力。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关键在教学中注意创设问题的情景,使他们产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浓厚兴趣,打开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例如《晏子使楚》一课,晏子出使楚国,连续碰到三大难题,但他运用自己的创造智慧,进行了超凡脱俗的创造性争辩,取得了非同寻常的效果。教师在教学中晏子的争辩没有用嘴巴或书本传授给学生,而是设置情景,提出问题。把学生置于晏子的地位,激发思考,引导争论。教师问一位学生:“你个子不高,因此引来过什么麻烦吗?”“没有。”学生答。老师话锋一转,说:“曾经有个人,就因为个子矮,惹来了麻烦。那就是:春秋末期,齐国和楚国都是大国。有一回,齐国派身材矮小的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得知,特意作了布置。晏子到来,见城门紧闭,侍者让晏子从城门旁边新开的洞口钻进去。假如你是晏子,你怎么办?请先思考然后发表你的见解。”这样把学生放在晏子所处的环境,学生尝试着像晏子那样思考,像晏子那样回答难题,然后再读课文,这样就大大刺激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在读课文的过程中为自己的观点寻找论据,进行逻辑思考。再用自己的语言把课语含义表达出来。这样设法把学生引入教学过程,鼓励学生发表独特见解,把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思维密切结合起来,从而达到在语言教学过程中进行创新思维训练的目的。通过表达,让学生体味成功的愉悦,能调动学生争论的兴趣。
其他文献
[摘要]新的世纪要求我们培养复合型的外语专业人才,综合俄语课程既而成为培养外语专业生综合素质的主要课堂。本文通过阐述自己在综合俄语课程的探索与尝试,体现了课程内容设置与教学模式的有机结合,揭示了教学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  [关键词]综合俄语课程 教学模式 基本原则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期刊
[摘要]根据永磁同步电机的原理,建立了状态空间方程,并利用矢量控制方法,进行了解耦。以PMSM电机驱动的机器人运动速度为对象,用Matlab/Simulink建立了速度控制仿真平台,并进行PID控制和滑模变结构控制的仿真比较。仿真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滑模控制方法响应速度快、无超调、对负载和系统参数变化的鲁棒性好。  [关键词]PMSM 矢量控制 滑模变结构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圖表、注解、公式等
期刊
[摘要]在学习《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中,如何理解侯赢在信陵君为迎他而摆的酒席宴上的一段肺腑之言,尤其是“今公子故过之”一句,是能否准确把握信陵君及侯赢二人思想性格的一个关键。多年来,教材将此句中的“故”释为“特意”,将该句翻译为“现在公子特意地(同我,即信陵君)去访问朋友”。笔者认为这种训释和翻译曲解了侯赢话中的本意,是欠准确的,“特意”之说难以令人信服。文章阐述几点理由。  [关键词]一字 精神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专业实践课程是对学生进行岗位職业能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合理构建其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对专业课程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教学效果的真实体现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本文以金融专业为例,围绕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以提升岗位职业能力为重。就如何设置专业实践课程框架体系、构建多元化专业实践课程评价方式和切合课程特色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相关思考,提出了具体的构建方案。  [关键词]金融专业 实践课程
期刊
[摘要]本文论述了初中语文蕴含的美育内客,概括了美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实施途径。注重发现和挖掘教材中的美育内容,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关键词]美育 语文 途径    美育,简而言之就是审美教育,美感教育。在《现代汉语词典》是这样解释的:以培养审美能力、美的情操和对艺术的兴趣为主要任务的教育。时至今日,许多学校仍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忽视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教育。加之受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拜金主
期刊
就业指导越来越成为提高高职业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主要手段。本文分析了目前高职院校就业指导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强调进行全程化的就业指导具有重要意义,并从加强师资、合理安排课程设置、举办多样化的赛事活动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 全程化 就业指导    所谓“全程就业指导”,就是从大学一年级开始,根据职业指导理论和大学生发展阶段特点,进行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内容,涵盖职业素质培训、创业
期刊
[摘要]学生怕写作文,讨厌写作文,是作文教学的老大难问题,这制约着作文教学质量目标的达成。在此背景下,为了提高作文教学质量,本文对如何让学生愉快地作文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几个解决方法: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作文的热情;尊重鼓励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多搭建平台,让学生获得作文的成功和快乐;还给学生自由写作的空间,任他们在写作园地里自由驰骋。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克服了畏惧心理,从写作中得到快乐,作文的效
期刊
[摘要]本文分别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两特点八手,阐述了语文学科实质上就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一门学科。为此,我们不仅要打破单一封闭的教学模式,扩大教学视野,也要在语文的重头戏——作文教学中有所体现。  [关键词]语文学科 工具性 人文性 统一 课内 课外    长期以来。语文学科的特殊性,使社会各界对语文教学颇多微词,多数语文教育工作者无所适从,反映在语文教学上,或者因为片面强调语文学科的
期刊
[摘要]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只要立足于农村实际,就地取材,因地施教,让学生有话说、有得写,就能取得学生愿意写、想写好的效果。“留心处处皆学问”。留心看身边,用心去感受。引导学生养成写观察日记的习惯,引导他们不断地积累材料,去解决作文无话可说的问题;我口说我见,我手写我心,既达到发展语言的能力,又达到强化观察、体验收获的目的;课文即作文,仿文写作文。他们的习作不但是对自己以前积累的写作素材的合理运用,而
期刊
[摘要]厌学是目前技校生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它已成为影响技校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如何矫正学生的厌学情绪已经成为技校教学中急需破解的一个难题。本文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分析了技校生厌学的原因,并从行为,认知,情感和教学四个方面阐述了矫正学生厌学的措施。  [关键词]厌学 行为 认知 情感 分层教学    人天生就有一种探索未知世界的需要,这也是学生原始学习动机产生的源泉。为什么经过后天的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