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哲理的人性探寻

来源 :名作欣赏·评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zhan_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断金》在当下的话剧市场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余味悠长的作品,仔细分析可知这是一部文本立意高于舞台呈现的话剧。该剧有出彩的地方,也有值得商榷之处。本文主要分析话剧的主题、人物和结构,通过塑造饱满的人物形象,铺排富有诗意的情节结构,表现了淡然悠长的人生哲学。
  关键词:《断金》 邹静之 主题 人物形象 情节结构
  《断金》早在2017年已经上演,2020年在无锡大剧院演出,已是国内第三次巡演。在当下各色欢乐喜剧、实验剧充斥的话剧市场里,《断金》是一部余味悠长、后劲很浓的戏。编剧邹静之,是和西川、欧阳江河同时代的诗人,而今在舞台上看到的是编剧邹静之对历史的喟叹、对人生的回望、对裹挟着时代印记的人性哲理的探寻。
  一
  禁得住流年的才是久远。从启幕到落幕,几十年的光阴在舞台上辗转而逝。富小莲、魏青山、贵宝,三个人从井台边喝凉水结为兄弟,合伙做生意,到在魏青山的努力下,生意越做越大,从一个小货摊变成东安市场最气派的门店,兄弟三人的情谊也在生意的起起落落中分崩离析。
  该剧的主题早就由富小莲说出:“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潮头快吧,到岸上就撞碎了,小溪慢流,最后到大海的还不定是谁呢。”多么质朴的生活哲理,简单而难坚守的人生道理。“邹先生说他年轻时听说过:‘不愿意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而他自己越活越明白后才发现,如果把这句话当成人生信条来过日子可能是有问题的,一个人的幸福与否,可能得活到六十岁之后才能说明白”a。这也是编剧邹静之在这部作品中想要表达的。
  编剧在戏中用人物之口多次讲出精彩的极富人生哲理的台词,这是编剧对生活的思考,对作品主题的直接表达。编剧的诗意气质,在话剧作品中一览无余。“人生在世犹如进场看戏,早到的有座,晚到的站着。站着也好坐着也好,都能把戏看完了。就有那样的人,进了园子不看戏,争好座儿,台上演的青山绿水,花前月下不知道。等好座儿争下来,戏散了,幕落了,灯黑了,想看没了……”不争自然是创作人员想要传递的意图所在,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好的作品归根到底总是要表现人性,《断金》也不例外有对人性理性的剖析。剧中的人物并不能以简单的好坏善恶来区分,而是着重对各异的、真实的、本真的人性探寻。两个半小时的演出,用几个人物,演尽了对人性的思索,对人生的体悟,表现了迥异的人生状态。这部话剧还有一个高明之处在于,全剧没有教条的台词,都是哲理性的话语。掌声过后,是思考,是反省,是鞭策。观众在看历史、看人物,亦在看自己。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每一个人都只是沧海一粟,如何选择,如何走下去,是剧中人物的思考,也是我们的思考。
  二
  王府井东安市场是一个小型社会的缩影,不同的人物身上承载着截然不同的人生命题。《断金》的人物形象塑造饱满自然,富有层次感。三位主角的形象精准到位,这或许也跟创作人员之间的默契有关系,编剧笔下塑造的人物和演员呈现出来的形象十分吻合。三位主角表现了完全不同的三种人生状态,代表了芸芸众生中典型的三类人。两位女性角色虽然戏份不多,但是形象鲜明,可圈可点,有着底层女性面对命运的无奈,也有妩媚娇俏的情感流露。
  富小莲,没落贵族,带有知识分子气息。不管是面对昔日的辉煌,还是贫困潦倒,或者合伙的生意日渐壮大,都是气定神闲,恪守着做人的底线,淡然地面对生活中的起起落落。排行老大,在兄弟三人中,一直是个和事佬。正是这样一种人生态度,让富小莲在动荡的岁月中历经风雨,直到新社会的到来。富小莲无疑是全剧的核心人物,也是全剧的主题担当,坚守自己的内心,坚守淡然的处事态度,坚守面对起落的人生永远都有一颗平常心。这个人物形象在剧中到达情感高潮之处是秀儿的死,面对死亡的愤恨无奈也在此处表现得十分准确。
  魏青山,典型的商人形象,处处利益为先。三兄弟刚开始合伙的时候,魏青山就先说明股份的事情,简单一句台词,一个利益放在情谊前的人物形象就立起来了。商人的本性就是更加看重利益,当情感成为利益的绊脚石的时候,是毫不犹豫可以放弃的。魏青山一直想让贵宝退股,因为他对生意没有任何用处。富小莲的百小堂阻碍了万盛和的扩建,魏青山就买通佟四,栽赃陷害,铲除阻碍。秀儿对魏青山的生意无用,魏青山就一直没有认秀儿。魏青山和洪姨太相好,从话剧前面的情节来看,也是为了从洪姨太手上获得生意的资本。只有在最后一场,他将全部的柔情都流露出来了。魏青山去给远隔海峡的“春娥我爱”写信,他将仅有的温暖的情感都留给了这个远在他乡的情人。这样的人物形象更加真实,不是单一的扁平化。
  贵宝,生性洒脱,生活中不求上进,只看眼前享乐,没担当,只想做一个“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票友。在万盛和生意兴隆的时候,身为股东的贵宝依然身无分文,靠着富小莲接济才有吃的、住的地方。但是他是一个本性纯良的人,看到秀儿无处可去,带着秀儿去找人,又给秀儿安排住处。后来两人私订终生,但当发现秀儿怀孕时,他又没有承担起任何責任,反而是欺骗了大哥和秀儿,一个人偷偷跑了。这个人物的高光时刻是在去世的时候,为了替死去的秀儿和被陷害的大哥报仇,牺牲自己炸了万盛和。贵宝这个人物身上有很多缺点,几乎没有闪光之处,但是真实、普通,可以说带有普罗大众的很多痕迹。
  用当下流行的说法,这是一部“大男主戏”,女性角色只有两位配角——秀儿和洪姨太。秀儿是典型的旧时代社会底层女性的代表,没有独立的能力,只能依附男人,但是她善良,又有正义感。秀儿对富小莲心怀感激,当她知道富小莲有自己的底线,一直把自己当做弟妹,她对富小莲有了更多的敬仰之感,以至于最后愿意用自己的生命捍卫富小莲的清白。洪姨太虽然与魏青山是不能见光的私情,但是洪姨太是魏青山心中的白月光。天涯远隔之时,她是魏青山的情感慰藉。这两个女性角色都以情感戏份为主,秀儿的单纯善良、洪姨太的娇媚长情,都是一种美好的情感寄托,她们在戏中更多承载着在历史无情的流逝中留存了点点温情的功效。
  三   《断金》在情节结构上采用了比较传统的创作手法,整体上按照时间顺序推进情节发展,较有特色的就是几处灵魂的勾连。开场三位主角的灵魂独白,用灵魂与现实情节相对照,用灵魂引领情节的推进。一方面灵魂的几次出场,都是在重要情节的转折地方,推动话剧情节的发展,比如开场的灵魂独白,其实都暗含了后面人物关系的变化。另一方面灵魂独白也简化和交代了部分情节,贵宝炸掉万盛和的内容就主要是通过灵魂独白加以说明的。或许创作者用这种方式,也有探寻灵魂深处思想的意图,灵魂变成了“上帝视角”,让灵魂讲出最富哲理的话。
  此外,这部话剧用一年四季的变化来表现时光流转。春季起始,情谊起步;夏季繁茂,生意风生水起,但是人心已不如故;秋季丰硕,万盛和更上一层楼,兄弟三人已分道扬镳;冬季苍茫,“万盛和拆了,百小堂还在”,有人已不在人世,有人变故,有人依旧,留下的是迟暮之年对人生的回望。这也使整部戏的戏剧张力不急不缓,张弛有度,节奏恰当到位,和整部戏的基调非常契合。
  《断金》还有一处比较成功的地方在于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完美融合。表层结构即情节的推进,用人物的行动和语言来推进戏剧情节的发展。深层结构则是主题的演进,话剧作品的主旨所载。外化的形式与深层传达的立意相吻合,这两条线非常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用看似最平实的导演手段,不凸显技巧,不强调风格,不刻意处理,但却流露出了能让人咂摸出味道的老京味儿”b。该剧在舞台呈现上,给观众有留白的感觉。最后一场戏中,偌大的舞台上大雪纷飞只有一个“百小堂”。矛盾冲突也并不集中,反而更注重讲述时间流逝过程中人与人之间情感的变化。但是这些留白,反而体现出了淡然的、忧伤的人生哲学。
  《断金》是一部生活诗化、富含哲理的戏。语言是这部作品非常成功的地方,大量诗化的语言台词是经典的人生哲理,这无疑归功于编剧深厚的文学功底。正如有人说:“他并没有选择将影视剧的编剧经验过多地应用于话剧创作,反倒是将自己久远的诗歌创作情绪融入话剧中,气象汇通融合,姿态张弛矫健。”c此外,演员精湛的演技,恰到好处的舞美等,都是值得称赞的。
  这部话剧没有太多技巧上的花头,也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例如在结构上虽然完整,但是不乏有些许断裂之感,當然这或许和剧中跨越的时间较长有关系。矛盾冲突不明显不激烈,致使观众在看戏的时候会缺乏酣畅淋漓之感。除了三位主角,其他人物形象相对比较单薄等。
  有观众说这是一部靠演员撑起来的话剧。但是笔者认为这是一部文本立意高于舞台呈现的作品。这是用一个文人的视角、一个知识分子的视角、一个诗人的视角来完成的作品,用京味的生活描摹、诗化哲理性的语言,表现不同人的生活哲理、最耐人寻味的人生思考以及简洁高尚而难以企及的人生高度。
  a 黄盈:《〈断金〉导演手记》,《戏剧文学》2017年第9期,第41页。
  b 霍樱:《流水不争先,争的是滔滔不绝》,《戏剧文学》2017年第9期,第35页。
  c 张珉佳:《论邹静之的话剧创作》,《中国当代文学研究》2019年第6期,第163页。
  作 者: 顾瑜,文学硕士,江阴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创作室编剧,研究方向:剧本创作、戏剧影视评论。
  编 辑: 康慧 E-mail: [email protected]
其他文献
摘 要: 微文学广告借助微信朋友圈这一民众生活平台,借助刷微信这一民众常态性生活方式,高频推出,形成了“典型情節-抢眼图片-代表章节”为主干的有机配套模式。它将受众对象定位于低收入浅思维型的打工群体,以白日梦的想象构建出极大占有金钱、权势与美色的理想化世俗生活状态,以刺激欲望与快感的心理方式将文学写作由形而上转为形而下,由精神转为肉体,由美感转为快感,在“为什么写”“写什么”与“怎样写”的基本环节
摘 要:教育一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对于近代私塾的研究更是教育史和近代史的热点。近代私塾的研究有对其历史沿革、文化传承和历史价值的详细探究,还有不少对于其与近代新学之间的问题研究和其自身的改良问题探讨。私塾教育自古以来,都是由民间发起的填补官方对于平民教育的空缺,在社会处于大变革的清末民国时期,其对于平民基础教育的普及作用依旧是非常重要的。目前对于近代私塾对平民教育的普及研究仅在对于义务教育和近
摘要:电影《烈日灼心》改编自长篇小说《太阳黑子》,作品主题涵盖善与恶、救与赎、罪与罚、生与死等多个方面。本文通过比较电影和小说文本,以电影与原作的失衡而导致的逻辑混乱和部分人物形象塑造的失败为代表性的“失”,以影片中加入的黑色电影元素为代表性的“得”,据此简要分析电影《烈日灼心》的改编。  关键词:《烈日灼心》改编黑色电影  小说《太阳黑子》的作者是须一瓜,原名徐平。她既是《厦门晚报》政法记者,又
摘 要: 对《西湖文苑》的总体面貌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这份刊物开放包容的办刊方针和文学立场,《西湖文苑》集结了众多知名作家,沈从文等“京派”作家在《西湖文苑》中占据着较重的分量。林庚的佚作《铁的锄头》不能说是一篇成熟的作品,但是它有着独特的、值得重视的艺术价值,通过这部短篇小说,可以丰富和深化對林庚的认识和研究。  关键词 :《西湖文苑》 沈从文 佚作 林庚  近日,笔者在翻阅民国时期的旧期刊《西湖
摘要:在当下社会,现代传播媒介正日益成为一个“超级文化问题”。作为社会生活的缩影,现代传播媒介不仅建构了文学的审美现代性,还几乎影响和参与了现代与后现代所有的文学场景与文学活动,迫使文学烙下或浓或淡的媒介意识。媒介与文学的互动关系,早已成为文学研究传播学转向的显在。《媒体化语境下新世纪文学的转型研究》以“文学与媒介的关系”为切入点,多维度地建构了新世纪文学媒体化语境的存在和文学媒介化的走向,对文学
摘 要:作为中西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稻草人》 与《快乐王子》 一直倍受读者关注。本文主要从两篇经典之作的相同与不同比较分析入手,分别从儿童文学的特点、社会原因、宗教信仰及个人原因的角度来探讨异同背后的深层因由,以期更为深入地解读这两部经典童话。  关键词: 《稻草人》 《快乐王子》 现实 唯美  引 言  同为中西儿童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叶圣陶的《稻草人》与王尔德的《快乐王子》自问世之后,
摘 要: 川剧在当下发展中有许多问题,甚至与其生存相关。川剧面临着这样危机的原因在于“守旧”,即坚持原有的发展和生存的模式,可实施的举措则是“革新”,即顺应时代潮流去改变发展和生存的模式。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川剧的数字化发展将更具有价值和魅力,互联网与多媒体的诞生, 使戏剧在表现形式上和发展空间上都同时发生了变化,这也是科技与艺术相结合的当代范例,为传统戏剧乃至传统艺术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性的生存、壮大
摘 要: 2017年语文学科新课程改革“整本书阅读”任务群的提出,成了当前语文教学的热点,引发了各种观点和声音,各种形式的实践理论层出不穷。文章主要对高中语文教学中“整本书阅读”任务群落实的现实情况进行分析,结合具体的教学情景,寻找“整本书阅读”落实困境的应对策略,并为其开辟一条现实可行的实践路径。  关键词:整本书阅读 语文教学 核心素养 自主阅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
摘 要:湖北诗人李强的诗集《萤火虫》里的大多数诗篇的艺术风格是“小”的,摹画了众多如萤火虫般虽然弱小却勇敢发光的生命意象。《萤火虫》里的诗作,通过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等方法,塑造了温暖而孤独的清凉意境。此外,李强还在他的诗歌中传达了微笑的力量,欲以萤火之光来照亮世界。诗人在作品里发出了对人生、世界、美的终极追问,告诉人们读诗即读美、读智慧、读世界、读人生,诗在人面前敞开新世界。  关键词:李强 诗歌
摘要:在张炜小说《独药师》中,历史叙事的史诗精神和精神求索的人文精神并不能完整体现其艺术功力。在他的小说中还隐藏着一种多维参照互相映衬的文本建构规律。从附着于人物身上的文化表格,到小说的内部结构和外部结构,似乎一切都充斥着相异的元素、不同的声音,然而张炜却能够巧妙处理,使小说达到一种“中和”的“诗化”美感。  关键词:张炜 独药师 多维参照 文本建构  作家张炜在跨越“高原”之后,带着胶东半岛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