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ECFA时代两岸货币升值的经验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来源 :财经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go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欧美等西方国家对人民币可谓步步紧逼。自从十一前美国众议院通过《汇率改革促进公平法案》后,欧美似乎达成了“共识”,高层们轮番出来“喊话”,对人民币升值进行施压。而面对压力,人民币似乎也做出回应,十一以来人民币累计升值490个基点(0.73%),突破了6.65关口,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年内已累计升值达2.66%。而其他非美元货币也迎来一波新的升值高潮,台币近一个月升值2.83%,日元近一个月升值5.33%。
  而在此之前,一项旨在加强海峡两岸的双边贸易合作的协议——ECFA为两岸货币升值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提供了一个解决之道。
  
  汇率变动对于经济的影响大陆、台湾经济发展及汇率制度变迁
  
  1 汇率制度简介
  汇率可以分为固定汇率和浮动汇率两种,而根据IMF对汇率的分类(2005年),又可以分为8种制度:
  无独立法定货币的汇率安排(41个国家),主要有美元化汇率和货币联盟汇率
  货币局制度(7个国家)
  其他传统的固定钉住安排(42个国家)
  水平带内钉住制(5个国家)
  爬行钉住(5个国家)
  爬行带内浮动(1个国家)
  不事先公布干预方式的管理浮动制(34个国家)
  独立浮动(34个国家)
  
  2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迁
  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变革随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9):浮动和固定汇率制度不断更迭时期。建国初期,物价不稳,存在严重通胀,为保证购买力,采取的物价对比法的单一浮动汇率制度。1953年进入计划经济体制后,由于物价由国家规定,处于稳定状态,国家实际上采取单一固定的汇率制度。1973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西方国家纷纷采取浮动汇率制度,我国采取“一篮子盯住”的加权浮动汇率制度。
  第二阶段(1979~1984):实行贸易结算价。1979年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之后,为了鼓励出口、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从1981年起,我国实行两种汇价:一种是适用于非贸易外汇收支的对外公布的汇价;另一种是适用于贸易外汇收支的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在此期间,我国实际存在着三种汇率:一是对外的,并适用于非贸易收支的官方牌价;二是适用于贸易收支的贸易内部结算价;三是外汇调剂市场的外汇调剂价。
  
  第三阶段(1985~1993):官方牌价与外汇调剂价格并存。1985年我国停止贸易内部结算价,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官方牌价并轨。但外汇调剂市场仍然存在。即汇率市场上官方牌价和外汇调剂价并存。
  第四阶段(1994-2005):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1994年1月1日起,我国实施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单一汇率制。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管理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对美元的名义汇率始终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IMF1999年将中国归类至“钉住单一货币的固定钉住制”。
  第五阶段(2005年至今):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05年国家进行汇改,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在2008年至2010年6月,受金融海啸影响,人民币采取与美元“硬挂钩”的政策,人民币在这段时间升值较小。2010年6月在原先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下,人民币汇率制度更进一步完善,采取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使得人民币在世界经济的变动中更趋稳定、合理。自与6月份美国脱钩后,人民币升值1862个基点,升幅达2,73%,汇率创2005年汇改以来新高。
  
  3 台币汇率制度的演变
  台币汇率基本是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动而变动,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49~1978):法定汇率制度。从1949年起,台湾外汇管理采取集中制度,由外汇银行和央行每日清算,外汇集中于央行持有,统筹分配,汇率由政府规定。但由于时局不稳,汇率市场有变,且会因进出口货物不同,采用不同汇率。到1978年,由于国际收支顺差扩大,外汇市场供过于求,新台币开始升值,并放弃了法定汇率制度。
  第二阶段(1978~1989):有管理的浮动汇率。由于贸易顺差持续扩大,外汇储备不断积累,在1979年成立了外汇交易中心,由央行指定的五家大银行担任指定银行间买卖外汇的中介、交割等事宜。起初央行和五大行订定每日即期汇率,但到1980年,汇率便由五大行自行决定。而由于台湾当时与美国贸易顺差不断扩大,美国开始逼迫新台币升值,至1989年起,汇率一度达到1:28的高度。
  第三阶段(1989至今):自由浮动汇率制度。由于贸易顺差逐年扩大,央行决定废止五大行的外汇买卖,撤销外汇交易中心,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外汇经纪商,各家银行自行挂牌交易,实现自由汇率制度。
  没有哪一种汇率制度是完美的,只有适合当前国情的汇率制度。同一个时期,世界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汇率制度,有欧盟的固定汇率制度,也有台湾的自由汇率制度,还有大陆介于两者之间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即使是一个国家,在不同时期也有不同的汇率制度,比如上述的大陆和台湾。关键在于正确的时机选择正确的制度。
  
  4 汇率变动对国内经济的影响
  对国内物价的影响。在本币发行量一定的情况下,汇率上升将导致国内物价水平下降。主要通过进口产品及原材料价格和国内供给两方面影响物价水平。一方面,汇率上升导致以本币表示的进口商品售价相对下降,并刺激进口增加,带动依靠进口原材料加工生产的本国商品价格下降;另一方面本币汇率上升,导致以外币表示的本国出口产品价格上升,竞争力下降,国外需求降低,使得一部分商品从出口转为内销,增加国内商品的供应量,从而导致价格下降。当汇率下降时,效果相反。
  对国内利率水平的影响。在货币发行量一定的前提下,本币汇率上升将会使得国内的利率上升。这是因为,本币利率上升,减少商品出口并降低资本流出,增加商品及原材料进口并提高资本流入,引致本国外汇收入减少,外汇支出增加,最终使得国内货币的总供给减少,总体利率上升。相反,当本国汇率下降时,总体利率也跟着下降。
  对国内就业和国民收入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时,本币汇率上升,不利于出口而利于进口,导致本国的产品生产和服务增加,限制本国经济的发展,从而减少国内就业量和国民收入。反之,若本币汇率下跌,则不利于进口而有利于出口,增加国内就业岗位和国民收入。因此,在经济进入相对过剩、国内失业率日益增加的情况下,各国会采取各种措施降低本币汇率,以刺激就业和国民收入。
  
  5 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
  对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对进出口商品价格发生作用而产生。若本币升值,外币贬值,则有利于进口、抑制出口。具体来说有三个方面。首先,本币升值会使得出口商品的价格 上扬,竞争力下降,特别是对于我国这种依靠低廉劳动力进行加工占领市场的国家,本币升值会严重影响出口商品的规模。其次,由于竞争力下降,国内厂商的积极性受到打击,一部分出口厂商可能转为内销供给,导致出口商品进一步减少。最后,由于外币贬值,国外商品涌入国内追逐汇率差,使得进口商品增加。反之,当本币汇率下降,出口增加进口减少。
  对非贸易收支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经常性项目中的旅游和其他劳务收支情况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当本币升值,本国货币相对购买力提高,使得国外劳务商品价格相对下降,带动非贸易支出增加;另外本币升值,外币相对购买力下降,导致本国劳务价格相对上升而使得非贸易收入来源减少。
  对资本流动的影响。当预期到一国货币有升值趋势时,为了取得汇率上浮带来的收益,资本所有者将会向该国注入资本,一旦该国汇率上浮停止时资本流入也会停止;而当预期一国货币有贬值趋势,资本所有者会因为担心资本缩水而将资本抽离该国直至该国汇率停止贬值。
  对外汇储备的影响。汇率变动对外汇储备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汇率变动引起的外汇储备实际值的变动;另一方面是通过影响国际性收支项目间接影响外汇储备。如果相对储备货币,一国的货币汇率上浮,将对减少外汇储备的折算价。此外汇率上浮而处于偏高状态时,将有利于进口而不利于出口,导致贸易逆差。另外由于本币升值,资本为追逐更高利润而逃离该国,使得该国出现资本逆差,进而又进一步减少外汇储备。反之,当本币汇率下浮时,会出现贸易和资本双顺差,增加外汇储备。
  
  6 货币升值对两岸的影响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如果人民币升值,对大陆来说,将有以下几个积极的影响:进口有利;原材料进口依赖型厂商成本下降;国内企业对外投资能力增强;在华外商投资企业盈利增加;外债偿还压力减轻;中国资产出卖可获得更高收益;中国GDP世界占比提高;中国百姓国际购买力增强
  当然也存在以下几个负面影响: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的通货紧缩带来更大的压力;人民币升值将减少外商对中国的直接投资;对中国的外贸出口造成巨大伤害;导致大量出口型企业倒闭,下岗人员增多,增大就业压力;财政赤字将由于人民币汇率的升值而增加,同时影响货币政策的稳定
  大陆和台湾是世界的两大工厂,都是依靠加工出口来拉动经济的增长。2009年大陆出口贸易占GDP比重24%,台湾出口贸易占GDP比重60%左右。由上诉分析可知,作为世界工厂,特别是大陆珠江三角洲一带,有很大一部分企业是仅仅是通过低廉劳动力获取竞争优势。如果人民币、台币大幅升值,将会导致成千上万家中小工厂倒闭,数百万工人失业,“中国制造”将慢慢的会被“印度制造”、“巴西制造”等替代,而台湾在全球的电子产中将渐渐失去优势。
  此外中国所拥有的2.648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将遭受巨大亏空。而另一方面,热钱流入导致的股市,楼市泡沫将对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由于大陆对台入超高居第一,一旦大陆经济遭受创伤,出口导向型的台湾必将收到严重牵连。
  
  欧美逼迫人民币升值的动因
  
  从购买力的角度来说,人民币、台币升值了,欧美国家货币的购买力将会下降,原先1美元可以购买6.7人民币的中国产品,升值后,只能购买到5人民币的中国产品。这对“中国制造”的产品占生活很大一部分的美国人来说不是一件好事。但为何欧美等标榜民主的西方国家还绞尽脑汁让人民币升值呢?西方民主人士真的如此不顾人民的生活吗?
  显然不是这样的,从汇率变化对经济的影响及历史的角度来看,我们可以得出以下几个观点:
  1 减轻债务。货币大幅升值将使得大陆及台湾持有的近万亿美元的美国国债严重缩水。根据美国财务部发布的报告,截止2010年8月大陆共持有8684亿美元的美国国债,成为美国最大债主,台湾持有美国国债1300亿美元左右,位列第八。假设以6.9的汇率作为大陆购买美元国债的汇率均价,购买美元国债花费59919亿元人民币,以2年期票面利率1%作为中间利率,则一年的利率收入为86.84亿美元。假设一年后人民币升值3%,则以人民币表示的美元国债账面价为58122亿元人民币,账面缩水1797亿元人民币,利率收入折合人民币581亿元人民币。也就是说利率收入将抵不上升值带来的账面缩水。倘若按照美议员的说法,人民币升值40%,则美国可以获得5789亿美元的账面升值收入,美国白白获得这部分收入。
  金融危机给美国经济带来巨大创伤,为刺激经济美国已经投入数十万亿美元的资金,美国当然会想尽办法补上这笔资金,而显然发放在外的数十万亿的美元国债就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而大陆和台湾持有的债券加起来就达到近一万亿美元,这不能不让美国动心。
  2 解决贸易美国长期对华贸易逆差问题。中美、台美都存在一定的贸易顺差。台湾当局公布今年9月份的贸易顺差为17.7亿美元,其中对美出超6.3亿美元。而根据美国商务部公布,2010年1~8月,美国累计贸易逆差总额3350亿美元,同比增加42.55%,其中对我国贸易逆差1734亿美元,占51.76%。对华巨大的贸易逆差使得美国国内的舆论压力很大,认为人民币低估对贸易产生重大影响。而美国政府为了安抚民心,必然也会对此做出反应。由此就产生了因贸易问题导致的汇率战。
  可是,汇率变动对国际收支的影响其实是有限的。让我们看一组数据,2005~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累计升值21.1%,同期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年均达到5.9%,对华逆差年均增长21.6%,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增长最快的时期。2009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保持稳定,而美国贸易逆差占GDP的比重从2008年的5.7%降至3.5%,对华逆差下降16.1%。说明人民币升值对贸易逆差没有绝对的影响。
  此外,中国的顺差是由中美经济结构和中美之间的产业分工不同决定的。美国14万亿的GDP之中80%是服务业,11%左右是制造业,而中国的制造业则占到了GDP的60%。美国通过贸易实现的和中国的合作,连四分之一都不到,还有其他的四分之三是在服务贸易领域。美国每年对中国市场的服务贸易的出口达到200亿美元,美国的银行、保险、会计师、律师业,有5万家企业在中国投资运营,在中国市场年销售额是2200亿美元。所以中美贸易问题是由于两国经济结果决定的。
  3 美国政客的政治诉求。美国的政治体制决定了其对华策略。美国是多党派轮流执政的资本主义国家,其政治人物的上台都饱含着民众的支持。如果国内的民众支持率下降,其政治前途也堪忧。自从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还没有完全恢复,根据美国劳工部的公告,9月份其国内非农业部门失业率为9.6%,与8月份持平,并有预测2010年全年失业率将达到9.7%,2011年维持在9.6%,显示了其严峻的就业压 力。从数量上来看,此轮经济危机,美国共减少850万个就业岗位,为二战以来最高值。而美国的民众认为巨大的贸易逆差是导致失业率高的重要因素。眼看着国会中期选举即将开始,因此议员们就开始为了提高“失业率”马不停蹄,称只要人民币及其他一些货币升值,就会解决贸易逆差,也就是会创造数万个就业岗位。因此,不排除美国紧逼人民币升值是一场政治秀。
  4 阴谋论。如果从历史的发展来说,美国逼迫人民币升值不得不让人怀疑这是一个巨大的“阴谋”,企图击垮大陆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就如当年对待日本和台湾一样。
  二战后的日本采取了“贸易兴国”战略,伴随经济崛起逐步成长为世界贸易大国,对世界经济影响日益扩大,并形成了“高投资、高出口”的经济增长模式。1960~1984年,日本对外出口快速增长,净出口占GDP的比重由0.4上升到2.7,出口对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明显提高,贸易顺差也不断扩大。但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消费相对处于受压抑状态,消费率在很长一段时间维持较低水平。1963~1973年期间,日本经济平均年增长10.2%。
  从1980年开始,特别是1990-1995年,作为第二经济体的日本其GDP超过美国GDP的一半,这是迄今为止第二经济体和第一经济体差距最小的一次。1985年,日本取代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日本制造的产品充斥全球。日本资本疯狂扩张的脚步,令美国人惊呼“日本将和平占领美国!”。世界各国都在期待日本超过美国的“历史性时刻”。上帝要将其毁灭,必先使之疯狂。高速增长中的日本企业开始变得张狂,买下了美国经济的象征——洛克菲勒广场。
  就在“万众期待”的时刻,美国因此财政赤字剧增,对外贸易逆差大幅增长,希望通过美元贬值来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于是在1985年9月22日,美国、日本、联邦德国、法国以及英国的财政部长和中央银行行长(简称G5)在纽约广场饭店举行会议,达成五国政府联合干预外汇市场,诱导美元对主要货币的汇率有秩序地贬值,以解决美国巨额贸易赤字问题的协议。
  协议之前,1美元兑240日元,“广场协议”生效后不到3个月,日元升值20%,达到1美元兑200日元。经过里根政府的口头干预1987年日元汇率为1美元兑120日元。而后1993年至1995年间,克林顿政府的财政部长贝茨明确表示,为了纠正日美贸易的不均衡,需要有20%左右的日元升值,1995年4月,日元汇率达到1美元兑79日元,创下历史最高记录。
  由于升值导致日本出口产品国际竞争力下降,为了缓和日元升值的压力,日本采取了宽松的货币政策,银行发放大量贷款,使得居民依靠储蓄保值的希望完全破灭,被迫下海,盲目炒股炒楼,加上热钱大量流入日本,进入楼市、股市。整个市场的泡沫不断地被吹大。
  1985年日本个人金融资产中,股票占了9%,1987年为16%,1989年为21%。大量的资金投入了股市,形成了资产泡沫。1985年至1989年,日经225指数从13,000点上升到38,900点,每年平均上升50%。1987年到1990年,东京证券交易所股票市值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第一。而地价以每年15%的速度疯涨,到1989年日本地价是美国的4倍。1989年日本“挥刀自宫”,不到一年内五次调高利率戳破泡沫经济。股价和地价在短期内狂跌50%。1990年10月1日日经225指数从1989年12月29日的38915.87跌至20221.86,而到1992年8月18日,日经平均股价已降到14309日元与最高点相比下跌了63%,同时也创下了世界三大股市中跌幅最深的纪录;而地价方面到2002年,与1990年的最高点相比,日本六大城市的土地价格下跌了约80%。此外泡沫破灭后,给日本的银行业留下了巨额的坏账,1998年,高盛认为,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已经达到237万亿日元的水平,约占日本年度GDP的一半。由此日本进入了传说中“失去的十年”。
  同样的故事随后在台湾也发生了。1988年10月,根据臭名昭著的《奥姆妮布斯贸易和竞争法案》,美国财政部在国际经济和汇率政策的国会咨文中“裁定”,韩国和台湾人为操纵汇率,美国人借汇率大棒敲开韩国和台湾的大门。受国际压力,台湾“央行”采取缓慢升值的政策,但不可避免的引致国际热钱的进入台湾套取汇兑利益。加上当时巨额的贸易顺差,导致市场游资泛滥。台湾股市加权股价指数从1985年7月的600点开始逐渐上升,到1990年2月1日,台湾加权指数升至13608点的历史高峰,交易额仅次于纽约和东京,成为全球第三。从1985年至1992年台币大幅升值推动台湾股市步入了一轮为期7年的大牛市。
  对比发现,在台湾也呈现出类似日元升值时的市场特征,即汇率制度的变化、货币的升值助推了股指的持续上涨。1987年8月,台湾放开了外汇管制,台币升值了19.80%,当年台湾加权指数劲升了125.17%,从年初的1039点涨至2339点;次年股指再涨118.78%,1989年4月,台湾开始实行自由浮动汇率制,台币再次升值7.37%,推动股指当年再度扬升了88%,至9624点,距万点的历史高点一步之遥。
  到达高点之后,台湾当局为了健全法制和疏导市场,加强管理提高交易税,强制实施证券集中保管制度,用以抑制股市短线交易和证券公司、市场大户、“丙种经纪商”的联手炒作。而与此同时,台湾经济也每况愈下,1990年2月股市开始下跌,至10月15日的2565点为止,八个月间股指跌落了11000余点,跌幅达80.4%。几乎冲垮台湾40年的经济成果。
  最“聪明的女人”陈文茜高呼“美国人又来了”,他们将金融海啸中巨大的债务丢给了大陆、台湾,他们这在一步步复制当年的老故事。
  5 警钟长鸣。如果人民币大幅升值了,下面的场景可能不再是一种笑谈:
  场景一
  詹姆士(美国人)到中国旅游,用10万美元兑换到68万人民币。在中国吃喝玩乐了一年,花了18万人民币。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这位美国人用剩下的50万人民币换到了10万美元。来时10万美元,回去还是lO万,高高兴兴地回家了。
  场景二
  布莱恩(美国人)也拿10万美元换了68万人民币。在中国花50万买了房子,吃喝玩乐花了18万,想回去了。房子增值了,卖後净得100万,以汇率1:5,刚好能换20万美元。布莱恩在玩,也在挣钱。
  场景三
  王念祖(中国人)到美国打工,68万人民币兑换到10万美元。在美国辛辛苦苦了一年,赚了3.6万美元。他要回去了,到银行去,因为人民币兑美元升值到1:5。这位中国人用13.6万美元换到了68万人民币。来时68万人民币,回去还是68万人民币,悲伤地回家了。
  因此,不惮以最坏恶意揣测敌人的我们,应该从历史的教训中吸取一些经验,美国政府是否在重演当初 灭日本的故事:逼迫人民币升值,导致热钱流入,流动性泛滥,吹起股市、楼市的泡沫,然后再戳破破灭,毁灭我中华的崛起。我们应当提高警惕!
  而令人欣慰的是,好像中国政府高层们已将历史看得很透,行事变得异常谨慎,他们否决了几乎所有在金融海啸之后对美国企业的并购案,不想被当地的工会套牢。陈文茜援引一位政府高层的话:“连自己多少斤两都搞不清楚!被骗光了,还以为自己是赢家!”按照最新2010年新数据,西方至今仍占全球经济总额2/3;谈亚洲崛起,不如正确地说亚洲只分了一杯羹。至于所谓“中国统治世界”,别跟着美国瞎闹了!
  
  借助ECFA平台,加强两岸三地汇率合作,不步日本后尘
  
  从目前来看,人民币升值是一个趋势,但是不能操之过急。在面对欧美汇率逼迫和贸易壁垒时,两岸三地应加强合作,在进行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通过转移分散贸易合作对象,缓和因升值带来的冲击,实现平稳过渡。
  两岸三地在经济政策上步调越来越一致,经济上统一程度很高。比如,由于两岸三地都有严重的房地产泡沫,当大陆压制房地产,香港和台湾怕资金流入,激起更大泡沫,同时控制房地产。
  截至今年9月底,大陆累计批准台资项目8万2202个,实际利用台资513.2亿美元,折合新台币逼近1.6万亿元大关。今年前八月,外资对大陆直接投资前十名,台湾名列第二,仅次香港,但高于新加坡、日本、美国、韩国与欧洲主要国家,显见两岸投资往来依存度日深。商务部的最新统计也显示,今年1至9月,大陆与台湾的贸易往来金额为1074.3亿美元(约新台币3.3万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增45.9%。台湾进出口贸易的基本模式没变,以大陆、香港为主,美国、日本次之。值得注意的是,东盟各国的贸易比重增加得很快,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大陆的东盟10 1。
  而在汇率合作上,两岸三地应该有所加强。人民币尽管是盯住一篮子货币,但受美元的影响还是不小,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必将导致人民币流动性增加,香港是联系汇率制,也很难释放流动性;台湾因与大陆经济密切联系,虽然是自由浮动的汇率,但依然会显得比较僵硬,也会积累很大的流动性。因此人民币的政策会影响到两岸三地的经济,应加强两岸三地的合作。
  ECFA的签订,使得两岸在贸易、技术、投资方面有了更为深刻的交流和合作,为两岸经济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动力。另外ECFA在应对货币升值方面也起到重要的作用。台币的升值,对于台湾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将产生巨大影响,特别是在电子产品方面将会弱于日本和韩国,而台湾的农产品也会受到冲击。大陆不仅是一个“世界工厂”也是一个“世界市场”,ECFA的好处在于为台湾进入这个市场提供了一张优惠券,重新获得竞争优势。此外,借助大陆的东盟10 1计划和港澳CEPA又可以同时进入东南亚市场和港澳市场,获得更深广的市场空间。而同时,大陆也可以为应对人民币升值导致的贸易冲击找到一条出路,尽管不是很大。
  但是,我们应该认识到,除了在这些方面的合作之外,两岸可以考虑在汇率方面进行合作,以规避美元等其他货币贬值或者本币升值带来的影响。使得两岸三地不仅在经济稳定上得到保证,在金融稳定上也有新利器。
  相信只要兄弟齐心,其利必可断金!
其他文献
应县位于山西省境北部,朔州市东部,面积1667平方公里,辖3镇9乡,应县33万人口,在雁北地区,是一个人口大县。应县属于大同盆地,三分之二是平川,三分之一是山地, 100万亩的耕地中,50万亩都是水浇地,一直是个农业大县。从全国、全世界的目光中,应县是个不起眼,很容易被遗忘的角落。然而,应县县委书记兰成国认为,这个状况将很快得到改变。  应县的三个区域两大优势  《财经界》:来到应县之前,我们听说
2008年1~3月,我国家用电器制造业的产量增长较快的产品有复读机、排油烟机,同比增长率分别为75.02%、33.09%,产量分别达到37万台、241万台;而黑白电视机、录像机、录放音机产量分别同比下降59.29%、19.75%、19.3%,产量分别达到35.19、33.11、1196.03万部。    2008年1~2月,中国家用电器制造业企业单位数、全部从业人员年平均人数、资产总额、累计销售收
西部大开发以来,新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扎实做好就业、社会保障、人事制度改革和人才队伍建设等各项工作,为自治区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确保了就业局势的平稳    就业作为民生之本,是广大人民群众谋生的基本手段,生活的主要来源。我们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始终把扩大就业作为促进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稳定的大事来抓,制定了一系列政策
41年前,当15岁的王健林离开四川苍溪老家,来到吉林成为省军区边防四团最年轻的一个战士时,很少有人会想到,这个朴实的农家子弟,会在日后成为知名度颇高的公众人物,并和中国足球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近一周以来,有关王健林治下的万达集团将与中国足协展开合作,全方面介入中国足球事务的消息成为中国足球界最为热门的焦点话题。其中,总计超过30亿元的投资预算,更是让外界给王健林打上了“中国阿布”的印记。
仅仅依靠国内的市场并不能保证某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在市场经济下,任何工业领域,不管是绿色科技还是其他行业,想要蓬勃发展的话,必须提供符合市场需求的商品和服务。  政府可以在许多方面影响市场,比如通过政策调节增加某特定商品的需求。在绿色工业体制下,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碳价制(通过税收或限排交易定价)。碳价制能够增加对低碳能源产品(如风力涡轮)的需求,减少耗能产品(如热绝缘)的使用。  重要的是,
本文分析了饮料制造业的运行情况,提炼了最新的行业发展动态,分析了2007年饮料市场的特点,预测了2008年市场的发展趋势。    2007年全国软饮料的累计产量同比增长19.79%,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9.79%,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5.73%,利润总额同比增加32.87亿元,税金总额同比增长26.15%。经过市场价格战、乳业降价风波上市融资大热等经历,中国乳业市场出现三大阵营分化的局面。随着一
本刊讯(记者 李佳)由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中国工笔画学会发起并承办、玉门甘来矿业有限公司协办的“全国第八届工笔画大展暨中国新农村建设成就绘画展” 4月20日上午10点在中国美术馆隆重开幕。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中国工笔画学会会长林凡、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卢禹舜、武警总部喻林祥上将、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存葆、民革中央副主席何丕洁、玉门甘来矿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傅士霖等出席开幕式并剪彩,刘大为、林凡分别
内容摘要    截至2010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2亿,突破了4亿关口,较2009年底增加360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1.8%,较2009年底提高2.9个百分点。  宽带网民规模为36381万,使用电脑上网的群体中宽带普及率已经达到98.1%。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2.77亿,上半年新增手机网民4334万,增幅为18.6%。其中只使用手机上网的网民占整体网民比例提升至11.7%。  农
联合国贸发会议是联合国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贸易和发展。近20年来,贸发会一直在积极跟踪全球外国投资的发展,通过我们主要的报告《世界投资回顾》,专门关注世界直接投资的情况。我们每年都发表这样的回顾,其中有一些是我们的研究成果。我们通过这份报告研究了全球的投资和政策情况,以及影响外国投资的政策,还深入分析了一些具体行业相关的问题。  今年的报告关注的是在低碳经济方面的投资,这一问题日益成为许多国家关注
截至今年二季度末,我国外汇储备余额达到3.2万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30.3%,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外储的三倍,接近德国全年的国民生产总值(3.5万亿美元)。如果按照人均计算,3.2万亿美元外储相当于我国每人持有2386.68美元;如果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折算是2010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的1.08倍,占2010年GDP的一半以上,外储已经成为我国国民财富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不仅对中国参与全球化的方式和过程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