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课切忌不能忽视运动技能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bruaryl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实施以后,体育课堂还要不要传授“运动技能”,这成了教学争论的一个焦点。从毛振明教授的论述中,我们不难看出,新课程体育课不仅要教运动技能,而且还要强化运动技能教学。
  [关键词]体育;运动技能;教学模式
  
  通过多次参加市上组织的观摩课,研讨课以及赛课,总体感觉大多体育教师在课堂设计上,老师教授学生技能技巧上下的工夫不够,没有过重强调运动技能教学,而是一种淡化,笔者认为应该加强学生体育课堂中运动技能的传授,这样才会使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利于国民素质的提高,我以为应该从以下三个大的方面进行阐述:
  
  一、开展运动技能教学必要性
  
  过去的体育课程比较重视运动技能的传习,也因此产生了许多教学弊端。实际教学中,许多教师为了避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对运动技能教学不敢轻易涉足。面对技术教学内容,有的是以“淡化”的方式进行处理,对运动技术教学的要求不再严谨,比如投掷技术要领只是“蜻蜒点水”,浅尝辙止,没有深入剖析,更没有正确的技术纠正。学生们只是学会了模仿,学会的只是投掷技术皮毛。这部分教师之所以用这种方式处理运动技术教学,是担心技术教学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担心弄不好会让其他教师产生传统教学的质疑。有的教师在体育课上干脆不再教运动技术,认为新课程理念下运动技术教学已经没有必要性,体育课教那些传统的投掷、奔跑、技巧等运动项目对学生的终身体育没有作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教会了学生推铅球,难道让学生今后用推铅球锻炼身体不成?”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体育课程标准指出,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体育教学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习惯,首先学生应该具有体育锻炼的能力。我们知道,体育锻炼能力并非空中楼阁,它是以运动技能的积累为基础的。一个不掌握任何运动技能的人,不可能有什么正确的体育锻炼方法,更不可能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因此,从终身体育的角度,我们有必要教会学生体育锻炼的方法,而体育锻炼的方法。必定要以某些运动技能做载体。也许学生可以不学会推铅球,但学生或许需要学会打篮球、学会打乒乓球、羽毛球,因为今后他们要用这类体育项目开展体育锻炼。也许学生不必学会100米该如何“冲刺”,不必在乎800米能跑多少成绩,但是学生必须知道长跑、短跑练习中应该如何避免运动伤害,必须知道奔跑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的最好运动项目之一。事实上,新课程理念下的体育课程学习价值之一就是帮助学生“获得体育与健康知识和运动技能”,在运动技能领域目标中,课程标准对学生在不同水平阶段应该达到何种运动技能都有明确要求,这就表明,新课程体育课必须开展“运动技能”教学。
  
  二、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的片面性
  
  关于这一个问题,毛振明教授有一篇专题讨论文章曾发表在《中国学校体育》杂志上。文章中毛振明教授说,“淡化运动技能教学”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这种观点既不符合新课程改革潮流,也不符合体育教改的实际需要和方向,不符合学生的体育学习需要。他说,淡化运动技能教学,那么淡化了的运动技能是什么样子?他认为那些主张“淡化技能教学”的教师不外乎两种担心:一是担心运动技能教学有传统教学的嫌疑,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二是担心运动技能教学会影响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其它领域目标的完成。但是毛振明教授指出,新课程改革的确要打破“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但它绝不是否定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教学之所以被称为教学,就是因为它有“教”又有“学”。如果不教运动技能,体育课还能“教”什么?学生又能“学”什么呢?难道体育教学仅仅是搞游戏搞活动吗?那体育课不就变成了活动课、游玩课、休闲课了吗?如果没有了技能教学,那体育教学又怎么发展学生的运动素质和体能,随随便便玩玩怎能起到身体锻炼的效果?另外,新课程打破了以单纯传授运动技能的教学体系后,又增加了运动参与、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新的教学目标,但是这些新目标的实现都需要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和“途径”,那么这个“载体”和“途径”又是什么呢?毛振明教授认为,既然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等教学目标都是依托在体育教学这个基本要素上的东西,那么,运动技能教学和运动技能的提高就是实现这些目标的“载体”和“途径”。
  现在有些体育课几乎“放弃”了运动技能教学,或者“蜻蜒点水”式的走走过场,一堂课中绝大部分是游戏活动,而有的体育课冠以“研究学习”的名义,一节课都在那里“讨论”呀“探究”呀,把技能教学降到了最低点,这样的体育课教学显然不是真正的体育教学,放弃了运动技能教学,体育课就失去了它的应有本色。
  说到此,有些体育教师可能会问,体育课既要强化运动技能教学,又要不走传统教学的老路,那么新课程下的运动技能到底该怎么教?其实这个问题就是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性问题,是需要我们广大体育教师不断实践、不断探索的内容。
  
  三、开展运动技能教学与新兴教学模式的和谐统一性
  
  1.让生活化的运动技能走进体育课堂
  终身体育有别于竞技体育的最大特点就在于终身体育是生活性的,它培养的是学生终身开展身体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竞技体育培养的是体育尖子,培养的是参加高水平体育竞技的技术人才。现实中,学生将来可以不参加体育竞技,因此我们不必期望每个学生都成为高水平的体育技术人才。但是学生将来一定会走上社会,一定希望有一个健康的体魄保障他的生活和工作,因而他必须参加身体锻炼。因此,从终身体育的角度出发,我们现在开展的运动技能教学应该突出生活化,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将传统的运动技能生活化,让那些生活化的运动技能走进体育课堂。
  
  2.运动技能教材的生活化教学处理
  如何作运动技能生活化教学呢?毛振明教授根据现在运动技能教材现状,将它们分为四个层次,即:精学教材、粗学教材、介绍性教材、锻炼性教材。
  (1)精学教材:是一些常见的、可行的、学生喜欢的、教师能教的、场地允许、与学校传统项目相结合的运动项目,如篮球、排球、乒乓球、形体操等。
  (2)粗学教材:是一些未来生活中学生可能遇到的,有必要且具有一定基础的,教学条件允许的项目,如棒球、铁环、体育舞蹈、羽毛球、郊游和野营、形体训练等。
  (3)介绍性教材:是一些没有必要掌握的,但有必要让学生知道的或者体验的运动文化和项目的有关知识,如高尔夫球、保龄球、跳水、竞技体操、网球、台球、汽车拉力赛、极限运动、NBA篮球、足球联赛等。
  (4)锻炼性教材:主要是指体育课堂中需要锻炼的身体素质和走、跑、跳、投、支撑、攀爬、钻越、搬运、负重等能力。如力量、耐力、速度、灵敏、柔韧等身体素质练习,以及精学、粗学教材有关的专项素质练习、身体基本活动能力练习等。
  在安排课堂教学容量的原则上,精学教材要多排多练,因为精学教材都是学生喜欢的,而且有广泛的生活基础,最切合开展终身体育的要求。粗学教材要少排多练,因为粗学教材有一定的教学条件制约,有一定的生活限制。锻炼性教材要多排少练,因为锻炼性教材缺乏趣味性,多练容易使学生产生疲劳和厌倦,但这些教材又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活动能力、运动技能的提高,应该多排课时,以多排少练的方式缓解学生的情感。介绍性教材要少排少练,因为这些教材不一定用于教学或者不一定用于锻炼,但是它们却是体育文化的有机组成部门,从体育欣赏的角度出发,让学生了解就足够了。
  
  3.采取生活化的教学方式
  过去的体育课,军训化的教学方式过于严肃,过于机械,从准备活动到基本部门再到结束放松,课堂结构非常呆板。如果说传统的体育课压抑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那么这种军训化的教学方式也是一个无法逃避的原因。生活化的教学方式,就是要打破传统课堂结构,改变传统课堂严肃有余、活泼不足的军训化教学方式,应站在学生心理需求、实际生活方式的基础上,把学生平时的游戏、活动、劳动等方式方法提炼成体育课堂教学方式,让情景、音乐、竞赛等成为教学的烘托,使每一次教学都让学生产生生活感、活动感,这不仅有利于教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之后在今后的生活中应用。
  
  参考文献
  [1]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
  [2]毛振明北京师范大学与运动学院杂志
其他文献
【摘要】《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让学生充分的阅读,在读书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收到情感的熏陶”。这就给教师们提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如何培养他们的阅读习惯?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能力 培养方法    笔者认为,阅读能力不光在小学阶段对提高学习效率有着决定作用,甚至对学生今后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如何指导学生通过材料的阅读去把握问题的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指出:“教,是为了用不着教。”也就是说,教师在教学中的职责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学会学习,学会求知是当代人要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须具备的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数学教学最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达到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益和质量的目的。下面就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体会。        一、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意义    学
[摘 要]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入手导入新课,注意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通过活动课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历史。  [关键词]知识经验 情感共鸣 体验和感受    课程改革,让教师有机会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为教学注入活力。课改工作千头万绪,我选择其中一个方面作为我的课改工作的突破口,在实践中还颇有成效,这个突破口就是:让历史贴近学生的生活。从初中学生的年龄特征来看,他们对历史的兴趣要比对卡通片的兴趣淡得多,加上受应
【摘要】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及创新意识的重要手段,本文从培养实验兴趣入手,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前提,从多个方面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思维能力。  【关键词】实验教学 兴趣 和谐 创新    生物学是新世纪的前沿科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担任着重要的作用.生物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在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验性和探究性。许多实验的探究都要求学生动手完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
体育在职业教育中是不可缺少一部分,体育课除需要在满足身心发展的基础上,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与理念外,还要致力于提高与未来职业有关的运动技能、全面素质与综合职业能力。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而职业学校“职业”性的特点,体育课如何提高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为终身体育打好基础,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者的首要任务。    一、学生对运动参与的欲望和满足感    学生能否快乐地参与到体育活动
教师为习作教学难而感到棘手;学生对习作有畏难情绪,一提写作文就感到头疼,要么觉得没什么可写,要么心中有话写不出来;家长对此更是束手无策,写作文成了我们大家“心中永远的痛”。许多学生迫于无奈只好求助于各种各样的辅导资料,结果《作文大全》、《获奖作文》、《描写词典》之类的书汗牛充栋,塞满了书包,习作抄袭成风,程式化、成人化、泛政治化倾向严重。造成此状,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学生
[摘要]人文精神是当今社会值得关注的一个话题,新一轮的英语课程改革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提高学生的交际意识和应用观念。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能够主动“质疑”。本文将英语教学与人本教学有机结合,浅析高中英语教学中教师对学生质疑积极性的影响及培养学生质疑习惯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人文;教师;质疑    一、问题的提出    英语课程的学习,既是学生通过英语学习和实
[摘 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观察、实验、比较、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课堂教学中大力提倡合作、探究性的教学方法,让数学课堂真正“活”起来。  [关键词]合理分组 有效合作 勇于探究 科学评价    新课改关注学生的合作、探究性学习,那么如何使合作、探索性学习成为初中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方式呢?    一、认真学习课改理论,大胆实践、总结、反思    从上数学课的一些现象,我们不难看出有
农村中小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主战场,农村中学尤其是像我们苏北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教育经费紧张等诸多因素,学校的体育设施简陋,师资队伍匮乏等因素成为制约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发展的“瓶颈”。苏北是江苏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农村学生人数比例较大,农村化的特点较为突出。如何开展好农村中学体育教学工作,对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其具有良好的体育习惯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目前农村中学体育教学的现状  1.对学
美国著名教育家伯莱克认为:“反思是立足于自我之外的批判地考察自己的行动及情境的能力。使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努力思考以职业知识而不是以习惯、传统或冲动的简单作用为基础的令人信服的行为。”顾名思义,所谓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自我批判地依据自我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模式,通过反思、自我检查、自我修正等方式,修正自我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从而通过教学反思努力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效率的过程。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