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的激疑·质疑·释疑

来源 :学周刊·A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hui123zj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组织和引导学生激疑、质疑、释疑,可以使学生养成发现问题的好习惯,并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关键词:教学 激疑 质疑 释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培养学生的提问习惯,激发学生的提问欲望,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性、自主性,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质量。
  一、创趣激疑
  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兴趣是激发他们认真学习的强大动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学中生疑,就必须讲究方法,让学生在趣和奇中生疑。例如,根据小学生平时都很喜欢听故事这个特点,教师可在教学时用讲故事的方式来导入。例如,在教学《称象》一课时,我先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古时候,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很想知道大象有多重,可是当时没有那么大的秤来称,大臣们又想不出好方法。有的人提出把大象割成一块块来称。后来怎样,大家想知道吗?这如“投石击破水中天”,引起了学生的好奇心:“那头大象多重,有没有称出来,是谁称出来,用什么办法称?”他们迫不及待地想知道故事的前因后果,我就趁此导入,很好地引发了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引导质疑
  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学生的质疑能力并非与生俱来的,需要通过不断的学习和训练,养成质疑的习惯、掌握质疑方法,而教师在此期间应充当引路人的角色。因此,我在教学中尤其注重指导学生从文章的标题上、矛盾处、关键词等不同角度去质疑,从而启迪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1.从标题上质疑。标题是文章的眼睛。抓住标题进行分析,不仅能训练学生见题思考的能力,还能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如教学《将相和》一文时,在板书标题后,我问学生:“看到标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学生略作思考后,纷纷发言:“我想知道‘将’和‘相’分别指谁。”“我想知道将相之间为什么不和,又怎么和好?”……最后我通过总结,归纳出主要问题,使学生更容易感悟和掌握课文的内容。
  2.从矛盾处质疑。为了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主旨,我注意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矛盾处,前后对照,联系上下文,提出问题。如在教学《手捧空花盆的孩子》一课时,我引导学生抓住矛盾之处:谁能用种子培育出最美的花,谁就是国王的继承人,而雄日捧着空花盆,却成为继承人。学生从这处矛盾中很自然提出问题:“国王为什么要选他做继承人呢?国王为什么说话不算数?”顺着学生的质疑,我趁热打铁,把全班分成赞成与反对两组展开争论。最后,达成了共同的看法:雄日捧着空花盆,体现雄日的诚实;而国王选雄日做继承人,表明国王喜欢做事实事求是的人。学生通过这一质疑,更深入地体会到文章的主旨。
  3.从关键词去质疑。抓住文章的关键词质疑,特别是抓住体现人物感情的关键词提问,能帮助学生提高遣词造句、描写人物的能力。例如,针对《再见了,亲人》第一段中的“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怀”这句话,教师可引导学生想一想:“这比山还高、比海还深的情谊指什么?为什么大娘对志愿军的情谊比山还高、比海还深?”“情谊”“山”“海”这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呢?然后,教师再让学生从文中寻找答案。学生理解了这三个词,也就理解了这段话的思想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三、疏导释疑
  课堂教学中,有疑者要使之无疑,这样学生才能长进,教学质量才能提高。因此,教师要着力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还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问题,更要注重用启发、分解、拓展等不同的方法来释疑。
  1.启发。课堂中的提问,目的是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训练和提高思维能力,因而教师应善于从不同角度启发学生释疑。如教学《鸟的天堂》一文时,学生提出一个关键性问题:“课文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我要求学生朗读全文,并引导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把美丽而富有生机的大榕树叫做“鸟的天堂”?作者又为什么要把鸟的生活写得很愉快?学生通过朗读就会知道,叫“鸟的天堂”是作者对大自然美景的一种赞美,把鸟的生活写得愉快是因为作者对大自然喜爱。这样,学生就能领悟到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2.分解。教师在教学中可引导学生将难题分解成较易理解的小问题,或者把大问题分解成一组小问题,层层递进,引导学生化解问题。如教学《穷人》一课时,学生质疑:为什么同是穷人,桑娜家会“温暖而舒适”,而西蒙家却“又阴冷又潮湿”?桑娜真的是穷人吗?于是,我让学生思考:(1)课文中哪些句子表现桑娜是穷人?(2)既然桑娜是穷人,为什么家里会“温暖而舒适”?是怎样的温暖和舒适?(3)西蒙家里“又阴冷又潮湿”,是什么原因?你们是从哪几方面读懂的?对学生的质疑,我用三个提问从正面、反面、侧面分解,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解决问题。
  3.拓展。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智慧想象,积极独立地思考,多方面、多角度地释疑,既能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又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还可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举一反三,灵活多变。如教学《丑小鸭》一课后,教师可让学生想象:“丑小鸭变成美丽的天鹅后会做些什么?或者会遇到什么事?”这时学生纷纷展开了想象,有的学生说:“丑小鸭回到了它刚出生的地方,大伙都感到十分惊讶,丑小鸭宽宏大量,原谅了它们,它们也很惭愧,并向丑小鸭保证以后要善待任何动物。从此,它们过上了幸福的生活。”有的学生说:“丑小鸭遇见了有同样遭遇的丑小鸡。丑小鸡十分沮喪,丑小鸭把自己的故事告诉了丑小鸡,鼓励丑小鸡鼓起勇气顽强地生活下去,就能获得幸福,并陪伴着丑小鸡。最后,丑小鸡也长成了美丽的大公鸡。”经过拓展,学生对于文章中的动物形象印象更深刻,对题旨的理解也更加深刻了。
  (责编 张翼翔)
其他文献
“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学会“举一反三”。“举一”,一要例子精当、典型;二要对例子作多层次、全方位的剖析。数学题的例子,我们可以删减、增加、变换一些己知条件,来更全面、更深刻地理解。那么,“语文课文”这个例子,我们也可以删减、增加、变换一些词语、语段来理解课文内容。通常,我们对课文中的词语、句式这些细微的方面变换、改装较多,而对课文结构的变换、改装则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就着重谈谈后者。
用扇子扇风,能使人凉爽。找出3把扇子。
期刊
情绪智力是指个体加工和处理情绪信息、情绪性问题的能力.采用《情绪智力量表EIS》,对高职学生情绪智力在人口学变量上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人口学变量在情绪智力上的交互作用进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学科,其教学目标已经不再是传授英语知识,而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促使他们的综合素养得到提高。传统的教学策略运用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期刊
摘要:从地方新建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出发,分析其新建工科专业在毕业设计选题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从教师和学生、学校和企业等多个视角全面集成资源,系统地建立全方位的毕业设计课题类型工程化实现体系。具体包括:以教师科研课题为背景派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以教师深入企业为载体催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以学生创新活动为动力孕育本科毕业设计课题,以校企多方合作为平台产生本科毕业设计课题。  关键词:新建工科专业;
小学的语文教学以读为基础,特别是高年级的语文阅读教学,更加讲究感悟和理解.所以,学生的阅读能力在语文学习中起着关键作用.教师重视语文阅读教学,使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感悟,
“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议论文也不例外,只要你慧眼独具,你会惊觉,原来议论文中美育的元素,就像夜空中的繁星。在议论文的肥泥沃膏中,有许多璀璨的美珍珠,只要你去发掘,为它拂去尘沙,它就会耀眼夺目,引人入胜。
本文就民生新闻内涵特征、重要作用,探讨了如何实施民生新闻人性化报道的科学策略。对提升民生新闻舆论影响,营造良好的文化传播氛围,优化报道水平,符合大众审美需求,打造品
语文教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者,更是弘扬时代文化的奠基人,应当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升专业素养.比较阅读法作为一种实践效果突出的阅读方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发挥着越来越重
新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它关注人的自然发展健康成长和人的健康个性的发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