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读书习惯

来源 :语文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y_yu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书是人类文明的源泉,读书可以使人进步,读书可以使人明智。高尔基曾经说过:“我扑在书籍上就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人们所学的大量知识,并不都是亲自实践所得来的,一部分的知识是在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所得到的,大部分的知识来自于书籍。读书使人开阔了视野,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大部分是从课本中来的,为适应社会的发展,作为教师必须教会学生读书,养成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的起步时期,犹如一只只嗷嗷待哺的雏鸟,等待着哺育和成长,而这“食物”的来源主要便是浩海如烟的书籍。如何培养学生爱读书的习惯,是每一个小学教师所必须考虑的。

一、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让学生有兴趣读书,学生才能体会到书籍带来的震撼,从而从书中吸取知识的琼浆。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可以通过一些活动来激起。在平时的学习中,可以时常举办一些活动,如,举办辩论会、演讲会等班队会活动。在辩论会上,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运用平时从书中获取的知识反驳对方,不仅能提高自己的口语能力,而且也会在别人的辩论中学到一些知识。在演讲会中,每一个学生都会作好准备,收集阅读大量的资料,这必然会让学生自动地去找材料,学生也会主动地去读书,接触大量的书籍。通过这些活动,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会得到很大的提高,学生也会在读书中提升自己的能力。

二、让学生与好书交朋友


  让学生与书交朋友最好的指导老师便是兴趣,有了兴趣,学生就会主动去读书。一年级学生的读书兴趣首先来自识字的乐趣,识字越多学生读书的欲望越强,因为在读书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读懂故事的内容,充分体会到识字多所带来的乐趣。有的学生有很多的图画书,有些图画书上有很多的字,当问到他们图上画的是什么的时候,他们总是争先恐后地指着书上的字说这是什么。同时,还要让学生爱听,教师读给学生听。教师在了解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喜欢听什么,然后再选择适合学生的优秀作品,如,童话故事、成语故事等。对于学生来说,等他们认识了更多的字,就可自己主动读这些生动的故事了。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而且能引发学生多识字的欲望。随着年级的升高,学生的读书热情更是急剧升温。

三、要创建浓厚的读书氛围


  培养小学生读书的习惯,浓厚的文化氛围是很关键的。大到学校,小到班级,处处要有读书的气氛,处处要洋溢着书香。可以在班内建立“图书角”,每隔一段时间大家都会从家里带来一部分课外书放在那里共同欣赏。每一周还可以拿出一节课来,让学生自由阅读,在这节课上,学生可以读自己喜欢的部分,可以同桌互相交流,可以挑战自己的兴趣。每天早上,可以拿出十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大声诵读一些优美的古诗词,以此作为学生的读书大餐。不必要求学生必须懂得这些诗词的意思,只要学生体会到诗词的意境和诗词带来的韵律美就可以了。长时间坚持下来,学生自然会在这种读书氛围中受到熏陶,说话、写作上一定会有所进步,学生的素质也会在阅读中有所提高,可以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读书带来的快乐。

四、举办講故事比赛,体验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读书所得,学生读了那么多的书籍,都希望向其他同学展示自己的读书成果。作为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每个月举行讲故事比赛,让学生上台将自己曾经读过的故事复述给其他同学听,最后选出一个讲得最好的学生评为“故事大王”。对于在读书中表现突出的学生还要进行表扬,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同时,也发挥这些学生的榜样作用,激励其他学生,从而让所有学生坚定读书的信念。这样,才会让学生乐读书,感受读书乐,才会真正养成学生读书的习惯。

五、要与学生一起读书


  读书这个过程,需要耐心、毅力、持之以恒的精神。只有从小养成爱读书、乐读书的好习惯,才能为以后写作打下良好的基础,才能在人生的路上竖起一盏永不熄灭的明灯。因此,教师要与学生一起读书,共同成长。
  总之,习惯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犹如绳锯木断,滴水穿石。
其他文献
教师职业作为一种以人育人的职业,它不是一种可以单纯用经济手段来检验其效益、用金钱尺度来衡量其价值的职业,对其劳动质量提出的要求是很高的、无止境的,对其劳动数量却很难做到准确计量。所以,从事教师职业就不能斤斤计较,而必须具有自觉地把自己的全部知识、才能和爱心奉献给学生、奉献给事业的决心和勇气。作为教师,我们要用自己的言行告诉他人也告诉自己:教育是奉献不是索取,教育是公益不是功利;教师先自重,才能受尊
期刊
“思维碰撞”课堂的核心支撑是学生问题意识的形成。通过课堂或课外对课程乃至生活中问题的挖掘,形成有价值的问题体系,在课堂上通过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等方式,用各种活动解决这些问题,在那些“问题差异处、观点不同处、答案争议处、思路相异处、方法相左处、个性解读处”产生对话与碰撞,思维的火花点燃在课堂,智慧的生成在小组,成果的展现在全体。  为了落实“思维碰撞”在课堂这个根本的宗旨,泰安实验学校构建了与之相适
期刊
课程整合是当代世界各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发展的共同趋势,中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大力倡导“课程整合”的理念。《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要“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创新性的课程实施,让学科本位模式、学生本位模式和社会本位模
期刊
秦观词受杜牧、李煜词的影响很大,有些词是从二人诗词中演化而来,也受与其同时期的柳永、晏几道的影响,虽为苏轼门生但其写作风格与苏轼却迥然不同。秦观的创作时期各学家形成比较统一的观点,依据秦瀛《淮海先生年谱》分成三个时期,即:家居时期(进士之前)、蔡州京都任职时期(进士之后贬谪之前)、贬谪时期。秦观词风格随其境遇的变化而有所变化,但伤感、婉约是其词的总体特点。秦观的词集合了婉约词的总体特色,又有其创新
期刊
文言文学习是学生了解和继承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方式。然而传统教学的“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串讲模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低效是一个不争的现实。如何让文言文教学焕发生命力,引导学生邂逅文言经典之中的无限美丽呢?  一、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真正以生为本。  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
期刊
这段时间,我和孩子共读了一本书《夏洛的网》。这本书是中高年级的必读书目,我们也是第一次尝试整本书阅读,而且书中没有任何插图,在以前的亲子共读中,我们都是阅读绘本,其中图画占了很大的一部分,这样没有任何插图的整本书是我们第一次尝试。  我一开始就信心满满,从来没有想到过她会厌烦,因为她有听故事的基础。我们从小就开始听卉卉阿姨讲故事,每天一个新故事、一个新成语、一首新的世界名曲。有的时候我觉得小孩子的
期刊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基于经验的建构过程。“转化”策略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刚教完后,学生有点懂了,但碰到新问题,学生又无从下手了。究其原因,老师在课堂上就题讲题,课后的练习学生只是“依葫芦画瓢”。那如何让学生真正经历并体验“转化”策略的形成过程呢? 我在教学时一般分为3个层次去引导学生体验策略:  一、课前热身,预伏转化。  1.师:课前先让我们轻松一下,玩个游戏,脑筋急转弯。  
期刊
笔者一直苦苦思考如何让自己的语文课堂既能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还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发现,语文专题性学习可以将笔者的这一教学理想润物无声地落实到常态教学中。本文结合笔者自己语文教学过程中对几种模式的语文专题教学的实践,谈一些具体的做法。  一、对课文的批注点评专题  在初中阶段,除了要让学生广泛涉猎语言文字优美、思想感情丰富健康的作品外,还应引导学生与作者的心灵产生共鸣,
期刊
意境是古诗词的核心与关键,是理解古诗词,体验作者情感的基本途径,是实现古诗词中人文资源教育意义的重要载体。然而,当前的中学古诗词教学中,普遍存在“释题目,知诗人、解难字,译全篇、悟情感,齐背诵”的传统教学模式,无法让学生体会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无法深刻体悟到作者的浓浓情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  古诗词之所以十分美妙,是因为其运用了精炼的语言而达到了生动的意向,营造出作
期刊
早晨,阳光从窗户里钻了进来,恰好晒到了我。鸟儿在屋檐下叽叽喳喳叫个没完,似乎在向我诉说着什么。我朦朦胧胧地睁开一只眼,记得有什么事要做,接着我腾地一下坐了起来——今天我要去博物馆畅游知识的海洋。  我和小伙伴们一起去石家庄进行游学,我们一个个十分激动,都在猜测着参观时的情景,有的认为很期待,有的认为很有趣,还有的认为这是一次梦寐以求的体验。  博物馆终于到了,这里真是应有尽有,我被眼前的展品惊到了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