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改为教学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给课堂带来了一片生机,教师不断改进教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已广泛运用,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之中,彻底改变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教学成了师生“互教互学”的共同体。
然而,有些教师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课堂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上都显得比较困惑。具体有如下表现:
⒈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现象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深入的启迪,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之间在思维上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⒉滥用鼓励与夸奖。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进行随意性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⒊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⒋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长此以往,后进生永远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
⒌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走出困惑,需要采用如下策略:
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调控性、启发性、针对性,难度要适中,不可过易也不可过难,让学生具体去阅读、记忆、练习、思考、合作交流。然后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和评价。
⒉对学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进行廉价的赞赏,但总体上遵循以鼓励为主的原则。不宜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多用真诚的语言激励。对问题回答错的学生,可采用小组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用名言警句来熏陶学生,用教师的真心来打动学生,用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
⒊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此时,教师来到学生中间,细心聆听学生的对话,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普遍问题集体解答,个别问题单独解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适度地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能独立探究出知识的发展发生过程和结论,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抓住学生有疑惑的大好时机,有效地进行反馈回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⒋合作交流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只有形式。问题太简单没有交流的必要,问题太难交流就没有效果,因此必须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给学生合适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内组员要分工明确,发言人和记录人要充分发挥作用,使小组内的交流和班级内的交流都深入而充分。尤其要交流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教材的重点处开展合作交流,在知识的难点出开展合作交流,在知识形成的关键处开展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思维之花开得争奇斗艳,实现小组内成员智慧的共享。
⒌自主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⑴主体性原则;⑵换位思考原则;⑶留出“空白”的原则;⑷反思原则。
同时,我们还认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好多优势,但并不排斥传统的讲解、练习等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真正实现教学上的继承与创新。
然而,有些教师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显得束手无策,在学习方式的改变上、在课堂上三维教学目标的落实上都显得比较困惑。具体有如下表现:
⒈课堂上经常有把“对话”当“问答”的现象“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毫无启发性的问题充斥课堂,把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理解成了庸俗化的问答。这种现象使学生的思维不能得到深入的启迪,教师的主导作用没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师生之间在思维上不能碰撞出火花,教学的效果也可想而知。
⒉滥用鼓励与夸奖。经常有一些教师不假思索、脱口而出地进行随意性表扬,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同时,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和随意应付。
⒊把自主变成自流。有的教师上课便叫学生自己看书,没有指导、没有提示和具体要求,看得如何没有检查也没有反馈,由学生一看到底;有的教师还提出学习内容由学生自己提,学习方式由学生自己选,学习伙伴由自己挑等等。这是一种典型的自流式的学习方式,学生表面上获得了自主的权利,可实际上并没有做到真正的自主。
⒋合作有形式而无实质。一些课堂上,教师片面追求小组合作这一学习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及过程没有进行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的时间有时也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进入讨论状态,小组合作学习在教师的要求下就结束了。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不是一个引导者,学生处在被动式的讨论中。对学生而言,如果小组合作学习没有组织引导好,往往就会缺乏平等的交流与沟通,结果往往是优秀者的意见和想法代替了小组其他成员的意见与想法,学习差一些的学生就会变成陪衬,更多的时候是听众。长此以往,后进生永远也品尝不到成功的喜悦。
⒌有活动没体验。课堂上经常有一些为活动而活动的现象,学生在课堂上一会儿忙这一会儿忙那,教室里乱哄哄,这种活动动手与动脑相脱节,目的性差,没有体验与反思,应该说是一种无效和无价值的活动。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认为,要走出困惑,需要采用如下策略:
⒈教师课前要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要有可操作性、调控性、启发性、针对性,难度要适中,不可过易也不可过难,让学生具体去阅读、记忆、练习、思考、合作交流。然后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进行检查,及时反馈和评价。
⒉对学生的表扬要实事求是,不进行廉价的赞赏,但总体上遵循以鼓励为主的原则。不宜采用物质奖励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要多用真诚的语言激励。对问题回答错的学生,可采用小组评比的方式激发学生的热情,用名言警句来熏陶学生,用教师的真心来打动学生,用教学艺术来吸引学生。
⒊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给足学生学习的时间,给学生布置明确的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此时,教师来到学生中间,细心聆听学生的对话,及时发现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难题,普遍问题集体解答,个别问题单独解答;及时检查学习效果,适度地启发和引导学生,鼓励学生能独立探究出知识的发展发生过程和结论,教师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抓住学生有疑惑的大好时机,有效地进行反馈回授,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⒋合作交流要有实质性的内容,不能只有形式。问题太简单没有交流的必要,问题太难交流就没有效果,因此必须选择难度适宜的问题。要根据问题给学生合适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发表自己的观点,小组内组员要分工明确,发言人和记录人要充分发挥作用,使小组内的交流和班级内的交流都深入而充分。尤其要交流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在教材的重点处开展合作交流,在知识的难点出开展合作交流,在知识形成的关键处开展合作交流,使不同的思维之花开得争奇斗艳,实现小组内成员智慧的共享。
⒌自主学习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具体如下:⑴主体性原则;⑵换位思考原则;⑶留出“空白”的原则;⑷反思原则。
同时,我们还认为:“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虽然有好多优势,但并不排斥传统的讲解、练习等教学方法,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课程的内容灵活运用,真正实现教学上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