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今天依然任重道远。制约这种联合的因素主要是资本的力量。民族资本与国际资本倾力分化工人阶级,两次世界性战争强化了人们对和平的希冀,也抑制了无产阶级的斗争与联合。立足现实,切实强化世界无产阶级联合的主观愿望与努力,夯实阶级联合的客观现实基础,无产者世界性联合才会逐步推进。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无产者;联合
《共产党宣言》最后呼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和第二国际、共产国际的努力,曾经取得明显的进展,也使人们看到了希望。但二战以来,随着共产国际的变化和原苏联解体,这种联合的迹象越来越罕见,也很少听到这种联合的声音了。难道无产者的世界性联合只是马恩主观的一厢情愿,根本不具备客观的必然可能,或者新出现的知识经济根本不需要或者排斥这一联合,一百多年来无产者的多次国际性联合还能否继续下去,在资本强势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们不得不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世界无产者联合的历史与现状
资产阶级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打开了世界市场,开辟了真正的世界历史。资本冲向世界各处,建立自己统治的神圣王国,也把无产阶级在世界各国呼唤出来,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所有劳动者归拢入无产者的行列之中。迫使无产者在大致相同的劳动条件下,相似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共同的命运,催促他们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联合,组成为阶级。
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宣言》写作的前提基础、目的和使命就是努力促成世界无产阶级的真正联合。《宣言》本身就是德国工人团结同盟的产物。后来1864—74年成立了由欧洲主要国家工人阶级组成的国际工人协会,“这个协会成立的明确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马恩在宣言中详细论证了无产阶级世界性联合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各种可能的形式与渠道,他们集中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世界无产者的真正联合,把这种联合看作为导致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马恩积极探索和研究推进各国无产阶级走向联合中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努力强化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团结组织,给各国党的领导人提出各种建议,力求把这一团结提升到较高的程度。
在《宣言》精神的影响下,国际无产者的团结联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恩格斯去世后,又建立了复活了的国际工人协会,后来称之为第二国际,指挥和协调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1889—1914年第二国际领导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工人阶级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发动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启发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协调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1919年3—1943年6月第三国际以共产国际名义,以原苏联共产党为主干,最多曾领导了60多个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后由于二战时具体的国际环境而解散。
二战后,原苏联共产党也与战后产生的二十多个共产党执政国家的政党相互协调,有一个协调性的组织,由于苏共“老子党”对东欧国家和其他政党的专制控制,引发诸多复杂的问题。中苏决裂后,该组织也进入了特殊的运转状态。至今,列宁建立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中国、朝鲜、古巴、越南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政的共产党政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少有往来,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互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经常性的联合组织也不多见。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党国际还存在着。主要由各国的社会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党组成,到2007年6月还有161个政党和组织的成员,北欧是社会党政策主张的典型样板。他们通过非暴力手段的和平斗争,争取议会多数、争取立法改革、争取组阁执政,通过推行广泛全面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社会分配格局,限制资本的疯狂扩张,减弱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实现社会的整体富裕和社会成员的“共富”目标。这些曾经被指斥为修正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今天看来,很值得我们研究。对社会党的这种国际联合的性质与作用,也应进行认真的分析。
战后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给无产者的联合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二战后知识经济浪潮冲击下,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迅速加快了知识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与就业门槛调高,各民族国家激烈的发展竞争,整体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异常迅猛,迫使工人阶级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
工人阶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学修养的整体提升,对增进工人阶级的国际性团结是一种积极的推进因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知识信息既具有共享性,又具有产权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同时,各民族国家与社会组织对稳定的强化和对经济成本的考量,倾力于减低商品成本与价格,进行激烈的发展竞争,也不利于工人阶级的组织与团结。各国内部以及国际间工人及其政党的组织与团结、联合面对新的挑战,整体上处于思考和探索之中,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工人阶级的世界联合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以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名义和旗帜,使工人阶级自身的成长与团结处于十分特殊的状况。
总的来看,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探索,历尽曲折和磨难,在现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表面上看这种联合目前还是不怎么明显,不怎么庞大,不怎么有力,也没有那么多很有影响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不怎么鲜明。但是,不能改变的依然是“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各国工人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进程中科学技术素养的提升,对先进知识经济生产力的创造与掌握,必将酝酿起国际工人阶级更加牢固、更加坚强的世界性联合。
二、无产者国际联合的现实困扰
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历史上曾出现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为什么没有接着出现第四国际、第五国际呢?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凸显,给无产者的世界性联合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困扰。 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与转变,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阶段性的质变。基本经济结构发生阶段性的变化,产业工人的知识化进展急速,知识分子大批涌入产业工人队伍,导致工人阶级的主要部分和主要精力转向知识科技领域,白领工人剧增,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一线生产工人比例降低,与市场研究、科研开发、售后服务的知识工人收入拉开,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性科技创新,而知识创新本身具有一定范围的分散性、独立性、个体性、突发性和排他性,这些自然消减了工人阶级内部的协作与联合,成为影响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第一个基本的困扰因素。
第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经济恢复和稳定发展阶段,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了时代的主题,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形态的发展竞争日益剧烈。这一背景下,和平、稳定、发展成为世界压倒一切的声音,成为各个国家高举的旗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退居后位,民族国家的恢复发展,提升实力,稳定和平,法律秩序,呼声日涨,压倒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分化了无产阶级的组织力量,消解了无产阶级内部的联合要求与团结组织的趋势。经过战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得到巨大的提升,知识经济把资本的世界霸权提高到新的阶段,资本的强大,有力地压制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他们还通过各种措施分化工人,拿出部分利润分给部分工人,搞小股权转让,扩大社会福利,扩张民族国家的功能,力图扼杀无产阶级的任何联合与团结。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战后的前一阶段是为应付资本主义世界冷战而强化了的国家机器的高度集中专断,集中一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后一阶段是各国为赶超跨越发展而积极探索自己民族的独立发展之路,反思和纠正过去曾经过分强调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国际团结的贡献的倾向,把独立自主办好自己的事当做主要的方针,各国都在努力走自己的路,积极推动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应对日益激烈的世界性发展竞争,难以顾及他国的事务,甚至国内的工人阶级也要服从国家资本、民族资本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性的无产者联合一直没有机会再次提起。
第三,无产阶级世界性联合的主观愿望有时被压抑,时有减弱,理论指导出现弱化倾向。从主观的角度看,战后各国无产阶级世界性联合的主观愿望已大大不同于马恩那个时期,不再那么强烈。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注力于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反思如何防止世界性战争再次爆发的可能,尽量把法西斯主义消灭于萌芽状态,没精力考虑无产者的团结与联合。
第二国际虽经解散,后又恢复。他们主张非暴力的和平斗争,争取合法的议会多数,争取组阁权,主张通过扩展社会福利政策,改善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北欧瑞典、挪威、冰岛、丹麦就是这种社会主义主张的典型样板。
好长时间我们曾批评这种主张为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的背叛,现在看起来这种批评有些简单武断。马克思主义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只能是实践。至少从现今的实践来看,第二国际后期的主张与马恩的理论并没有被实践所否定,反而拥有相当的力量支撑。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今天还存在的150多个政党与组织的社会主义政党国际,排除于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之外。
第四,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形式,仍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世界无产者的个体,企业工会,行业协会,地区协会,政党,国际协会,多国政党联盟,国际产业工会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无产者的实际利益,都是有必要存在的无产者的联合方式。怎样的联合组织形式才是最为合适的,才是真正的世界无产者的联合,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无产者,工会,阶级,政党,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得好,也无定论。运用民主集中制和法制化形式使共产党确保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的尝试仍在探索之中,失败的教训仍然经常重复。政党、政权脱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在一些国家,共产党员与无产者的政治意识淡化,民主欲求削弱,政治泠淡症扩张,市民社会的加速不是推进而是在消解着民主化的进程,远没有形成对政党政治的有效保障与制约机制。
总之,对世界无产阶级的真正联合与团结的困扰现实的存在着,必经正视这些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世界无产者要不要联合,怎样联合,对此必须认真反思,寻找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化解无产者走向联合大道上的各种矛盾和现实困难,创造条件,向马克思一百七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一伟大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庞元正.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J].哲学研究,2009,(7).
[4]孙跃纲.发展哲学概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乔丛(1974— ),女,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党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党建、哲学、经济学。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无产者;联合
《共产党宣言》最后呼唤“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经过马克思、恩格斯和第二国际、共产国际的努力,曾经取得明显的进展,也使人们看到了希望。但二战以来,随着共产国际的变化和原苏联解体,这种联合的迹象越来越罕见,也很少听到这种联合的声音了。难道无产者的世界性联合只是马恩主观的一厢情愿,根本不具备客观的必然可能,或者新出现的知识经济根本不需要或者排斥这一联合,一百多年来无产者的多次国际性联合还能否继续下去,在资本强势推动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人们不得不对此进行深入的思考。
一、世界无产者联合的历史与现状
资产阶级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打开了世界市场,开辟了真正的世界历史。资本冲向世界各处,建立自己统治的神圣王国,也把无产阶级在世界各国呼唤出来,把世界各国各地区的所有劳动者归拢入无产者的行列之中。迫使无产者在大致相同的劳动条件下,相似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共同的命运,催促他们建立起各种形式的联合,组成为阶级。
各国无产阶级的联合是《共产党宣言》的核心思想。《宣言》写作的前提基础、目的和使命就是努力促成世界无产阶级的真正联合。《宣言》本身就是德国工人团结同盟的产物。后来1864—74年成立了由欧洲主要国家工人阶级组成的国际工人协会,“这个协会成立的明确目的是要把欧美正在进行战斗的整个无产阶级团结为一个整体……”,马恩在宣言中详细论证了无产阶级世界性联合的必要性、必然性和各种可能的形式与渠道,他们集中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世界无产者的真正联合,把这种联合看作为导致真正的“自由人联合体”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准备。马恩积极探索和研究推进各国无产阶级走向联合中的各种具体的实际问题,努力强化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团结组织,给各国党的领导人提出各种建议,力求把这一团结提升到较高的程度。
在《宣言》精神的影响下,国际无产者的团结联合,经历了复杂的过程,取得了巨大的成效。恩格斯去世后,又建立了复活了的国际工人协会,后来称之为第二国际,指挥和协调世界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1889—1914年第二国际领导了欧洲各主要国家的工人阶级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与策略,发动各国无产阶级进行革命斗争,启发工人阶级的思想觉悟,协调各国工人阶级的革命行动,其中也出现了一些明显的问题。1919年3—1943年6月第三国际以共产国际名义,以原苏联共产党为主干,最多曾领导了60多个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后由于二战时具体的国际环境而解散。
二战后,原苏联共产党也与战后产生的二十多个共产党执政国家的政党相互协调,有一个协调性的组织,由于苏共“老子党”对东欧国家和其他政党的专制控制,引发诸多复杂的问题。中苏决裂后,该组织也进入了特殊的运转状态。至今,列宁建立的第三国际、即共产国际已不复存在,只剩下中国、朝鲜、古巴、越南几个社会主义国家中执政的共产党政党,基本上是各自为政,少有往来,一些非社会主义国家的共产党,相互间的联系比较松散,经常性的联合组织也不多见。
第二国际即社会主义国际、社会党国际还存在着。主要由各国的社会党、民主党或社会民主党组成,到2007年6月还有161个政党和组织的成员,北欧是社会党政策主张的典型样板。他们通过非暴力手段的和平斗争,争取议会多数、争取立法改革、争取组阁执政,通过推行广泛全面的社会福利政策,改革社会分配格局,限制资本的疯狂扩张,减弱资本对劳动的剥削,实现社会的整体富裕和社会成员的“共富”目标。这些曾经被指斥为修正主义的理论、政策主张,今天看来,很值得我们研究。对社会党的这种国际联合的性质与作用,也应进行认真的分析。
战后知识经济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给无产者的联合创造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二战后知识经济浪潮冲击下,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迅速加快了知识化进程。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与就业门槛调高,各民族国家激烈的发展竞争,整体经济的知识化、信息化、市场化进程异常迅猛,迫使工人阶级提高自己的知识文化水平。
工人阶级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和科学修养的整体提升,对增进工人阶级的国际性团结是一种积极的推进因素,也带来了新的挑战。知识信息既具有共享性,又具有产权的唯一性和排他性。同时,各民族国家与社会组织对稳定的强化和对经济成本的考量,倾力于减低商品成本与价格,进行激烈的发展竞争,也不利于工人阶级的组织与团结。各国内部以及国际间工人及其政党的组织与团结、联合面对新的挑战,整体上处于思考和探索之中,联合国国际劳工组织对工人阶级的世界联合所起的作用比较复杂。以民族国家的现代化发展为名义和旗帜,使工人阶级自身的成长与团结处于十分特殊的状况。
总的来看,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经历一个半世纪的探索,历尽曲折和磨难,在现今社会历史条件下,受到经济全球化与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处于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新阶段。表面上看这种联合目前还是不怎么明显,不怎么庞大,不怎么有力,也没有那么多很有影响的国际工人联合组织,对国际局势的影响也不怎么鲜明。但是,不能改变的依然是“联合的行动,至少是各文明国家的联合的行动,是无产阶级获得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各国工人在知识经济、信息化社会进程中科学技术素养的提升,对先进知识经济生产力的创造与掌握,必将酝酿起国际工人阶级更加牢固、更加坚强的世界性联合。
二、无产者国际联合的现实困扰
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历史上曾出现过第一国际、第二国际、第三国际,为什么没有接着出现第四国际、第五国际呢?二战后世界历史发展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不断凸显,给无产者的世界性联合带来了诸多的机遇和困扰。 首先是资本主义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和后工业化社会的过渡与转变,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发生了阶段性的质变。基本经济结构发生阶段性的变化,产业工人的知识化进展急速,知识分子大批涌入产业工人队伍,导致工人阶级的主要部分和主要精力转向知识科技领域,白领工人剧增,蓝领工人数量减少,一线生产工人比例降低,与市场研究、科研开发、售后服务的知识工人收入拉开,极大地推动了世界性科技创新,而知识创新本身具有一定范围的分散性、独立性、个体性、突发性和排他性,这些自然消减了工人阶级内部的协作与联合,成为影响世界无产者大联合的第一个基本的困扰因素。
第二,战后世界资本主义进入经济恢复和稳定发展阶段,和平与发展逐步成了时代的主题,以民族国家为基本形态的发展竞争日益剧烈。这一背景下,和平、稳定、发展成为世界压倒一切的声音,成为各个国家高举的旗帜,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退居后位,民族国家的恢复发展,提升实力,稳定和平,法律秩序,呼声日涨,压倒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分化了无产阶级的组织力量,消解了无产阶级内部的联合要求与团结组织的趋势。经过战后的恢复和发展,资本主义世界得到巨大的提升,知识经济把资本的世界霸权提高到新的阶段,资本的强大,有力地压制了世界无产阶级的团结,他们还通过各种措施分化工人,拿出部分利润分给部分工人,搞小股权转让,扩大社会福利,扩张民族国家的功能,力图扼杀无产阶级的任何联合与团结。
无产阶级政党执政的国家,战后的前一阶段是为应付资本主义世界冷战而强化了的国家机器的高度集中专断,集中一切力量反对帝国主义,后一阶段是各国为赶超跨越发展而积极探索自己民族的独立发展之路,反思和纠正过去曾经过分强调对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国际团结的贡献的倾向,把独立自主办好自己的事当做主要的方针,各国都在努力走自己的路,积极推动改革,大力发展科技创新,应对日益激烈的世界性发展竞争,难以顾及他国的事务,甚至国内的工人阶级也要服从国家资本、民族资本与国家经济发展的总体趋势,世界性的无产者联合一直没有机会再次提起。
第三,无产阶级世界性联合的主观愿望有时被压抑,时有减弱,理论指导出现弱化倾向。从主观的角度看,战后各国无产阶级世界性联合的主观愿望已大大不同于马恩那个时期,不再那么强烈。各个国家的工人阶级政党注力于总结战争的经验教训,反思如何防止世界性战争再次爆发的可能,尽量把法西斯主义消灭于萌芽状态,没精力考虑无产者的团结与联合。
第二国际虽经解散,后又恢复。他们主张非暴力的和平斗争,争取合法的议会多数,争取组阁权,主张通过扩展社会福利政策,改善工人阶级的生存条件,走出一条共同富裕的道路。北欧瑞典、挪威、冰岛、丹麦就是这种社会主义主张的典型样板。
好长时间我们曾批评这种主张为修正主义,反马克思主义,第二国际的背叛,现在看起来这种批评有些简单武断。马克思主义不能只有一种声音,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真理,标准只能是实践。至少从现今的实践来看,第二国际后期的主张与马恩的理论并没有被实践所否定,反而拥有相当的力量支撑。所以,不能简单地把今天还存在的150多个政党与组织的社会主义政党国际,排除于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之外。
第四,全世界无产者的联合形式,仍需要在实践中探索。世界无产者的个体,企业工会,行业协会,地区协会,政党,国际协会,多国政党联盟,国际产业工会等等,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着无产者的实际利益,都是有必要存在的无产者的联合方式。怎样的联合组织形式才是最为合适的,才是真正的世界无产者的联合,现在还没有确定的答案。在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无产者,工会,阶级,政党,政府之间的关系,如何处理得好,也无定论。运用民主集中制和法制化形式使共产党确保无产阶级的阶级性、先进性、纯洁性的尝试仍在探索之中,失败的教训仍然经常重复。政党、政权脱离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危险随时都会发生。在一些国家,共产党员与无产者的政治意识淡化,民主欲求削弱,政治泠淡症扩张,市民社会的加速不是推进而是在消解着民主化的进程,远没有形成对政党政治的有效保障与制约机制。
总之,对世界无产阶级的真正联合与团结的困扰现实的存在着,必经正视这些困难。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信息社会的大背景下,世界无产者要不要联合,怎样联合,对此必须认真反思,寻找原因,采取积极措施,努力化解无产者走向联合大道上的各种矛盾和现实困难,创造条件,向马克思一百七十多年前提出的这一伟大目标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德)马克思,恩格斯著.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共产党宣言[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5.
[3]庞元正.创新实践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性[J].哲学研究,2009,(7).
[4]孙跃纲.发展哲学概论[M].西安:西安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乔丛(1974— ),女,陕西渭南市临渭区委党校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党建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方向:党建、哲学、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