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可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从容面对国际竞争,使中华民族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如何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充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获得最大的效益?本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美术教学中培养和发展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兴趣;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47-02
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而神圣的责任。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 精心选材,注重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想象能力的内容。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能力将来施用于何处。作为教师不仅要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想象力。
第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提高;因此,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性。
2. 因势利导,及时对学生启发、鼓励,促进学生创新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是创作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教学中的欣赏、绘画和社会实践,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3. 科学评价,鼓励与扶持相结合的方法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像不像”等词来作为衡量的标准,更不能无情的讥讽,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不良习惯。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
关键词:美术教学;创新能力;培养兴趣;科学评价
中图分类号:G633.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812-2485(2011)03-047-02
不论从国家民族,还是个人发展的角度来看,实施创新能力的培养,已成为不可争议的事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在步入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是时代赋予教师的光荣而神圣的责任。美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被公认为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最具成效的学科之一,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和途径。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地培养学生创造力呢?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
1. 精心选材,注重学生兴趣和想象力的培养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激发学生求知欲,触动学生好奇心,调动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的教学内容。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能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信心;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应是丰富、生动、多样的。教师要精心选编内容,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的单一化状态;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化学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其次,要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知识迁移和想象能力的内容。在教学中,传授给学生的主要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目的是使学生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能力将来施用于何处。作为教师不仅要看到传统意义上的美术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是否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作业的布置要具有灵活性,给学生以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若使每个学生画出一样的画,或呈现同样的风格,是创造的大忌:应引导学生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思维习惯和模式,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使学生从多方位、多角度地思维操作,以培养学生想象力。
第三,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学生在年龄、性格、修养、阅历、生活环境、作画能力等方面都有着不同的特点。这就造成了学生思维方式和作业面貌的复杂性和丰富性,学习过程中难免流露出年龄阶段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学内容的设计,要符合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以利于他们智力的开发和提高;因此,美术教学改革与创新要考虑学生个性特点和实际要求,避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单一性。
2. 因势利导,及时对学生启发、鼓励,促进学生创新
创新是美术的精神。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因材施教,因势利导是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关键。创新是美术的精神,艺术贵在创新。学生阶段是思维和认识活动最活跃的时期,他们善于接受和吸收新生事物,热情大胆,敢作敢为。在他们身上,创新意识往往处于潜在状态,萌芽状态。需要不断挖掘,促进生长,促进发展。少数学生的创新精神比较明显,比较突出,就需要教师及时的大力扶植,促其开花,促其结果。如同一命题的作业,几十张作业就会表现出几十张不同面貌和特点的画面。这其中有些特点,很有可能就是显露学生创造意识和艺术才智的“闪光点”,出佳作的好苗头。教师要及时发现这些特点,因势利导,鼓励学生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促使形成宝贵的艺术个性和创造素养。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首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独特的个性,并给予其自由发挥的环境和空间。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立足于自身实际,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独特的方式大胆地表现出来,同时能对他人的作品发表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这就需要营造出轻松愉快、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教师和蔼可亲的态度,平等温和的语言,诚恳热情的指导,有利于学生敞开心扉,宣泄释放自己的真实情感。作业中的优点,教师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存在的不足,给予耐心的疏导和帮助。学生在这种民主、温馨、平等的环境下,将非常有利于创造意识的培养,为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完善其个性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积极发展创造想象思维和培养观察能力。想象力是创作和科学发明的源泉,也是学生创造性活动所必需的。美术教学中的欣赏、绘画和社会实践,正是以培养学生观察力和想象力为主要教学目的。运用科学合理及有趣味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教师应充分利用美术学科的优势,在课堂教学及其他活动中引导学生观察社会和自然现象。要引导学生培养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以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水平。
3. 科学评价,鼓励与扶持相结合的方法
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评价应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学生通过美术活动都得到发展。要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哪怕是微小的进步,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带来的喜悦和自豪,使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觉性;教师千万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美术作品,不能用“像不像”等词来作为衡量的标准,更不能无情的讥讽,否则学生会失去学习美术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
评价要鼓励探索与创新,杜绝平淡与重复,重视个性的培养,作为美术教师,要注意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取消只用一个标准、一个答案,只求共性、忽视个性的评价方法。以避免学生只追求作业表面效果。无创新意识和见解的平庸之作,克服应试教育中为求高分应付甚至抄袭他人的不良习惯。
著名的未来学家奈斯比特指出:“处于伟大的知识经济时代,我们最需要的是创造力……。”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人才观念的更新,怎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怎样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和优良个性品质的形成。已成为检验教育教学成败的关键。在这大力倡导创新教育的今天,美术教育教学更应该发挥出它所具有的独特作用。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实施,以及教学结果的评价。都应该围绕着服务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这一重要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