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特色立教 谱桃李华章

来源 :教育实践与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ematri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问题的负效应,也是基础教育难以回避之痛。留守儿童生长在隔代教育的家庭环境中,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心灵的沟通,心理成长处在亚健康状态。代际缺失、教育错位,导致学生们一些潜伏性情绪和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疏导,以至于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滋生并积累下来,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交际和成长。为了使每个学生阳光、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要着眼实际与教育对接;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文关怀;开展有序工作,分段推进;创新多维育人模式,增强示范效应。
  关键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学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47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7)27-0052-04
  凉泉中心学校(以下简称“凉泉学校”)位于望江县凉泉乡集镇太阳山畔,辖中心本部、完小2所、教学点2个及公办幼儿园2所。全学区共31个教学班,在校生1100人,教职工101人,是一所中等规模的完全小学。近年来,校领导班子精诚团结、身先示范,坚持“人文管理,特色兴教,多维育人”的办学理念,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坚持“以爱育人,崇文化人,立德树人”的观点,积极推进学区教育的均衡发展,向管理要质量,以特色塑品牌,通过规范办学行为不断提升学校内涵建设。近几年,随着办学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办学水平逐年提高,办学特色日益显现,凉泉中心学校成为本县一所以心理健康教育为特色、具有示范效应的品牌学校。
  一、兴教有谋:着眼自身实际,对接教育关切
  留守儿童问题是城市化问题的负效应,也是基础教育难以回避之痛。作为一所农村小学,凉泉学校2016年秋季留守儿童占全部在校生的38%。相当一部分学生生长在隔代教育家庭环境中,从小缺少父母的关爱和与父母心灵的沟通,心理成长处在亚健康状态。宠爱、忽视、顺从乃至听之任之,成了很多祖辈教育学生的基本模式。因此代际缺失、教育错位,导致学生们一些潜伏性情绪和心理问题无法得到及时发现和疏导,长此以往便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滋生并积累下来,进而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学习、交际和成长。为了使每个学生阳光、快乐、健康地成长,学校高度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用心呵护学生的心灵成长。
  2012年学校启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纳入2012~2015、2015~2018两个“三年学校发展规划”。通过制定心理健康特色教育目标,以培养自信心为切入点,帮助每位学生以积极健康的自我意识面对生活和学习。具体指标包括:具有明确而积极的发展目标,具有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与人和谐相处,心理健康、人格健全,具有专门的兴趣和特长。为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学校通过家校协同、制度引领、活动开展等,关注并服务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促进其身心健康同步发展。
  二、治校有制:加强制度建设,重视人文关怀
  (一)加强领导,确保工作循章而进
  制度建设是学校各项工作之根本和保障,发挥着引领学校发展的“导航”功能。为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有序推进、落到实处,凉泉学校建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分管校长为副组长,各处室主任、村小校长为成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面向学区所有学校、所有学生,统筹解决学生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为此,领导小组制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制度,并根据具体工作需要,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关爱留守儿童和关爱女生工作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落实及教师岗位责任制度、心理咨询制度、“知心信箱”使用办法、心理健康播音制度、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制度等各项具体制度,确保该项工作“全覆盖”,不留空白区。
  (二)先入为主,开展教师心理预防
  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全社会对教育寄予了更多的期望,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责任之重大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发挥教育主体作用的教师所承当的,由此衍生的教师心理健康问题便成为一个影响小至教师教学效果、职业幸福感和家庭生活幸福指数,大至国家教育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社会问题,因此不容忽视。凉泉学校一直非常關注教师的心理健康问题,通过组织心理学骨干教师参加心理健康培训、学习心理学知识进行自我调适、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开展心理健康论文与案例评选等,营造愉悦身心的教学与休闲环境,让人文关怀渗透到校园的每一个角落,从而让广大教师获得心灵的慰藉与思想的充实,进而安心从教、潜心育人。
  (三)崇尚人本,引入教研激励机制
  作为一种管理模式,制度激励是对物质激励的必要补充。教育事关民族振兴之大业,化育灵魂、塑造未来,神圣而崇高。在某种意义上,制度激励比物质激励更能彰显学校作为育人单位应有的精神和情怀。凉泉学校通过落实经费保障、建立激励机制,培植教师的显示度、获得感、成就感和尊严感,以此强化教师的责任使命;同时学校每年还投入专项经费,用于硬件设施添置、教师外出学习和培训、图书订购等,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促进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在评优、考核以及绩效工资方案中纳入激励条款,并经教代会讨论、校委会通过后予以公示,成为定制;对教学成绩突出的教学骨干和优秀教师在奖励机制、岗位晋升、职称评定等方面予以适当倾斜,褒先警后。
  三、工作有序:实施分段推进。凸显特色本位
  教育是慢的艺术。学生的心灵成长需要呵护、促进,更需要建立在时间积淀基础上的浸润、守候。围绕让学生以阳光心态快乐成长,实现智力和人格“双健全”的教育目标,我校实施阶段化、渐进式的发展战略,使办学特色初具雏形。
  (一)稳健开局,开创特色创建之路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队伍建设,落实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教师的引入;加强硬件投入,完善心理辅导室配套设施;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普查、建立学生心理资料数据库;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学生熟悉自身心理状况,适应学习与生活环境,初步了解社会环境,增强认知能力;组织教师申报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自主开发校本课程;创建县级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二)全面启动,扎实推进“特创”工作
  主要措施包括:全员参与,注重多元教育,建设标准“阳光小屋”;购置心理训练器材,开展团体辅导活动;办好“知心信箱”,及时搜集心理健康問题反馈,并做好咨询与疏导工作;遵循学生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先进理论和科学方法,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发现学生自我潜力,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三)彰显特色,创建市级特色学校
  主要措施包括: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多途径、多角度、全方位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掌握自我控制、自我调节的能力,及时化解和排除各种心理困扰和认知偏差,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自我教育能力,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构建学校一家庭一社会三方教育联动机制,通过情绪管理与情感呵护为学生创建一个立体多维的心灵家园。所有这些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巩固了凉泉学校特色创建的成果,也为下一阶段创建市级特色学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为学有乐:创新多维育人,初显示范效应
  快乐是教育的应然追寻,是教学的永恒主题,是教师的自觉遵循。可以说,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是围绕一个“乐”字来谱写教育篇章的。“快乐教学”已然成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主旋律。
  (一)环境育人,学生心态阳光
  近年来,学校进一步优化学校教育理念,针对当前农村中小学教育面临的突出问题,结合凉泉学校实际情况,制定了“美好校园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通过环境营造净化育人的氛围。花园式校园,充满亲情;明窗净几,润物无声。优美宁静的校园环境,让学生浸淫于知识的殿堂,收获阳光心态,这是一种无声的教育语言,也是一种潜移默化、愉悦身心的精神激励,成为凉泉学校的品牌符号和文化名片。
  (二)活动育人,学习乐在其中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一种最好的教育,可以让学生获得传统课堂因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所限而无法提供的多种生活体验。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既增长了知识、开拓了视野,又培养了自身的实践能力和集体意识。为践行活动育人理念,学校组织全校教师认真学习新课程理念,全面落实国家课程方案,以开发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为重点,让学生在课程中、在活动中、在过程中拥抱阳光、快乐和自信。
  例如,2014年秋季,凉泉学校在前期全面开齐开足课程的基础上,开始探索综合实践活动和地方与校本课程的开设。通过挖掘本校和地方文化资源,学校自主编写了20多种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并于每周四下午利用两个课时的时间,开设38个种类的校本课程,包括书法、绘画、剪纸、声乐、葫芦丝、小足球、象棋、魔方等。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主选择、走班上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潜能、兴趣特长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每个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上展现出朝气、阳光、自信、学习、合作、动手操作、艺能展示等等亮丽的风采。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活力和潜力不断得到激活和释放,包括大课间活动在内的各种文体活动开展的如火如荼,成为学生融入集体之中、展示个性风采、收获成长快乐的舞台。此外,学校还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文化艺术节和一场体育运动会,每天开展20分钟的经典诵读活动,全方位打造校园文化风景线。这些寓教于乐、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成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平台,既弥补了课堂教学之不足,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又显著提升了学校的综合办学水平和社会影响力。2015年春,县教育局授予凉泉学校“全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学校”称号,并召开现场大会予以推广。
  (三)全程育人,确保身心双健
  学校紧扣心理健康教育主题,始终围绕“贴近生活、个体把握、重在引领、心育在先”的价值理念,根据自身特色定位,搞好创建规划,通过精细化管理开展心理健康全程育人活动,主要内容包括:1.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及时跟踪学生心理状况,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将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置于“快乐教学”之首。2.建设心理资料库,提高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与实践能力。通过购置心理教育相关专业书籍,让所有教师了解心理学尤其是儿童发展心理学方面的基础知识,在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素养的基础上,促进师生身心健康的同步发展。3.规范心理健康课程,落实心理健康教学任务。以课堂教学为学校心理教育主渠道,开设心理教育课程;组织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编制《心理健康教育读本》,确保每周开设一节班队会或心理课;寓心理健康教育于其他学科教学之中,潜移默化,打造学生心康智健的心灵堡垒。4.建设“阳光小屋”,办好“知心信箱”,使每一个学生在面临心理困惑时都有机会接受个别辅导,为其学习进步与人格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四)联动育人,实施家校共建
  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补充和延伸。家校联动、家校合一、家校互补等理念已经深入人心,能够杜绝学生成长的“死角”和“盲区”。青少年学生的成长是身体与智力的成长,也是心灵与情感的成长。怎样从心理发展的视角认识并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是学校与家庭共同的责任,对家长而言是一份家庭责任,对学校、对教师而言,则是一份沉甸甸的社会责任。为此,学校经常召开家长会,指导家长正确认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并掌握与学生沟通的策略,通过家校互通促进学生心智双健、乐在成长之中。
  五、结语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回首既往,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虽偏居区域教育之一隅却深感责任之重大;展望未来,学校始终坚持规范化办学、特色化发展,秉守“师生同长、家校同行、身心同健、教学同济”的教育价值观,引导每一位教师以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投身教育,享受事业的幸福感和显示度;引领每一位学生在稚嫩的人生之初快乐学习、健康成长。近年来,全体教师在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团结协作、齐心协力、心怀教育、情系育人,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让一方教育散发出夺目的光彩,学校各项工作也因此取得了长足发展和全面提升。学校先后获得安徽省农村学校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成果展示一等奖、望江县年度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特色奖、望江县第四届少儿文艺调演暨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等优异成绩,并荣获姚明爱心基金“姚基金”篮球季实验学校、望江县心理健康教育文化特色学校、望江县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示范学校等称号。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获得,既是对学校工作的充分褒奖和认可,更是对全校师生的一种激励和鞭策。
  继往开来,知难而奋进;承前启后,任重而道远。站在新的起点上,学校领导班子不忘初心、义无反顾,定将不断抢抓教育发展的历史机遇,积极探索、攻坚克难,足履实地、不尚虚谈,为全面提升办学质量,为继续将学校构建成全校师生共成长、同进步的幸福家园而砥砺前行!
  【责任编辑 李红霞】
其他文献
摘 要:红色基因是中国人民以及中国共产党经过长期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积累的重要精神财富。红色基因的存在不仅对民族独立以及国家建设具有重要的推动意义,同时在新时代条件下的乡村振兴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所以,以红色基因在乡村振兴中的重要价值为研究课题,深入研究目前农村基础教育中表现出的问题以及具体的改进方式,不仅在扩大红色基因影响力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与
期刊
摘 要:中医“治未病”理念源远流长,它是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独具影响的理论之一。中医思想中的“治未病”理念是对“预防”思想的高度概括,强调防患于未然。班主任在开展班级管理工作时,可创造性地运用“治未病”理念管理学生,这对于规范学生行为、预防心理问题、构建道德认知具有先导性,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顺利开展。  关键词:“治未病”理念;班级管理;学生成长  中图分类号:G451.6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石家庄市新华区(内文简称“新华区”)教育工作者为推动区教科研工作的展开形成的共识是通过教育科研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的良好局面。其基础的动力在于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其保障机制即建立区域行政助力,学校以具体实践配合的协力机制;其核心路径就是瞄准实效性,积极推进教科研一体化。概括起来,新华区区域推进教科研工作的实践成果就是从量变
期刊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管理也需紧跟时代的步伐,学校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强化学生的竞争、风险、协调、监督等社会意识。“模拟社会管理法”着眼于社会实际,具体到班级管理中就是结合现行的社会特点在班级中模拟社会组织,以此来增强学生的民主管理和民主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自我约束力,提高学生对复杂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  关键词:模拟社会管理法;学生管理;班级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
期刊
摘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为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需要的必备素养和关键能力。江苏溧阳古渎小学在完善这一育人目标的同时,对校园文化、课堂教学进行改革,创设学生自由发展的校内、校外空间,开发基于本地特色的校本教材,对学生的评价不再是以分数为标准的评价方式,而是要求全体学生、家长、教师共同参与。古渎小学立足本校特色,在发展中求创新,在创新中落实立德树人,努力促进学
期刊
摘要:中山市积极转变教育发展方式,走以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的发展道路,以推动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中山市凭借“一网、一港、一中心”的良好信息网络基础和教学应用环境,以“公共服务”为中心,致力于为广大师生打造一个方便、快捷、透明的“一站式”综合性教育门户网站,进而促进中山市教育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教育城域网;高位均衡;教育公平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
期刊
摘要:校本课程能够解决国家课程划一管理的弊病,是各学校因地制宜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学校特色的课程。因为区域资源蕴含着丰富的地域特色,有其独特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所以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源头活水。基于区域资源的视角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从利用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的角度出发,注重从做中学,探索开发符合学生身心特征、注重体验、教育生活化的校本课程,即利用自然资源,开发以主题探究为途径的校本课程;利用社会
期刊
摘要:中国社会存在着三类教育形式——“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而当前这三类教育形式呈现出畸形发展的状态。“互联网+”的出现和应用能促进这三类教育走向融合并形成合力,使“立德树人”这一目标落到实处,真正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学科育人的基础性作用,使社会转型时期的育人功能和育人价值得以彰显。这是时代赋予教育的重要使命。  关键词:“互联网+”;学科育人;“三教一体”;社会主义核
期刊
摘要:多媒体教学已普及于中学课堂,成为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之一。随着多媒体教学普及率的提高,它的诸多教学优点如直观性、可重复性等开始显现,因此也受到多数学生的欢迎。学校在提倡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及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而且要合理配置资源,提升管理人员的素质,与此同时建立课程学习网站,定期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教学培训,在政策上需加强指导,建立激励机制,以促进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尽快完善
期刊
摘要:重庆市渝东南地区家长因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学识水平及追求教育理想_化平等的因素制约,对学校新课改表现出了高度“认同”,家长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但畸形“认同”背后同样存有较大的隐忧,它会带来新课改实施层面的弱化、家庭教育的缺失、学校与家庭无法实现良性互动等弊端,因此,为保障新课改的顺利推进,学校与家长需要双方共同努力,从理念到行为方式上认识到新课程改革的精髓,实事求是践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