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茶道的本真

来源 :海峡茶道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p96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界有许多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的误导故事,这些离奇而错误的思维经过无数人的传颂以及传媒的助长,让人们非常容易掉进茶道陷阱。要谈茶道、茶道精神或茶道内涵,应从茶本身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来发掘及领悟,有了一流的信念才会生出一流的技术,有了一流的技术才会磨练出一流的内涵。
  人们在进行茶道时不愿意谈技术这两个字,认为技术是低层面的劳作,茶道怎么可以动手动脚那么粗浅,茶道要一派高深莫测、出世的样子才算厉害,忽视了呈献茶道的精神、艺术、内涵都必须拥有识茶能力、泡茶能力及演示能力才能够进行,好比如当钢琴家将原来静默的五分钟弹出音符当做作品演奏,当画家将空白的画布填上色彩与线条当作艺术品展览,这些都是技术的极致表现,茶道艺术家或茶人也必须从茶鲜叶、茶叶、茶汤与茶渣找出当代适用的茶道真义才对。
  不要以讹传讹,不要随便断言
  有人奉茶时必须用手指头敲桌面以表示谢谢,因为传说以前对皇帝也这么做:在泡茶席上半途觉得够了不想喝了,把茶杯倒扣在桌面就表示“不要了”;一定要用紫砂壶泡茶才好喝;绿茶伤胃,普洱熟茶暖胃……
  在茶席上接受奉茶,要专心的等待,不可东张西望,与奉茶者相视微笑,待他奉茶完毕我们应施礼(点头、鞠躬或说谢谢),这里面有心神交会的交流才足以表示郑重的感谢,用手指头敲桌面显得粗糙而没有真心。
  用“把茶杯倒扣在茶桌上”这个手势来表示“我不要了”是没有礼貌的举动,理当与泡茶者道谢他的努力,然后说清楚不喝的原因,请大家谅解才是。
  什么茶伤胃什么茶暖胃,笼统的以茶种类名称概括是错误的,难道普洱在渥堆发酵中,因堆温的温度过高而产生了焦心状况导致不良品质的成品茶,那种普洱熟茶也能暖胃吗?鲜叶原料是否恰当、制茶程序是否合理、泡茶法是否正确等因素都会影响茶性质,而茶性质影响人们的身体。
  故此茶界要及早建立有公信力的学说,把道理说清楚。要允许有人提出疑问,要断言就需要提出特别的佐证。不要太早说风格和创意
  功夫不到家的人,常发生水温过低、茶水比例出错、浸泡时间失误等问题,这时要懂得辨别对错,别把做错的环节当作是“风格”或“创意”。
  茶道的基本功是泡茶,要有具体程序将茶法手势练习干百回,直至每一个动作活在我们身体里,比如有六种茶类,从中挑选五十个茶制定茶法,每一个茶至少曾经练习冲泡一百个小时,那才叫做锻炼。
  当一位茶人或茶道艺术家有成熟的茶道思想,茶道观念得到认同,有实践的追随者,我们才鼓励流派的发展。
  不要只会设计茶席
  设计茶席的弊病是把重点放在“设计”和“茶席”偏离了茶席为茶服务的宗旨。茶席变成是环境设计师以及茶器设计师大显身手的场合,茶人或茶道艺术家迷失方向,忘记茶席是因为要泡茶才有存在的理由。他们认为茶席一定要有老茶、老器才有信心登场,因为这样才有面子;有些人又随手拿一只崩口碗放在茶席泡茶,胡扯那是残缺美的空寂风格。
  不是拿老茶、老器出来炫耀就是茶道了;也不是少了一块肉就叫做美的,它不卫生也不礼貌,破处该修补还是要修补,不然有危险会割手。
  我们要有运用环境与道具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目的是要使茶更好。
  不要“年轻貌美的美女才可以泡茶”
  我们要赶紧发动“不分性别与年龄”,正视有实力的茶人或茶道艺术家登场的茶道文化。让有气韵、有成熟技艺的专家不断给大家公开演示,现代时空的茶界才有可学习的风范,推进茶道的艺术内涵。
  不要把茶道带错方向,本末倒置以为只要穿着卖弄肢体的服饰的年轻女性登场比手画脚一番已经很好看了,何必追究她们的茶道功夫是否到家。这是必须马上纠正的错误。
  不要强调“文学、哲学或禅学用语”的主题
  茶道可以不必有任何主题,就像交响乐也只用第五号、第四号的号码来表示即可,“无题”才不会影响我们欣赏音乐本身,如此我们才会更加专心一致把心思放在音乐上。
  人们喜欢使用优美文字叙述一段心情故事,并找个漂亮女孩在泡茶过程朗读出来:或书写一两句关于探讨人生的目的、价值、意义、态度等话语来张贴在茶席上给喝茶的人看;或标榜一些禅学经典思想的语录,作为挂轴挂在墙壁上当背景供人阅读;然后用茶来帮腔,突出它们的表现。这是茶道的误区,总是要跑去别人的范畴找茶道的意义,这是不正确的。
  茶道艺术家要举办茶道艺术家茶汤作品欣赏会,独立自主的以茶本身的艺术内涵来赞美它崇拜它。
其他文献
微博源:  @石昆牧:茶友问申时茶,我答:申时是中医概念,为足太阳膀胱经;养身,是否有人理解中医辩证?怎样体质、属性的人,在中时适合怎样属性的茶?如果不了解,只是哗众取宠,甚至,错误过度强调、喝错茶,反而伤身。如果说下午茶,就没有那么多争议,随时随兴。申时茶,从提出至今只是概念,没有实际意义。(9月16日22:40来自iPhone客户端)  刚过完月圆人圆的中秋节,此前劲爆争议的“申时茶”又“风生
期刊
“人间总是有情人,天上人间庆团圆。”2014年中秋节,厦门市最热闹的不是鼓浪屿,而是会展中心。9月8日~11日,受世界资本瞩目的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在厦门隆重举办。  作为投洽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第十八届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品牌茶业展(简称“九八茶展”)在厦门国际会展中心三号馆同期举行。此次荼展由中国国际投资贸易洽谈会组委会携手海峡两岸茶业交流协会共同主办,贵州省农委、信阳市政府以及三明
期刊
相知  我们相遇了,没有那么多的刻意……  初见她一身的沧桑,却没有朱颜辞镜的小窘,也没有逝雪残浅的幽怨。寂寥的身影,像这一世红尘的过客,低调得没有一丝人间烟火的缘。  知君来世的一方红笺,空白处敞开的一抹暗香,仙侠般隔空合目的三百年修行,凭得风来雨去,湿了鸟翅、折了花枝。  她在等,耐心地等,不温不火地等待着她生命的窗口——她的爱人。  她槟榔的香气,如不理喧闹的微笑:她醇浓的茶汤,厚实,无需声
期刊
2014,是一个平年。但这个“平”不是平庸、平淡无奇,我们更愿意把它理解为风风雨雨过后守住的那份平静。其实,这一年不好的事情特别多,空难、船难、爆炸、爆恐、埃博拉病毒……每天总有那么多的灾难发生,同时在市场经济的逐利氛围下,人们内心的宁静正遭遇着史无前例的危机。于是,手捧的这盏茶就愈加弥足珍贵。  当茶香飘起时,恍如隔世之感,让人洗心涤烦。停下脚步,回归内心,真真切切地感受“品茶品位品人生”带来的
期刊
如同诗之于唐,词之于宋,一碗茶所映照出的唐宋亦有着别样的风景。  若言唐人在风炉茶鳆中“煎”出了“茶道大行”的气度,宋人则在汤瓶茶盏里“点”出了雅俗共赏的韵味。较之由皇室贵族及士大夫主导的唐代茗饮潮流,宋代的饮茶之风更加炽盛,尤其是斗茶的兴起与盛行,使茶从庙堂书斋逐步走向瓦房茅舍。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胜若登仙不可攀,输同降将无穷耻。”斗茶,又称“茗战”。原本安静的茶汤,因为融入
期刊
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中曰:“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自古茶树多生长在气候湿润多雨的南方各省,干旱少雨的北方鲜有种植,在中国历史上也找不到北方植茶的文字记载。上世纪50年代由民间农业科技人员提出“南茶北引”的设想,经过了几十年各地农技人员的不懈努力,不断有北方植茶成功的报道。尤以山东日照等地为最,并已形成产业化的规模。上世纪90年代以后,河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所书记张占义首先试种,打破了“茶不过黄河、
期刊
喝茶,有人喝出茶禅一味,也有人喝出仙风道骨,还有人喝出仁义礼智,不论喝出什么来,其中不乏一些故弄玄虚之言行,其行被称之为“作秀”,其人被称为“伪茶人”。  在“作秀”者的世界里,举手投足都有可能成为一道别样的风景线。  外表很重要!  既为“风景”的焦点,“作秀”者的外表怎容忽视?一袭棉麻居士服,穿着圆口布鞋,手上、胸前挂一串菩提、核桃、檀香佛珠,独具古雅幽韵。更有甚者,像拍古装戏似的,穿上唐装宋
期刊
从中国到英国、肯尼亚  18世纪与19世纪的英国,在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中喝茶逐渐成为一件时髦的事,但他们并不像在几个世纪以前的中国那样发展出一套茶道,而是衍生出了茶的社交与社会阶层的区分功能。因此,出现了“高茶”(High Tea)的说法,它模棱两可的意思将在下文中具体阐释。在英国,虽然饮茶的术语、习俗与礼节一直在不时地变化,但茶作为一项恒定不变的社会标识物却一直没有变,它被消费者视为一种饮料,同
期刊
喝茶解渴,品茶舒心。泡茶倒来倒去,倒中有道;喝茶拿起放下,其中有禅。  茶与心的交融是属于个人的。现在,茶艺传达给人太多的东西,例如儒、释、道、太极、武当、琴、香、剑等等。把原本茶的简俭变得复杂起来,奢华起来。许多茶的文字,似乎也越来越虚玄,例如研究陆羽其人,不惜以小说笔法脱离时代的进行臆测或加以神化。研究茶具,不惜在原本是实用功能的紫砂壶上加以种种文化象征的装饰而不堪重负。在培训茶艺员工作上,我
期刊
为了能品味到上佳的茶香,无论是对茶叶、用水、配具、炭火等物器的考究,还是对饮茶者的容貌、态度、素养、风度等德行的要求,古人对饮茶有着一套完整严格的礼法,并将这些归结为“六境”,即择茶、选水、佳人、配具、环境和饮者的修养。古人喝茶十分强调饮茶者的意境,不仅仅是品茶,更是品情趣、品修德、品人生。  器具考究 细节严苛  陆羽《茶经》有云:克服“茶之九难”是对饮茶者的基本要求,从采制到煮饮,都务求要做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