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纬交通,素养落地

来源 :新课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ouh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思维能力的发展与提升是中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作为反映和认识世界的两种重要的思维形式,是培养人、教育人的有力工具。形象思維与逻辑思维的发展与运用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意义重大。
   关键词:高中语文;形象思维;逻辑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外化。语文学科的学习不仅是外在语言形式的学习,也是内在思维方式的培养。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作为两种最重要也最普遍的思维形式,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
   一、形象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经”
   形象思维是以直观的形象和表象作为支柱的思维过程。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塑造的典型的文学形象、虚构的典型的文学场景,都要在头脑里事先构思出其形象画面,可以说,形象思维是文学创作的基础。同样,作为阅读者,我们阅读鉴赏文学作品,首先也要在头脑中还原再造文学作品中的形象世界。不论是作者的形象创造,还是读者的形象再造,都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参与。
   形象思维的基本特征有形象性、非逻辑性、粗略性和想象性,在笔者看来这些特征都源于情感性。因为形象思维往往伴生着强烈的主观情感。古人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文学作品之所以具有撼动人心的力量,正在于其文学形象饱含着作者的丰富情感。我们在课堂观察中常常发现这样的现象:教师在讲台上对文本的内容、结构、语言抽丝剥茧,做着细致而周密的理性分析,学生在课堂上或奋笔疾书抄写笔记,或眼神空洞、兴致缺缺。在语文学习中,学生如果没有形象思维的能力,势必缺少投入和参与,就很难与文本、与教师产生情感的共鸣,那么课堂和学习的质量也必然不高。如果我们能够了解形象思维的特点,激发学生入情入境,运用形象思维丰富学生对文本的个性情感体验,在此基础上,由感性认识转向理性分析,教学的效果将会更好。
   如小说《祝福》的教学中,文中描写到祥林嫂捐门槛之后回来,“神气很舒爽,眼光也分外有神”,在冬至祭祖时“坦然”去拿酒杯和筷子:“‘你放着罢,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地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窈陷了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阅读这段文字,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体会祥林嫂的动作和神情,尤其是捐门槛后的“眼光分外有神”和祭祖取拿烛台被呵止后眼睛“失神”“窈陷了下去”,进而揣摩其原因,分析“失神”的丰富内涵。学生运用形象思维还原和模拟出课文的场景、人物的动作和神态,可以让学生快速走进祥林嫂的内心世界,准确体验和把握祥林嫂的思想感情。基于形象思维的教学活动设计是让学生参与情感体验的认识活动,是情感体验与理性分析相交融的认识过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得到的不仅是知识、能力,还有思维品质、审美情感等多方面的全方位发展。
   二、逻辑思维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纬”
   逻辑思维是指将思维内容连结、组织在一起的方式和形式。与形象思维相比,逻辑思维具有确定性、一贯性等特点。逻辑思维以概念、判断、推理为工具反映认识对象,常用到的逻辑思维方法则有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学生综合掌握和运用这些思维方法的能力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文学鉴赏与语文教学是一种感性认识的过程,理性思维在其中并没有什么太大的价值。实际上,文学鉴赏和语文教学离不开形象思维的参与,更离不开逻辑思维的支撑。文学作品的鉴赏不是简单的、具体的感受,而是复杂的、抽象的审美。我们进行人物分析,需要深味作品中形象化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我们总结思想主题,需要联系前后的情节内容、作品的时代背景、人物的性格;我们鉴赏语言,需要关注语言环境、分析语言手法、评价语言效果。这些文学鉴赏的活动本质上都是综合运用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逻辑思维方法的过程。
   同样以《祝福》为例。我们分析祥林嫂的外貌描写:祥林嫂初到鲁镇“顺着眼”“脸色青黄”“两颊还是红的”;再到鲁镇,仍“顺着眼”,但血色已消,眼角还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精神;最后,“我”在河边遇到她时,“她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眼珠间或一轮,还表示她是一个活物”。通过联系前后的情节,比较、分析、综合相关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祥林嫂外貌的变化深刻反映了封建礼教迫害下其命运的变迁。运用逻辑思维,我们可以更进一步,由个别到一般,由本篇文章概括出小说中外貌描写的一般作用,即小说中的外貌描写不仅表现人物的性格,还往往展现着人物命运的变化。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中,形象思维的充分运用可以让学生置身于文学的情境之中,使学生对文学形象的认识变得丰富而生动;逻辑思维的运用则可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水平,使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变得清晰而简明,促进学生文学鉴赏能力的发展。在文学鉴赏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二者的关系,使二者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必将有助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
  编辑 李 争
其他文献
摘 要:教育的深远目标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孩子一旦喜欢上阅读,就会自然而然地主动学习。当前的教育体系明确提出了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的规律。基于此,针对“快乐读书吧”对培养学生阅读习惯的问题进行研究。   关键词: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小学语文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是阅读教学的任务之一,良好的阅读习惯可以使小学生乐意阅读、有效阅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指出,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课标明确指出了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教学与评价的四种具体建议:活动型学科课程的教学设计,辨析式学习过程的价值引领,综合性教学形式的有效倡导,系列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广泛开展。其中,优化案例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教育的“根”与“源”在家庭,根基牢固,源流充沛,孩子的成长才有无限可能。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再次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作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其功能在“养”和“育”,“养”即给予孩子生活必需、吃饱穿暖,“育”则是培育心灵,使其成为一
摘 要:高中生最主要的生涯发展任务是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此外,核心素养下的自主发展板块提到,高中生应着重掌握学会学习、健康生活等内容。这些任务的完成除了以学校德育活动为载体外,主要通过生涯规划课程的实施来实现。因此,课程实施的实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以兰州新区舟曲中学(以下简称新舟中学)为例,通过课程实践,指出提升课
摘 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要理解音乐没有比倾听音乐更重要了,什么也代替不了听音乐。聆听是唱歌教学的必经环节和必要手段,运用多方法、多层次地聆听实践活动来品味歌曲,听其声知其因,听有所思,听有所悟。将聆听活动贯穿于唱歌教学之中,以聆听为起点,以聆听为主线,关注聆听的过程与方法,“以听养唱”,让学生在听觉感官的刺激下,循序渐进、轻松愉悦地学会演唱歌曲。  关键词:静听;细听;品听;探听  学生唱不好歌
摘 要:素质教育背景下,更加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下“只强调学生成绩”的错误观念,要求教师发挥学科作用,渗透德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良好道德品质,培养既有才学、又有道德的“中华好少年”。在此背景下,结合多年教学经验,探讨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希望可以提出有效的德育教学方法。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德育;问题及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四有青年”之说,主张教育
摘 要:预习可以使学生明白本节课知识的重、难点,找到自己的困惑,为上课扫除部分知识障碍,通过补缺,建立新旧知识间的联系,从而有利于知识系统化。要达成以上目的,关键的一点是做到有效预习。论述了如何提高并体现预习的有效性。   关键词:预习;思维过程;思维结果   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数学教学实质上是将静态的数学知识(思维结果)激活为动感的数学知识(思维过程),使数学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成为学生
从教三十年,班主任做了二十多年。回首三十年的历程,虽然平平淡淡,没花没香,但我勤勤恳恳,也收获颇丰,尤其是班主任工作,在同年级乃至全校,名列前茅。“大处着眼,细处入手”,关注细节,是我教学及班主任工作成功的重要方面。下面浅谈一下我关于班级管理方面的感悟。   一、注重自身细节,树人生标杆   班主任是一个班的灵魂。自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班级就是实施教学计划、贯彻教育方针、传递知识、传播情感、弘
摘 要:高年段学生心智逐渐成熟,学习自制力稳步增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帮助他们在此阶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读寫结合的形式,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素材,丰富写作视野;通过阅读进行仿写,提高语言构建能力;借助阅读途径完成文章续写,增强文学创造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段;读写结合   新课程标准对小学语文阅读提出了较为明确的要求,学生应该多读多写,在日积月累的过程中丰富自身的语文素养,把握语文运用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与学科教学的有效结合,不仅可以辅助学科教学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还可以进一步延伸综合实践活动的生命力,促进综合实践活动的继续发展。以兰州天庆实验中学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研究载体,详细说明如何实现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有效结合。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活动;学科教学;结合策略   众所周知,综合实践活动是基础教育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