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目的在于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学习能力,从而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目的。
【关键词】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61-02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成“导”。
一、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语文教材内容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不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才真正是获取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关注學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意义构建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先学后教”是以学生的学为起点,让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先学”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学生先“下水”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练习,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当堂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是检验“寓教于学”的有效途径。学、教、练将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当堂训练”既可作为教学环节来呈现,也可作为一种教学形态来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画图、板演都是一种“训练”。因此,“当堂训练”的外延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训练。
三、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一)辅助环节(3-5分钟):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 揭示目标;③ 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用投影显示。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揭示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用一两句话口头表述或用投影展示。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但是,在一堂完整的语文课中,学生比较关注的往往还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所以,也可以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省略,具体在课堂内容的进行过程中渗透。
3.出示自学指导。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也就是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等,同时还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一定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l.学生读书或看书(自主学习)。“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自学检测中的习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组织教学,确保人人专心自学。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有创造性结果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可给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二是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同时也极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准备。
(三)“后教”环节(12分钟):
教师要注意做到三个明确:① 教什么,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教师教的一定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这里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后,评判的权利还给学生,教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明确判断有无错误,有错误错在那里,为什么错,无错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直到学生找完问题、更正完问题,找完方法,学好了思维和解题的方法为止。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都是学生在主动地思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找问题、找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②怎么教,“兵教兵”是一个很好的教的方法,注意只要有学生会,就要让会的学生教,如果实在没有学生会,教师再教。会的学生可能教的不完善,方法不一定是最优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归纳,学生帮解决的问题,同学记忆是最深的,这个环节既是培尖,又是补差;③教的要求,要特别注意不能就题论题,必须做到教一题会一群.必须教出方法,教出规律,错一题会一类,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当堂训练(不少于8分钟)
目的: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当堂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对教师要求:①课堂检测时间不少于l5分钟;② 检测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试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对学生分层要求;此环节中,训练的内容重在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训练的形式如同考试一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四、总结
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 ”、“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应由老师如何教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经验,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德潘.《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倪高扬.《见证洋思中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关键词】先学后教 当堂训练 课堂教学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4-0261-02
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被动的“要我学”为主动的“我要学”。自主学习,一般是指学习者自觉地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过程。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从“教”变成“导”。
一、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语文教材内容力求以学生为主体,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所有知识的学习都力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他们熟悉或感兴趣的问题情境引入学习主题,不过分注重系统知识的传授,强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形成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验和培养。
2、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理论强调:学生才真正是获取信息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最终都是为了帮助学生自主的获取知识,要重视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尤其要关注學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体验,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也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基于学生发展,关注学生发展,为了学生发展。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者要真正获得知识主要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别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充分利用各种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方式获得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就是为学生创设意义构建环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
“先学后教”是以学生的学为起点,让学生根据既定的学习目标在教师指导下,以自主学习、生生合作等方式主动探究和学习。它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这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突出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先学” 是指教师指导学生课前独立学习,尝试练习,学生先“下水”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笔练习,并在此过程中发现新知识。体会到自主学习的乐趣。
“当堂训练”是对课堂教学的信息反馈,是检验“寓教于学”的有效途径。学、教、练将课堂教学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当堂训练”既可作为教学环节来呈现,也可作为一种教学形态来看待。学生在课堂上的回答、画图、板演都是一种“训练”。因此,“当堂训练”的外延已经超出了传统意义上的训练。
三、实施“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课堂实施
(一)辅助环节(3-5分钟):
辅助环节包括三项内容:①板书课题;② 揭示目标;③ 自学指导。
1.板书课题。上课以后,教师先用一两句具有启发性或激励性的话开门见山导入新课,用投影显示。教师板书或出示课题可以很快把师生引入课堂情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揭示目标。教学目标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①知识目标,②能力目标,③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教师用一两句话口头表述或用投影展示。无论用哪一种方式出示目标,出示的时间都不能太短,应该让学生听完或看完之后还有思考的余地。但是,在一堂完整的语文课中,学生比较关注的往往还是知识目标的达成。所以,也可以将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省略,具体在课堂内容的进行过程中渗透。
3.出示自学指导。教师提出明确的自学要求,也就是自学什么内容,用多长时间,届时如何检测等,同时还教给学生自学的方法。学生的自学一定要以教师有效的指导为前提。指导不当,就会无序、无效、甚至把自学引入歧途。
(二)“先学”环节(15分钟):
l.学生读书或看书(自主学习)。“先学”,是学生按照自学指导,从读书开始的自主学习。要带着问题读,边读书边思考自学检测中的习题。与此同时,教师要做好两件事:一是组织教学,确保人人专心自学。在学生开始自学时,教师要巡视、关注,可及时表扬速度快、效果好,特别是有创造性结果的学生;尤其要关注后进生,可给他们说几句悄悄话,帮助其端正自学态度;确保每一个学生都能按老师的要求专注地自学,没有一个学生游离于课堂之外。二是通过行间巡视、个别询问、板演、提问、讨论等形式全面了解学情,了解学生自学进度,适时引导,同时也极大限度的暴露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并认真分析,是倾向性问题还是个别性问题,是属于旧知识回生出的错还是新知识未掌握出的错,对主要的倾向性的新问题进行梳理、归类,为下一步的“后教”作好准备。
(三)“后教”环节(12分钟):
教师要注意做到三个明确:① 教什么,教的内容必须是学生存在的问题,凡是学生会了的问题坚决不再教,教师教的一定是学生在学的环节存在的问题,这里要注意一个原则,让学生回答问题后,评判的权利还给学生,教的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学生要明确判断有无错误,有错误错在那里,为什么错,无错误有没有更好的方法,一直到学生找完问题、更正完问题,找完方法,学好了思维和解题的方法为止。教师不轻易把问题和方法主动讲出来,都是学生在主动地思考,这样能够充分调动每个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找问题、找方法的过程,就是运用的过程;②怎么教,“兵教兵”是一个很好的教的方法,注意只要有学生会,就要让会的学生教,如果实在没有学生会,教师再教。会的学生可能教的不完善,方法不一定是最优的,教师可以加以补充归纳,学生帮解决的问题,同学记忆是最深的,这个环节既是培尖,又是补差;③教的要求,要特别注意不能就题论题,必须做到教一题会一群.必须教出方法,教出规律,错一题会一类,要让学生能举一反三的目的。
(四)当堂训练(不少于8分钟)
目的:教师根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内容设计当堂检测,检查学生学习效果,通过巡视,了解哪些同学真正做到了“堂堂清”。对教师要求:①课堂检测时间不少于l5分钟;② 检测题目要紧扣学习目标,试题设计有层次,有梯度,有必做题和选作题或思考题,对学生分层要求;此环节中,训练的内容重在检测教学目标是否能够实现;训练的形式如同考试一样完全独立地、快节奏地按时完成,教师不做辅导,学生不得抄袭。
四、总结
正如陶行知先生曾说过的,“教什么和怎么教,决不是凌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份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教学过程中,教师“教什么 ”、“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是我们一直苦苦思索的问题。新课标倡导自主学习,要求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因此,教师教学工作的重心应由老师如何教转向如何让学生学会、会学。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种教学模式如果能够恰当的掌握、运用,不但能体现新课程标准要求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主学习的理念,还能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素质,实现我们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最终达到教学质量的提高。当然,我们教师也要不断地反思,实践,及时总结,再实践,借鉴经验,促进我们的教学水平不断再上一个新台阶!
参考文献:
[1]周德潘.《一个朴素的教育奇迹》,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3月
[2]倪高扬.《见证洋思中学》,河南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