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地质类课程教学中机械识记的内容较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对今后从事煤矿工作造成影响,本文探讨了调动学生学习地质学兴趣的方法,对地质类课程教学有一定借鉴意义。
关键词:地质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
《煤矿地质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涵盖普通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矿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内容,是关于地质知识的综合性课程。随着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深部水平生产地质条件的恶化,要求采矿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和必要的基本技能,才能满足煤矿生产和建设的需要。然而《煤矿地质学》教学中机械识记的内容较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给今后从事煤矿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地质学的兴趣是提高地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滔滔不绝地只顾自己讲授,而应该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兴趣所在。经常和学生座谈、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感兴趣的问题。一般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如:宇宙及天体的知识、珠宝玉石、矿物及岩石的鉴别、地震的成因及预防知识、煤的形成、地质罗盘的使用、断失煤层的寻找等,搞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宇宙 及天体的形成、矿石与宝石的常识等。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当,绝不能喧宾夺主、削弱教学重点。
2.营造轻松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授课,是一种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需发自内心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学习,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及修养。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互动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如:矿物岩石的鉴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可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地质课程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
3.借助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探索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1]。创造条件启迪、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时就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走上良性学习的道路。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式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从而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4.举办丰富多彩的地质知识讲座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内容,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过多讲述,如果就此为止,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举办地质知识讲座的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增长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讲座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分专题进行,如:井下遇断层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对断层的处理;分析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地质灾害防治、地震知识科普讲座等。地质知识讲座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现有的地质知识水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深化学生的地质知识,培养工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5.开展地质知识竞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校地质教学的改革,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质知识后,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地质知识竞赛,并对获胜班级、获奖者给予表彰和奖励。竞赛内容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一些与煤矿生产关系密切的地质知识和工作技能。如: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瓦斯含量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竞赛形式可灵活多样,如:抢答题、必答题、笔试、口试、图析、矿物岩石标本鉴别等。以能够丰富学生的地质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则。为了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圍,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班推荐的参赛选手应先在班级内择优选拔,鼓励学生积极参赛,进一步调动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地质学专业的课程特点是空间广阔、时间漫长、现象复杂、无法再现。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地质现象,而无法体验、经历在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各种宏观和微观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动态模拟过程、虚拟现实等手段,突破视觉及思维局限,再现事物本质及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和图像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丰富形声化的教学内容[2]。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将异国他乡的客观地质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火山禁地”、“晶体奇观”等都是很好的地质科教片。利于多媒体教学还可模拟、再现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地质变化,将抽象的地质知识变成直观的画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地壳运动”、“煤的生成”等。多媒体还能真实全面地记录某种地质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我们分析研究地质现象提供详实的资料,如“石烂”等。学生可通过观察来分析画面上呈现的地质现象,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7.理论联系实际
地质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地质理论都是实际工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最初这些知识只是被机械地记忆在大脑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实验教学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肉眼、镜下观察及演示得到巩固和深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构造等内容;仅通过讲授学生不易理解,且枯燥乏味,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试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所以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一块标本的特点认真讲解它的鉴定依据。尽量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矿岩标本展示给学生,如: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结晶灰岩;板状石膏和纤维状石膏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但属于不同种类的矿岩标本拿给学生观察和鉴定,辨别真伪,如:云母和蛭石、花岗岩与花岗片麻岩等。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学生已掌握的地质知识,对客观地质体、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剖析。重点讲述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领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识别断层的标志有许多种,但实际上这些标志不可能在每条断层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必须结合每条断层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往往规模较大的断层可利用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地貌上的特征和构造岩等特征来识别。小规模的断层可依据标志层、断层擦痕、牵引现象等来识别。还应指导学生观察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与不整合产生的地层缺失之间的差异。
如条件具备还可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对客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提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返回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学生通过实习、实验掌握了知识、技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并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便会产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及工作成果的满足感,可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8.聘请工程技术人员现身说法
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曾运用地质理论成功地解决过生产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家里手。将这样的同志请上讲台,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地质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地质学与煤矿生产的关系,掌握运用地质理论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技能。这样可鼓舞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技术人员运用地质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难题之后来自同事、领导、社会的赞誉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使学生感到羡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9.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我们可以把对地质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课外地质学习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给他们推荐一些难易适度的参考书,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野外观察典型的地质现象,带领学生采集地质标本,通过对标本的鉴定拓宽知识面,同时充实地质实验室,解决实验标本不足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就会对地质学兴趣盎然。
此外,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提高教学水平,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煤炭事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勇、周瑶琪、陈世悦,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地质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第3期
[2]王瑞瑞,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40期
[3]刘希军、时毓、王葆华,浅談地质类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2月第48期
关键词:地质学;学习兴趣;培养;教学
《煤矿地质学》是采矿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涵盖普通地质学、煤田地质学、矿井地质学、水文地质学及工程地质学等方面的内容,是关于地质知识的综合性课程。随着采矿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机械化程度的提高,特别是深部水平生产地质条件的恶化,要求采矿专业的技术人员必须具备扎实的地质学理论和必要的基本技能,才能满足煤矿生产和建设的需要。然而《煤矿地质学》教学中机械识记的内容较多,学生感觉枯燥乏味,缺乏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给今后从事煤矿工作造成影响。因此,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学习地质学的兴趣是提高地质课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就这一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了解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
实践证明新的学习兴趣很少凭空出现,它多半是已有兴趣的衍生物。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滔滔不绝地只顾自己讲授,而应该注意学生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对所授知识的理解、掌握程度及兴趣所在。经常和学生座谈、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感兴趣的问题。一般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很多,如:宇宙及天体的知识、珠宝玉石、矿物及岩石的鉴别、地震的成因及预防知识、煤的形成、地质罗盘的使用、断失煤层的寻找等,搞清学生已有的学习兴趣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扩展,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如:宇宙 及天体的形成、矿石与宝石的常识等。这样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但补充的内容要适当,绝不能喧宾夺主、削弱教学重点。
2.营造轻松和谐、互动的课堂环境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授课,是一种简单易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需发自内心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灵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有利于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艺术是教师达到最佳教学效果的方法、技巧和创造能力的综合表现,它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不断钻研学习,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艺术及修养。
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对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有很大帮助。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根据教学内容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互动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知识重构。如:矿物岩石的鉴定、地质罗盘的使用等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可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地质课程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
3.借助科学问题激发学生好奇心
面对新时代的大学生,教师应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探索学习成为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1]。创造条件启迪、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当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了问题时就会获得成就感,从而进一步激发学习兴趣,走上良性学习的道路。课堂上教师可以设置一些有趣的悬念式的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课堂气氛活泼起来。学生在悬念下产生认知矛盾,对疑问有了探究的欲望,从而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让学生大胆发言,组织讨论学习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出灵感的火花。
4.举办丰富多彩的地质知识讲座
对于学生感兴趣的一些内容,由于受教学时数的限制不能在课堂上过多讲述,如果就此为止,势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兴趣。对于这一问题,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采用举办地质知识讲座的的方式来解决矛盾,既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又增长了知识,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知识讲座应根据学生的兴趣分专题进行,如:井下遇断层前可能出现的征兆;掘进及回采过程中对断层的处理;分析阅读地质图的方法;地质灾害防治、地震知识科普讲座等。地质知识讲座的难易程度应以学生现有的地质知识水平为基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丰富、深化学生的地质知识,培养工作技能,为今后的工作奠定扎实的基础。
5.开展地质知识竞赛
为了激励学生学习和运用地学知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学生掌握地学基础知识和解决地学实际问题的能力,推动学校地质教学的改革,在教学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地质知识后,可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学生开展地质知识竞赛,并对获胜班级、获奖者给予表彰和奖励。竞赛内容以课本为主,适当补充一些与煤矿生产关系密切的地质知识和工作技能。如:煤层厚度变化对煤矿生产的影响、瓦斯含量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等。竞赛形式可灵活多样,如:抢答题、必答题、笔试、口试、图析、矿物岩石标本鉴别等。以能够丰富学生的地质知识,激发学习兴趣为原则。为了营造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圍,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各班推荐的参赛选手应先在班级内择优选拔,鼓励学生积极参赛,进一步调动学习兴趣。
6.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
地质学专业的课程特点是空间广阔、时间漫长、现象复杂、无法再现。我们现在只能看到地质现象,而无法体验、经历在漫长地质历史过程中的各种宏观和微观变化。而利用多媒体工具可以通过图像、动画、动态模拟过程、虚拟现实等手段,突破视觉及思维局限,再现事物本质及地质现象的形成过程。多媒体教学利用声音和图像创造有利于学习的环境,丰富形声化的教学内容[2]。多媒体教学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可将异国他乡的客观地质现象栩栩如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如:“火山禁地”、“晶体奇观”等都是很好的地质科教片。利于多媒体教学还可模拟、再现地质历史时期的各种地质变化,将抽象的地质知识变成直观的画面,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如:“地壳运动”、“煤的生成”等。多媒体还能真实全面地记录某种地质现象发生、发展的过程,为我们分析研究地质现象提供详实的资料,如“石烂”等。学生可通过观察来分析画面上呈现的地质现象,开阔了眼界、丰富了知识、在寓教于乐中提高了学习兴趣。 7.理论联系实际
地质学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地质理论都是实际工作经验的概括和总结[3]。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理论知识,最初这些知识只是被机械地记忆在大脑里,只有通过实践才能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实验教学可将枯燥的理论知识通过肉眼、镜下观察及演示得到巩固和深化,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如:矿物的形态、物理性质;岩石的结构、构造等内容;仅通过讲授学生不易理解,且枯燥乏味,而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亲自观察、测试使枯燥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既有利于学生理解又增加了学习的趣味性。所以实验过程中,教师应针对每一块标本的特点认真讲解它的鉴定依据。尽量将具有不同特征的同一种矿岩标本展示给学生,如: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结晶灰岩;板状石膏和纤维状石膏等,使学生开阔眼界、增长知识。还要将特征相同或相似,但属于不同种类的矿岩标本拿给学生观察和鉴定,辨别真伪,如:云母和蛭石、花岗岩与花岗片麻岩等。
在实习过程中,教师应运用学生已掌握的地质知识,对客观地质体、地质现象进行认真的剖析。重点讲述理论如何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领悟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如:识别断层的标志有许多种,但实际上这些标志不可能在每条断层上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因此必须结合每条断层的具体情况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往往规模较大的断层可利用地层的重复与缺失、地貌上的特征和构造岩等特征来识别。小规模的断层可依据标志层、断层擦痕、牵引现象等来识别。还应指导学生观察断层造成的地层缺失与不整合产生的地层缺失之间的差异。
如条件具备还可让学生参与课题研究,对客观地质体和地质现象进行观察、研究,提出研究成果,并将研究成果返回实践中进行检验。当学生通过实习、实验掌握了知识、技能,看到自己的工作得到认可并解决了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便会产生对所学知识的价值感及工作成果的满足感,可进一步增强学习兴趣。
8.聘请工程技术人员现身说法
现场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着丰富的工作经验,都曾运用地质理论成功地解决过生产中遇到的地质问题,是理论联系实际的行家里手。将这样的同志请上讲台,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和体会教育学生,使学生了解地质学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地质学与煤矿生产的关系,掌握运用地质理论分析、解决地质问题的方法,提高工作技能。这样可鼓舞学生,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技术人员运用地质理论成功地解决了影响煤矿生产的地质难题之后来自同事、领导、社会的赞誉及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使学生感到羡慕,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兴趣。
9.成立课外学习小组
我们可以把对地质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组织起来,成立课外地质学习小组。教师根据学生的兴趣给他们推荐一些难易适度的参考书,对学生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给予辅导。组织学生利用节假日到野外观察典型的地质现象,带领学生采集地质标本,通过对标本的鉴定拓宽知识面,同时充实地质实验室,解决实验标本不足的问题。当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就会对地质学兴趣盎然。
此外,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增强教学内容的趣味性、系统性、科学性,提高教学水平,也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条件。总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项艰苦细致的工作,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我们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提高教学质量,为煤炭事业培养更多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勇、周瑶琪、陈世悦,谈如何在新形势下培养地质学专业大学生的学习兴趣,中国地质教育,2008年第3期
[2]王瑞瑞,在“普通地质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教育现代化,2016年12月第40期
[3]刘希军、时毓、王葆华,浅談地质类本科生的培养,教育教学论坛,2015年12月第4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