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激趣
引起学生的悬念,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主动的积极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
2.引发疑问激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无疑问时主动提出疑问,在他们有疑问时给与强化。如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理解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学生对其中“孤”的意思产生的疑问,“孤”从字面上理解是“单独”的意思,偌大的江面,怎么只有一只船呢?对这个字的准确理解关系到对诗意的正确把握。为了调动学生探究地积极性,我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强化,通过讨论,学生产生了顿悟,诗中的“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目力专注,对其它船视而不见,写船“孤”是为了写情深意厚。教师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疑问。学生为求确解就产生争论,有了矛盾、争论、学生也就不由自主地介入了讨论,参与到求解的行列中来了。
3.创设情境激趣
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主要方式有:语言描绘情景,图画再现情景,事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景,实践体验情景,音乐渲染情景等。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尊严”反映了此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三、 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在讲辛弃疾的《西江月》时,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词中描绘的景物,最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画出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既理解了词的意境,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例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课下的注释,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希望通过我们多种途径的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东阿县牛角店镇大李联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 自主学习 培养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语文课堂要焕发生命活力,就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彰显自己的个性。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否则,他只是表面地、形式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遇到困难时往往会丧失信心,不能坚持学习。所谓“强扭的瓜不甜”也就是这个道理。因此,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就必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可采用以下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设置悬念激趣
引起学生的悬念,学生有了强烈的悬念,便主动的积极地去解开悬念,这种迫切的心理状态,包含着浓厚的兴趣。
2.引发疑问激趣
小学生求知欲强,遇事爱问“为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他们无疑问时主动提出疑问,在他们有疑问时给与强化。如教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在理解诗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学生对其中“孤”的意思产生的疑问,“孤”从字面上理解是“单独”的意思,偌大的江面,怎么只有一只船呢?对这个字的准确理解关系到对诗意的正确把握。为了调动学生探究地积极性,我对学生的疑问进行了强化,通过讨论,学生产生了顿悟,诗中的“孤”写出了诗人当时的目力专注,对其它船视而不见,写船“孤”是为了写情深意厚。教师有意识强化学生的疑问。学生为求确解就产生争论,有了矛盾、争论、学生也就不由自主地介入了讨论,参与到求解的行列中来了。
3.创设情境激趣
精心设计导语,利用幻灯、试验、图画、故事、游戏、语言等各种教学媒体和手段,创设出趣味横生的情景,烘托出教学氛围,引起学生的注意,诱发学习兴趣,牵动学习情感,使学生心理处于兴奋状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创设情境的主要方式有:语言描绘情景,图画再现情景,事物演示情境,表演体会情景,实践体验情景,音乐渲染情景等。
二、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处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地位,“师道尊严”反映了此种情况下的师生关系为教师是权威,学生处于从属和绝对服从的地位,体现在教学中老师重在研究自己如何传授知识,很少考虑学生自身的情况,学生爱不爱学、能不能学会、接受能力相差悬殊等这些因素教师考虑很少,所以课堂气氛沉闷,学生在威严的老师面前,不愿积极主动地动口、动手、动脑,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要改变旧的师生关系,建立正确的、和谐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的道理我们都明白。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既是知识信息传递反馈的过程,也是复杂的人际交往过程。良好的教学环境能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并以此为中介来促进智力活动的进行和个性的发展。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情感对个体的认知过程具有组织和瓦解的作用,它能直接作用于学生的课堂行为,并微妙地影响和改变其学习质量。因此,教师要树立新型的师生观,努力建立平等、和谐、互相尊重、互相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对于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偏常”行为,教师应该宽容、理性地对待,要以赏识、激励为主,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一切为鼓励学生服务,只有这样,才能激发起学生对学习的向往。
三、 教给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古语讲:“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英国著名科学家达尔文也曾说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还必须在教学中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使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学习方法,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首先,要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或比较,或分类,或归纳,或概括,或联想,或想象,这些方法都来自于思维,并在思维过程中不断发展和完善。如在讲辛弃疾的《西江月》时,让学生一边诵读,一边闭上眼睛想象词中描绘的景物,最后要求学生能够通过想象画出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图,既理解了词的意境,又培养了学生想象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方法。例如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说明文,要注意说明方法,说明顺序,说明结构,说明语言。第一步要通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通过工具书,课下的注释,扫除这些文字障碍,第二步要找准说明对象,看文章介绍了说明对象的哪些特点,第三步要找出文章所用的主要说明方法和说明顺序,并学会运用;第四步要分析文章所用的语言,看看它的语言是平实的还是生动的,亦或是既平实又生动。
总之,要让我们的语文课堂充满活力就一定要把它变成学生乐于学习的场所,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让他们的个性在课堂上飞扬。希望通过我们多种途径的努力,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养成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
(作者单位:山东东阿县牛角店镇大李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