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阅读是积累知识的一种过程,更是学生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一篇文章就是一个故事,每读一本书、一篇文章,就一定会有不同的收获和感悟。在教學中,我们经常强调着力培养学生的“读、说、听、写”四项基本功,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一大抓手。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下面谈谈本人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水平三点体会。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读为主”的理念,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排除畏惧心理,逐步走向爱读书,想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
(1)内外结合,由内引外,由外补内。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课内知识点讲解,不断向课外类似而且又有吸引力的知识进行延伸引导,留下一点悬念让同学们去追寻阅读。如学习了《詹天佑》之后,我会跟孩子们说像詹天佑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以此激发学生课外寻找和阅读相关的爱国人物故事兴趣,于是推荐阅读《钱学森》、《童第周》,使同学们对科学家爱国情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尊重,从而加大自己对知识的热爱追求,进一步树立自己远大理想。
(2)捕捉住好奇心。我发现当前小学生对写景叙事以及人物故事等文章,阅读起来兴趣比较高,而对一些以抽象性或从未接触的事物为主的课文就兴趣低下的情况,我搜索了一些相关趣味性、或一些科学难解之谜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秦兵马俑》、《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样的文章或平实,或时代远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悟理解,就一般老师而言,要真正上好这一节课也是相对比较吃力。为使学生排除阅读上心理困难,我先提出了有关修筑长城的故事,由此导出先秦时代背景,可以先让学生带着想弄清楚问题根源去阅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以及主体内容相关的段落,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也显而易见了。
(3)激发创造潜能。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学生阅读潜能是无限大,关键是老师如何去激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我对每篇重点课文进行一次全新创作,难点在哪?重点在哪?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在学的过程会碰到哪些问题等,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事先都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学完《爬山虎的脚》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观察一种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然后在班上进行评选“观察不能手”活动。
(4)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年龄、性格、性别、心理特点不同,阅读兴趣爱好各有差异,我在推荐课外读物也要因人而异,由浅及深,由短及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推荐篇幅较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儿歌、古诗、童话和寓言故事,例如《安徒生童话》、《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年级学生推荐文学名著《爱的教育》、《伊索偶言》等。自主阅读能力相对高的高年级学生,可推荐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及《100个奥运冠军的故事》和共和国开国元帅等相关读物。
二、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功,阅读这门功课与修成正果目标也为期不远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字词句篇上下苦功夫,通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原始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和熟悉运用更多的词语,从而增强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的感性认识,尽量减少因词义的不理解而影响文章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学会默读。平时我们要求大家开口朗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默读也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更体现出阅读的一种能力。默读可以做到边读边想,反复推敲,促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同时默读还可以自定一定的速度,一般会比朗读快一倍;更加有利的是默读不会使人产生疲劳,更加利于记忆。
其次,学会精读。对于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或是名篇名著的重点段落要指导精读,争取逐句逐段理解,把握文章精髓,概括要点,或是反映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
第三,学会思考读。阅读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等于白费劲。阅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边读边思考,只有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才有针对性,才有成效。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
三、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
俗语说习惯成自然。阅读要当成一种爱好,形成一种习惯,需要学生、老师和家庭教育多方共同努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四个良好阅读习惯:
一是“专心致志”习惯。专心是成事保证。当前,还有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专心致志,边读边走神,阅读任务虽然完成了,问题却一问三不知,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专心阅读问题。为此我们作为教师严格地教会他们制定学习阅读安排计划,在阅读时切不能分心,更不能三心二意,确保心在一处读,进入角色读,才能从中得到体会,从中取得收获。
二是“常练多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高阅读能力水平,没有太多的捷径,只有多诵读不同类型文章,多角度思考,常读常新,才能做到经久不忘,受益终生。
三是“巩固提高”的习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要做到新知识不断,旧知识不忘,唯有坚持复习好昨天的功课,才能巩固好旧的知识,大大提高今天的新知识。
四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不能光读不思考,要时刻督促学生自觉养成动手动笔划出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对不理解的给予标识,翻阅、查找、收集资料,坚持做好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祖年.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7).
[2]闭超群.浅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J].教育界,2018(01).
[3]田拴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8).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在教学时,教师应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树立“以读为主”的理念,让学生放下思想包袱,排除畏惧心理,逐步走向爱读书,想读书,乐于读书,善于读书。
(1)内外结合,由内引外,由外补内。在课堂上,老师通过课内知识点讲解,不断向课外类似而且又有吸引力的知识进行延伸引导,留下一点悬念让同学们去追寻阅读。如学习了《詹天佑》之后,我会跟孩子们说像詹天佑这样的爱国人士还有很多,以此激发学生课外寻找和阅读相关的爱国人物故事兴趣,于是推荐阅读《钱学森》、《童第周》,使同学们对科学家爱国情怀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和尊重,从而加大自己对知识的热爱追求,进一步树立自己远大理想。
(2)捕捉住好奇心。我发现当前小学生对写景叙事以及人物故事等文章,阅读起来兴趣比较高,而对一些以抽象性或从未接触的事物为主的课文就兴趣低下的情况,我搜索了一些相关趣味性、或一些科学难解之谜的故事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如《秦兵马俑》、《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这样的文章或平实,或时代远古,在现实生活中难以感悟理解,就一般老师而言,要真正上好这一节课也是相对比较吃力。为使学生排除阅读上心理困难,我先提出了有关修筑长城的故事,由此导出先秦时代背景,可以先让学生带着想弄清楚问题根源去阅读,在比较短的时间内抓住了课文的中心,以及主体内容相关的段落,把握课文基本内容也显而易见了。
(3)激发创造潜能。可以肯定的是,大多数学生阅读潜能是无限大,关键是老师如何去激发。为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我对每篇重点课文进行一次全新创作,难点在哪?重点在哪?学生会有什么样的想法?在学的过程会碰到哪些问题等,如何让学生在课堂内外很好地结合起来?我事先都进行了分析探讨。在学完《爬山虎的脚》之后,要求学生自己观察一种植物的形态和特点,在课堂讨论时学生们就会各抒己见、滔滔不绝,然后在班上进行评选“观察不能手”活动。
(4)合理安排课外阅读。根据学生年龄、性格、性别、心理特点不同,阅读兴趣爱好各有差异,我在推荐课外读物也要因人而异,由浅及深,由短及长。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推荐篇幅较短、图文并茂,通俗易懂的儿歌、古诗、童话和寓言故事,例如《安徒生童话》、《弟子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年级学生推荐文学名著《爱的教育》、《伊索偶言》等。自主阅读能力相对高的高年级学生,可推荐篇幅较长、内容丰富四大名著《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等,以及《100个奥运冠军的故事》和共和国开国元帅等相关读物。
二、注重基本功的培养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让学生学会阅读的基本功,阅读这门功课与修成正果目标也为期不远了。作为语文老师,一定要要求学生在字词句篇上下苦功夫,通过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原始教学,让学生尽快掌握和熟悉运用更多的词语,从而增强学生在阅读文章中的感性认识,尽量减少因词义的不理解而影响文章阅读的速度和质量。
首先学会默读。平时我们要求大家开口朗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默读也是一种更高的境界,更体现出阅读的一种能力。默读可以做到边读边想,反复推敲,促使学生感知课文整体结构和基本内容;同时默读还可以自定一定的速度,一般会比朗读快一倍;更加有利的是默读不会使人产生疲劳,更加利于记忆。
其次,学会精读。对于文章篇幅不长,内容必须理解掌握的,或是名篇名著的重点段落要指导精读,争取逐句逐段理解,把握文章精髓,概括要点,或是反映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
第三,学会思考读。阅读离不开思考,没有思考的阅读等于白费劲。阅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边读边思考,只有带着问题思考,阅读才有针对性,才有成效。教师在学生阅读前,先提出具体的要求。然后让学生在阅读中进行思考。
三、注重阅读习惯的培养
俗语说习惯成自然。阅读要当成一种爱好,形成一种习惯,需要学生、老师和家庭教育多方共同努力。在平时教学中,我主要培养学生四个良好阅读习惯:
一是“专心致志”习惯。专心是成事保证。当前,还有部分学生在阅读中专心致志,边读边走神,阅读任务虽然完成了,问题却一问三不知,无法从根本上去解决专心阅读问题。为此我们作为教师严格地教会他们制定学习阅读安排计划,在阅读时切不能分心,更不能三心二意,确保心在一处读,进入角色读,才能从中得到体会,从中取得收获。
二是“常练多读”的习惯。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提高阅读能力水平,没有太多的捷径,只有多诵读不同类型文章,多角度思考,常读常新,才能做到经久不忘,受益终生。
三是“巩固提高”的习惯。孔子曰:“温故而知新”。要做到新知识不断,旧知识不忘,唯有坚持复习好昨天的功课,才能巩固好旧的知识,大大提高今天的新知识。
四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在阅读中,不能光读不思考,要时刻督促学生自觉养成动手动笔划出重点段落,重点句子和重点词语,对不理解的给予标识,翻阅、查找、收集资料,坚持做好记读书笔记的好习惯。这样,才能在阅读中得到更大的收获。
【参考文献】
[1]杨祖年.浅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J].少儿科学周刊(教学版),2014(07).
[2]闭超群.浅析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现状与对策[J].教育界,2018(01).
[3]田拴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及对策[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