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的课堂设计形式往往是一个语文老师影响学生的关键点,它可以激活学生热爱语文的基因。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谈领略内涵和陶冶情操及价值热情才有了可能和意义,教育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终极目标也才可能成为现实。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设计实践与探讨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纯粹为学问而学问的“学统”精神的人,更要培养有爱因斯坦所说的对价值的理解和热情的“道统”精神的人即有价值热情、学问真理、道德情操的人。教师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老师自身得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果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对学问采取功利化的实用主义态度的人,他谈不上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顶多是一个“知识贩子”,那么在他的影响下的学生可能会深受其学问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成长成新的“知识贩子”。语文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多多深思怎样潜移默化地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感化情怀,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人认为新的课堂设计形式往往是一个语文老师影响学生的关键点,它可以激活学生热爱语文的基因。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谈领略内涵和陶冶情操及价值热情才有了可能和意义,教育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终极目标也才可能成为现实。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设计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问真理,价值热情以及道德情操。
1.创设新形象,探索学问真理
任何一个文本都可以再现成场景的形式,创设一个好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创设一个新的形象让学生在对比中有如见其人的真切感,这样,学生与文本的作者的心灵就拉近了距离。
讲解《荷花淀》时,我抓住水生开会回来后跟水生嫂的对话这些文字分析水生嫂的性格心理。同时拟写了另一位性格完全不同的水生嫂。改写的水生嫂是一位典型的泼辣农妇,比如把课本中水生嫂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换成了“死哪去了,没你的饭了!”水生问道“爹呢,小华呢”换成“你还记得爹和小华啊,早睡了。”请了两位学生现场表演他们的对话,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人物创作的兴趣,同时丰富了课本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一听就能感觉到这两个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心理。通过这样的场景设置,学生轻而易举地领会了如何塑造逼真的人物。然后我让学生们自由设想一个对话的情景,描绘一个同学的语言,自己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能猜出来说明描写是比较成功的。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堂课下来目标明确,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智慧最美的花朵。”想象是思维的双翼,人类的思维正是借着想象这双强劲的翅膀天马行空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文本生辉,让文字生情,让课堂充满生气!
2.演绎文本,提升价值热情
新课改要求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常看到这样两种情形:一是老师们有种无法安放自身的尴尬,另外就是学生们大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老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不免有些不吐不快的失落,学生由观众变成了主演有些兴奋却也不免有些彷徨失措。我想要真正落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构想,老师不是多余人,老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朗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完成一次阅读或一次活动或一个构想。而这个方向就是老师事先探求好的较新颖独特的文本解读形式。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学生很容易看懂小说的情节内容,本人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并扩展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我们抓住小说的结局“别理科夫死了”,为找到别理科夫的死因,请同学们展开调查。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份现场察看报告和验尸报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兴奋不已,感到特别的新奇,没有了一味解读课本的厌烦心理。第二天学生的现场察看报告和验尸报告写好了,要素很齐全,这两份报告的重点落在死亡现场的描述和验尸情况的介绍上。有学生描述死亡现场时抓住了关键细节,比如:一张女人的照片反扣在桌上,桌子抽屉里有一张漫画,室内整洁无打斗痕迹。死者躺在床上,卷缩成一团,脸上带着恐慌而又气恼的神情,但没有挣扎的痕迹,像自然死亡。验尸报告中也很专业地措辞:死者无任何挣扎痕迹,DNA检测显示无中毒现象,不属服毒身亡,身体上有几处摔伤痕迹,但不严重,无内伤。根据死者面部神情初步推测死者因某件事而陷入过度的恐慌气恼郁闷致死。
3.整合资源,陶冶情操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些名篇佳作,可以综合利用,比如高中教材第五册课本第一单元中有三篇课文我曾做了一个大胆尝试。《人是什么》、《人生的境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三篇课文本人认为是我们青少年必读的人生课文,这是些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陶冶情操的好文章,不容忽略。但是一篇地讲解既枯燥又抽象,产生不了启智、感化或感召的作用,于是我用庄子做载体,一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庄子,并运用所了解的庄子,在具体的人物身上理解“人是什么”,“人生的境界”和“自己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办”,进而达到提升境界陶冶情操的目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本人认为每一次解读都是一次再创造,所以才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每一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日。
【关键词】新课改教学设计实践与探讨
。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培养纯粹为学问而学问的“学统”精神的人,更要培养有爱因斯坦所说的对价值的理解和热情的“道统”精神的人即有价值热情、学问真理、道德情操的人。教师在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这一方面的作用显得尤为关键,老师自身得是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如果教师本身就是一个对学问采取功利化的实用主义态度的人,他谈不上是真正的知识分子,顶多是一个“知识贩子”,那么在他的影响下的学生可能会深受其学问功利主义的影响而成长成新的“知识贩子”。语文老师需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多多深思怎样潜移默化地开启心智,陶冶情操、感化情怀,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本人认为新的课堂设计形式往往是一个语文老师影响学生的关键点,它可以激活学生热爱语文的基因。激活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奋点,谈领略内涵和陶冶情操及价值热情才有了可能和意义,教育的“提高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这个终极目标也才可能成为现实。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怎样设计课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学问真理,价值热情以及道德情操。
1.创设新形象,探索学问真理
任何一个文本都可以再现成场景的形式,创设一个好的场景,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或创设一个新的形象让学生在对比中有如见其人的真切感,这样,学生与文本的作者的心灵就拉近了距离。
讲解《荷花淀》时,我抓住水生开会回来后跟水生嫂的对话这些文字分析水生嫂的性格心理。同时拟写了另一位性格完全不同的水生嫂。改写的水生嫂是一位典型的泼辣农妇,比如把课本中水生嫂说“今天怎么回来的这么晚?”站起来要去端饭。换成了“死哪去了,没你的饭了!”水生问道“爹呢,小华呢”换成“你还记得爹和小华啊,早睡了。”请了两位学生现场表演他们的对话,这样一来激发了学生学习人物创作的兴趣,同时丰富了课本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课堂效率。 学生一听就能感觉到这两个人物的不同的性格心理。通过这样的场景设置,学生轻而易举地领会了如何塑造逼真的人物。然后我让学生们自由设想一个对话的情景,描绘一个同学的语言,自己读出来,让其他同学猜,语言能反映人物的性格,能猜出来说明描写是比较成功的。这就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一堂课下来目标明确,收到了比较满意的效果。
雨果说:“想象是人类智慧最美的花朵。”想象是思维的双翼,人类的思维正是借着想象这双强劲的翅膀天马行空的。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才能让文本生辉,让文字生情,让课堂充满生气!
2.演绎文本,提升价值热情
新课改要求老师把课堂交给学生,我们常看到这样两种情形:一是老师们有种无法安放自身的尴尬,另外就是学生们大多感到茫然不知所措,老师由主演变成了导演不免有些不吐不快的失落,学生由观众变成了主演有些兴奋却也不免有些彷徨失措。我想要真正落实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这一构想,老师不是多余人,老师课前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给学生一个比较明朗的方向, 在这个方向的指引下学生自主完成一次阅读或一次活动或一个构想。而这个方向就是老师事先探求好的较新颖独特的文本解读形式。
比如《装在套子里的人》这篇课文,学生很容易看懂小说的情节内容,本人采用了研究性学习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作品内涵并扩展丰富了作品的内涵。我们抓住小说的结局“别理科夫死了”,为找到别理科夫的死因,请同学们展开调查。首先请同学们根据课文内容写一份现场察看报告和验尸报告。这个任务布置下去,学生们兴奋不已,感到特别的新奇,没有了一味解读课本的厌烦心理。第二天学生的现场察看报告和验尸报告写好了,要素很齐全,这两份报告的重点落在死亡现场的描述和验尸情况的介绍上。有学生描述死亡现场时抓住了关键细节,比如:一张女人的照片反扣在桌上,桌子抽屉里有一张漫画,室内整洁无打斗痕迹。死者躺在床上,卷缩成一团,脸上带着恐慌而又气恼的神情,但没有挣扎的痕迹,像自然死亡。验尸报告中也很专业地措辞:死者无任何挣扎痕迹,DNA检测显示无中毒现象,不属服毒身亡,身体上有几处摔伤痕迹,但不严重,无内伤。根据死者面部神情初步推测死者因某件事而陷入过度的恐慌气恼郁闷致死。
3.整合资源,陶冶情操
课本中的文章都是些名篇佳作,可以综合利用,比如高中教材第五册课本第一单元中有三篇课文我曾做了一个大胆尝试。《人是什么》、《人生的境界》、《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三篇课文本人认为是我们青少年必读的人生课文,这是些帮助学生养成好的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陶冶情操的好文章,不容忽略。但是一篇地讲解既枯燥又抽象,产生不了启智、感化或感召的作用,于是我用庄子做载体,一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庄子,并运用所了解的庄子,在具体的人物身上理解“人是什么”,“人生的境界”和“自己在无路可走的时候怎么办”,进而达到提升境界陶冶情操的目的。
“夕阳枯草寻常物,解读都为绝纱词。”什么叫“解读”?“解读”就是放飞思绪,“解读”就是展开联想与想像的双翼,“解读”就是迸发创新思维火花。本人认为每一次解读都是一次再创造,所以才有“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说法,每一个人对文本的解读都会有不同的见解。让学生的思维达到“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境界,那便是语文教学的成功之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