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小学科学探索式教学的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kaiy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索式教学法是《小学科学》教材建议采用的新教学法,按照教材的要求,我在教学中尝试了这种教学法,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我认为这种教学法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有利于对学生各种能力的训练,尤其是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同时,学生在掌握这种认识事物的方法后,必将有利于提高未来人才的科学素质,为他们探索知识的奥秘打下基础。
  一、探索式教学法
  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不仅仅是把科学概念灌输给学生,更应该让学生在认知实践过程中,自己去探索、去寻找正确的认识,从而在这一过程中掌握认识事物的正确方法,建立自己的认知体系。在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过程中,逐步学会一些认识自然事物的科学方法,这远比学生单纯地掌握一些科学概念更重要得多。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能力,最重要的是教给学生一些认识自然事物的科学方法,交给学生用探索方式去认识事物,也是教学中能力培养的主要内容。
  探索式教学法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情境,提出与教材内容有关的问题,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去认识事物、解决问题。
  二、探索式教学法教学过程设计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学活动的开始,它具有教学活动的导向作用和激发学生研究问题兴趣的作用。设计这一教学环节时,应紧紧把握其作用的这两点。问题既要紧扣教材内容,又要有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2、提出假设。这一环节是探索式教学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主要目的是使学生在观察上一环节后,积极地思考,借助其生活经验或已有知识进行大胆的猜测、假设。
  设计这一环节的关键是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定向思维的能力。要达到这一目的,要求教师激发学生想的欲望,以及让学生学会怎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去想。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完成此环节的任务。
  3、设计验证假设。学生在对问题进行假设后,都希望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因此,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心理,教给他们设计实验的方法。
  在开始训练时,学生会遇到一些困难。因此,首先要教会学生设计实验的方法,然后再教给他们思维的方法。学生可以在教师的问题的引导下去思考,这样学生做起来就比较容易:①实验的对象是谁?实验的内容是什么?②可以使用何种材料?实验应怎样做?③实验结果怎样判断?
  4、实验教学。这一教学环节是对学生假设的检验,同时也是对学生多种能力的培养。在实验进行前,教师应提出要求,以便学生在实验时有目的、有针对性:①实验中你是怎样做的?②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道理?这两个问题,既是设计实验教学中所提的问题的继续,又是后面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汇报的内容。
  学生在实验时,教师应巡视、指导,同时应听取学生对实验的议论,为组织讨论的教学过程收取信息。
  5、讨论教学。学生在进行实验后,对结果或现象进行讨论,是学生从抽象假设到具体实验,又由直观感性认识过渡到建立表象,是理论到实践的过程。
  在讨论实验前提出的问题是,重点放在最后的问题上。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学生的认识得到升华,从而加深对正确结论的理解。
  6、再实验教学。学生在讨论后,得出正确结论。通过再实验可加深、巩固其初步形成的认识。再实验一般采取演示实验的方法。但教师也应精心设计,绝不能是学生实验的再重复。
  7、总结教学。讨论后,提出问题已有答案,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等会转人低潮。教师要抓紧时机及时总结,使学生的思维水平提高到教材要求高度。
  总结时,最好采取师生共同总结的方式,语言要精炼。
  下面,我以《沉与浮》的教学过程为例,谈谈我对探索式教学的实践。
  《沉与浮》一课的难点是指导学生认识沉、浮现象产生的原因,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以及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观察的现象,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物体在水中浮,而有的在水中沉呢?
  由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限制,在引导学生假设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认识重力、浮力,然后引导学生假设沉浮的原因与它们有关。
  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检验假设时,我提出一系列问题:实验的对象是谁?可以使用哪些工具?学生在思考、回答后,设计出实验方案。
  在学生进行实验时,进行巡视,同他们讨论,在引导学生认识的同时,搜集学生实验的信息,为下一步的教学环节打好基础。
  在进行讨论时,注意引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讨论中互相交流、启发,从而得到正确结论。
  本课的另一难点是空气也有浮力,我在设计再实验环节时,就把空气有浮力的实验作为演示实验,一是可以突破难点,二是可以加深对浮力产生原因的理解,提高学生的认识水平。
  在进行总结时,我利用漫画表现重力与浮力相互作用,与沉浮现象的关系,既简单明了又吸引学生的注意,减少学生兴奋转移的机会。
  以上观点,只是我在教学中对探索式教学法的初步尝试的一些体会,不妥之处,还待进一步完善。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第二实验小学 江苏】
其他文献
新课程强调“数学要走向生活”,数学教学活动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的个人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资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一些老师未能处理好“数学”与“生活”的关系,为联系而联系,生搬硬套,甚至“喧宾夺主”,课堂不同程度地出现“去数学化”倾向。那么数学如何走向生活而又不迷失于生活呢?  一、对生活题材需要适当地“加工”与“筛选”  我们知道,现实生活是纷繁复杂的,学生对生活的感悟与提炼是一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能仅仅通过让学生模仿记忆来进行教学活动,数学的学习需要更多的实践和自主交流,在有效的方法下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自主学习主要指的是教师提出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老师的有效指导下进行自我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自我创造能力和自我学习能力,自主的对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进行调整。教学目标主要是课程所要求学生通过学习要掌握的知识技能,并在这个学习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方法,形成独有的思维情感观念
从任教苏教版小学科学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现在新课程中的科学课,与以往的自然课、常识课教学相比,呈现出诸多不同之处,我们的学科有许多新的生长点、新理念正落实到课堂教学中。这里浅谈其中的一个观点一一科学解释需要实证。  一、对“实证”的理解  科学与人文不同,人文更多关注人的主观意识,侧重感情和意识领域,科学则有别于其他认知方式和其他知识体系,它采用的是实证的方法,努力以客观的方式解释自然界。科学的
根据统计学的原理,对《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1993—1997年的作者队伍的分布规律、核心作者、作者的增幅情况等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提高作者队伍学术水平的建设性意见。
本文在讨论单自由度系统强迫振动中冲击减振器的基础上,导出确定冲击减振器质量比和冲击间隙的计算公式,并得出结论:冲击块质量越大,减振效果未必越好;最佳碰撞位置不在主振体平衡
本文着重讨论了提高工程测边网可靠性的方法,探讨加测方向值的测边网观测精度匹配与网的精度及可靠性之间的关系,利用直接法和间接法提高工程测边网的可靠性,最后得出结论,加测方
在安徽省近百处开挖渠道滑坡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条件,对膨胀土地区开挖渠道滑坡在滑动面的形态及其形成、滑坡过程和滑坡分布等方面的规律和特征进行了研究。
氯化聚氯乙烯(CPVC)塑料具有耐热、耐候、耐化学介质腐蚀、阻燃、阻烟及无色无昧无嗅等优越的理化性能,是近几年来应用领域发展速度较快的新颖塑料材料。由于荧国、欧洲及日本等
纳米材料及其制备技术是材料科学研究的一个新的领域。本文在归纳参考文献的基础上介绍了纳米晶材料的结构特征,制备方法以及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前景。
一、问题的提出良好的科学教育是为培养科技人才和提高民族科学素质,幼儿阶段的科学教育则是科学素质的启蒙教师。也就是说,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质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或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