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育人视域下高校新媒体矩阵运营数据研究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l03031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文章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新媒体矩阵的粉丝数据、栏目推文数据、菜单访问数据的統计分析,总结目前新媒体矩阵作为高校网络育人的一个重要“微”场域在实际运营过程中的优势及不足,并提出相关建议,为提高高校新媒体育人能力提供参考。
  关键词 新媒体;高校网络育人;运营数据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16-04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文理学院2020年校级重点项目“‘微时代’视域下高校舆论引领工作探究”(2019DJ003Z)阶段性成果。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做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根本上是做人的工作[ 1 ]。那么人在哪儿,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就应该做到哪儿。2020年4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中国网民规模达9亿,且学生网民群体占比排名第一。中国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间30.8个小时,使用手机上网比例占99.3%[2]。这意味着每个人清醒时间的30%在网上、在移动端。当师生的注意力和时间转移到网上,转移到移动端,那我们的思政育人工作不仅应该做到网上,通过新媒体做到移动端,还要做好做精,做到入脑入心。高校官方新媒体矩阵作为高校网络思政的又一主阵地,更加要以春风化雨的技能潜移默化地做好网络育人工作。近年来,各高校官方新媒体运营日渐成熟,探索其最佳的运营方式,切实履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职能职责,对于充分发挥高校新媒体网络思政的育人功能有着极为重大的意义。本文的新媒体矩阵指的是高校运营的各校级官方新媒体平台。本文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官方新媒体矩阵的实际运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总结实际工作中的成效与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的建议,为提高高校新媒体育人能力提供参考。
  1 官方新媒体矩阵运营数据分析
  四川文理学院位于川陕革命老区,新媒体工作起步较晚,但为了适应时代发展需要,近年来,学校创新校内部门设立、配套相关政策落地,本着“学生在哪儿,我们的网络思政就做到哪儿”的原则大力发展网络育人。本节通过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粉丝数、推文传播度、菜单点击量三个维度对四川文理学院新媒体矩阵的网络育人功效进行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其成效及不足。
  1.1 粉丝数据分析
  粉丝是每个新媒体平台赖以生存的基础,只有对粉丝属性、增长特性、稳定程度进行分析,才能找准各新媒体平台网络育人的发力节点及方向。四川文理学院新媒体矩阵中各平台粉丝数如图1。


  1.1.1 粉丝属性分析
  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运营的校级官方新媒体矩阵各平台粉丝数的性别占比、年龄结构、省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各平台数据占比相互吻合,男女比基本保持在4︰6,与学校学生男女比数据吻合;粉丝年龄段最大占比均为18岁至25岁,占比70%左右;各平台省域分布数据,四川占比均在70%左右,其次为重庆、广东、山东,这和四川文理学院近几年招生计划各省份投放数据基本吻合。相关数据充分说明高校新媒体矩阵粉丝主体为学校学生、各平台粉丝数据与学校学生属性的吻合度也说明四川文理学院新媒体矩阵目标受众明确,确实应当成为高校网络育人的重要“微”场域,成为线下思政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
  1.1.2 粉丝增长分析
  通过对各平台月增长粉丝数分析,各平台粉丝增长月份都为7~9月的高校招新季,这也是和其他高校新媒体平台数据分析[3]相吻合的,但此次数据分析显示,四川文理学院微信公众号于2020年2月、3月粉丝增长数也出现了较大涨幅,具体数据详见图2。


  针对微信月增长粉丝数,我们将2020年与以往年不同的数据且浮动大的月份做了日增长数据分析(详见图3),可见此次数据增长是因为四川文理学院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利用学校官方微信平台拓展服务功能,及时推出防疫信息平台。
  四川文理学院基于微信平台熟人关系链社交属性强的传播特点,选择新媒体矩阵中的微信公众号作为防疫信息平台的载体。此防疫信息平台包括若干个子项目,开发了多个小程序,在不同应用场景,能够完成防疫所需的各类上报、统计等功能,后台则为统一管理平台,能够根据需要导入导出各种数据表格,以便于与其他防疫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对接。并通过涵盖教工报平安、学生报平安、网课教学日志填报、防疫知识在线测试、出入校园登记五大系统的开发解决数了数据一体化、部署快速化、覆盖全面化、使用简单化、传播有效化五个问题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校官方微信的粉丝数。2020年2月的粉丝增长峰值为2月17日四川文理学院学生报平安打卡功能上线(图3)。随着微信公众号防疫信息功能的不断完善,粉丝快速增长持续至3月。
  1.1.3 常读粉丝占比分析
  常读粉丝数占比为常读粉丝数除以平台粉丝数,此项数据同各平台的用户黏性、推文传播效度呈高度正相关。通过对四川文理学院校级新媒体矩阵各平台常读粉丝占比数据进行分析,取得较大且持续提升的仍然为不断拓展服务功能、深耕内容质量的微信平台。其常读用户数从2019年7月的5 854提升至2020年6月的17 720,增长率高达200%。四川文理学院微信平台常读用户占比增长数据详见图4。




  1.2 推文及栏目数据分析   四川文理学院基于各新媒体平台的平台特点、内容传播特征,差异化定位各校级官方新媒体平臺,通过此次数据分析,可看出目前微信、微博平台基本实现差异化定位发展目标,相关数据持续攀升。本节将对传播度不断提升的平台推文、栏目作详细数据分析。
  1.2.1 微信推文阅读量分析
  微信的平台特点是熟人关系链强,粉丝以接受日常社交信息与通过公众号深度了解信息,其内容传播特征是粉丝易通过转发、朋友圈分享等形式向熟人间进行包含文章、图片、音视频等形式的推文内容传播,花费粉丝阅读时间在5分钟左右,这十分有利于高校在师生网络育人“微”场域中传播深度内容。所以,四川文理学院近年来不断深耕微信平台推文质量,将其作为了网络育人的先锋队。通过2020年1月至5月阅读总量的不断攀升(每月数据详见图5),可以看出四川文理学院通过疫情防控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充分发挥好了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育人功效。


  将网络新媒体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能够展现出新媒体的高效性和多样性,促进大学生们健康全面发展[4]。2020年1月至5月,四川文理学院新媒体矩阵主动应对防疫期间师生不能面对面的困境,紧抓重要时间节点,一方面通过小程序增强师生健康及行踪管理精度,同时完成了粉丝拓展;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好了疫情期间爱国主义教育、责任担当教育、感恩教育的重要时间节点,不断提升推文质量,充分发挥好了微信平台在疫情特殊时期上传下达通知精神、选树校内外优秀典型、助力网络学风建设等网络育人功能。通过对疫情期间推文数据、类型的分析,我们发现,疫情期间,2020年1月、2月、4月、5月推文阅读量峰值都集中在学校防疫、复课、返校、考试等重要通知上。例如,5月阅读峰值为5月21日推送的“返校通知”,阅读次数2.5万,阅读人数1.6万,分享次数1 058次。通过上传下达与师生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通知信息培养用户媒介使用习惯的同时,平台不断创新推送形式,提升育人实效。例如,3月阅读峰值为“祝贺我校这32位同学”,阅读量9 109,阅读人数6 207,分享次数110。此篇推文为我校32位同学荣获省级优秀毕业生的报道,属于优秀典型选树类推送。5月阅读量上万的推文有“我们在等你回家”“川文理,期待与你重逢”,一篇是关于学生公寓就学生返校筹备工作的报道推文,此为爱校教育类推送;一篇为创新推送形式,通过校歌音频与学校美景建筑动画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回忆校园美好的学习生活的美文推文,此篇为学风建设类推文。微信平台所有推文的宗旨都是通过多种传播形式的组合拳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向上向善。阅读量的不断提升,证明新媒体思政能有效弥补线下学生讨厌唱高调、抵触一板一眼思政教育的短板。
  1.2.2 及时平台栏目数据分析
  本文的及时平台指新媒体矩阵中每天无推文数量限制、可根据需要随时发布推文、推文阅读时间更短的新媒体平台。其中,微博、QQ空间、抖音均具有泛娱乐性的特点,对此,四川文理学院基于充分利用学生网上碎片化时间为宗旨,在及时平台专栏打造上,引导师生利用微时间收获大成长,引导教育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切实提升网络育人的亲和力和实效性。再次,微博平台内容扩散性及媒体属性强,用户对于平台内容的参与互动度较高,且容易形成二次传播。所以,四川文理学院近年来不断适应其平台及传播特征,努力将其打造为学校应对舆情的首战场,成为学校与学生沟通的线上主阵地,关键时刻为学校发展排忧解难,凝心聚力。针对各及时平台专栏传播度(传播度为转发量、评论数和点赞量的总和)的统计,微博平台的#文理公告栏#、#小妮的课堂#两个栏目分别在传播度上有较其他平台较为突出的数据显示,图6为排名前三栏目传播量的数据对比。#小妮的课堂#作为2019年10月推出的新栏目,发展势头迅猛,其年点赞量为点赞量第二高栏目#文理公告栏#的32倍,其推文形式为微博线上投票实现粉丝1~2分钟做一道单选题的学习形式,推文内容多为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四六级词汇、生活常识等,充分发挥了微博的微学习功能,也充分说明了及时平台互动性对其传播度的显著提升。#文理公告栏#作为学校舆情应对首战场。2019年7月以来,此栏目传播量最高的微博热文为“四川文理学院关于学校‘要求搬校区’的回复”。此条微博为四川文理学院应对学校一突发负面舆情的官方回复,发挥了微博给负面舆情瞬间降温、及时维护学校公信力的准确定位。及时平台栏目传播量呈断崖式下降显示出其他及时平台栏目发展趋势并未取得良好开拓,一是因为内容生产、栏目定位未能和平台的传播特性精准对接,没能解决好育人与服务、娱乐相互融合的关系;二是教育类短推文、短视频的制作、推广、运营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


  1.3 平台功能菜单访问数据分析
  四川文理学院新媒体矩阵中各平台菜单按功能分类可分为打卡类、服务类、资讯类三大类,通过功能分类和各类菜单点击数的统计(详见图7),可见表现最为突出的是疫情期间跟踪师生健康及行踪管理的打卡类菜单,其次为服务师生学习生活的服务类菜单,资讯类菜单中手机官网点击率最高,其他新媒体推文专栏点击率较低。这说明学校应继续结合高校发展实际拓展新媒体平台打卡、服务类功能;并深挖分析资讯类点击率低的原因,通过增加线上理论学习互动、创新推送形式等手段不断试水,切实发挥资讯类中理论学习专栏的实际功效。


  2 充分发挥新媒体育人功效的建议
  在网络育人与信息技术高度融合的大趋势下,面对全球一张网,需要全校一盘棋,以形成网络育人工作新合力。高校网络育人融合发展在做好顶层设计,改革创新管理机制,配套落实政策措施的同时,也需要抓好以下几个发力点。   1)服务功能场景化对接。高校新媒体平台服务功能的拓展是拓展粉丝、增强平台用户黏性的有效方式方法。高校应提高发现师生需求的敏锐度,不断将线下学校管理、师生学习生活的实际场景网络化,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为高校网络育人打造更加全面的新媒体大思政平台,做好互联网场域下的“三全育人”。
  2)深耕内容生产。“内容为王”一直是媒体发展的命脉之所在,高校网络育人要打好服务功能拓展粉丝,内容生产教育粉丝的组合拳。高校新媒体的内容一是要紧抓网络育人重要时间节点;二是要做到思想引领内核化,表面形式服务化、娱乐化;三是要根据平台传播特性做到细化目标受众,有机结合多种传播形式,以此不断提高内容的可读性、互动性以及易理解性。
  3)平台定位差异化发展。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高速发展,媒体形式层出不穷,高校的网络育人在紧跟新媒体发展速度的同时,要结合學校实际,分析各新媒体平台的传播特征、粉丝属性、内容特点,做到高校新媒体矩阵中的平台定位清晰、优势互补,各自发挥出在网络育人中的实际功效。
  4)线上线下活动持续性暖场。高校的新媒体平台可通过线上线下活动的持续性开展不断在受众中强化自己根据平台定位树立的平台人设。线上线下互动性主题活动开展的同时,通过学校专属新媒体文化产品的打造,拉进与受众的心理距离,增加师生受众的线上线下归属感的融合,以此不断增强平台的互动性、亲切感和权威性。使学生在需要服务、遇到困难的时候能够想到各新媒体平台,增强新媒体平台的受众黏性、信息权威性,从而提升平台内容的传播实效。
  参考文献
  [1]张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2]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2020年第4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20-04-27].http://www.cac. gov.cn/2020-04/27/c_1589535470378587.htm.
  [3]罗盟儒,舒薇,崔永.高校图书馆微信公众号运营数据研究[J].资源信息与工程,2020(4):143-151.
  [4]祁鸣鸣.探究新形势下应用网络新媒体建设高校思政教育新阵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9,38(8):91-93.
其他文献
摘 要 在消费主义所带来的泛娱乐化趋势下,寻求精英文化与大众化间的平衡成为读书类节目的突破口。由实力文化和腾讯视频联合打造的场景式读书节目《一本好书》通过演绎+解读的模式,生动呈现书籍内涵。文章以场域理论为基础,以《一本好书》节目作为研究个案,分析该节目在文化建构上所形成的模式创新。  关键词 场域理论;读书类节目;《一本好书》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四川省S村为例,通过参与观察法、问卷收集法及访谈法研究发现:村民传统的人际交往特点是情感联系密切、首属群体式交往、面对面沟通为主。但不可否认的是,传统上的你来我往的“人情”交往依旧在村落占据着主导地位。只是在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上出现了一种以手机媒介和互联网为载体的超本地网络的新型人际交往模式。  关键词 新媒体;村民;人际交往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
期刊
摘 要 《人民日报》作为党的机关报,作为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紧跟时代技术浪潮,在传统媒介的困境中寻求突破,完成了自身的数字化转型。文章在媒介融合背景环境下探索传统媒介生存的突破口,以《人民日报》为例,具体说明其在大数据、H5新闻、短视频等方面数字化转型,并以“跨界联名”的营销之道探讨其品牌价值的运作新思路。  关键词 媒介融合;数字化转型;人民日报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 一个惠民惠企的政策宣传专属平台是每个地市主流媒体的必修课之一。文章从融媒体的角度,讲述泉州晚报东海潮声政策融媒体平台的探索和实践——通过传统媒体做好内容解读,解决政策“看不懂”的问题;利用新媒体打开直播之门,解决政策的“互动”问题。双管齐下,新旧融合,充分发挥融媒体的叠加效应,把政策宣传做出新意,力求喜闻乐见、直抵人心。  关键词 政策宣传;融媒体;互动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期刊
摘 要 2020年上半年,我国电视荧屏出现了一批耳目一新的电视节目,被称之为“云节目”。严格来说,“云节目”并不属于一个新兴的电视节目类型,而是基于现代互联网技术和当代社会网络语境下的一种节目录制方式和呈现形式,被运用到电视节目的制作当中。电视“云节目”的出现与诸多因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文章从节目的产生背景、自身局限性及发展策略三个角度进行思考,对电视“云节目”进行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 互联网
期刊
摘 要 新型文化业态,不仅是政策语言,更是当下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背景。其文化与科技融合、消费驱动作为主线索的特质,既使其区别于传统文化业态,又为文化传播和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强劲动力。短视频作为移动互联网时代主流的媒介形式,与传统文化内容的结合,是新型文化业态背景下的突出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类短视频是新媒介赋予传统文化新生与活力的典型代表。以抖音为首的一众短视频平台已经形成了颇具规模和专业化程度
期刊
摘 要 作为地方党媒,运城广播电视台在开展“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主题采访活动中,注重将中央的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安排举措有机结合,突出地方特色,强化节目选题和做功,做强重大主题报道,通过声、屏、网、端等平台融合传播,最大限度提升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  关键词 精心布局;精准选题;精细做功;融合传播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0)16-00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日食记》为例,通过案例研究法,试图探究美食类短视频以“食”为名背后的内容生产建构,进而试图分析美食类短视频未来发展可能。  关键词 美食类短视频;日食记;内容生产  根据第43次CNNIC发布的《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相较于往年,短视频应用发展迅速,参与网民人数每年持续上涨,2019年有78.2%网民使用或参与短视频制作应用中[1]。以移动智能终端为传播载体,依托移动社交平台与社交
期刊
摘 要 文章以典型的节目案例探讨融合传播环境中,自然科普类节目的创新手段、用户特点以及传播效果,为此类节目的未来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正大综艺·动物来啦》;融合传播;内容为王;受众多元化  《动物世界》开播于1981年12月31日,是我国较早成功探索动物世界的自然科普类节目。随着时代发展,媒介融合传播手段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自然科普类节目也随之经历了一轮又一轮的创新改革,成为了一种较为成
期刊
摘 要 新媒体时代为传统的旅游产品与用户需求提供多维体验的平台。文章选取平遥作为典型个案,聚焦平遥旅游传播现状,对马蜂窝点评以内容分析法进行旅游形象与游客感知归纳整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借势文化价值投射助推品牌形象传播、科技与场景“沉浸”强化旅游交互感知体验、塑造新媒体为载体的社群关系网络以及建立良性的对话传播与圈层扩散互动四个方面的传播策略,以期促进文化旅游目的地精准传播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