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水彩画艺术中水与色的视觉表现技术

来源 :知识与创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utterse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水彩画艺术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依于境而固于神,兼容西方的色彩造型和东方的用笔、气韵于一体,贯通中西,囊括古今。水彩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文章对水彩画的水色视觉表现技术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关键词:水彩画 水与色 视觉表现技术
  
  水彩画艺术以水为脉,以彩为体,依于境而固于神,兼容西方的色彩造型和东方的用笔、气韵于一体,贯通中西,囊括古今。水彩画艺术表现的核心在于水与色彩的协调与配合。
  
  一、水彩画中水与彩的关系
  
  水彩画独特的魅力在于水与彩交融所产生的那种难以名状、自然天成、亦幻亦真、神奇美妙的艺术效果,它兼容中西绘画之长,含纳具象抽象之美,在当今绘画艺术中愈显其勃勃生机。吴冠中曾说过:“水彩、水、彩,其特点就在‘水’与‘彩’。不发挥水的长处,它就比不上油画、粉画的表现力度,不发挥彩的特点,比之水墨画的神韵又显逊色,但它妙在水与彩的结合。彩墨虽也敷色,但以墨分五彩的墨来造型,水彩则主要以彩来造型。水彩画应发挥自己的特点。”
  
  二、水彩画的用水之道
  
  水的灵性、品格为水彩画带来了俏丽明快、清新怡人的诗情画意。善用水者,水随人意,在特定的创意精神的驱动下,感情借助水的流淌、扩散、聚集和分解而挥洒。其色或浓或淡,其形或隐或现,虚虚实实,朦朦胧胧。水彩画的水赋予色彩以生命,使颜色透明、富有流动性。这种流动性隐含着作者对客观世界认识的尺度,所以水是水彩画的灵魂。水彩画的用水之道并不只在于经常所说的“水色淋漓”,而在于适当、巧妙,在于有机地表现出画家的感受和艺术个性。“水”不只是一个名词,或是物理概念,它有一个广阔的空间,是一种带有精神性的物质媒介。运用恰当时,任你浸流、泼淀、冲洗、扫渗,或破色、引流、刻划、点洒、喷润,皆浑然天成;违背其特性时,就立刻显滥、僵、焦、寡、滞、闷……。水彩画的故乡虽说是在英国,传统的英国水彩画的水分只是作为调合色彩的一个中间媒介,起得调节色彩浓淡度的作用,类似油画中的调色油。技法仍是以色彩为主,层层薄罩,水的效果与痕迹并不明显。而中国水彩画家的作品,水则被积极利用,把它放到色彩的同等位置。成为了画面元素的重要部分。许多水彩画家习惯把纸打湿,湿润的纸张产生了类似宣纸的功效。因而就有了中国水彩画的这种酣畅淋漓的空灵意境。水的透明和流畅,以及其易溶、易渗的特性使得水彩颜料的色粒在水中流动、渗透,直得“水色交溶”浑然天成。呈现在纸面上亦有明净淡雅之美。透明感、流动感是水彩画的语言之灵魂所在,构成了“有意味的形式”。水彩画只有“透”才会有“韵”为达到这种因透而生的韵。中国传统画家作画往往从某一局部开始,慢慢铺开,没有西方绘画作画程序从小构图,大色调,先整体后局部然后回到整体的反复过程,许多画家甚至追求一次性完成画面,色彩和造型一遍到位。尽量减少颜色的叠加和重复,保持色彩的明丽和杨快。可以说充分发挥了水的特性是中国水彩画的表现和刻画形象的根本手段。有色无水的作品,类似于用水彩追求油画的效果:有水无色的作品,又像水墨画,两者都丢弃了水彩画的语言特点,也丧失了水的文化灵魂,其结果只会使水彩画的表现力更加空洞、苍白无力。
  
  三、水彩画的用色之道
  
  色彩是万物之貌,是构成一切视觉形象的最基本的要素。在造型艺术中,色彩也是最活跃、最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水彩画依靠色彩的明度、变化、对比与调和来状物抒情。写实者,精雕细刻,自然景物的形、色、光、质惟妙惟肖;写意者,概括、简洁,画有尽而意无穷;还有装饰者、变形者、抽象者、象征者……神秘莫测的色彩组合与色调变幻为各种题材、形式、风格的水彩艺术表现提供了无限广阔的空间。水彩画靠水与彩的有机结合,形成了一种明快、绚丽、清新、流畅的艺术风貌。众所周知,水彩画属西洋绘画范畴,它注重色彩与空间的塑造,讲究透明感。色彩透明是水彩画最鲜明的特点,也是它区别于其他画种的根本所在。水彩画的用色之道有以下方面:
  第一,确保色彩的透明度。水彩画的色彩浓淡深浅变化是靠水来调和,并利用白色的纸底来反射色彩,画面最淡处是纸本身。因此水彩用色方法一般为层层叠加,从浅到深。如果在深色的底子上叠加浅色,画面易出现滞粉、浑浊。而在浅色的底子上叠加深色或罩染深色,既可以产生微妙的层次,使画面有透气感,又能增加画面的厚实和含蓄感。
  第二,用色的准确性。水彩色的材料和媒介决定它的表现形式不可能像油画那样层层覆盖,以“堆”色的方式来造型。它要求作画者对色彩的观察判断要准确敏锐,切忌在上色时含糊犹豫,过多的修改、反复的渲染,会使画面既脏又死,难以收拾。实践证明,要做到用色准确,必须胸有成竹,从大处着眼,抓准画面大的色彩关系,讲究用色的概括手法,用联系的、全面的眼光看待对象的色彩倾向及大的明暗关系和冷暖关系,找出统领画面的总色调,逐步使画面的色彩丰富起来。
  第三,熟练掌握水彩画调色的基本规律。如以补色相调,用黑、灰加纯色相调,用中性色或低调色加纯色相调,高明色相调,同类色相调,同种色相调等等;深色、浓色在调配时不能过厚,上色时最好一次到位,并尽可能地用深颜色调和大量水分表现浅色调,以达到色彩的透亮效果。掌握调色的规律,既要掌握在调色盘中调色的规律,还要掌握在画面上调色的规律,即利用水色的透明性在画纸上将一种颜色涂盖在另一种颜色上面进行调配;或者,将两种或多种颜色根据表现内容的需要直接在纸上调配;也可利用水色交融、渗透的作用,使画面达到层层透叠、积聚成浑厚响亮又有变化的色域。用色时,要避免直接调色而出现的浑浊、脏涩现象。
  色彩是绘画中最容易引起美感的因素,不同的色彩搭配及构成方式,会给人不同的心理感受。色分冷暖,这两大系列的交错和组合能魔术般地产生奇迹。色有情感,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色彩表现出来。色是语言,用不同的色彩作画,能表达不同的心态和情感。因此,优秀的水彩作品,必须在用色施彩方面独具风格特点。如美国水彩画家怀斯把水彩画的用色发挥到了极致,他把油画微妙的色调变化,版画的色彩归纳、明度推移以及古典蛋彩画用色的留白罩染、枯笔刮擦等技术都应用到色彩表现之中。他的色彩十分耐看,画面的亮部以光色统一,暗部以色彩协调,光色相映成趣,充分体现了白色纸底的透畅。又如中国水彩画家王肇民用色酣畅厚重,色彩虽经多次渲染、叠加,但仍保持着水彩的透明性。他将中国绘画的笔墨、神韵与西方绘画的着色技法融会在一起。他倡导以少见多、以一当十、秀而不媚、艳而不俗、简而不空的着色观念,提出“色阶越多就越弱,色阶越少就越强”的理论,将画面的色彩进行明度提纯和色彩提纯,使经锤炼浓缩而成的色块趋于平整,更具张力及色彩美感。
  
  四、结论
  当代水彩画艺术的发展正处在一个多元文化共存的时代,新的文化语境赋予我们自由选择与创造的权利,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为水彩艺术创作提供了自身发展的广阔空间。寻找到中西绘画在技术、审美、艺术观念方面的结合点,才能寻求到切合自己的融贯中西的新的造型风格、模式和绘画语言。只有这样,中国水彩画才能象一朵绽放的紫荆花,散发着迷人的芳香、展现着诱人的色彩,屹立在世界的艺术之林。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信息技术系)
  
  【参考文献】
  1、盛忠谊.色彩构成[M].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英)B.H.贡布里希著;范景中等译.艺术发展史[M].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1991.
  3、大田登著;刘中本译.色彩工学[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1997.
其他文献
摘 要: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的美国,该制度是所有者对公司高层采取的一种长期激励措施,意在激励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然而随着股票期权计划的广泛应用,一系列负面效应已经开始凸显。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也正在积极尝试着推行股票期权制度。文章对股票期权的负激励效应予以关注并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股票期权 负激励效应 完善    股票期权制度产生于20世
期刊
摘 要: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上市公司利益相关者更加重视盈利预测信息的质量。但是,目前我国盈利预测信息的可靠性仍然较低。文章在分析我国上市公司盈利预测信息可靠性的现状及问题的基础上,浅谈改善盈利预测信息可靠性的方法对策。  关键词:盈利预测 可靠性    盈利预测是企业管理当局基于其当前生产计划和经营环境,充分考虑预测期可能出现的影响企业未来经济效益的因素,在一系列的假设和基准的基础上,对未来经
期刊
摘 要:审计独立性作为审计职业的灵魂,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但对独立性的理论分析本身还存在一些问题。文章从审计独立性的起源来探讨其设计的制度缺陷,同时强调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独立性是相对的,而不是理想化、绝对化的,最后对我国审计独立性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探索从道德的角度加强审计独立性。  关键词:独立性 注册会计师审计 良好的道德    独立、客观、公正是注册会计师职业赖以存在并得以发展的信条和灵魂。
期刊
摘 要:民主作为一种文化和社会运动,已经成为当今社会最突出的标志。文章介绍了我国的民本思想和当代民主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而从中找出民主对我国依法治国和建设法治国家的经验与借鉴。  关键词:民本 民主 君民共主 新文化运动 人文精神    五四运动是伟大的思想启蒙运动,先进知识分子对封建专制进行了彻底批判。他们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其目的是把人们从专制主义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一、五四时期的
期刊
成本的补偿和消耗的经济本质,决定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标尺地位。在当前资源短缺的形式下,企业间的竞争日趋转向成本的竞争。加强企业的成本控制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缓解资源瓶颈的重大举措。而现代成本管理越来越呈现出系统化、复杂化、程序化、集成化等特征。成本控制的研究已成为理论和实务界关注的热点。本文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采购成本控制的研究趋势    随着中国逐步融入全球制造体系,国内企业
期刊
摘 要: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文章简述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从国家实力、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五方面分析其实践意义,并对构建精神家园的具体措施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中华民族 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软实力    中共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重要论述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文化软实力。这种
期刊
摘 要:随着企业信息化的飞速进展,ERP系统已成为大型现代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力管理工具,是企业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我们关注其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管理提升和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必须充分认识到由于ERP系统系统自身的特点所带来的风险,内部控制也应当结合企业实际不断进行创新,充分考虑、积极应对其带来的各种风险,使ERP系统的效用发挥到最大,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ERP 内部
期刊
摘 要:在谈到苏共失败的时候,我们都要提到一个特殊的集团——权贵集团。这一特殊的集团在表面上与广大苏联人民享有的一切都一样,可是,他们暗地里在工作上和生活上却都享有常人想象不到的特殊权力。这些特权也使他们逐渐脱离了群众。在运用马克思主义阶级理论对其进行分析时,我们发现这一集团已经脱离了无产阶级的队伍,而成为具有资产阶级性质的团体。  关键词:权贵集团 阶级性 辨析    在探讨苏联解体的时候,我们
期刊
摘 要:环鄱阳湖生态旅游品牌的构建属于区域品牌构建的范畴,其构建及传播不同于传统的产品品牌。传统的产品品牌的构建和传播的方式可用传统的单一品牌塑造策略来进行,然而传统的品牌策略并不适用于区域生态品牌的构建。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提出了品牌波战略,该战略一定程度上可为区域品牌构建中存在的规模小、市场化程度低、集散度低、定位模糊难传播等问题的改善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鄱阳湖 生态旅游品牌 品牌波   
期刊
摘 要:文章从大众传媒的角度来分析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认为有必要重新认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与大众传媒的特点并清晰定位二者的关系,从而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正确、有效传播。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传媒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把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实践结合起来,与大众文化结合起来,同时吸取中国优秀文明成果,不断赋予当代中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