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大多数的中职学校都开办了会计专业,但由于办学思想观念比较落后,教学方法过于传统陈旧,办学每况逾下,而教学内容也是以突出行业、部门的特点,致使学生掌握的会计理论知识缺乏系统性,即出现知识面窄、视野不宽,各行业、各部门的会计内容之间无法融合得现象,导致学生适应能力差,就业面受到极大的限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择业难已成为多数中等职业学校会计专业毕业生所面临的共同问题,随之带来的是中等职业学校招生难的问题,如何走出困局,中等职业学校的会计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众所周知,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也就无从谈起。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年以来,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工作,因此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会计教学工作中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就中职会计专业改革的相关举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动手实际操作方面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上相差甚远,中专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尤其是实践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是老的会计教学观念,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而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2)学生文化素质差,学习会计的兴趣不浓当前毕业生流向大体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进重点高中,成绩中上等的进普通高中,剩下的基础差的学生才会万般无奈选择进中等职业学校,加上职校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同时,很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或者都源于父母原因,或者认为会计工作悠闲自得,工作时坐办公室,不用下车间;真正学习起来,方觉会计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3)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目标专一,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仍然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太大。会计学科中有关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比偏少而有的甚至没实践实验课,理论知识课时偏重,势必会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样就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现价段随着我国对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大多数中职学校也在进行着改革,特别是针对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创新,但是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4)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 一般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是按着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理解书本知识,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有些理论知识比较空洞,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在学生学完了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在教室完成实践技能训练。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而在后期进行实践操作时又不能联系运用理论知识,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5)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均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如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生产流程,特别是会计专业的教师,而这样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的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就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没有在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观点
2.1 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要树立相信学生能成功的职教学生观,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与创新。要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学校领导应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拓宽会计教育思路,进行课程设置的认真分析,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增强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2.2 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兴趣
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运用尝试教学法,正是避开了职校学生的弱势而发挥了他们的特长。”首先,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当考虑在会计授课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方法的转变,如组织学生去参观厂矿企业的财会机构,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内容和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和概括的了解。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力,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给学生创造在课堂上动口、 动脑、动手的机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真正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其次,创新教学、创新教材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目前有:引导文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项目教学法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实践教材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学校领导或者专业教师可以到长期挂钩企业收集相关资料(原始凭证),之后由专业教师自行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当地经济的特色,以每个行业的典型业务为案例自行编制相应的实践教材,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
2.3 改革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1)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学习理论知识以重点为主当然是必须“够用”,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以加强竞争力。
(2)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在会计教学上,有些理论知识内容偏深偏难,不利于中专生的吸收消化,因此,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把教材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重新组合,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相关不密切的内容,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4 要建立健全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
真正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建立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的制度,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能力训练,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尽快提高新教师的动手能力;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要求他们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并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大力推进业教育职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A].
[2]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03-01(4).
[关键词]:中职会计教学 教学方法 改革
众所周知,实践性教学是职业会计教育的重要特征,是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是职业技术教育过程中不可缺失的重要环节。离开了实践性,学生的技能、技巧、运用能力、操作能力等等,也就无从谈起。会计专业是一门实践性与技术性较强的专业,要求会计人员既要掌握扎实的会计理论,具备较强的职业道德,又要具有一定的实际操作能力。多年以来,许多会计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很难马上胜任工作,因此加强会计实践性教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一直是会计教学工作中所关注的焦点。
本文针对这一问题,结合实际工作,就中职会计专业改革的相关举措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看法。
1. 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教学现状
中职会计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在动手实际操作方面与社会对会计人才需求上相差甚远,中专生毕业后不能适应岗位要求,尤其是实践技能较弱。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计教学的观念、教育思想尚未转变,没有完全脱离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还是老的会计教学观念,教师还是传统的教学模式下的角色,而学生还是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学方式还是过于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与灌输,忽视了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学生在学习期间很少受过系统的科学思维和学习方法的训练。
(2)学生文化素质差,学习会计的兴趣不浓当前毕业生流向大体为:成绩优秀的学生进重点高中,成绩中上等的进普通高中,剩下的基础差的学生才会万般无奈选择进中等职业学校,加上职校生没有升学的压力,同时,很多学生学习会计专业或者都源于父母原因,或者认为会计工作悠闲自得,工作时坐办公室,不用下车间;真正学习起来,方觉会计枯燥无味,晦涩难懂,学习状况令人担忧。
(3)课程设置没有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特点,实践性课时偏少职业教育强调的是“用什么学什么”,目标专一,然而目前大多数中职院校在会计课程设置上,仍然偏重理论性教学,轻视实践性教学,两者的课时比例相差太大。会计学科中有关课程的实践课时占比偏少而有的甚至没实践实验课,理论知识课时偏重,势必会影响实践教学的开展,这样就不能满足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技能的培养要求。现价段随着我国对中职学校教育的重视,职业教育也在进一步的完善与发展,大多数中职学校也在进行着改革,特别是针对课程的设置与教学内容进行了部分的调整和创新,但是力度不大,效果不明显。
(4)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采用封闭式训练。 一般在会计实践技能的训练方式上是按着教学进度计划进行的,教学任务是教会学生怎样理解书本知识,教学内容偏重于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有些理论知识比较空洞,学生无法正确认识与理解。大部分中职学校都是在学生学完了会计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后,在最后一个学期开设会计模拟实训课程,在教室完成实践技能训练。而这样的教学方式导致的后果就是学生在前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不能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而在后期进行实践操作时又不能联系运用理论知识,必然造成理论与实际的脱节。
(5)教师的实践经验缺乏,动手能力不强。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遭遇的种种困境均来自于实践与理论的脱节。如没有真正在企业接受过锻炼,不了解企业的实际运作和生产流程,特别是会计专业的教师,而这样就很难适应以强调动手能力为特征的职业教育。目前中等职业学校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是普通高校的毕业学生,从学校到学校,自身就没有参加过会计实践,没有在会计岗位上的实际工作经历,动手能力较差,无法满足实践性教学的需要。
2 中职会计专业教学改革实践性教学的观点
2.1 更新教学观念、强化以能力为本的办学理念
要树立相信学生能成功的职教学生观,要对职业学校原有沿袭普通高中模式的课程和教学方法进行一次根本性的变革与创新。要实现中职会计专业教育目标,学校领导应带头更新会计教育观念,拓宽会计教育思路,进行课程设置的认真分析,改革教学手段方法,更新专业教学内容,积极改善实践性教学的条件,提高会计教师的实践技能,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对实践性教学的管理,确保实践教学质量,改进实践教学方式,实施以能力为本的教育教学指导思想,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实践技能的提高,以增强就业能力与竞争力。
2.2 培养学生学习会计兴趣
中职学生因原来学习基础较差,对脱离专业的文化课不感兴趣,对枯燥的教学方法感到厌烦,但他们的专业意识强,尝试欲望和动手能力都不差。运用尝试教学法,正是避开了职校学生的弱势而发挥了他们的特长。”首先, 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当考虑在会计授课中实现从传授知识到传授方法的转变,如组织学生去参观厂矿企业的财会机构,了解会计工作的基本程序、工作内容和对会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使学生对会计有一个感性认识和概括的了解。也就是说要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动力,要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与质量, 给学生创造在课堂上动口、 动脑、动手的机会,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真正做到老师乐教,学生乐学。其次,创新教学、创新教材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而在教学方法上的改革目前有:引导文法、案例教学、团队教学、项目教学法等。会计教学应是各种教学方法根据其特点和教学目的的组合选用。当前,中职学校使用的实践教材很难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学校领导或者专业教师可以到长期挂钩企业收集相关资料(原始凭证),之后由专业教师自行开发校本课程,结合当地经济的特色,以每个行业的典型业务为案例自行编制相应的实践教材,这样,学生走出校门后能更快地适应岗位需要。
2.3 改革课程体系,增大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
(1)从教学计划改革入手,结合会计专业的特点,在以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前提下,学习理论知识以重点为主当然是必须“够用”,尽量增大实践、实训的课时比重,激发学生的实践兴趣增强学生的实践技能和岗位适应能力,以加强竞争力。
(2)从教学内容改革入手,在会计教学上,有些理论知识内容偏深偏难,不利于中专生的吸收消化,因此,应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和对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把教材内容根据社会实际生产情况进行重新组合,予以调整,简化、删除空洞的或与本专业相关不密切的内容,增添会计实践中应用性较强的内容。
2.4 要建立健全以全面提高教师素质为中心的激励机制,提高教师动手实践能力
真正建立一种有效的激励机制来吸引优秀人才成为会计教师,并不断培养、提高其能力和素质,更新其专业知识。建立教师到企业(或实训基地)实践的制度,进一步提升专业能力。组织教师参加学校实训基地建设与实践能力训练,由实训指导教师对其进行指导,尽快提高新教师的动手能力;对于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要求他们参与校内实训基地的规划,并实施实训基地的建设。
参考文献
[1]李岚清.大力推进业教育职的改革与发展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实用技术人才[A].
[2]孙道远.国外的职业学校怎样培养“双师型”教师.中国教育报,2007-0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