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课,以绘本故事拨动小学生的心弦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eimin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绘本是近些年来深受儿童喜欢的一种图文结合的叙事文本。图文兼备、以图为叙事主体的绘本,可以大大降低识字量有限的小学低年段儿童阅读理解的难度,适合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全国统编教材低年段(一至二年级)主要采用了绘本式教材设计的理念。教材中的绘本故事,既符合儿童的兴趣爱好和心理需要,又能有效丰盈学生的道德情感、端正学生的言行举止,提高德育的有效性。因此,在学科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绘本故事,激活绘本故事的德育价值,使课堂更高效、有趣。
  【关键词】 绘本故事;《道德与法治》;德育效能;教学策略
  在低年段的《道德与法治》全国统编教材中,绘本叙事主要分为两种形式:一种是通过图画的方式表明一个活动情境或者过程,通常定义为说明式叙事;还有另一种是讲述式叙事,即通过图画的方式描写一个简短的故事或者讲述一个简单的道理。讲述式叙事也可以称为绘本故事。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讲述式叙事即绘本故事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德育价值与运用策略。
  一、绘本故事在一年级《道德与法治》课中的德育效能
  (一)丰盈学生的道德情感,孕育德性养成
  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是培养学生道德情感的关键阶段。在教学的伊始,部编版一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就安排了“拉拉手,交朋友”一课。学生们刚进入小学生活,同学之间彼此还不熟悉,为了较好地引导学生学会交往,教材里还配套安排了绘本故事《交朋友》。在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养成懂文明、讲卫生、乐学勤学的好习惯方面,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我的好习惯”这一内容,教材里编排了《皮皮的故事》《谁精神?》《拖拉鸟》《小马虎添麻烦》等几篇绘本故事,主要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经常出现的不文明、不爱整洁、没精神、拖拉和马虎等现象进行有针对性地教育。这些绘本故事在联系学生生活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能蕴蓄学生的生活体验,孕育德性养成。
  (二)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端正学生的言行举止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灵魂,它能更好地帮助学生获得是非、美丑、善恶的辨别力。低年级的学生年龄还小,思维水平处于低级阶段,教师或家长用高深的道理或枯燥的说教并不能达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师将绘本故事融会贯通到德育教育中,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部編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我和大自然”这一单元是充盈着浓浓的生命情怀的内容,教材在这一单元中安排了绘本故事《风的朋友》《动物老师》《大自然的语言》,学生在阅读中领悟到了大自然的美好。在绘本故事《我和小树》及《我和小蜻蜓》的阅读与交流中,充分地感悟到了生命的美好。学生在阅读与交流中,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的意识将渐渐产生萌芽。这种情感体验将最终内化为学生的认知,指引着学生的日常行为表现。在“感受——内化——行动”的过程中实现了道德教育的意义。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材中出现了大量贴近小学生日常的榜样型绘本故事,如,《我和弟弟》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了在成长的过程中兄弟姐妹间要互助互爱,为实现共同的目标而努力。《肩头上的爱》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长辈对晚辈的爱,这份爱不是溺爱而是“智爱”,是让自己学会独立、责任与担当。《晓玥和红领巾》让学生在阅读中知道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我们应该要向晓玥一样尊重、爱护红领巾。《小鹿和猴子》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到:遇到困难,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小布丁和小蝴蝶》让学生在阅读中懂得了要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关注同伴的感受。这些都体现了绘本故事的“导行”作用。当然,教材也选取了一些反面人物形象的绘本故事,如,《小马虎添麻烦》,学生从“小马虎”身上认识到 “不将小事做好会给别人添麻烦”。《都是马虎惹的祸》,让学生知道细节决定成败,不处理好细节问题,有可能把事情变得很糟糕,让学生引以为鉴。这些绘本故事既能从正面引导学生的言行,也能引导学生从对反面形象的批判过程中学会明辨是非,从而端正自己的言行。
  二、绘本故事在《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贯穿课堂主线,活用教材里的绘本故事
  贯穿整节课的绘本故事,大多数与课本主题内容的相应环节比较匹配。以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里的绘本故事《交朋友》为例,一年级的学生受到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的影响。思维水平主要以具体、形象、生动为主要特点。而且他们一般都会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从他人的角度去考虑问题 。因而,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笔者灵活地将《交朋友》这个故事作为整节课的主线,巧妙地设置了三大环节的提问,引导学生由浅入深思考问题。
  第一环节:出示绘本故事的前两幅图,提问:你们看到了什么?学生很容易在故事里的文字和图片中直接找到答案。以绘本作为导入,打开话匣子,引导学生联系自己在现实生活说说自己最近都交了哪些新朋友,谈谈与朋友一起交往、玩游戏的一些经历。
  第二环节:出示第三、四、五、六幅图画,提问:小猴最近遇上了什么烦恼的事情?它做错了什么事情?为什么大家不理小猴?这个环节的提题比第一环节的提问增加了难度,学生需要借助抽象思维进行思考,概括语言才能回答出来。这样的提问能有效构建学生的正确认知,为如何解决小猴的烦心事,奠定了基础。这一环节的提问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故事的核心思想。
  第三个环节的提问:大家猜猜山羊老师会对小猴说些什么?同学之间应该要怎样相处?小组讨论讨论,然后说一说。学生在讨论中渐渐地透过现象看到了事情的本质,从中明白一个道理:在集体生活中,凡是不能只想自己,还要多为别人着想,互助互爱,懂得分享才能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
  本节课用提问的方式使教学的环节环环相扣,“导入情景——进入角色——换位体验——诱发情感——主动建构”这五大主线,把绘本故事的情节贯穿于课堂的教学中,调节课堂教学的节奏,彰显了绘本故事的价值,推动学生在思维中由道德认知逐步走向道德行为。   (二)方式灵活与创新,巧用教材里的绘本故事
  教材里的绘本故事有的在正文出现,有的以副版的形式出现。教学时,可以突破传统绘本阅读教學方式,灵活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小组活动、课堂讨论、角色扮演、读写画相结合、制作思维导图等创新的教学形式。绘本故事也可以在课堂中的任意一个环节中灵活使用。教师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故事续写或故事创编的教学活动。
  例如,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第15课《快乐过新年》的绘本故事《团圆》,教师可结合小组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小组创编故事,通过多种不同思路的交流,让课堂成为不同生活体验和文化背景群体交流活动的场所,开阔视野,形成同侪群体的教育力量。
  教学伊始,笔者先让学生自主阅读教材里的绘本故事《团圆》,说说故事中的主人翁如何过新年。然后,按照学生生活的地域不同将学生进行分组。把生活在相同地区的学生归为一组。让学生在家长的指导下,以“新的一年又到了……”开头进行创编。要求学生结合自己家乡的春节习俗,写写我和爸爸、妈妈在新年里会去做哪些事?参加哪些春节活动?比如,贴春联、看烟花、做年糕、吃汤圆、逛花街等等。
  创编完成后,小组内派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让学生一起感受不同地方、不同民族欢庆新年的不同的习俗、方式和地域文化,了解到各民族传统文化的差异性,这样的教学安排既开拓了学生的视野,又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部分学生的作品:
  新的一年又到了……
  此外,教师还可以借助课外绘本《春节的故事》让学生根据“年兽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绘制思维导图,《春节的故事》包含了“年”的传说、“年”的来源、春节的意义等中国童话及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可增进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认同,课堂效果也因此得以增强。
  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密不可分。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这种意识的萌芽阶段,这个年龄阶段正是对他们进行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引导的好时机。因此,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安排了绘本故事《动物老师》,这个绘本故事定位于让学生感受动物对人类的智慧启迪,此话题相对独立,教师可以作为拓展阅读或独立的教学内容。因此,在讲授《可爱的动物》一课时,笔者让学生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动物老师》,然后查找资料:你还知道人类在动物身上得到了哪些启示?发明、创造了哪些事物?然后在课堂上交流展示。交流过后,还可以播放生活中一些学生练习蛙泳、进行孔雀舞表演的视频等,让绘本内容丰富起来。引导学生热爱自然、珍爱生命,培养学生充满好奇心、乐于探索的生活态度。
  (三)补充与升华,善用身边典型的小故事
  在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的教材里,某些绘本故事常常是对某些类型的学生群体生活的现实刻画,如,第3课《我不拖拉》里的《拖拉鸟》,第4课《不做小马虎》里的《小马虎添麻烦》,第10课《家人的爱》里的绘本故事《肩头上的爱》,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里的绘本故事《小布丁和小蝴蝶》等。这些都是常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教学时笔者尝试采用“创设情境——链接生活——补充与升华”等环节展开教学,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如,执教一年级下册第13课《我想和你们一起玩》一课时,课堂上,笔者有意地开展多种形式的交往活动作为课堂教育内容的延伸,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了解新同学,认识好朋友。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些问题:有些学生天生性格非常内向、胆小,容易出现交往障碍,或容易与人产生小摩擦等。本课的绘本故事《小布丁和小蝴蝶》正是描写这类群体的故事。教学中,笔者通过故事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的小朋友该怎么办?让学生在交流中联系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暴露真实问题与想法。指引学生处理好生活中遇到的问题,鼓励学生主动地交朋友。从而升华本课的主题。
  (四)课外延伸,精选课外经典绘本故事
  在我们的教材中,有些绘本故事具有拓展性功能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阅读难度,教师可根据绘本故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情况的相关联程度,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或亲子阅读。如,一年级下册第5课的《风的朋友),就属于对课堂内容的延伸,如果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多,可以安排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自主阅读或在父母的指导下阅读。教学时教师也可以巧妙选择,整合课外经典绘本故事,指导学生进行拓展性阅读。课外绘本故事琳琅满目,为节省精力,教师不妨按照“以点成线”的原则进行选择与整合。首先是“定点”,每一册书、每一单元以及每一课都有其核心教学点。其次是“连线”。根据每个单元的核心教学点连接到相同的主题绘本。例如,一年级下册“我的好习惯”单元可以连接《大卫,不可以》系列绘本。“我和大自然”单元可以连接《大象的故事》《为什么骆驼的眼神总是那么疲惫》等绘本故事。“我爱我家”的单元主题教学可以选择《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系列绘本等。教师引进学生熟知的绘本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既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又能提高课堂效率,提升德育的实效性。
  巧用教材里的绘本故事、善用身边的小故事、精选课外经典绘本故事,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用绘本故事拨动学生的心弦,启迪他们的心灵,塑造他们的完美人格。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如何有效运用好绘本故事,激活绘本故事的德育价值,彰显绘本故事蕴含的独特德育魅力,值得每一位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师不断去探索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孙彩平.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6.
  [2]方峥嵘.追寻绘本在品德课堂教学中的效益 [J].小学教学研究,2015(17) .
  [3]葛艳青,朱俊.品德教学中绘本资源的开发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新干线),2017(1) .
  [4]张媛.巧用故事,提高思想品德课堂实效[J].教师,2015.
  [5]张瑞.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运用道德叙事法的路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7 .
  [6]刘芳.论德性养成[D].东北师范大学,2013.
其他文献
本报综合报道 为加强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发布管理工作,进一步推进校外培训机构常态化治理,共同营造广州教育良好生态。4月30日,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广州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广州市交通运输局等单位联合组织召开广州市校外培训机构广告发布行政指导座谈会,各区教育局、省市属媒体单位、有关行业協会、校外培训机构代表、广告媒介代表、广告企业代表等54家单位参会,共同探讨进一步规范校外培训
【摘要】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讲究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和全方位育人。新时代德育工作的方式已不是单一的教师宣讲或者学校单方面的力量,而是要融合学校、家庭、社区、社会等教育资源进行全方位育人。家校合作协同育人要遵循自愿、平等、互相尊重的原则,要以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为目标,要遵循教育的规律。同时,家校共育要采取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才能培育全面发展的人。  【关键词】家校共育;协同育人;共育原则;共育途径  
【摘要】我校创客课程引入了人工智能课程,如何更好地指导学生开展学习,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尝试运用PBL教学模式,通过问题产生,讨论方案,作品设计,制作及测试作品,展示与评价几个步骤对人工智能课程进行研究,能够成为我校特色课程。  【关键词】PBL教学模式;人工智能课程  2017年,国务院印发《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
广州市番禺区洛浦上漖小学(以下简称“上漖小学”)创建于1952年,坐落于番禺的北大门——洛浦,上漖村。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打造“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的优质育人校风,以学校“上漖尚情·书韵人生”核心理念为抓手,构建“尚美教育”文化德育体系,即“德智相融的课程文化”“和谐共生的校园文化”“生趣活泼的活动文化”“智慧向上的龙舟文化”“规范精细的管理文化
【摘要】小学语文是作为其它学科学习的基础,一直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重点内容。目前,中小学已经开展一系列关于语文学科的教育方式改革,合作学习的模式已经成为一种实际教学中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存在着效率低下的问题,严重阻碍小学语文新课程的改革发展工作,严重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怎样引导小学生更好地合作学习,并且在小组合作中采取什么样的措施与方法才能够更好地提高学生语文
【摘要】当前编程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利用计算的过程和方法理解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升信息素养,激发学生开放、合作、协商的行动意识,鼓励运用计算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为更好地在程序设计课程中培养计算思维,使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真正能够在跨学科领域的实践中进行塑造和强化,在联系实际生活的情境中加以应用和迁移,本文阐述从计算思维本质、教育内容和教学策略三方面,构建计算思维的培养框架。
【摘要】微课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的“短小精悍”的可视化教学资源。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带动下,微课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并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效果。微课在课堂教学中广泛应用主要是因为微课形式多样,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视频长度短,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且能够充分满足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提出的各项需求,有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突显。同时,能
【摘要】朱自清先生的《春》是写景名篇,可如何让学生学到其中的精髓,可难倒了我们的教师和学生。笔者用控制方法中的共轭控制和黑箱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实现了将课内知识迁移到写作实践中。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不仅让学生“学会”而且“学活”。  【关键词】《春》;控制方法;共轭控制;黑箱方法;写景作文  《春》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历来写景都是学生盲点,所以交上的写景作文要么语言枯燥无味
本报综合消息 近日,茂名市教育局召开2021年茂名市小学数学教研员工作研讨会暨小学数学国家质量监测推进会。茂名市各县区教研员、市直联动教研组长、学科组长、市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成员、茂名市区域联动教研团队代表出席了本次会议。  会上,茂名市教育局教育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盘泽南总结回顾了上学年小学数学的教研工作:一,疫情期间开展线上教学、教研活动;二,开展四期市直属小学联动教研活动;三,举行茂
【摘要】思维品质是英语学科四大核心素养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沪教牛津版教材的教学实践为例,分析并总结了学生思维品质培养的内涵和策略。  【关键词】初中英语;核心素养;思维品质;阅读教学  英语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学习能力四大关键要素。传统教学中重视认知教育,但缺乏思维品质培养的教育方式是低效且违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如何在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