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笔者采用SPSS 17.0对“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期望能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为深入研究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提供参考和依据。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SPSS 17.0;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79-02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各方面预先制定出具体方案,并依此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数据,对大学生进行测评,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有很多对综合测评指标及方法的研究,但对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尚不多见。
SPSS是一款全球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集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功能于一身,具有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及适用性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笔者采用SPSS 17.0对“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期望能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为深入研究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研究的基本结构
(一)实验对象
本课题在贵州师范学院相同年级和相同专业的200名同学作为实验班,另外200名同学作为对照班;在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内,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一致,可以认为,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实验前没有差异。
(二)研究时间
课题从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实践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中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变量
实验班利用贵州省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照班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五)实验材料
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息烽集中营、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开阳县张学良幽禁处旧址、修文县阳明洞、遵义会议会址、湄潭县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翁安县冷少农烈士故居、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沿河自治县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等。
学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问卷内容是围绕与贵州省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题目。
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原始数据
依据国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要求以及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问卷的总成绩由理想信念的意识和理想信念知识两部分组成,每项最高分是50分,总分100分。原始数据的截图如表1:
在实验班发放问卷共计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在对照班发放问卷共计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总成绩统计见图1和表2:
(二)数据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所以实验结果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包11.7统计处理。见表3:
由表3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成绩的显著性水平的值(Sig.(2-tailed)=.000<.005)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成绩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而皮尔逊卡方检验的相伴概率0.000<0.05,反映出利用贵州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的成绩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从图1和表2的实际成绩统计也可以看出在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中利用“贵州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利用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诸如息烽集中营、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毕节市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开阳县张学良幽禁处旧址等,应用哲学、逻辑学基本观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采取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贵州师范学院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践论证,证实了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对解决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可以深化和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可以将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引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互为补充,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二)反思
由于时间的限制,样本数量有限并且不够广泛,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一定的影响。实验中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班级环境、教师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结果。如何依托贵州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与理想信念知识等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是需要进一步继续研究的问题。
为此,除了深入探究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原则外,在实施策略上,还有以下问题值得继续探究。
1、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准渗透点。要挖掘适宜的红色渗透点,它可以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技能训练的渗透点,抑或是价值观的渗透点。例如:在“遵义会址”的参观和讲解中,有历史的知识点,在这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2、在依托红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内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并不只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就其更深层次而言,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还是一个道德规范的个人内化过程。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是外部条件即外因,而内化过程是内在根据即内因、也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必须通过个人的内化过程才会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视德育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而忽视个人的内化过程的做法,认真把握内化过程的特点、规律,提高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依托贵州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的研究工作,探索更丰富、更好的能提高学生理想信念知识和相关意识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理想信念教育;SPSS 17.0;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79-02
2006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采用科学合理的方法,对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等各方面预先制定出具体方案,并依此收集、整理相关的信息数据,对大学生进行测评,真实地反映一个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的状况,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目前已有很多对综合测评指标及方法的研究,但对测评结果的统计分析尚不多见。
SPSS是一款全球公认的最优秀的统计分析软件,集数据整理、统计分析、图表分析、输出管理功能于一身,具有自动统计绘图、数据的深入分析、功能强大、使用方便及适用性广等特点,广泛应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笔者采用SPSS 17.0对“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利用红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研究,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期望能够得到有价值的数据,为深入研究和提高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提供参考和依据。
一、研究的基本结构
(一)实验对象
本课题在贵州师范学院相同年级和相同专业的200名同学作为实验班,另外200名同学作为对照班;在本课题的研究范围内,实验班与对照班的理想信念教育的水平一致,可以认为,实验班学生和对照班学生的基本情况在实验前没有差异。
(二)研究时间
课题从2011年5月至2011年11月实践研究。
(三)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行动研究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在研究中也采用问卷调查法和数据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
(四)实验变量
实验班利用贵州省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对照班仍沿用传统的课堂教育模式进行教学。
(五)实验材料
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如息烽集中营、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开阳县张学良幽禁处旧址、修文县阳明洞、遵义会议会址、湄潭县浙江大学西迁历史陈列馆、翁安县冷少农烈士故居、独山县深河桥抗战遗址、德江县枫香溪会议会址、沿河自治县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旧址等等。
学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问卷内容是围绕与贵州省爱国主义和理想信念教育相关的题目。
二、实验结果的分析
(一)原始数据
依据国家对大学生理想信念的要求以及对实验班学生进行的理想信念教育实际情况,制定出“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问卷的总成绩由理想信念的意识和理想信念知识两部分组成,每项最高分是50分,总分100分。原始数据的截图如表1:
在实验班发放问卷共计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6份;在对照班发放问卷共计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0份。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总成绩统计见图1和表2:
(二)数据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成绩”符合正态分布曲线,所以实验结果用SPSS(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社会科学用统计软件包11.7统计处理。见表3:
由表3中实验班和对照班平均成绩的显著性水平的值(Sig.(2-tailed)=.000<.005)可知,实验班和对照班在理想信念教育的成绩上存在十分显著的差异;而皮尔逊卡方检验的相伴概率0.000<0.05,反映出利用贵州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与“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问卷的成绩有很强的相关关系;从图1和表2的实际成绩统计也可以看出在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中利用“贵州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三、结论与反思
(一)结论
利用贵州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诸如息烽集中营、红军四渡赤水纪念馆、遵义会议会址、毕节市贵州抗日救国军司令部旧址、开阳县张学良幽禁处旧址等,应用哲学、逻辑学基本观点、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原理,采取多视角、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对贵州师范学院依托红色资源开展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体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实践论证,证实了贵州师范学院大学生利用红色资源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提高了其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从社会学角度而言,对解决大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等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从教育学的角度而言,可以深化和丰富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从心理学角度而言,可以将心理学的内容和方法引入到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互为补充,推动心理学的应用研究。
(二)反思
由于时间的限制,样本数量有限并且不够广泛,对研究结果的普遍性有一定的影响。实验中很多难以控制的因素,如班级环境、教师等都会对教学效果产生影响,从而干扰实验结果。如何依托贵州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使大学生理想信念意识与理想信念知识等相辅相成、和谐发展,是需要进一步继续研究的问题。
为此,除了深入探究利用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理论依据和教学原则外,在实施策略上,还有以下问题值得继续探究。
1、充分利用红色资源的内容,在教育的过程中找准渗透点。要挖掘适宜的红色渗透点,它可以是理想信念教育的知识点,也可以是技能训练的渗透点,抑或是价值观的渗透点。例如:在“遵义会址”的参观和讲解中,有历史的知识点,在这里可以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从而提升理想信念教育的成效。
2、在依托红色资源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中注重大学生的内化。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并不只是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就其更深层次而言,理想信念教育的过程还是一个道德规范的个人内化过程。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是外部条件即外因,而内化过程是内在根据即内因、也是第一位的原因。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必须通过个人的内化过程才会有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最终形成。必须改变以往只重视德育的家庭、学校、社会的外塑过程而忽视个人的内化过程的做法,认真把握内化过程的特点、规律,提高德育的主动性、针对性、实效性。
3、加强依托贵州红色资源进行理想信念的研究工作,探索更丰富、更好的能提高学生理想信念知识和相关意识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