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2007年,教育部开始大力推行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了解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产生的历史脉络,把握其意义和作用,对推动教师教育改革进程,提高高等师范学校办学水平;促进农村基础教育进步,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具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发展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22-02
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将高等师范学校(含开办有师范专业的综合性高校,下同)高年级师范生派到农村中小学,以全职教师身份承担教学与班级管理等工作职能,同时将原任课教师置换到高等师范学校接受专业继续教育的一种制度创新性教学实践模式。这一模式是在不断探索师范生教育实习新思路、适应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厘清顶岗实习支教的发展历史,把握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和作用,对我们深刻理解、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教育实习向顶岗实习支教演进的历史脉络
纵观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自从创办师范教育以来,我国就比较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896年(即清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捐资兴办南洋公学,工学先成立了“师范院”,而后设置“外院”,充任师范生教育实习场所。1904年(即清光绪三十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章程将师范教育细分为“初级”和“优级”两级:初级师范学堂主要培养担任高等小学堂和初等小学堂教师的后备人才,优级师范学堂主要造就担任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的预备教师。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教育”是一门重要课程,其中涵括的“实事授业”等内容,就是“师范学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方法”,即教育实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国各级师范学校都将教育实习列入了培养计划。
1926年1月,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评论》1卷6期《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一文中指出:“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以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做改造乡村之实习。”1919年10月,黄炎培先生在《教育业职业》第15期“职业指导专号”介绍语中指出,学生的实习“最好与现设之工厂合作”,“假设实习,不如实地实习,学校附设机关实习,不如送往社会机关实习”。_2]1938年,曾担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李蒸主持制定的国民政府《战时教育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在校外充任实习教员一年;考试合格、教学实习一年期满并经证实教学成功者,授予学士学位。1944年,国民政府在《师范学院学生教学实习办法》中规定:教学实习分见习、试教和充任实习教师三部分,实习教师任教满一年,成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1957年2月,新中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其中的《师范学院各系三、四年级教育实习暂行大纲》明确指出,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师范生把平时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政治学科、教育学科、专业学科)综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使他们基本上具有在中等学校独立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规定师范学院各系要进两次行教育实习,第一次实习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主要到初中进行为期4周的实习;第二次实习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主要到高中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不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使这一规定落空了,高师教育实习工作两度被中断,到1976年才陆陆续续恢复。从1976年“文革”结束到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颁布这段时期,我国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工作基本上是按照《师范学院各系三、四年级教育实习暂行大纲》的要求来进行的。
不过,在传统模式一统教育实习天下的同时,也有部分高等师范学校考虑到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下学生实习时间过短、实习质量偏低以及当地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不高等现实困难,而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975年,原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将高年级学生派往农村中学,对顶岗实习进行了初步探索;1987年,原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在重庆和四川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青年教师支教活动,并开始探索“3.5+0.5”模式的本科生教育实习模式;1988年,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计算机系在将学生派往县、乡、镇任教的同时,把教师置换到高校进修;1997年山西忻州师范学院在忻州地区开展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2002年西南大学开始推行实习支教工作,2006年河北师范大学开始全面改革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积极推动顶岗实习支教工程。
以上述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成功改革为契机,众多高等师范学校争相效仿,逐步拉开了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改革的序幕。在全面总结相关高校,特别是忻州师范学院、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典型高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该文件对高等师范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随后,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也根据文件精神拟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如陕西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教高[2007]15号)。2008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更是将顶岗实习支教列为重点工作项目加以推进。至此,顶岗实习支教得以从国家层面全面展开,最终形成了一股汹涌奔流、势不可挡的教育实习模式改革浪潮。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学年,全国19个省区市的124所师范院校共85000名师范生到1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顶岗实习支教,75000名农村教师接受了师范院校举办的形式不一的短期集中培训。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决定从2010年起借助高水平高等师范学校等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力量,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通知强调“通过项目驱动促进改革,要用最好的资源和平台组织教师培训,保证培训质量”,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多省市、高等师范学校将这一项目与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相结合,不仅为参加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而且丰富和完善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内涵,最终形成了包含“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两个互相依存项目的“一体两翼”式(“一体”是指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这个主体,“两翼”是指学生顶岗实习和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这两个项目)全新教育实习模式,即我们现在通称的顶岗实习支教。 二、顶岗实习支教的作用与意义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支教是一种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旨、促进师范生成长为核心、助力农村基础教育进步为要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实施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是一项涉及政府(主要代表是教育管理部门,下同)、高等师范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学校等多方利益诉求,关乎师范生、置换培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含高等师范学校指导教师和顶岗实习支教学校指导教师,下同)等个体利益的系统性协同创新工程;是动态的、复杂的、多元的、可变的、开放的,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专业课等多学科为一身的综合性课程。通过五年的实践来看,顶岗实习支教确实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及时雨”作用,对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发挥了“加速器”效应,为师范生、参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了“助推力”支持,尽最大可能释放了其价值能量。具体而言,顶岗实习支教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政府来讲,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趋向合作与统一,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大环境下施行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以后,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师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职后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培养和造就了更多高水平、有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有了高等师范学校的参与、合作与支持,理论层次和品位有了很大提高,课程改革的视野不断拓宽。
(二)对高等师范学校来讲,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推进,加强了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提供了熟悉基础教育的渠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应用紧密联系的通道;推动高等师范学校不断主动适应教师教育一体化趋势,主动改革原有的教育实习模式,积极探索如何由顶岗实习支教带动自身的教学改革和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高等师范学校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凝练办学理念,全力突出办学特色,打造教师教育优质品牌,提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对实习学校来讲,积极接纳高等师范学校顶岗支教实习生,能够为学校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加教师和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拓展师生知识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欲望;认真选择教师参加置换培训,在提高参训教师个人从教能力的同时,能够引领全校教师共同进步,从而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对师范生来讲,能够近距离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增进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基础教育的价值观;能够磨砺诚信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交际能力,养成教师职业认知、情感和责任感;能够将在校所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印证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实践认知,建构个体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简而言之,真实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搭建了师范生教师职业背景下充分认知自我的舞台,真实教师角色的体验提供了师范生充分认知未来教师职业的契机。
(五)对参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在大学浓烈的学术文化氛围熏陶下不仅能放松心情,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化自我专业认识,而且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实地观摩、参与课题研究等研修形式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新课改最新内容,学到科学实用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而祛除职后提升障碍,促进专业素养自我提高,拓展专业知识范围,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为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六)对高等师范学校派出的实习指导老师来讲,通过实习带队和实习指导能够了解和研究农村基础教育,丰富理论研究设想,反思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提高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对学校学校的指导老师来讲,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而且能够通过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支教是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模式的有益尝试,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是使农村基础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农村中小学教师、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等多方受益的民心工程。
三、结语
对我们而言,只有全面了解顶岗实习支教的历史,才能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前规划推进方案;只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支教的作用,我们才能清醒看到它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找到解决办法,从而助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顶岗实习支教;发展历史;意义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3-0022-02
顶岗实习支教是指将高等师范学校(含开办有师范专业的综合性高校,下同)高年级师范生派到农村中小学,以全职教师身份承担教学与班级管理等工作职能,同时将原任课教师置换到高等师范学校接受专业继续教育的一种制度创新性教学实践模式。这一模式是在不断探索师范生教育实习新思路、适应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厘清顶岗实习支教的发展历史,把握顶岗实习支教的意义和作用,对我们深刻理解、推进教师教育改革和农村基础教育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传统教育实习向顶岗实习支教演进的历史脉络
纵观中国师范教育发展史,我们发现,自从创办师范教育以来,我国就比较重视教育实习工作。1896年(即清光绪二十二年),盛宣怀捐资兴办南洋公学,工学先成立了“师范院”,而后设置“外院”,充任师范生教育实习场所。1904年(即清光绪三十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章程将师范教育细分为“初级”和“优级”两级:初级师范学堂主要培养担任高等小学堂和初等小学堂教师的后备人才,优级师范学堂主要造就担任初级师范学堂及中学堂的预备教师。初级师范学堂章程规定“教育”是一门重要课程,其中涵括的“实事授业”等内容,就是“师范学生于附属小学堂练习教育幼童之方法”,即教育实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之后,中国各级师范学校都将教育实习列入了培养计划。
1926年1月,陶行知先生在《新教育评论》1卷6期《师范教育下乡运动》一文中指出:“我们要想每一个乡村师范毕业生将来能负改造一个乡村之责任。就须当他未毕业以前教他运用各种学识去做改造乡村之实习。”1919年10月,黄炎培先生在《教育业职业》第15期“职业指导专号”介绍语中指出,学生的实习“最好与现设之工厂合作”,“假设实习,不如实地实习,学校附设机关实习,不如送往社会机关实习”。_2]1938年,曾担任北平师范大学校长的著名教育家李蒸主持制定的国民政府《战时教育实施方案》规定:学生在校学习四年,在校外充任实习教员一年;考试合格、教学实习一年期满并经证实教学成功者,授予学士学位。1944年,国民政府在《师范学院学生教学实习办法》中规定:教学实习分见习、试教和充任实习教师三部分,实习教师任教满一年,成绩合格,方可准予毕业并发给毕业证书及教师资格证书。
1957年2月,新中国教育部颁布了《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暂行大纲》。其中的《师范学院各系三、四年级教育实习暂行大纲》明确指出,教育实习的目的在于使师范生把平时学习中所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包括政治学科、教育学科、专业学科)综合地应用于教育和教学实践,使他们基本上具有在中等学校独立从事教学和教育工作的能力。同时,还规定师范学院各系要进两次行教育实习,第一次实习安排在三年级下学期,主要到初中进行为期4周的实习;第二次实习安排在四年级上学期,主要到高中进行为期8周的实习。不过,“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使这一规定落空了,高师教育实习工作两度被中断,到1976年才陆陆续续恢复。从1976年“文革”结束到2007年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颁布这段时期,我国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工作基本上是按照《师范学院各系三、四年级教育实习暂行大纲》的要求来进行的。
不过,在传统模式一统教育实习天下的同时,也有部分高等师范学校考虑到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下学生实习时间过短、实习质量偏低以及当地农村中小学师资匮乏、教学水平不高等现实困难,而对传统教育实习模式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975年,原四平师范学院(现吉林师范大学)数学系将高年级学生派往农村中学,对顶岗实习进行了初步探索;1987年,原西南师范大学(现西南大学)在重庆和四川的老少边穷地区开展了为期一年的青年教师支教活动,并开始探索“3.5+0.5”模式的本科生教育实习模式;1988年,云南师范大学物理系、计算机系在将学生派往县、乡、镇任教的同时,把教师置换到高校进修;1997年山西忻州师范学院在忻州地区开展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2002年西南大学开始推行实习支教工作,2006年河北师范大学开始全面改革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积极推动顶岗实习支教工程。
以上述院校教育实习模式成功改革为契机,众多高等师范学校争相效仿,逐步拉开了传统教育实习模式改革的序幕。在全面总结相关高校,特别是忻州师范学院、西南大学、河北师范大学等典型高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教育部于2007年发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意见》(教师[2007]4号),该文件对高等师范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工作提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要求。随后,各省市教育管理部门也根据文件精神拟定了具体实施办法,如陕西省教育厅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师范生实习支教工作的实施意见》(晋教高[2007]15号)。2008年,《教育部师范教育司2008年工作要点》更是将顶岗实习支教列为重点工作项目加以推进。至此,顶岗实习支教得以从国家层面全面展开,最终形成了一股汹涌奔流、势不可挡的教育实习模式改革浪潮。据教育部的统计数据显示,2008-2009学年,全国19个省区市的124所师范院校共85000名师范生到16000多所农村中小学进行了顶岗实习支教,75000名农村教师接受了师范院校举办的形式不一的短期集中培训。
2010年,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的通知》(教师[2010]4号),决定从2010年起借助高水平高等师范学校等教师培养、培训机构的力量,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简称“国培计划”)。该通知强调“通过项目驱动促进改革,要用最好的资源和平台组织教师培训,保证培训质量”,以提高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多省市、高等师范学校将这一项目与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相结合,不仅为参加培训的农村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较为充足的经费支持,而且丰富和完善了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内涵,最终形成了包含“顶岗实习”与“置换培训”两个互相依存项目的“一体两翼”式(“一体”是指顶岗实习支教工作这个主体,“两翼”是指学生顶岗实习和中小学教师置换培训这两个项目)全新教育实习模式,即我们现在通称的顶岗实习支教。 二、顶岗实习支教的作用与意义
不同于传统的教育实习,顶岗实习支教是一种以强化师范生从教技能为主旨、促进师范生成长为核心、助力农村基础教育进步为要务、推动教育均衡发展为责任而实施的一种新型教师教育模式;是一项涉及政府(主要代表是教育管理部门,下同)、高等师范学校、顶岗实习支教学校等多方利益诉求,关乎师范生、置换培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含高等师范学校指导教师和顶岗实习支教学校指导教师,下同)等个体利益的系统性协同创新工程;是动态的、复杂的、多元的、可变的、开放的,集教育学、心理学、教学法、专业课等多学科为一身的综合性课程。通过五年的实践来看,顶岗实习支教确实对农村基础教育发展起到了“及时雨”作用,对高等师范学校教师教育改革发挥了“加速器”效应,为师范生、参训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提供了“助推力”支持,尽最大可能释放了其价值能量。具体而言,顶岗实习支教的作用和意义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政府来讲,在“教师教育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世界范围内教师教育的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趋向合作与统一,教师教育一体化模式得到普遍接受和认同”的大环境下施行顶岗实习支教工作以后,我国教师教育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教师职前教育、入职培训和职后教育等各类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整合,培养和造就了更多高水平、有质量的农村中小学教师,农村基础教育质量有了较大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步伐也明显加快;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研究有了高等师范学校的参与、合作与支持,理论层次和品位有了很大提高,课程改革的视野不断拓宽。
(二)对高等师范学校来讲,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推进,加强了与基础教育的联系,提供了熟悉基础教育的渠道,搭建了教育学术研究与教育实践应用紧密联系的通道;推动高等师范学校不断主动适应教师教育一体化趋势,主动改革原有的教育实习模式,积极探索如何由顶岗实习支教带动自身的教学改革和师范生培养模式改革;推动高等师范学校加强教育科学研究,发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凝练办学理念,全力突出办学特色,打造教师教育优质品牌,提升服务地方基础教育的能力,增强自身竞争力。
(三)对实习学校来讲,积极接纳高等师范学校顶岗支教实习生,能够为学校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增加教师和学生了解外面世界的机会,拓展师生知识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学生的学习欲望;认真选择教师参加置换培训,在提高参训教师个人从教能力的同时,能够引领全校教师共同进步,从而最终提高整个学校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缩小与优质学校的差距,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四)对师范生来讲,能够近距离了解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增进对基础教育的认识,增强服务基层的意识,树立基础教育的价值观;能够磨砺诚信意志品质,培养团结协作精神,提高交际能力,养成教师职业认知、情感和责任感;能够将在校所学教育教学理论和实践知识应用于教育教学实际,印证理论知识的同时丰富实践认知,建构个体知识,提升专业素养,培养创新精神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简而言之,真实的课堂教学和班级管理搭建了师范生教师职业背景下充分认知自我的舞台,真实教师角色的体验提供了师范生充分认知未来教师职业的契机。
(五)对参训农村中小学教师来讲,在大学浓烈的学术文化氛围熏陶下不仅能放松心情,反思自己多年来的教育教学实践,深化自我专业认识,而且能够通过课堂教学、学术讲座、实地观摩、参与课题研究等研修形式掌握最前沿的教育教学理论,深入了解新课改最新内容,学到科学实用的现代教育教学技术,从而祛除职后提升障碍,促进专业素养自我提高,拓展专业知识范围,挖掘自身发展潜力,为做一个专家型的教师奠定坚实基础。
(六)对高等师范学校派出的实习指导老师来讲,通过实习带队和实习指导能够了解和研究农村基础教育,丰富理论研究设想,反思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关系,提高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能力,更好地服务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对学校学校的指导老师来讲,在指导实习生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最新的教育教学信息,而且能够通过指导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顶岗实习支教是探索中国特色高等师范学校教育实习模式的有益尝试,是高等师范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基础教育发展紧密合作的成功典范,是使农村基础教育、高等师范学校、师范生、农村中小学教师、高等师范学校教师等多方受益的民心工程。
三、结语
对我们而言,只有全面了解顶岗实习支教的历史,才能准确把握它的未来发展趋势,提前规划推进方案;只有充分认识顶岗实习支教的作用,我们才能清醒看到它存在的缺陷和问题,及时找到解决办法,从而助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