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的囚徒

来源 :杂文月刊(选刊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o7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日,我应邀赴某友的家宴,酒过三巡、菜尝五味之后,满桌旧友新朋都變得谈兴大发,或报大道新闻,或传小道消息,或放谈国际形势,或漫议国内时政。而座中的一个披金挂银的女宾却独树一帜,大谈其丈夫孩子家中琐事,且大有垄断话题之势。于大家都觉兴味索然之时,一位男客挺身而出,婉讽曰:“我劝你没事读读书,看看报,关心关心国家大事,不要把自己变成精神的囚徒。”哪知该女士闻听此言,就像被人踩痛了玉脚上的鸡眼,柳眉倒竖曰:“俺老公在这一亩三分地上也算是条龙啦,而俺就是骑在这条龙头上说一不二的凤!本姑奶奶有的是钱,想上哪就上哪,别说出国旅游,就是美国的宇宙飞船对外营业,本姑奶奶也买得起船票,上太空去转它一遭。你说俺是囚徒?你老婆你孩子才是囚徒!”我见那位男客被她骂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可怜兮兮,便对该女士解释曰:“他说的‘精神的囚徒’,意思是指一个人对外界事物所知太少,思维空间狭隘,精神世界被自己所禁锢,并非说你是被剥夺了人身自由的囚犯。”不料她却凤眼圆睁曰:“你别跟我侃这些大道理,你们还想把我打成思想犯?”该女士一番高论,弄得大家啼笑皆非。
  我的解释虽然未能消除该女士的误解,但我想大约可以使读者阁下弄清“精神的囚徒”之含义。可以当此“美誉”者,岂止该女士一人哉!恐怕大家都曾有幸遇到过这样的人物。有些女同胞,结婚之前还知好学上进,一旦结了婚,那求知欲便消失得无影无踪,别说读书看报,凡是有字的纸都懒得看;别说对本职工作之外的知识信息不感兴趣,对本职工作之内的知识信息也同样不感兴趣。结果是一晃多年,毫无长进。毫无长进倒还算好,有的人甚至是年岁愈长,知识愈少,早年学到的一点文化,也多半还给了老师。至于什么世界风云、国家大事,更是几无所知。由于日之所思夜之所想,很难超出家庭的小天地之外,因此,她们平时与人闲聊,除了丈夫孩子、家中琐事、张长李短、吃穿打扮,便无话可谈。
  “精神的囚徒”之“美誉”,并非女同胞所独享,我们的男同胞中也不乏其人。有些人年轻时颇好学上进,有的人甚至是雄心壮志冲云天,然而他们一旦成了家,或弄到了一个颇为满意的职位,便与前判若两人:好学上进的变得手不染卷,雄心壮志也云散烟消。如果谁再不知趣,与他们闭眼谈什么志向、理想,必然遭到他们的冷嘲热讽。他们日之所思夜之所想,无非是今天到哪里混顿酒,明天到哪里搓场麻,今晚到哪里去“嘭嚓”,明晚到哪里去“卡拉”。这些人与上述女同胞一样,也大多是年岁愈长,知识愈少,精神上狭隘的程度,与上述女同胞不分高低。
  从微信朋友圈里所晒的文章图片,也可大致看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其中不乏“精神的囚徒”。
  林语堂在《读书的艺术》中道出了一些人之所以成为“精神的囚徒”的原因,他说:“一个没有读书习惯的人是被拘束在他的身边世界中的,在时间与空间上来说,他的生活只是落后在一些日常琐事中,他的接触与交谈只限于几个少数相识的人,他的见识只限于身边的环境。这个小监狱他是无法脱身的。”随后,他给了我们一把打开这监狱之门的钥匙:“但是,他一旦读了书,他便立刻走进了一个不同的天地。”我想,只要不是在精神上甘于自囚的人,都可以用这把钥匙打开监狱之门,为自己的精神插上强有力的翅膀,在广阔的世界中遨游。
  刘振荐自《齐鲁晚报》2017年6月1日
其他文献
1970年7月,杨绛、钱钟书及其他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的同事们,被下放到河南“五七”干校改造。  杨绛和同事叶廷芳等,编在同一个“菜园班”劳动、同一个“学习班”开会,朝夕相处。因为大家都是研究学问出身,繁重的劳动结束后,就拿出随身带的外文书籍进行翻译、学习。  过了几天,叶廷芳等年轻人凑在一起聊天,聊起翻译问题,互相询问一天能译多少字。一般回答都是2000字左右。这时,杨绛只在旁边听也不说
期刊
第一句:“人都是逼出来的。”  每个人都是有潜能的,生于安乐,死于忧患,所以,当面对压力的时候,不要焦燥,也许这只是生活对你的一点小考验,相信自己,一切都能处理好,逼急了好汉可以上梁山,时世造英雄,穷者思变,人只有压力才会有动力。  第二句:“如果你简单,这个世界就对你简单。”  简单生活才能幸福生活,人要自足常乐,宽容大度,什么事情都不能想繁杂,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忧人。要定期的对记忆进行一
期刊
少时,父亲就经常教育我们兄弟:“一定要把字写好!”人生来相貌丑陋,或出身贫困,那是没有办法的事,但字写不好,则完全是个人的原因。我父亲认为,只要肯下功夫,肯勤学苦练,就一定能把字写好。  为了说服我们,父亲还举过很多例子。其中一例说,我们的一位先祖,去参加县太爷举办的社饮,因衣衫破旧,被那些身着绫罗绸缎的乡绅慢待。酒过数巡之后,县太爷令众乡绅赋诗写字。乡绅们先是相互推让,继而踊跃献技。我那位先祖在
期刊
什么叫教养呢?词典上说“文化和品德”的修养。但我更愿意理解为“因教育而养成的优良品质和习惯。”  一个人可以受过教育,但他依然是没有教养的。就像一个人可以不停地吃东西,但他的肠胃不吸收,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是瘦骨嶙峋。不过这话似乎不能反过来说,一个人没有受过系统的教育,他却能够很有教养。  教养不是天生的。一个小孩子如果没有人教给他良好的习惯和有关的知识,他必定是愚昧和粗浅的。当然,这个“教”是广义
期刊
听陈巨来闲话当年上海滩艺苑文坛风流人物,好有趣。  老先生说,解放后,邃于国学的冒孝鲁任复旦大学外文教授。他每读其父、著名诗人冒鹤亭的诗文,必指摘之,连呼不通;遇到“文人”“雅士”捧着诗文来请其指正,他至多读上三行,即云:“好!好!”将诗文掷还。海上丹青名手吴湖帆平日以词自炫,尝亲书小楷,付珂罗版影印,名之曰:《佞宋词》,后附《和晏词小令》一卷,乃央求女词人周炼霞代书而捉刀者。吴湖帆求冒孝鲁为词集
期刊
学者陈思和曾提出一个特殊的文学史现象,即“潜在写作”,并以无名氏、张中晓、食指等人为例,认为这是作家“不受现实处境的干扰”,“专心致志地为达到一个预定写作目标”而从事的“自觉的创作”。若干年后这些作品被“打捞”上来,使人们猛然发现,海底原來蕴藏着丰富的宝藏。近年来,从没在文学史上露过面的木心,也不经意间走进了人们的视野。  令人惊叹的,不仅仅是他的创作、他的语言,还有他的文学观。  上世纪80年代
期刊
世上有两种事情不可推托,来了就是来了:一是爱情;二是老。  没有人不怕老,男人、女人都怕。怕老的人爱照镜子。张国荣最怕,所以,他飞下去——他也敢飞,能飞下去做一只蝴蝶的男人就只有他。  她比他大两岁,就永远有理由说,你比我大,你要让着我。  年龄真是个致命伤,永远永远比人家大,终生如此。每次吵架,这是最要命的理由。  所以,女人不要找比自己小的男子——危险会越来越大,特别是到中年,他是最好年纪,而
期刊
人生就是一场表演。演给自己看,演给别人看。  既然是表演,就少不了要给自己化妆。妆扮是美化自己,把美好的自己展示给别人看。美化自己并没有错,但不能天天沉浸陶醉在美好的假象中,要认识卸妆后的自己,要悦纳真实的自己。  当妆化好了,表演的幕布拉开了,就一定要积极地演出,用真心用真情,不做作不忽悠,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观众。  人生有太多的身不由己,很多时候,你无法表演自己,你会戴上别人的面具,你会说别人的
期刊
去巴蜀之地出差,山间公路,蜿蜒曲折,转弯处向车窗外瞄一眼,不禁肝顫——咫尺之外,就是峡谷。跟当地朋友说:真佩服这山区的司机,平原上的老司机在这,都不敢开。朋友却说:这边的司机,初到平原开车,也是害怕。  心下奇怪,问其缘由。朋友说:山路坡陡弯多,开车时手脚要一直忙活;到了平原,多是坦途,不用一直打方向盘啥的;手一放在方向盘上不动,他们就心里发毛。一句话,他们习惯的开车,就是要手脚一直动。  听后不
期刊
这几天,山西曲沃一张证明“我是我”的户籍证明在网上热传。该证明是当地一位居民在办理手机业务时被要求开具的,通信公司给出的理由是,原先入网登记的一代身份证与二代身份证上的住址及号码发生了变化。  近两年來,清理各种“奇葩证明”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取得了明显效果,特别是机关、单位要求群众开具“奇葩证明”的新闻明显见少。但山西曲沃这张证明“我是我”的户籍证明却提醒我们:清理“奇葩证明”,只在机关、单位这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