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感性认识 促进理性思考

来源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gaowe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比例的意义》这一教学内容是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重点是让学生建立正比例的概念。对于概念教学,老师常常教得辛苦,学生理解不透。我认为应让学生反复感知,形成充分的感性认识,在丰富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抽象概括,促进学生经历理性思考从而形成概念。我在教学《正比例的意义》这一内容时就是这样做的。
  【教学片段】
  [片段一]  (精心设计讨论题,让学生初步感知)
  教师出示例1的表格(让学生仔细观察表格),并根据六年级学生已具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出示两个讨论题:
  


  (1)表格中有哪两个相关联的量?
  (2)你能发现这两个量是如何变化的?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围绕这两个讨论题,先在小组中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全班进行交流。
  生1:路程是80千米,行驶时间是1小时;路程是160千米,行驶时间是2小时……
  生2:80÷1=80,160÷2=80,240÷3=80,320÷4=80,400÷5=80,480÷6=80。
  生3:它们的商相同。
  生4:它们的商不变。(一个学生没有举手,脱口而出。)
  师:谁与谁的商不变。
  生:路程与时间的商不变。
  师:路程与时间的商不变,什么在变呢?
  生:路程和时间在变,而它们的商不变。
  师:路程与时间的商表示的是什么?
  生:是汽车行驶的速度。
  师:什么量在变?什么量不变?
  生:路程和时间在变,汽车行驶的速度不变。
  师:“不变”换一种说法就是“一定”。
  从而得出,路程∶时间=速度(一定)。
  评析:由于正比例的意义比较抽象,它是表示两个相关联的变量之间关系的一种数学模型。教学时,通过出示两个讨论题的方式,帮助学生搭建两个台阶,在探求知识建立新的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变得轻松、自然。
  [片段二](变换情境让学生再次感知)
  出示“试一试”中购买铅笔的数量与总价的表格,让学生细致地观察表格,然后要求学生按照以下的步骤完成。
  师:请在小组里说一说每一组的总价与数量的对应量各是多少?
  生:它们分别是购买1支需要0.3元,购买2支需要0.6元,购买3支需要0.9元……
  师:购买同一种铅笔时什么是不变的?
  生:购买同一种铅笔时,每支铅笔的价钱是一样的。
  师:你能用表中的数据来证明吗?
  生:(口算)0.3÷1=0.3,0.6÷2=0.3,0.9÷3=0.3 ……
  师:我们知道了每支铅笔的价钱始终是0.3元。有趣的是有的量是不变的,有的量是变的。如何用一个关系式表示总价和数量的变化规律呢?
  生:总价∶数量=单价(一定)。
  评析:在例1学习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发现两种量“变化”中的“不变”,有利于拓展学生思路,便于学生探求规律,把握正比例概念的内涵和本质。
  [片段三](讨论例1和“试一试”,由感性上升到理性。)
  师:结合例1和“试一试”,具体说一说哪两个量在变,哪个量不变?
  生:例1是速度不变,路程随着时间变化而变化。试一试是单价不变,总价随着数量变化而变化。
  师: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速度不变时,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是一定的;单价不变时,总价和数量的比值是一定的。
  生(补充):它们都是比值一定。
  ……
  评析:数学是关于模式的科学,它存在着大量的规律、公式和算法。在教学中,重要的是让学生学会探索模式、发现规律。本环节中,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例题和“试一试”的相同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经历理性思考,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理性精神和探究能力。
  [片段四](精心设计有关练习,提升理性认识)
  师:判断正误,并说一说理由。
  1.数量一定,总价和单价成正比例。(         )
  2.圆的周长和直径。 (        )
  3.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       )
  4.路程一定,已经行驶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       )
  评析:正确概念的形成,需要不断地去伪存真,在比较和变化中理解其本质内涵。利用这组练习巩固学生对正比例意义的认识,拓宽学生的视野。尤其是第3题和第4题这样表面上很像的题目,让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真正建立正比例的知识结构,对正比例的认识有一个更清晰、更理性的认识。
  【教学反思】
  新课标明确指出: 数学的本质是概念和符号,并通过概念和符号进行运算和推理。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讲清数学概念就显得非常重要。在这节课中,学生通过对正比例的初步感知,变换情境的再次感知,讨论探究等过程,积累了对正比例概念的丰富的感性认识,并以此为基础抽象概括出了正比例的意义,从而牢固地掌握了正比例的意义。
  一、重视概念的生成过程
  学生在概念的生成过程中,需要充分激活已有的知识经验,需要经历观察、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富有思维含量的数学活动,实现由已知到未知的挺进,由现象到本质的跨越,由感性到理性的提升。我在教学时首先细致安排学生初步感知,以两个讨论题为导火索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探索,求出每组路程与时间两个对应量的比值(或者说成商),找规律,写数量关系,让学生初步感知正比例的要点。仅有例题的首次感知学生还不能完全形成正比例的概念,因此,我变换情境,选择与例题不同的情境:铅笔的数量和总价,让学生进一步探求感知正比例概念的规律。这样一步步、循序渐进地增加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为学生抽象概括正比例概念打下了基础。有了前面充分的感性认识,我再提出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有序思考,以小组合作交流的形式,让学生进一步突破正比例概念中的一些关键词,如:相关联的量,相对应的数,比值、一定等。学生在合作学习时互相交流,互相讨论,把各自对正比例概念的感知汇聚、综合,从而抽象出正比例的意义。
  二、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学生对教师所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生以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建构的活动。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教师在课堂中的作用,使教师在课堂上的作用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上课”,而是“组织学习”。在教学中,教师的课堂语言应为指导学生完成课堂任务起到“穿针引线”的效果。在本课的设计中,我本着“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在例题的学习中采取自学、讨论、交流的方式,在“试一试”的学习中采取小组合作讨论,在概念的抽象概括过程中让学生自己说感受。始终坚持:学生自己能学的自己学,自己能做的自己做,培养合作互动、积极探索、主动学习的精神,从而归纳出正比例的意义。尽管学生观察、归纳的程度不一,但确实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这种学习的感受是真切的、有规律的,发现和总结是由衷的。
  三、重视概念的运用变化
  学生学了一个新的数学概念后,   就是要运用所学概念解决实际问题,而运用概念的过程又是深化理解概念的过程,可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概念的含义,经历和提升理性的思考。所以,在教学正比例的概念时,通过适当的变化和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正比例概念的本质。在练习中,通过两题正例的练习,强化了构成正比例的要素之后,特别安排了两题反例的练习。我通过运用反例从反面来激活对概念本质属性的认识。如:判断题第3小题(路程一定,行驶的速度和时间)和第4小题(路程一定,已经行驶的路程和剩下的路程)表面上看,两题都是具有两种相关联的量,且都是路程一定。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判断上一开始有分歧,然后自然而然地开始有争议,最后达成共识。这样,在概念的运用过程中,适当地安排变式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对直观背景材料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实现建立数学概念、构造数学模型的目的。
其他文献
善耕自创办以来,已逾百年,在这动荡与发展并存的百年之中,她以其独有的理念,度过了战争的硝烟,沐浴了改革开放的春风,历经坎坷沧桑,依旧安静地居于苏州城中,履行着她的职责,福泽着一方姑苏人。善耕的发展,是善耕人因地制宜,不断革新的结果。  一、“昨日”之“耕”——烽火中孕育。实践中成长  善耕实验小学是苏州市区的一所百年名校,创办于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二月二十五日,初名长洲县官立高等小学堂。堂址
期刊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课堂中,朗读是阅读教学中最基本的教学方式,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点。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朗读,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使抽象的文字符号折射出丰富的情感光芒,而且还能帮助学生培养语感和思维能力,是体现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重要特征。正如朱自清先生在《论朗读》
期刊
缘起:一次时事引入的失败  开学初,我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一课《不平静的世界》时,为了拉近学生与历史的距离,课中引入了“因钓鱼岛问题导致社会上产生打砸事件”,打算让学生体会到动乱所带来的破坏有多么严重,从而进一步感受和平的宝贵。孰料,学生们看完这个新闻资料,义愤填膺,产生了仇恨情绪。  这次导人是失败的,于是课后我又仔细研读了本课教材,《不平静的世界》是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第一篇课
期刊
教师合作共同体是建立在教师专业化浪潮的基础上,以学校为基地,以教学实践为载体,以共同学习、研讨为基本形式,在团体情境中通过相互沟通交流最终实现整体成长的提高性组织。这种共同体可以是校际之间,可以是不同年级之间,可以是不同学科之间,还可以是备课组成员之间,等等。笔者这里主要探究的是备课组间的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建设。  一、备课组教师合作共同体的建设  备课组是学校教研组下设的教研组织,是落实学校“同伴
期刊
数学课堂的自由,是学生思维的自由,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好的机会来建构。在学习新的教学任务时,可启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为新教学的起点,多创造一些学习和建构的机会。通过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等一系列的认知活动,使之思维过程和认知方式逐步严谨化、多样化,多种视角之间发生碰撞、争论、比较,以此来促进学生自由学习的程度。  一、 在经验中感觉需要  学生对“可能性”既有知识经验又有生活经验,本节课的重点是
期刊
随着社会和时代的进步,课堂教学的改革一直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在新课改的大环境下,教师担任引导的角色,学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课堂教学改革的主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革新工作也要严格遵循这一主线。对学生来说,小学数学的教育至关重要,它能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生学习数学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学习数学的效果紧密相关。为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趋势
期刊
以“优教通”信息化平台为依托,以学校草根工作室为平台,中兴小学在一年多的摸索中形成了“吾学吾乐”语文五步法。“吾学吾乐”语文课堂,我们提倡学生在课堂上以这三种方式存在:1.小老师——提倡先学后教的学习方式,学生预习在前,教师指导在后。利用优教通平台上的导学案先学后教,利用导学本预习在前,课堂上利用投影做小老师进行作业展评。2.小听众——课堂上的学生永远是思考着的,思考的前提首先要学会倾听,成为一个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应用数学模型思想的建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建立模型的过程中,可以直观体现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方程作为小学数学代数知识的重要内容,实现了数学学习由算术思维向代数思维的跨越,成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方程时,运用实物天平构建起学生“心中的天平”,渗透建模思想,可以使学生的认知由具体上升为抽象,形成数学理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实物引领,搭建具体与模型之桥  
期刊
数学来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和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都息息相关。把数学和生活密切地联系在一起,它就会变得亲切、可爱、魅力无限。让学生亲近生活、亲近数学,感悟日常生活中到处都需要数学,能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围绕生活开展丰富多样的数学实践活动,从中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得,进而把数学教材中的知识活化为自己的数学知识与技能,充分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促进他们知识获取与个性思维的协调发展,最终实现数
期刊
设计意图:五星教学模式是当代国际著名教育心理学和教育技术家戴维梅里尔教授新近提出来的教学设计理论,它是由五项原理和实现五项原理的十五个操作要素构成。而五星优质教学认为首中首,教学应该以问题为中心(即聚集完整任务),而其他四项原理是对应有效教学四个阶段,所以本节课尝试以五星设计原理为指导,以聚集任务为中心,设计整个教学过程,试图达到“三E”(即效果好、效率高、主动性强)的目标。  教学过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