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面对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和就业压力,民办高校传统艺术教育的缺陷逐渐暴露。民办高校要想在竞争中立足,必须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改革,以市场为导向,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本文主要从教学管理、师资队伍、教学手段、课程设置等方面入手,对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并提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力求为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找出新思路。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尚属一门年轻的学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艺术设计人才供不应求,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全国各大高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但是,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沿袭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没有找准自己的优势定位,造成了要面对上有高校综合型设计人才,下有高职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一些问题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所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教学硬件配备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尤其注重实践性教学,需要足够的计算机室和实训室来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在民办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大部分计算机室数量不够或设备配置偏低,老化现象严重,有些则不能用,完全成为摆设。实训室建设也难以使人满意,有些院校甚至以校企合作为借口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而不建设实训室。长此以往,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致使教学质量下滑。
鉴于上述情况,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专业现状和学生人数,逐步更换老设备,并深入社会企业调研,了解该专业在实际岗位所需设备、数量、工作流程,建立相应规模的实训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场地。
(二)师资队伍
我国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都在扩招和“艺考热”的背景下开设。办学条件不成熟,在师资建设上,学科带头人较少,大部分教师来自高校的研究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学容易停留在理论层面。另一部分教师则是来自一些设计行业的工作者和其他院校的一些兼职教师。企业工作者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但缺乏系统的教学经验,只强调技术性,很容易使教学过程程式化。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对兼职工作重视不够,流动性频繁,管理难度大,使教学水平大打折扣。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上述情况,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显得非常迫切和有必要。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分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这就需要学院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热情。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教师参加进修班和到相关企业单位学习和实践,使教师能够掌握相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其次,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培养学习费用全部报销,脱产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给予岗位津贴等。对于从企业聘请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要考查其所在原单位的工作能力,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和教师考核制度,确保一批工作能力强、态度端正、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水平人员进校任教。关于考核评价,学校与兼职教师相互协商,在不损害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制定评价措施。另外,学校应以人为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和生活便利,并让其参与学校组织活动,了解学校的各种情况,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有利于储备一批长期稳定的优秀兼职教师资源。
(三)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艺术专业依然沿袭传统的“经院式”教育,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内容已成为固定的形式,学生只需记住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答案,教师只是一个可以被任意替换的代理人而已。它的弊端用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话说就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在设计阶段没有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民办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招收学生中有很多是应付高考采取考前突击式的美术学习,学生基本功较差,从而导致在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薄弱。
“苏格拉底氏教育”非常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不懈探求的动力。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针对学生的心理给予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寓教于乐,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教师应尊重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施展才华和主动学习的平台。例如,理论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将重点知识和难以理解的部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对于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可提前告诉学生采用每节课抽出十至十五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讲解,促使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和学习,讲完后,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点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上加强实践训练,为了避免与市场和企业脱节,在课题设计上最好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相近题目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设计大赛,这样不仅强化理论知识,实践针对性也很强。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计包括专业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是否具备直接上岗和继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在课程设置前,民办高校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即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因此,专业定位很重要,目前同类院校培养方式趋于一致,没有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对“技”和“艺”的培养都不够,也没有将其很好融合。因此,民办高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在课程设置上还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导向,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在课程设置前深入市场及相关职业岗位进行调研,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研发课程,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确保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密切联系。此外,学校还应利用所属地域优势,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开设课程,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和具备转型能力的专业人才。
(五)建立艺术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是民办高校确保教学管理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否对艺术设计专业整体建设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艺术教学质量的高低,还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能否继续向前健康发展。因此,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和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总语
目前,我国每年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有数十万,就业压力非常大。如何能让民办高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有立足之地,是民办院校艺术設计专业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的问题。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是推进高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艺术设计专业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把握设计行业的特点,及时了解行业动向,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和改革,才能推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昌首义学院)
一、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发展现状
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尚属一门年轻的学科。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科技的不断进步,使得艺术设计人才供不应求,艺术设计专业如雨后春笋般遍布于全国各大高校。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教学朝着市场化、多元化的方向健康发展。但是,民办高校起步较晚,沿袭本科教学体系,培养出来的艺术设计人才没有找准自己的优势定位,造成了要面对上有高校综合型设计人才,下有高职应用型设计人才的尴尬局面。虽然近年来教学改革不断推进,一些问题有所缓解,但并未从根本上解决,所以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仍需进一步推进。
二、存在问题与解决办法
(一)教学硬件配备
艺术设计专业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尤其注重实践性教学,需要足够的计算机室和实训室来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在民办高校,由于资金问题,大部分计算机室数量不够或设备配置偏低,老化现象严重,有些则不能用,完全成为摆设。实训室建设也难以使人满意,有些院校甚至以校企合作为借口让学生到企业实习,而不建设实训室。长此以往,诸如此类问题一直得不到解决,致使教学质量下滑。
鉴于上述情况,学校领导及相关部门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根据专业现状和学生人数,逐步更换老设备,并深入社会企业调研,了解该专业在实际岗位所需设备、数量、工作流程,建立相应规模的实训室,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实践场地。
(二)师资队伍
我国民办高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基本上都在扩招和“艺考热”的背景下开设。办学条件不成熟,在师资建设上,学科带头人较少,大部分教师来自高校的研究生,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教学容易停留在理论层面。另一部分教师则是来自一些设计行业的工作者和其他院校的一些兼职教师。企业工作者虽有一定的社会实践,但缺乏系统的教学经验,只强调技术性,很容易使教学过程程式化。兼职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对兼职工作重视不够,流动性频繁,管理难度大,使教学水平大打折扣。
教师队伍建设是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针对上述情况,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显得非常迫切和有必要。所谓“双师型”教师主要分两种:一是“双职称型”,即教师在获得教师系列职称外还需要取得另一职称。二是“双素质型”,即教师既要具备理论教学的素质,也要具备实践教学的素质。这就需要学院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根据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科特点和“双师型”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教师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热情。学校应有计划地培养教师参加进修班和到相关企业单位学习和实践,使教师能够掌握相关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和快速变化的时代要求,及时更新自身知识体系和能力结构。
其次,民办高校应建立健全“双师型”师资队伍激励机制,提高教师投身实践教学的积极性。例如,培养学习费用全部报销,脱产到企业参加实践锻炼给予岗位津贴等。对于从企业聘请的工作人员和其他院校的兼职教师,要考查其所在原单位的工作能力,做好相应的管理工作和教师考核制度,确保一批工作能力强、态度端正、热爱教育事业的高水平人员进校任教。关于考核评价,学校与兼职教师相互协商,在不损害双方利益的情况下,制定评价措施。另外,学校应以人为本,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为兼职教师提供教学和生活便利,并让其参与学校组织活动,了解学校的各种情况,树立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这样才有利于学校开展各项工作,保证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同时也有利于储备一批长期稳定的优秀兼职教师资源。
(三)教学方法
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艺术专业依然沿袭传统的“经院式”教育,整个教学活动和教学结构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教材内容已成为固定的形式,学生只需记住书本上现成的结论和答案,教师只是一个可以被任意替换的代理人而已。它的弊端用德国哲学家卡尔·雅斯贝尔斯的话说就是,“人们把自己的思想归属于一个可以栖身其中的观念体系,而泯灭自己鲜活的个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束缚,在设计阶段没有观察能力、创造能力和动手能力,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和主动性。另外,民办高校为了获得更多的生源,招收学生中有很多是应付高考采取考前突击式的美术学习,学生基本功较差,从而导致在艺术设计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审美意识和设计理念薄弱。
“苏格拉底氏教育”非常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不懈探求的动力。师生之间建立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针对学生的心理给予自信,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材施教。教学过程要寓教于乐,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教师应尊重学生,为他们创造更多施展才华和主动学习的平台。例如,理论教学中,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兴趣爱好,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循循善诱,将重点知识和难以理解的部分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讲授。对于相对容易理解的内容,可提前告诉学生采用每节课抽出十至十五分钟时间留给学生讲解,促使学生在课下查找相关资料理解和学习,讲完后,采取学生互评、教师讲评的方式,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这不仅锻炼了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同时也能让学生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唤醒学生的自我意识。
艺术设计专业自身特点和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学生在毕业时应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因此,要在教学上加强实践训练,为了避免与市场和企业脱节,在课题设计上最好以企业的真实项目或相近题目练习,鼓励学生积极参加设计大赛,这样不仅强化理论知识,实践针对性也很强。
(四)课程设置
课程设计包括专业学习的内容和范围。它直接关系到学生毕业后是否具备直接上岗和继续发展的后劲。所以,在课程设置前,民办高校首先要明确自身定位,即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与其他高等院校相比有哪些特色和优势。因此,专业定位很重要,目前同类院校培养方式趋于一致,没有突出自身办学特色,对“技”和“艺”的培养都不够,也没有将其很好融合。因此,民办高校要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明确课程设置方向。艺术设计专业集艺术与技术于一体,在课程设置上还要以社会需求和市场经济多元化发展为导向,不断进行调整和改革,使其具有针对性和前瞻性。在课程设置前深入市场及相关职业岗位进行调研,积极与相关行业、企业合作,共同研发课程,及时调整教学大纲,确保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密切联系。此外,学校还应利用所属地域优势,结合地域特点和学校自身办学特色开设课程,培养出能够适应岗位和具备转型能力的专业人才。
(五)建立艺术考核评价机制
建立考核评价机制是民办高校确保教学管理和各项工作顺利开展的主要手段之一。能否对艺术设计专业整体建设作出全面、科学、准确的评价,不仅关系到艺术教学质量的高低,还影响到艺术设计专业能否继续向前健康发展。因此,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具体可行的考核办法和相应的考核评价机制。
三、总语
目前,我国每年设计专业毕业生的数量有数十万,就业压力非常大。如何能让民办高校艺术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市场有立足之地,是民办院校艺术設计专业需要认真思考和改进的问题。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是推进高校发展和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艺术设计专业只有明确自身定位,把握设计行业的特点,及时了解行业动向,对教学内容不断调整和改革,才能推进民办高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可持续发展。
(武昌首义学院)